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B-52轰炸机——“同温层堡垒” B-52是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一种重型亚音速战略轰炸机,因其研制思想是作战使用高度1.2万米以上、具有洲际航程,并能携带核弹,所以被称为“同温层堡垒”(同温层是地面以上约10~50公里高空的大气层)。 B-52原型机于1952年4月15日首次试飞,1955年6月第一批生产型开始装备部队。到1962年10月停产,  相似文献   

2.
80年代初,美国五角大楼制定了一个秘而不宣的“ATF”计划,ATF是“先进战术歼击机”的英文缩写。该计划要求未来的ATF能够对付前苏联空军的米格-29和苏-27所带来的空中威胁。 美国空军初步计划购买750架这种新型歼击机,而美国海军也打算将这种飞机稍作改装后,用来作为海军航空兵换代的歼击机,大约要购买500架。仅美国空军和海军  相似文献   

3.
孙立华 《科学之友》2001,(12):21-22
高技术条件下,空战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方式.而在所有空战飞机中,轰炸机作战威力最大,成为空战的"杀手锏".轰炸机携带炸弹、鱼雷或空地导弹对敌方地面和海上目标实施杀伤与破坏.按照用途和任务性质分为战术与战略轰炸机,按照起飞重量和航程,分为轻型(近程)、中型(中程)、重型(远程)轰炸机.  相似文献   

4.
孙立华 《科学之友》2001,(12):22-23
俄军轰炸机主要有图-2、16、20、22、26、160,米亚-4,苏-7、17、24,米格-27等型号,其中图式轰炸机家族作战威力最大,也是当今世界能与美军轰炸机相抗衡的主要机种之一.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以后,俄罗斯军事战略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认为:在未来的战争中,空中力量已从辅助支援地位上升为空中打击的主攻手段.在战争开始时,初始打击至关重要,它将对后期军事行动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强大的初始打击,可以使对手瘫痪,使其难以恢复元气.但由于经济原因,俄罗斯不可能在短期建立起打赢这种现代战争所需的全部常规力量,因此俄罗斯已明确表示:一旦其核设施或其他重要目标遭到打击,采取核报复是可能的.不管是常规打击还是核报复,轰炸机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武器装备作战平台.  相似文献   

5.
1948年苏联爆炸了自己的原子弹后,美国陷入了深深的核恐惧。用当时美国报界的话讲,就是“不间断的忧虑,就像是一场整个国家都无法摆脱的持续低烧。”苏联可能研发的战略远程轰炸机和洲际导弹,让美国军方噩梦于怀。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可能详尽地侦察。间谍派出了,常规的侦察机:RB-29、英国制造的“堪培拉”型侦察轰炸机也派出了,除了遭到苏军战斗机拦截射击外,并没有得到清晰的照片和有价值的情报。1953年,驻莫斯科的一名美国使馆军事人员侦察到一架大型轰炸机,它就是米亚-4,西方代号“野牛”,使用喷气式发动机,能跨越大洋对美国实施轰炸。从…  相似文献   

6.
1989年2月8日,美国独立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07飞机在亚速尔群岛的圣玛丽亚岛坠毁后爆炸起火,145人死亡。1991年5月26日,奥地利劳德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客机在泰国曼谷北部热带丛林上空爆炸,机上223人全部遇难。1991年8月16日,一架印航波音737客机因天气恶劣撞到曼尼普尔邦东北部的山上,机上69名乘客全部丧生。1992年6月4日,一架巴拿马“波音737-200”飞机从巴拿马城起飞,在飞往哥伦比亚的卡利途中消失,两天后在巴拿马达连省边界的崎岖山区找到了飞机遗骸。47名乘客及机组人员无一生还。1992年6月7日,巴拿马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飞机在巴…  相似文献   

7.
崭露头角 无人潜航器第一次吸引人们注意的经历颇为惊险.20世纪60年代,美国与苏联"确保相互摧毁"的恐怖核平衡笼罩世界.1966年1月17日,美空军一架带有4颗氢弹的B-52战略轰炸机在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巴洛麦利斯上空与一架加油机相撞爆炸.虽未引爆氢弹,但其中一枚掉进地中海.为防止氢弹落入别国以及引起核泄漏事故,美军立即调动深潜器进行探测定位.无奈当地海下大陆架十分陡峭、水深流急,直到两个月后,丢失氢弹的准确地点才在水深869 m的海底找到.  相似文献   

8.
魏岳江 《科学之友》2003,(11):30-31
美国“空军一号”总统专机被称为“空中白宫”,最早是应美国已故总统约翰·F·肯尼迪的请求而批准建造的。美国总统自拥有专机以来,从约翰逊、尼克松、福特,一直到卡特、小布什,“空军一号”将美国总统载到世界各地,由于其历任总统性格特点、生活习惯不同,出现了许多奇闻怪事。“空军一号”比老妈还亲目前,美国总统有两架“空军一号”专机,每一架专机上都装饰豪华,  相似文献   

