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的理念是对法的基本立场和追求的最抽象、最概括层面上的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孕育了经济法,经济法从其诞生之初便是一种和谐取向,发展则是经济法的终极追求.和谐与发展作为经济法的核心理念,有利于提倡经济民主,推行经济宪政,同时也提示了经济法与民法和行政法的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特征、理念、功用、价值等基本原理论述了经济法以社会和谐发展为己任。自从党和国家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来,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成为学术热点,而笔者将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为探讨经济法的角度也正是对这一时代主题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理念是经济法内在之精神。是经济法制定之根本.主导着一国经济的法律调整,决定其样式、倾向性和实际作用。分析和探讨明经济法理念的含义、特征、科学定位、基本构成要素等问题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经济社会的和谐构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法规范是保障经济活动顺利进行,推动经济社会和谐构建的重要条件。而和谐社会又为经济法律制度建立健全提供了重要保障。文章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指出了影响经济法职能发挥的因素,提出了运用经济法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凸显了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同时也是对经济法价值理念的一次检验,经济法内在的平衡协调价值功能是保证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金融秩序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条件,安全价值是金融业稳健运行的支撑和保障。我们应进一步的弘扬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并使其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市场中介组织的蓬勃兴起并迅速壮大,形成"国家-市场中介组织-市场"新架构,成为经济法中的一种新型主体。传统民商事法、行政法难以全面调整市场中介组织及其参与的社会公共经济管理关系,经济法的调整具有必然性。市场中介组织的宗旨、功能、属性与经济法的价值取向趋同,是经济法的适格主体。市场中介组织的经济法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助于形成内外和谐的经济法体系。市场中介组织接受政府主体监管并辅助、制约政府干预。市场中介组织对市场主体予以市场规制及自律管理。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更是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需要经济法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应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重新审视经济法,以更新经济法的理念和制度使经济法更好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在应对气候变暖问题上有其制度上的优势,这是由经济法的法律本位、理念及其制度设计等决定的.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经济法的利益协调功能及其在制度建构上的现代性有助于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减缓气候变暖要求建立和完善我国宏观调控,综合协调经济法法律制度,加强经济法执法,并通过经济法制度来促进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主体限制与保护模式是对强势主体或弱势主体进行限制或保护的一种模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法价值理念的变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裹挟着积极或消极的因素推动着这一模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经济法主体限制与保护模式诠释了国家公权力介入的正当性与适度性,诠释了经济法主体保护与限制的双重价值,诠释了经济法的价值定位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让我们对经济法的功用进行重新审视,经济法需要也可能担当起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加速构建社会保障体制和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经济法与构建“和谐社会”两者理念具有战略的契合性,经济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其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食品安全规制的公共性、公益性与社会性的特性,以公共利益作为经济法与行政法理念与本质的双重契合点,形成了食品安全经济性规制与行政性规制的理论支点和逻辑起点.以经济性规制模式和行政性规制模式的规范分析为基础,整合创新了我国食品安全规制模式的动力机制,建构了我国食品规制模式的保障力机制、原动力机制与和谐力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历来是经济法学甚至包括民法学、行政法学界争执的一个焦点,但是大家还是就经济法的基本理念达成了共识,即经济法是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鉴于我国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市场进化模式,当前我国国家干预市场的范围应当严格限定,干预市场与培育市场应当两种手段并存.经济法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法益追求是经济法区别于传统的公法和私法独立存在的根本理由.在此基础上再界定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也就不再困难.  相似文献   

13.
张延明 《甘肃科技纵横》2003,32(6):26-27,37
"经济法"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部门,"市场经济"属于经济学范畴.从经济法产生背景及立法者对其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诉求,决定了经济法立法取决于立法者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取决于被官方及当时社会所公认的主流经济学理念.可以说经济法就是把主流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运行所需的条件,及克服市场缺陷的方法等观念的制度化.现代经济法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之法的观点已经基本得到了法学界的认同.本文就以我国市场经济的进程和我国经济法近年来的发展为例,来认识现代经济法是市场经济之法,市场经济与现代经济法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不可互缺,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经济法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就是通过在对市场进行干预和对政府进行限权来平衡市场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实现两者动态平衡的结果。现代各国的经济法制度建设都体现了平衡性的原理,我国经济法制度建设也应全面贯彻这一理念,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西部大开发与经济法理念的契合点为分析基点.阐明经济法制度是西部大开发法治保障的核心制度.并探讨了这一法律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在克服私法和公法的不足中应运而生,它在协调民商法和行政法之间的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调整平等、自由与公权力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经济法从产生之日起,它第三法域的性质便决定了“平衡和谐”是其永不退色的独特标记,寻求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的平衡和谐成为经济法不同于传统部门法的一种基本法律精神。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关系是具有重要的现实及学理意义的问题,二者是属于第三法域的两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在本位观、法理念等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但在性质、公平观、基本原则等处又存在差异。经济法与社会法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当前教学中显示出教学必然性和可行性。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深入人心,国际经济法双语课程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成为新的教学发展趋势,这对于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意义重大,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该文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模式进行详细探讨,提出一些创意性教学建议,希望能给相关教师带去教学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相较于《民法通则》,《民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章在公、私法界限的划定、"绿色原则"的确立、法律渊源的调整、法的适用安排等方面均作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规定。这些新规定、新变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法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理念转变,强调了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整体维护,总体上契合了经济法的内在理念与价值追求,必将对经济法未来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基础——从公平理念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态,近年来,这种差距有扩大之势。中央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适时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其主要内容是:继续发展东部、实施西部大开发,带动中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法律的保障。本文试图从经济法的公平理念出发,探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灵魂,并提出了贯彻经济法公平理念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