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陆海生 《广西科学》2014,21(2):169-172,178
【目的】为加快广西海洋科技的技术创新,研究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为广西海洋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在分析广西海洋产业的海洋资源、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和海洋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广西海洋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广西海洋产业的科技需求。【结果】广西海洋产业要加强海洋科技基础投入、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快海洋基础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加强海洋产业技术的引进和国际科技合作、加强海洋资源保护。【结论】广西在海洋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形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查清广西天坑资源状况及其资源可利用性。【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测量、考察和资料收集、分析与对比,总结广西区内目前发现的岩溶天坑的发育背景和资源特征,提出广西天坑资源类型划分方案,并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天坑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广西天坑的开发利用建议。【结果】广西天坑的品质在全国、全球都具有特殊的地位,而且在数量上位居全球、全国之最。广西天坑资源划分为12个类型,具有观光旅游、休闲养生旅游、探险猎奇、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影视拍摄、地下水开发利用等重要价值。【结论】建议进一步查清广西天坑资源家底、统筹规划利用天坑资源、深化与拓展已经开发的天坑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海洋农业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可持续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海洋食品、海洋生物质加工制造的新兴农业产业,包括海洋食品、海洋生物制品、海洋健康功能产品及海洋生物质能源等内容。厦门市积极开展海洋农业科技攻关,搭建创新平台,促进传统海洋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为海洋农业的转型升级、延伸海洋农业产业链、实现海洋农业可持续发展、打造现代海洋特色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于incoPat全球科技分析运营平台,对人工智能技术专利信息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申请最多的国家,且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申请态势良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G06F、G06Q、G06K、G06N等计算、推算、计数领域是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的重点申请方向,相对而言,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领域相结合应用的专利申请数量较少。广西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科学布局,相关研究深度和广度不足,文章对此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东科技》2016,(18):60-63
陈文新院士: 推广利用有机肥 推动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 生物技术产业涉及医药、农业、海洋、环境、能源、化工等多个领域.而微生物肥料产业同样是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内容.国内化肥使用量是3千万吨/年,相当于1亿吨的标煤耗能,化肥的大量使用破坏了土壤的内部环境.土壤内有千军万马的微生物,要培养这些微生物为环境服务,调节好土壤.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海洋生物资源的角度把海洋生态环境中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分为群体资源.遗传资源和产物资源。海洋群体资源是海洋生命系统的主体构成成分,是海洋养殖和捕捞等典型渔业以及海洋生物学的主要内容;海洋遗传资源是海洋生命系统的重要构成成分,是探索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发现物种的重要领域;海洋产物资源是现代海洋生物资源利用领域的直接对象,在新化合物和新材料的发现和人类疑难病症的治疗上将发挥越来越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肥料科学研究中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微生物肥料作为一项新的农业措施,在提供绿色食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中的作用业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为促进我国微生物肥料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作者提出微生物肥料科学研究中值得深入探讨的几个热点问题,如开展寡糖在植物生长中的调节功能与利用研究,应用微生态学与PCPR理论来促进微生物肥料产业的发展,把微生物肥料产业的发展与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相联系。  相似文献   

8.