9.
周义 《科学之友》2002,(2):21-2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隐身飞行器(隐身飞机、隐身导弹等)广泛应用于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1989年12月19日凌晨,美国入侵巴拿马,6架F-117型隐身战斗轰炸机组成双机编队首次亮相,达成了战争的突然性,标志着隐身飞机进入实战阶段。海湾战争中,美军又出动了44架F-117A隐身飞机,首波首批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重要目标进行突袭,使隐身飞机名声大噪,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世界各国积极探索新的隐身机理和隐身技术。未来作战飞机将综合采用反雷达侦察的雷达隐身技术、反红外侦察的红外隐身技术以及反目视侦察的可见光隐身技术,成为“空中幽灵”。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坐在船上,在海上航行的时候,突然看见了海盗的旗帜,那你可就要大难临头了。俄罗斯有一种很有威慑力的轰炸机——图-160,北约组织给它起了一个绰号:“海盗旗”。从这个绰号上人们就可以看出这种轰炸机的厉害。那么,图-160到底有多厉害呢? 图-160是一种4发变后掠翼多用途超音速远程战略轰炸机,它既能在高空、超音速的情况下作战,发射具有火力圈外攻击能力的巡航导弹;又可以以亚音速低空突防,用核炸弹或导弹攻击重要目标;还可进行防空压制,发射短距攻击导弹。它的两个武器舱内可以挂旋转  相似文献   

11.
科索沃战争是上个世纪末的一场战争,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但是却留下了许多让人回味的东西。在北约对科索沃的空袭中,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南联盟的防空部队在塞尔维亚上空击落了一架美军的F-117A隐身战斗机,而这是目前为止惟一被击落的一架该型飞机。 F-117A是美国人不断炫耀的一种高技术战斗轰炸机,它是美国空军的“王牌”,也是目前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12.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前苏联北部顿涅茨河地区的西南战线上,苏军的重型轰炸机群奉命升空执行轰炸任务,地面上的战勤人员看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风驰电掣的机群竞像地面上行驶的汽车来了一个急刹车一样,一下子停立在蓝色的天空上,一动不动了。几秒种后,机群才仿佛大梦初醒似的,步履维艰地向前挪动了。无独有偶,二战时,美国的轰炸机群在一次飞往日本的途中突然悬停在空中.像中了“定身法”似的,不久竟还倒退起来。飞行员惊恐不安,以为  相似文献   

13.
失重婚礼     
近日,美国纽约的一对恋人在一架绰号为“呕吐彗星”的飞机里体验失重漂浮的同时,举办了人类的第一个失重婚礼。这对新人都是航天崇拜者,都曾梦想成为宇航员,而“零重力”公司为他们实现了这一梦想。该公司利用一架经改良的波音727—200飞机,从美国的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飞做急剧俯冲动作,让他们感受整整8min的失重状态,就像航天飞行中宇航员所经历的一样。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美国B—2隐形轰炸机一直给人们一种神秘感。多数人只是根据专栏画家的草图或玩具店的飞机模型,来描绘自己想象中的这种新型飞机。1988年底,B—2的样机终于在美国军方严格保密达10年之久的研制后,突然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3月20日上午9时整,布什总统对萨达姆发出的最后通牒到期.3月21日凌晨2时零5分左右,美军开始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进行大规模空袭,在随后的几天里,美军主要使用了有"最致命"武器之称的B-1、B-2、B-52战略轰炸机,对伊拉克境内重要目标实施高强度的轰炸,基本削弱了伊拉克地面的防空能力,为地面进攻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在建国50周年大阅兵式上,陆、海、空三军10个空中梯队的132架战机从天安门广场上空隆隆飞过,在这精彩的瞬间,空中第4梯队有6架绰号为"中国飞豹"FBC—1飞机,最引人关注。"中国飞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依靠自己力量设计、制造和试飞成功的新一代超音速歼击轰炸机。该机总长22.325米,翼展12.705米,机高6.575米,最大起飞重量28.457公斤,实用升限  相似文献   

17.
1989年2月8日,美国独立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07飞机在亚速尔群岛的圣玛丽亚岛坠毁后爆炸起火,145人死亡. 1991年5月26日,奥地利劳德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客机在泰国曼谷北部热带丛林上空爆炸,机上223人全部遇难.  相似文献   

18.
1911年11月8日,美国人尤金·伊利驾驶一架双翼飞机,成功地降落在“宾夕法尼亚”号装甲巡洋舰上搭建的木制滑行台上,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飞机空中着舰尝试。由此,掀开了航空母舰的百年历史。  相似文献   

19.
当你褪去一天的疲乏,企图在家中享受片刻宁静;当你妄想通过手机与朋友沟通感情;当我告诉你,所做的一切都被他人所监测,朋友,你信吗?丛林中神秘堡垒在美国首都离巴尔的摩至华盛顿公园大道几百米处的一片丛林中,坐落着一幢镶有玻璃的塔式办公大楼,它就是全球最大、耗资最多的"神秘间谍堡垒"——美国国家安全局。楼周围布满一架架接收卫星讯号的银白色抛物面天线。楼内大批军职和文职人员神情肃穆,每天都在紧张而有序地  相似文献   

20.
二战以后,美国的科学工作者就开始用飞机来研究飓风。 1999年9月 16日深夜,《今日美国》杂志社的记者科瑞思·卡佩拉登上了一架美国国家海洋和气象署的飓风研究飞机,去追踪正向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海岸线狂啸而去的“弗洛伊德”飓风。以下是卡佩拉的亲身体验。 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个梦想,若能到飓风里面去看一看有多好。今天,我的梦想就要实现了。我是如此的激动,以至于手心和额头都渗出了汗珠,心跳也在加速。 我即将登上的是一架属于美国国家海洋和气象署的WP-3D型飞机。这架飞机马上就要升空,去执行跟踪研究“弗洛伊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