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二苯并18-冠-6、KSCN与ZnC12在1,2-二氯乙烷中的反应,得到标题配合物:[K(18-C-6)(CH3CN)]2[zn(NCS)4].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对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由两个[K(DBl8-C-6)(CH3CN)] 配阳离子,一个[Zn(NCS)4].一配阴离子组成.处于冠醚中心的K 除了与[zn(NCS)4]2-中NCS基团的S原子成键外,还与另一个[K(18-C-6)(CH3CN)]2[Zn(NCS)4]离子对的硫原子存在弱相互作用.相邻配合物离子对通过K…S和S…S弱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DB18-C-6 与KBPh4的反应,得到了配合物[K(DB18-C-6)(CH3COCH3)][BPh4].通过熔点、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体学数据a=2.175 6 (17) nm,b=1.999 6(16) nm,c=2.056 8(15) nm,β=110.019(13)°,V=8.407(11)nm3,Z=8,Dcalcd=1.227g/cm3,F(000)=3 296,R1=0.050 4,Wr2=0.110 4.配合物由一个[K(DB18-C-6)(CH3COCH3)]+配阳离子和一个[BPh4]-配阴离子组成. 在配阳离子[K(DB18-C-6)(CH3COCH3)]+中,K除与DB18-C-6的6个O原子成键外还与一个CH3COCH3分子中的O原子成键.配阳离子{[Na3(15-C-5)]3(SCN)}2+与配阴离子[BPh4]-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雏链状冠醚配合物:{[K(DB18-crown-6)]2(CH3CN)}[Pt(SCN)4]。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c2/ca=2.5904(8),b=1.3654(4),c=1.817O(6)nm,β=123.811(4),V=5.339(3)nm^3,Z=4,Dcalcd=1.577g/cm^3,F(000)=2552,R1=0.0511,wR2=0.1411。配合物由两个[K(DB18-crown-6)]^ 配阳离子、一个[Pt(aSCN)4]^2-配阴离子和一个CH3CN分子组成。相邻[K(DBl8-crown-6)]2[Pt(aSCN)4]离子对通过CH3CN分子中的N原子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15冠5与Na2[Zn(SCN)4]的反应,得到了配合物[Na3(15-C-5)3(SCN)][Zn(NCS)4].通过熔点、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为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晶体学数据a=1.421(5)nm、b=1.920 4(8)nm、c=2.239 4(10)nm,α=β=γ=90°,V=5.342(4)nm3,Z=4,Dcald=1.350g/cm3,F(000)=2272,R1=0.0532,WR2=0.126 3.配合物由一个{[Na3(15-C-5)]3(SCN)}2+配阳离子和一个[Zn(NCS)4]2-配阴离子组成.在配阳离子{[Na3(15-C-5)]3(SCN)}2+中,两个Na分别与一个SCN基团S和N成键,第三个Na与SCN中C≡N基团存在Na+-π相互作用.配阴离子[Zn(SCN)4]2-与配阳离子{[Na3(15-C-5)]3(SCN)}2+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苯并18-冠-6与Na2[Ni(mnt)2](mnt=丁二腈烯二硫醇阴离子,[C2S2(CN)2]2-)的反应,得到配合物[Na(B18-C-6)(H2O)]2[Ni(mnt)2].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结构衍射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体学数据a=1.015 4(2),b=1.209 7(3),c=2.101 1(5)nm,β=101.085(3)°,V=2.532(6)nm3,z=2,Dcalcd=1.371 g/cm3,F(OOO)=1 092,R1=O.040 8,wR2=O.088 3.配合物由两个[Na(B18-C-6)(H2O)]+配阳离子和一个[Ni(mnt)2]2-配阴离子组成,配阴离子[Ni(mnt)2]2-中的氮原子与[Na(B18-C-6)(H2O)]+的钠原子成键,与钠原子配位的H2O与冠醚氧原子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二苯并18冠6冠醚配合物:[K(DB18C6)]2[Co(NCS)4]C3H6O,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结构进行了分析.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体学数据:a=2.051(8),b=1.517 4(7),c=1.912 5(8)nm,β=92.422(8)°,V=5.927(4)nm3,Z=4,Dcalc=1.352 g·cm-3,F(000)=2 516,R1=0.061,wR=0.126 5.配合物由两个[K(DB18C6)]+配阳离子、一个[Co(NCS)4]2-配阴离子和一个C3H6O分子组成.四个硫氰酸根的氨原子与钴原子配位,[Co(NCS)4]2-为四面体构型.K+除与冠醚环6个氧原子成键外还与丙酮氧原子配位成键.  相似文献   

7.
