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β-环糊精及其与苯并三氮唑包结化合物对铜在0.5mol.dm^-3NaCl介质中的缓蚀作用,证明包结物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客体分子的圆二色性,研究了β-环糊精对DL-酪氨酸的立体选择包结行为以及体系pH和时间对立体选择包结行为的影响。确认β-环糊精具有选择包结L-酪氨酸的特性,且随体系pH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甲基橙与环糊精包络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以β-环糊精为主体、甲基橙为客体的晶体包络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包络物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甲基橙开成摩尔比为2:1的包络物,甲基橙的两个苯环分别进行两个环糊精分子的疏水性空腔内,甲基橙-N=N-与环糊精的外沿的羟基形成氢键缔合,包络物的形成使甲基橙的相变行为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pH10.8的缓冲溶液中,β-环糊精和其二聚物分别与酚酞的相互作用,通过分光光度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二聚物使酚酞的退色程度比β-环糊精的大,以此探讨了β-环糊精二聚物的包结研究。  相似文献   

5.
β-环糊精衍生物对β-萘酚、α-萘胺的增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β-环糊精的衍生物羟丙基β-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与α-萘胺,β-萘酚包结增溶性,结果显示β-环糊精的衍生物与α-萘胺,β-萘酚形成包结物有良好的增溶性,增溶倍数与β-CD的衍生物的浓度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β-环糊精敏化荧光法测定黄柏提取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盐酸小檗碱是黄柏的主要提取物,与β-环糊精可以形成包合物,产生敏化荧光作用.在7.50 mg/mL β-环糊精水溶液中,选择荧光激发波长(λex)345 nm,发射波长(λem)540 nm,工作曲线线性范围0.10~1.00μg/mL,检出限1.33 ng/mL,测得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1.56%.此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对中药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分别制备了苯丙氨酸D,L-对映体-β-环糊精-尿素体系的包给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差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它们在包络行为上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尿素存在下,D-构型的苯丙氨酸和L构型的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络物在X-射线粉末衍射谱以及热稳定性上有着明显的差别,D-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络物比L-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络物稳定.这为进一步将环糊精应用于绝对构型的分析和测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葛根芩连汤为研究对象,其中葛根、黄芩、甘草与黄连配伍时,易产生沉淀,黄连中的小檗碱含量降低,药效下降.采用小檗碱/β-环糊精包合物与葛根、黄芩、甘草配伍,配伍后的沉淀明显减少,并通过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实验表明,小檗碱/β-环糊精包合物参与配伍后抑菌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分别制备了苯丙氨酸D,L-对映体-β-环糊精-悄素体系的包络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差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它们在勹络行为上的差异实验结果: 素存在下,D-构型的苯丙氨酸和L-构型的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形成的包络物在X=射线粉末衍射谱以及热稳定性上有关明显的差别,D-苯丙氨酸与β-环糊精琪的包络物比L-苯丙氨酸与β-环精精的络稳定,为进一步将环糊精应用于绝对构型的分析和测定提供依  相似文献   

10.
微波辐射促进阔叶十大功劳叶萃取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间歇式微波辅助萃取装置中提取阔叶十大功劳叶中的药用有效成分小檗碱。确定了萃取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分析方法--Al2O3柱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选取了甲醇、乙醇、乙醇-水(V/V=9:1)为溶剂;微波辐射时间为2min、4min、6min;处理比(g原料/mL溶剂)为1:40、1:60、1:80;利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不同湿分原料的微波辅助萃取效率,得出了最优工艺条件;拍摄了典型萃取条件下萃取基本的透射电镜照片;探讨了微波辐射在植物原料萃取过程中对细胞结构破坏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微波辅助萃取十大功劳叶中的小檗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间歇式微波辅助萃取装置,对提取阔叶十大功劳叶中的药用有效成分小檗碱进行了研究。选择并确定了萃取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分析方法(Al2O3柱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选取了甲醇、乙醇、乙醇-水(V/V=9:1)为溶剂;微波辐射量为2,4,6min;处理比(g/mL)为1:40,1:60,1:80,利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不同湿分原料的微波辅助萃取效率,得出了优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用核磁共振和稳态荧光等方法研究了2,5-二苯基1,3,4-二恶唑(PPD)和2,5-二苯基1,3-恶唑(PPO)分子与β-环糊精(β-CD)的相互作用,测定了包合物的组成和结合常数,发现疏水作用是形成PPD(或PPO)-β-CD包合物的主要作用力,直链脂肪醇(正丙醇-正戊醇)的加入使得PPD(或PPO)分子从β-CD内腔排斥到水相中,实验结果表明:恶唑类分子能否与环糊精形成纳米管聚合物,立体选择性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β-环糊精(β-CD)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辛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R8TAC)包结作用。发现,β-CD使R8TAC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表现临界胶束浓度(CMC)亦增大。各温度下的包结常数随温度升高、碳链增加而增大。根据Van’t Hoff方程计算了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证明包结过程主要来自于熵驱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美我心安-β-环糊精包合物,使用差热分析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加以鉴定,证实了美多心安-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从而说明β-环糊精和亲水性物质也能形成包合物。  相似文献   

15.
对水溶液中具有两个客体部分的荧光试剂,β-环糊精二聚物的增敏效果明显优越于β-CD,这是由于二聚物-链上的相邻二个β-CD空腔在包结晶地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pH7.02,25℃下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β-环糊精对CTAB胶束催化PNPP,PNPA水解的影响。用胶束催化的相分离模型定量处理实验数据。通过对比结果可以看出,β-环糊精或β-环糊精与CTAB的复合物都不参与胶束的形成,也不影响胶束的聚集数。  相似文献   

17.
β-环糊精与3-十二烷氧-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包结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表面张力法和电导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β-环糊精(β-CD)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十二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R12TAC)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β-CD使R12TAC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最大可接近水的表面张力值.β-CD与R12TAC主要形成1:1的包结物.实验体系的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与β-CD呈线性关系.298、303和308K时的包结常数分别为2360、2780和3050L/mol.根据Van’t Hoff方程计算的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证明,包结过程主要来自于熵驱动  相似文献   

18.
报道在常压下制备β-环糊精与联苯包结物的方法,并用差热-热重分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研究了包结物的形成,初步探讨了包结物机理和条件,为β-环糊精与联苯包结物在柑桔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环糊精疏水空穴所具有的包络特性,在生物学中被作为潜在的酶模型进行研究,医学中被当作“分子胶囊”加以应用.在有机合成、对映体分离等其它研究领域也都越来越多地被研究和应用.通常采用H—NMR,差热一热重分析,X射线分析等方法研究环糊精的包结络合物.我们利用包结络合物的圆二色性(CD),研究了β—环糊精(β—CyD)与生物色素罗丹明B(RH)、茜素红(AL)形成的包结络合物.并对影响包结络合物的稳定性因素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与β-环糊精反应,今成了环糊精聚合物树脂。该树脂能与4-[(3,5-二溴-2-吡啶)偶氮]-2-甲基-1,5一、二氨基苯(3,5-diBr-PADAT)形成稳定的包结化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以选择性地富集Co(Ⅱ),结果令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