郭敏  张昊  陈茜雯 《河南科学》2020,38(1):128-137
基于国内1988—2018年专利数据,从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专利申请趋势、专利技术特征、专利申请地域分布、专利申请主体等多个维度分析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研发态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数量申请速度逐年加快;技术研发方向主要集中在电动汽车领域;技术重点集中分布在电池、电控、电机和智能终端等动力装置领域;专利主要申请主体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主;专利申请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均衡特征.通过S曲线法来分析新能源汽车技术生命周期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正处于技术生命周期的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生态结构逐渐完善,技术发展格局初步奠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政府应积极推动建立技术创新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给予技术创新财政补贴,建立区域技术资源共享平台,引导相关行业实现创新、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爱华 《科技潮》2004,(8):14-16
近日,国内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主题为“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的第225次香山科学会议,目的就是借鉴人类和农业生物基因组及功能基因研究的经验,研讨如何整合我国从事海洋生物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研究方面的力量,加速我国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进程。海洋生物基因:生物研究的新亮点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空间,然而人类在利用海洋的同时,种种不当的措施正不断地恶化海洋的生态环境,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遭到破坏。从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来说,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世界各海洋大国竞争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专利计量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知识图谱技术相关专利数据进行分析,从发展概况、专利价值、专利地图、技术热点、技术演化等方面揭示全球竞争态势,并着重对比分析中美两国专利布局情况,为中国知识图谱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图谱技术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态势活跃,中国占据专利申请数量领先优势,集群科研创新氛围浓厚;中国专利技术布局侧重于与应用场景相结合的关键技术研发;中国在全球专利市场布局规模、关键技术原创性方面与美国有一定差距,核心技术存在被国外机构卡脖子的风险,需挖掘开发高价值技术成果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为使我国科研人员准确把握国内外在烟叶非烟草制品技术领域专利的申请现状,对1985—2018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公告的182件相关专利(含国外同族专利19件)和1992—2016年德温特公开的63个国外简单同族专利(含503件专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在申请趋势方面,中国专利和国外专利的整体变化趋势一致,均在2012年申请量达到峰值后逐年下降,技术开发正处于衰退期.②对于国内申请人,国内其他企业和国内烟草企业是该领域专利申请的主体,且国内其他企业在装备制造方面的专利申请量明显高于国内烟草企业;对于国外申请人,国外烟草企业的申请量和专利质量相对较高.③在IPC技术主题方面,国内申请人的专利以C07C(烟基化工原料)为主,其次是C05F(烟基有机肥)和C05G(功能性有机肥)两个小类.国外申请人的专利布局则大部分集中在A24B(烟草提取物和化工原料)小类.在具体技术方面,国内申请人的专利主要涉及肥料、保健成分、化工原料、农药和饲料等技术方面,而国外申请人则重点在化工原料方面.此外,相比于国内申请人,国外申请人还在药用成分和烟基材料领域进行了适度的专利申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海洋环境是沿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与限制因素。由于广西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该区海洋环境质量下降,因此开展广西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协调性研究,以揭示广西沿海地区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发展前景。【方法】分析近十年来广西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环境演变状况,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和协调度数学方法,探讨两者的关系。【结果】广西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整体上呈现正"N"型关系,其中生活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与经济发展分别呈倒"U"型与正"N"型关系;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别呈倒"N"型、正"N"型和倒"U"型。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的海洋环境指标与经济发展状况整体不协调,仅北海市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较高,协调系数为-0.036 8。【结论】广西沿海地区整体上仍处于资源环境过度消耗的不协调发展阶段,急需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改善产业结构设置与布局,并加大环境治理与监管力度,以促进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2016年广西钦州湾近海网箱养殖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发生以体表皮肤溃烂、皮下出血、内脏器官病变为典型症状的细菌性疾病,通过对患病卵形鲳鲹中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与保存,为后续开展病原菌快速检测技术和防控技术等研究,以及控制相关病原菌在海水养殖中的暴发和流行奠定基础。【方法】利用LB平板和TCBS平板从患病卵形鲳鲹体表溃烂病灶、肾脏、肝脏组织中分离纯化疑似病原菌,并对其进行常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学检验,通过16SrDNA基因测序对疑似病原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在细胞和鱼体水平开展病原菌的致病性研究,同时进行人工感染的回接试验。