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视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文化旅游形式,是影视业和旅游业"联姻"的产物.目前我国影视旅游还处于以影视主题公园为主要载体的发展阶段.影视主题公园是为迎合现代人多变的消费口味而调理出来的一种富有体验性的旅游产品.了解游客的实际消费体验质量是决定影视主题公园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选取横店影视城为例,以驴评网发表的游客网络游记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旅游者的体验质量进行分析,基于游客体验找出制约横店影视城发展的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打造江西的文化品牌必须重视江西历史文化名人的创意开发,其创意化可以遵循如此路径:其一,就江西区域历史文化名人的影响力做出调查.其二,对相关历史文化名人在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影视、动漫等各门艺术作出搜集整理与创作.其三,精心选择重点打造江西区域文化的名片,有选择地规划建设历史文化名人主题公园.其四,重视新兴媒介的传播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重庆)园博园中城市展园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其地域文化的表达内容与景观设计的表现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和归类.首先,分析了地域文化的提取方式、转化技巧及地域材料的应用,得出城市展园地域文化的营造方法.其次,在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基础上,从城市展园景观设计表达的角度,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城市展园的主题立意、主题表达方式、造园手法、空间处理和技术运用等,强调景观设计语言的运用对地域文化表达的重要性,探讨了城市展园景观设计表达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广西的主题公园起步较早,各主题公园主题特色各异,重复性少,主要集中分布在桂林和南宁两个城市;多数主题公园的投资较高,但是建设用地规模大小差距较大;少数主题公园具有较好的项目规划和项目更新;在服务种类及质量方面只有25%的主题公园形成了吃、住、游、乐、购等一条龙的旅游服务;大多数主题公园门票普遍偏高;各主题公园的交通都很便利。广西的主题公园主要存在发展较慢、分布不均衡,缺乏明确的主题、文化内涵单一,经营模式相对落后、游戏设备陈旧,收入结构单一,缺乏参与性的活动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快广西其他城市主题公园的建设、加强主题公园的创新、改善经营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参与性活动等措施促进广西主题公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影视作品是地域文化宣传的重要媒介,影视作品的美化、积累、聚媒效应能够在短时间内强有力地宣传某一地区的文化特质,进而使之在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正面效果。研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综合影视剧中的安徽形象、安徽省的影视剧产业以及安徽省的影视节庆活动的现状,对安徽省影视文化宣传效果进行评析,并对如何利用影视媒介提高安徽地域文化影响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文化意识的觉醒以及区域性收视市场的开掘和地方传媒的崛起,在影视剧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那就是方言的运用。试从五个方面来探讨方言在影视剧中的美学特征:表现真实的生存状态;反映地域特色;造成一种新奇和喜剧效果;创作者意蕴的表达;发掘方言本身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7.
长沙世界之窗坐落于长沙市金鹰影视文化城,是一个融世界各国建筑奇观、五洲风情歌舞表演、大型器械游乐、先锋时尚活动、影视拍摄基地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主题公园。长沙世界之窗  相似文献   

8.
主要论述了地域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地域文化是多样化的文化形式,具有区域性和传承性.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地域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并在农村乡土文化中受到群体性接受,必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三峡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为影视艺术提供了资源和动力.影视艺术既是三峡文化的载体,又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三峡的影视传播形成复制式、背景式和意象式三种形态,人文三峡的影视传播探讨人的性格特征、人的情感状态和民俗风情.三峡工程的影视传播主要包括三峡工程的建设和三峡移民两个层面.三峡文化和影视传播同质同构、兼容互渗.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关系非常密切,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应广泛吸取所处地域独到的文化资源。吸收地域文化中的优秀精髓,整合地域文化中的文化素材,深化地域文化深厚的文化内涵,培育大学独特的文化特色,打造丰富的物质文化特色和鲜明的教学科研特色,提升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主题公园在中国长三角地区发展迅速,作为经济及社会文化地理现象,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指导主题公园产业合理布局、发展及区域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法探究1985-2021年36年间长三角地区主题公园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应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1985—2021年,长三角主题公园数量逐年上升且阶段性分布明显,其发展过程经历了“初步探索期”“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三个发展阶段。(2)主题公园空间分布经历了从离散到不断集聚的演化过程。主题公园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中东部密集,四周多组团的分布格局,并呈现以所在的核心区不断向周围扩散的趋势。等级规模越大的主题公园在空间分布上越为均衡。不同主题内容的主题公园,以游乐休闲类分布最广,其余主题公园分布较为集中。(3)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是影响长三角主题公园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最后根据所得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对长三角主题公园的空间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地域文化建设是促进城市发展和魅力提升的动力和源泉,图书馆在地域文化建设中具有教育职能,肩负传承文明的重任。高校图书馆要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建设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提供创新服务,促进地域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放松心情、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尤其是一些具有主题特色,代表当地文化特色的大型主题公园。如何深入探究主题公园的盈利模式,开辟适合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的新的盈利模式。基于研究,本文从主题公园管理会计的角度出发,将美国迪斯尼主题公园与中国主题公园对比,指出我国主题公园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为我国主题公园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主题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在中国方兴未艾,短短二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世界主题公园巨头迪斯尼进驻中国市场,给中国主题公园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本文从主题公园营销的角度出发,将美国迪斯尼主题公园与中国华侨城主题公园对比,指出我国在主题公园营销方面的成功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主题公园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文化面临着剧烈变革,很多城市出现同质化现象,地域特色文化也遭遇剧烈冲击。基于城市基因对城市性格肌理的风格化设计是避免城市同质化和个性遗失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城市性格肌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为媒介,沟通城市建设与特色文化传承,结合现代科技、时代审美特征等将特色文化合理地传承并将其现代化,选择合理的展示载体赋予其新的表达语言,积极探索现代城市建设与地域特色文化保护的共生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历史街区"主题公园"保护更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是民族传统、自然禀赋和地域文化的富集地区.研究显示,历史街区面对现代与后现代双重发展语境,选择旅游产业主导下的“主题公园”模式作为保护更新策略,缓解了复兴的资金压力,保护和延续了地域文化传统,但也出现了商品化、戏仿化和碎片化等物质表征.究其原因,是“主题公园”式的保护更新模式将历史街区纳入了资本循环的社会再生产逻辑,将作为生活场所的历史街区变成了市场商品.其真正动力来自于资本借助消费过程从传统生产领域跨入日常生活范畴,最终建立了时空结构本身的集体生产与消费模式.因此,三峡库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的核心是维护自然的时空结构,除了保护历史街区的物质形态,还应该保护街区传统日常生活,并以案例说明通过保护社会关系网络达到维护日常生活形态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具有显著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陕派电视剧一直在影视界享有盛誉,使得陕西方言广为传播,不断在大量的影视剧中频繁出现,迅速成为影视剧"方言热"现象的代表,尤其是今年刚刚上映的喜剧电影《高兴》《疯狂的赛车》,更是将陕西方言的喜剧效果发挥到极致。本文试从陕西地域文化角度切入,讨论陕西方言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特色以及它在影视剧中显示出的喜剧功效。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到来,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具备了雄厚的产业基础,也成为文化传承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探讨影视产业的文化传承功能,认为影视产业在传承中国传统美德、保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芜湖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好的营业收入和社会影响。本文在回顾国内主题公园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重点从技术、设计、文化和发展模式上探讨了芜湖方特主题公园的创新发展,希望对国内主题公园发展以启示。  相似文献   

20.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主题公园获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众多的主题公园中,成功者却寥寥无几。作为民族文化主题公园的云南民族村,起起落落,总体经营状况处于长期亏损。本文分析了云南民族村的现状,提出了若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