二环己基18-冠-6(DC18C6,异构体A和B的混合物)与Na2[Pd(i-mnt)2][-i-mnt=异丁二腈烯二硫醇阴离子,C2S2(CN)2^2-]反应,得到了配合物[Na(DC18C6-A)]2[Pd(i-mnt)2](1).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1的晶体学数据:a=1.0175(6)nm,b=1.1958(7)nm,c=1.2595(7)nm,α=102.790(10)°,β=109.117(9)°,γ=99.024(10)°,V=1.3676(13)nm^3,Z=1,Dc=1.430g/cm^3,F(000)=616,R1=0.0574,wR2=0.1204.在1中,Na^+离子选择了DC18C6-A并与其六个O原子成键形成配阳离子[Na(DC18C6-A)]^+,每个配阳离子皆与相邻的两个配阴离子[Pd(i-mnt)2]^2-以N-Na-N作用将1构筑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二环己基18-冠-6(DC18-C-6)与K2[Pd(SCN)4]反应得到配合物[K(DC18-C-6)]2[Pd(SCN)4],通过熔点测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数据a=1.050 6(4)nm,b=1.205 1(4)nm,c=1.267 4(5)nm,a=103.386(5)°,β=106.856(5)γ=105.393(5),v=1.395 5(9)nm3, Z=1,Dcalcd=1.383g/cm3,F(000)=608, R1=0.054 5,ωR2=0.159 0. 该配合物是由两个配阳离子[K(DC18-C-6]+和一个配阴离子[Pd(SCN)4]2-以两个K-N键及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苯并15-冠-5(B15-C-5)的配合物[Na(B15C5)·H2O]2[Zn(NCS)4],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结构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体学结构数据a=1.6924(5)nm,b=1.2998(4)nm,c=2.1483(4)nm,β=112.352(6)°,V=4.371(2)nm3,Z=4,Dc=1.389mg/m3,F(000)=1896,R1=0.0657,wR2=0.1783.结构分析表明Na+与B15-C-5分子中氧原子配位成键,阴离子为[Zn(NCS)4]2-具有四面体构型.两个[Na(B15C5)·H2O]+配阳离子与一个[Zn(NCS)4]2-配阴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10.
以18-冠-6与K2[Cu(i-mnt)2]反应,得到结构新颖的二维网状配合物:[K(18-C-6)]2-[Cu(i-mnt)2]·C2H2C12(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由两个配阳离子、一个配阴离子和一个C2H2C12溶剂分子构成,配合物分子间以N-K键相连接.配合物1的新奇结构在于:配合物中四个配阳离子与两个配阴离子通过K-N键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由36个原子组成的大环.不同的大环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18冠6与Na2[Zn(mnt)2]的反应.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得到配合物[Na(18-C-6)3]2[Zn(mnt)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结果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体学数据:a=2.241 8(6),b=1.135 9(3),c=1.988 7(6)nm,β=120.4°,V=4.368(2)nm3,Z=4,Dcaled.=1.399 mg/m2,F(000)=1920,R1=0.036 2,wR2=0.0560.配合物的结构由两个[Na(18-C-6)]+和一个[Zn(mnt)2]2-组成,[Zn(mnt)2]2-畸变的四面体结构.[Na(18-C-6)]+中的钠原子除与mnt氮原子成键外,还与相邻冠醚中的氧原子成键,形成了一维无限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吡啶-2-甲醛缩N,N'-二甲基乙二胺和CuCl2·6H2O为原料反应制得配合物[Cu(pic)2]·2CH3OH·2H2O(pic-H,吡啶-2-甲酸),并通过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晶体结构.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2260(5)nm,b=1.4126(6)nm,c=0.8789(4)nm,β=99.761(7)°.配合物为四配位的平面四边形构型,铜离子与甲醇分子中的氧原子存在着弱相互作用,因此Cu(Ⅱ)离子的配位环境也可以描述为拉长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以N-(亚磷酸甲基)亚胺基二乙酸(H4pmida)桥联的异核配合物CdVO(pmida)(4,4'-bpy)(H2O)2]·4H2O(1),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磁性研究。在配合物中,[V2O2(pmida)2]^4- 单元利用配体的膦酸氧原子桥联镉离子而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在2-300K范围内测定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表明配合物中V^4+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开链冠醚:2,6-二(8′-喹啉氧甲基)吡啶,并研究了其与CdCl2·2.5H2O的配位反应,得到标题配合物:[Cd(C25H19N3O2)H2O](μ-Cl)[Cd(C25H19N3O2)Cl][CdCl4],并通过熔点、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标题配合物由两个配阳离子[ClCd(C25H19N3)]^+,[ClCd(C25H19N3)H2O]^+和一个配阴离子[CdCl4]^2-组成,两个配阳离子中,中心离子Cd^2+除与开链冠醚中的N、O原子配位之外,还分别与Cl^-、H2O配位,配位几何构型均为变形五角双锥.两个配阳离子之间通过Cl桥键相连.配阳离子与配阴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中性分子.  相似文献   

15.
