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阿顿大师是享誉西藏画坛的绘画大师,也是新勉唐派的重要传承人。他多次参加过西藏各大寺院壁画的设计、绘制、修复等工作,对西藏壁画的抢救和保护方面业绩突出;他还培养了众多弟子,为传承新勉唐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主要围绕着西藏传统绘画新勉唐派的渊源、历史、绘画风格及其传承方面对大师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佛教壁画自印度传入,在不同民族地区融入了不同民族文化传统而形成不同特点。如新疆的龟兹壁画和高昌壁画热烈奔放,西藏的藏传佛教壁画神奇诡秘,云南的傣族小乘佛教壁画包含更多人情味,而丽江纳西族佛教壁画则融合了不同佛教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西藏大学学报》2004,19(4):23-23
9月下旬,古建筑与壁画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藏大学举行。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挪威、瑞典、丹麦、德国、尼泊尔和意大利等国家的20余名专家学以及国内专家50余人。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西藏文物古建筑(寺庙)现状、特点,分析了古建筑存在的火险隐患,对西藏古建筑防火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大昭寺三维数字化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西藏壁画保护中的应用,探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保护中应用前景.系统地介绍了激光扫描仪数字化文物的工作流程.文章在最后提出了对文物保护进行动态仿真模拟的设想,以期动态观察和预测在未来的情况下,大昭寺壁画病害的演化趋势,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藏族喜用纵横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由汉地传入西藏的“三阶纵横图”,现大量保存于西藏的唐卡、壁画中,其在西藏经过历代研究.不仅加以了大量变化,且对西藏的天、历算、医学、数学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西藏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多年从事古代壁画保护方案设计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古代壁画保护修复实践工作经验,提出了古代壁画保护设计项目的组织结构和基本运行程序,并对项目运行各个环节中相关人员的职责与要求进行论讨、研究。通过这些讨论,可以充分调动古代壁画保护设计项目负责制度,保证壁画保护设计项目良性运行,进一步提升壁画保护设计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大昭寺始建于吐蕃时期,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心主殿外围的转经廊外侧壁画全面地展示了《释迦牟尼百行传》(《本生经》)的108个故事内容,是西藏寺院壁画同类题材中保存相对完整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文章介绍了大昭寺转经廊壁画的主要内容,以详细介绍转经廊外侧壁画内容及壁面分布为重点,并绘制相应图表。  相似文献   

9.
笔者采取现场勘查、走访调查以及科学的调查手段,包括显微照相、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对保存于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时期的壁画进行了调查研究。包括壁画的基本信息、壁画的价值评估、壁画的保护修复情况、壁画的材质工艺研究、壁画的病害状况及成因分析等。这些科学调查对有针对性地设计合理的保护方案是非常关键的,能够使壁画得到合理且科学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对南京下圩庄土地庙保存古代壁画存在的人为污染、灰尘污染、褪色、起翘、脱落等病害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性地设计了表面灰尘污染清理、表面人为涂抹石灰层去除、褪色壁画的显现加固保护及起甲壁画的回贴加固保护等方法。结果表明,经过该方法处理,南京下圩庄土地庙保存壁画得到了有效治理和妥善保护。此方法对类似古代壁画的病害治理和保护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乐舞百戏的内容很宽泛,凡是在当时能愉悦人们的动态的音乐、演唱、舞蹈、杂技、角力较武、幻术、滑稽技艺表演等大多包括在内,是西藏民族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其表演形式在吐蕃时期就已形成了,而且乐舞百戏也是寺院壁画描绘的主要内容。西藏的乐舞百戏始终与藏民族所处的地域、环境、民俗、风情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蕴含着独特的藏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具有独特的形象性、浓烈的感染性、广泛的社会性、唯美的新颖性等审美特征,是藏民族生存意识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元朝时期,西藏以萨迦寺为中心的后藏地区,曾出现过一个制作坛城(曼陀罗)壁画的热潮。该艺术热潮的出现大致以萨迦寺、夏鲁寺等为其核心区域,坛城壁画的艺术样式则主要受尼泊尔坛城绘画的影响。纵观西藏美术发展史,卫藏地区(尤其是后藏地区)的坛城壁画的黄金时期显然要比西部古格王国的坛城鼎盛时期晚出,但一经出现持续的时期却长达两个多世纪(13世纪后期~15世纪后期)。文章主要考证元朝绘制坛城壁画的两个重要寺院:萨迦南寺和夏鲁寺的坛城壁画绘制的时期与过程。  相似文献   

13.
民主改革前的西藏,寺庙众多,僧侣数量庞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旧西藏就是一个信仰自由的人间乐土。历史上,旧西藏寺院集团、僧俗官员、世袭贵族三大领主集团对下层僧尼、广大农奴实行野蛮的政治统治和残酷的经济剥削。被统治阶层生活动荡命运悲惨,毫无安全、人权可言,宗教信仰自由也就无异于天方夜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历史洪流中,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中央历代领导集体都以“慎重稳进、十分严谨”的态度领导了西藏各项工作,在宗教领域,建立了和谐、和睦的宗教关系,实现了信教群众真正意义上的信仰自由。  相似文献   

14.
藏族民间舞蹈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娱乐、崇拜和祭祀,舞蹈如同体育具有娱人和自娱的性质。藏族舞蹈是反映藏民族的审美意识、体育意识的一种本能的表现。从西藏各地发现的岩画、寺院壁画和史料中记载的舞蹈,证实了吐蕃从史前期到清朝时期的舞蹈活动是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西藏杂技作为一门古老的肢体表演艺术,在吐蕃时期就广为开展了。研究认为,在西藏历史上产生了与民族性格相一致的杂技艺术,桑耶寺、古格遗址、大昭寺等寺院壁画描绘了技艺超绝的杂技和乐舞演出的情景。吐蕃和唐朝的文化交流对西藏古代杂技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西藏传统杂技的挖掘与整理研究,是传承中华文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扎什伦布寺格西安钦呼图克图在内地倡办并参与启建时轮金刚法会,前往汉地佛教团体和寺院讲授格鲁派历史与显密经典,后经由汉地僧侣和居士弟子翻译刊行,传承影响至今;与太虚法师共同参与组建佛教同愿会,推进汉藏两地佛学交流研究与文化联系。安钦呼图克图先后两次往返西藏与内地之间商讨九世班禅返藏问题,转告中央政府的涉藏政策及西藏地方政府的意见立场,国民政府封授其“普静禅师”名号。安钦呼图克图以非官方身份弘法讲经沟通汉藏文化,为汉藏双方意见立场的直接表达奔走往返两地之间,成为民国时期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共同依托的僧侣使者。  相似文献   

17.
北宋时期的韶州,社会相对稳定,禅林发展兴旺,僧多、寺多、信佛者众。在历史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下,各寺院的住持弘扬农禅经济管理模式,中兴寺院、弘扬佛法,从而推动了韶州禅林的进一步发展,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敦煌莫高窟艺术是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的艺术.对莫高窟壁画要科学的、合理的保护和修复.文章根据敦煌壁画内容的特征,用户可以选择相应的纹理因子和结构因子权重,并通过优先度函数来确定填充顺序.在选取与待填充块最相似的匹配块时,以两者之间颜色差别的纹理合成算法为原形,充分考虑了结构的差别,提出了同时以颜色和梯度作为衡量两者之间的相似性量度的纹理合成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对有刮痕和大的剥落块等破损区域的壁画,该方法都有很好的修复效果,并且保留了壁画原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