【结果】分离得到4株疑似病原菌(TOQZ01,TOQZ02,TOQZ03,TOQZ04),基于其表型、分子生物学特征和进化关系,判定4株菌株均为弧菌属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且细胞毒性试验和回归试验证实,分离得到的溶藻弧菌为此次卵形鲳鲹发病的病原菌。【结论】溶藻弧菌是引起广西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鱼类发生细菌性鱼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未来将基于本研究中分离得到的溶藻弧菌开展病害快速检测技术和防控技术等现代海水生态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以实现对广西海水养殖溶藻弧菌病的快速诊断、实时监控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广西海岸潮间带草本植物区系和群落类型,为广西滨海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海岸东段、中段及西段潮间带选择典型的地段作为研究样地,各段设置5~8个样地,采取样方法进行调查,记录组成种类和群落类型,分析植物区系成分,编制群落分类系统。【结果】广西海岸潮间带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共有29种,隶属10科18属,莎草科、禾本科、水鳖科和丝粉藻科的种类较多;根据中国湿地植被的分类系统和分类原则,结合广西海岸的具体情况,将广西海岸潮间带草本植物群落划分为4个植被型和16个群系。【结论】草本植物科、属的区系成分简单,具有很明显的热带性;潮间带草本植物群落结构简单;高潮区和河口区分布的群落较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境污染评价方法,以期反映广西北部湾海域污染水平的客观情况,推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为该海域的环境生态研究以及富营养化问题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分别对广西北部湾海域2010年6月和2010年9月调查的数据进行污染程度评价,并讨论利用多样性指数评价的合理性。【结果】广西北部湾海域污染等级处于轻中污染至无污染之间,其中利用水质化学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为轻污染,利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价的结果为轻中污染至轻污染或无污染。【结论】水质化学评价与水质生物学评价在海域污染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利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海域水质污染程度,其评价标准仍有待更多的调查来验证和修正。在实际评价中不能单从指数结果就轻易下定论,应结合理化监测结果,才能得到实际结论。  相似文献   

16.
北仑河口近岸海域生态健康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北仑河口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分析,评价该海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方法】根据2011年11月对广西北仑河口近岸海域海洋的调查结果,采用《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中的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对该海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水环境健康指数、沉积环境健康指数、生物残毒健康指数、栖息地健康指数、生物健康指数分别为11.73、10.00、9.00、10.00、14.24,海域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54.97。表明,北仑河口近岸海域水环境和沉积环境都处于健康状态,未受生物残毒污染,而栖息地和生物指标分别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虽然水环境判定为健康状态,但其健康指数已接近亚健康标准阈值,且已呈现富营养化。【结论】综合5类评价因子的评价结果,判定北仑河口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7.
广西沿海赤潮多发区高浓度氮磷营养元素来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广西沿海赤潮多发区氮磷营养元素的来源,分析广西沿海赤潮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或减少赤潮灾害发生、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调查以钦州湾海域为研究对象,测定表层海水的溶解态氮(DN)、溶解态磷(DP)含量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合历史资料追溯高浓度DN、DP来源及污染物输运过程。【结果】钦州湾内高浓度DN、DP分布区与入海陆源工业污染排放区不一致,离工业污染区近的地方DN、DP浓度偏低,而离工业污染区远的地方DN、DP浓度反而偏高。【结论】广西主要入海河流各类污染物的增加以及不同的海域通过动力途径输送而来的海水可能是广西沿海赤潮多发区的高浓度氮磷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曹妃甸某污水排海工程为例,对排海工程渔业资源损害定量分析方法进行探讨,为今后类似工程生物资源损害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大量已有研究成果及经验的基础上,对水污染生物资源损害计算基本公式、受损范围及死亡率的确定方法进行讨论。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及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定量分析工程对渔业资源造成的损害。【结果】工程对海洋渔业资源造成损害的面积约为0.218km2,在此范围内,仔鱼和鱼卵的损失量分别约为4.65×106尾和9.63×106个,而成鱼基本不受影响。【结论】本方法的提出对今后海洋工程生物资源损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广西自然保护区分布特征与类型结构现状,为广西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卫星遥感解译、数理统计相结合,研究和分析当前广西自然保护区数量、面积、区域分布和类型结构等现状和特征。【结果】广西自然保护区数量为77处,保护区陆域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5.64%;地域分布上侧重于广西西部的百色市和崇左市,以及北部的桂林市,东部和南部偏少;类型有5种,结构上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结论】广西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偏少,面积偏小;地域分布上西部和北部较多,中部、东部和南部较少;类型结构上,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比例大,内陆湿地类型以及古生物遗迹等类型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