8-(2-嘧啶巯甲基)喹啉与六氟磷酸银反应生成了一个二重对称的二核银配合物,二(六氟磷酸)化双[8-(2-嘧啶巯甲基)喹啉-二(乙腈)合银]1,[Ag2(C14H11N3S)2(CH3CN)2](PF6)2。晶体结构为四方晶系,I4(1)/a空间群,a=21.255(6),b=21.255(6),c=18.196(11),α=90.00°,β=90.00°,γ=90.00°,C32H28Ag2F12N8P2S2,Mr=1 094.42,V=8 220(6)3,Z=8,Dc=1.769 g.cm-3,F(000)=4 320,μ=1.223 mm-1,R1=0.064 0,wR2=0.218 0。银中心的几何构型为变形的三角锥型,每个AgI中心与来自两个不同配体的一个喹啉氮原子与一个嘧啶氮原子、一个硫原子和一个乙腈分子的氮原子配位。AgI中心的键角范围从89.77(7)°到145.33(7)°,Ag-Ag相互作用存在配合物中。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o2(bte)3(NCS)4(H2O)2]n(bte=1,2-双(三氮唑-1-基)乙烷),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晶体结构,空间群为Pi,a=7.7962(2),b=8.3407(4),c=14.7735(5)A,α=86.835(2),β=76.2031(9),γ=80.583(3)°.晶体包含两个独立的结构[Co(bte)(NCS)2(H2O)2]和[Co(bte)2(NCS)2].[Co(bte)(NCS)2(H2O)2]的结构是由1个bte配体桥联2个Co^2+离子形成的一维中性链,其中Co^2+离子位于由bte的4个氮原子和2个反式NCS^-的2个氮原子和2个水分子组成的扭曲八面体环境中.[Co(bte)2(NCS)2]的结构是由2个bte配体桥联2个Co^2+离子形成的一维中性链,其中Co^2+离子位于由bte的4个氮原子和两个反式NCS^-的2个氮原子组成的扭曲八面体环境中.  相似文献   

17.
{[Cu(en)2][KFe(CN)6]}n可通过配阳离子[Cu(en)2]^2+和配阴离子[KFe(CN)6]^2-自我组装而成.这是一种既有磁性又能导电的聚合物,因此可作为磁性材料、化学电源、电子器件、特殊涂层、传感器和电催化作用.本实验利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一个铜配合物{[Cu(en)2][KFe(CN)6]}n,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该化合物的溶解性,并讨论了配阳离子和配阴离子的配比对{[Cu(en)2][KFe(CN)6]}n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0.15mol/LNaCl溶液),应用多核(^1H和^51V)多维(DOSY)NMR以及变温技术等谱学方法研究双过氧钒配合物[OV(O2)2(D2O)r/[OV(O2)2(HOD)]-(简写为bpV)与4,4′-联吡啶(简写为bipy)的相互作用,竞争配位的结果,导致溶液中既有6配位的过氧钒物种[OV(O2)2(bipy)]-的生成,还有[(OV(O2)2(bipy)]^2-(6配位)的存在,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3-21+G^*水平下计算表明,bipy和bpV生成[OV(O2)2(bipy)]-和[OV(O2)2)2(bipy)]^2-的△G分别为-53.35和-55.85kJ/mol,较好地支持了实验结果。图5,参11。  相似文献   

19.
多吡啶配体2,3-二(2-吡啶基)-5,8-二甲氧基喹喔啉(L)与Co(NO3)2·6H2O反应生成配合物[Co(L)(NO3)2]·CH3CN,通过单晶衍射分析确证其结构.配合物的单晶结构中,Co(Ⅱ) 离子中心分别与配体L的2个吡啶环中的N原子和2个硝基的4个氧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配位结构,L以双齿配体形式参与配位.配合物通过π-π芳香体系堆积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芳香体系的面面叠加作用可能使配合物的结构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20.
用P(OEt)e)和PPh3分别与Co6(μ6-P)(μ,η^2-SCH2CH2CH2S)(μ-PSCH2CH2CH2S)(CO)12进行取代反应,首次得到了4-取代和1个二取代含半填隙磷原子配体六核钴羰基簇合物的取代衍生物,化学式如下:Co6(μ,η^2-SCH2CH2CH2S)(μ-PSCH2CH2CH2S)(CO)11[P(OEt)3](Ⅰa和Ⅰb,同分异体)Co6(μ6-P)(μ,η^2-SCH2CH2CH2S)(μ-PSCH2CH2CH2S)(CO)11[P(OEt)3]2(Ⅱ),Co6(μ6-P)(μ,η^2-SCH2CH2CH2S)(μ-PSCH2CH2CH2S)(CO)11(PPh3)( Ⅲa),Co6(μ6-P)(μ,η^2-SCH2CH2CH2S)(μ-PSCH2CH2CH2S)(μ-CO)(CO)(PPh3)(Ⅲb),对5个合成的簇合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IR(vco),^1HNMR,^31PNMR和MS谱学表征,发现ⅠaⅡb,Ⅲa,Ⅲb是一取代的同分异构体,P(OEt)3和PPh3可能代母体钴簇合物基底不同钴原子上的一个CO。Ⅱ是二取代物,两个P(OEt)3分子可能各取代母体钴簇合物在顶端的两个钴原子上的一个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