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TGC探测器是ATLAS探测器上的一个子探测器,主要用作ATLAS实验中的前端μ子触发器.在TGC探测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TGC探测器进行高压测试.本研究基于Labview平台设计了一套虚拟仪器,对TGC探测器高压加载情况实施自动监测,既节约了测试时间,又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王崇斌  潘传勇  潘云芝 《科技信息》2009,(33):T0072-T0072,T0064
本文介绍了国内唯一使用IVI技术的GPTS3.0通用自动测试平台,及其在ATS中的具体应用。以标准ATLAS716编译器和IVICOM为核心的GPTS3.0为编写、调试和运行ATLAs测试程序提供工程集成环境,包括创建ATLASTPS所需要的各ATLAS模块、ATLAS主程序、系统配置文件、连线表和虚拟资源分配表等部分,极大提高了TPS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3.
介绍北京师范大学天格计划团队研制的以Cerium-doped Gadolinium Aluminum Gallium Garnet (GAGG)闪烁体探测器为核心的卫星小载荷(BNU-120)的组装与测试工作.组装中,4个GAGG晶体(每个3.8 cm×3.8 cm×1.0 cm)通过硅胶与64个SiPM (Silicon Photomultiplier, Sensl MicroFJ-60035-TSV)耦合.实验在15 ~1330 keV范围内标定和测试了温度和偏压对探测器信号幅度的影响、探测器的能量与道址关系、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与能量的关系,以及探测器的探测效率与能量的关系.标定测试结果与天格计划团队先期研发载荷标定数据一致,且探测器探测效率实验测量数据与基于Geant4的蒙特卡罗模拟数据相符.标定数据将用于未来BNU-120发射后在轨探测数据的修正.   相似文献   

4.
设计用于烟雾探测器结构测试使用的实验装置,满足在恒定条件下对烟雾探测器外壳结构是否有利于烟气进入进行测试的实验需求.实验装置由测试实验箱体及测试控制显示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采用Arduino开放平台作为核心控制单元,结构关键零部件使用3D打印技术成型,实现实验装置的稳定使用及实验对象的快速更换.通过实验装置的设计搭建及实验测试应用为烟雾探测器的结构设计改良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以Geant4探测器模拟软件包为框架研制开发了ARGO实验的探测器模拟程序,该程序可精确细致地描述ARGO阵列的探测器的几何结构,以及EAS粒子在其中的传输过程和探测器灵敏单元对带电粒子的响应,这对于ARGO探测器的优化、数据分析程序的开发和实验结果的分析都是很有意义的.并给出了利用该程序所得到的有关ARGO阵列的性能的部分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6.
《科学世界》2008,(4):15
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通用探测器“ATLAS”最后一个大型部件2月29日在日内瓦郊区被吊装入地下深100米、总长约27公里的环形隧道内,这标志着该探测器的建造和安装进入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7.
本人在2008年3月15-28日期间访问了LPSC。LPSC是法国国家核物理及粒子物理研究院(IN2P3)的—个分支机构。位于格勒诺贝尔,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宇宙学的研究。在ATLAS实验中,LPSC参加了量能器的研制工作,目前正在进行ATLAS实验的模拟数据的分析研究,在自叩夸克物理以及带电Higgs粒子的寻找和测量方面,已经取得在国际同行中的领先地位。2007年山东大学与LPSC在中法粒子物理实验室(FCPPL)的框架下建立合作关系,合作开展ATLAS物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本征超导辐射探测器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探测器是利用超导的临界电流与温度的关系(Ic-T)来工作的,而且完全工作在超导本征态.高温超导薄膜为采用准分子激光消融法制备的YBCO外延超导薄膜.采用离子束干法刻蚀进行器件的图形制备.在8~14μm红外波段进行了探测器的光响应测试.调制频率为10Hz时,探测器的等效噪声功率(NEP)为1.8×10-12W·Hz-1/2;归一化探测度为2.5×109cm·Hz1/2·W-1.实验表明,在低于Tc的温度范围内,探测器具有平坦的光响应与温度的曲线,从而克服了传统的Bolometer探测器工作温度过窄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高粒度时间分辨探测器(HGTD)是ATLAS实验Ⅱ期升级的关键项目.为了应对极高的粒子径迹堆积带来的挑战(每次束流交叉对应的质子-质子对撞数的平均值可高达200),合作组计划通过精确测量粒子径迹的时间信息(径迹时间分辨可达30 ps),使得实验能够在“4维”空间中进行粒子径迹到作用顶点的关联.升级项目的传感器选择了可以提供所需的时间分辨率和良好的信噪比的低增益雪崩探测器(LGAD)技术.日本滨松公司(HPK)生产了厚度为35μm和50μm的LGAD原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也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IME)合作研发了厚度50μm的LGADs原型.为了评估器件抗辐照性能,样品在JSI反应堆设施中接受了不同剂量的中子辐照,并在USTC进行了测试.通过测量室温(20℃)或-30℃下的电流电压和电容电压曲线测量,对增益层和硅基体损伤的中子辐照效应进行了表征评估.进一步处理提取了不同辐照剂量下的击穿电压和耗尽电压,并呈现为通量的函数,最终对比了不同样品的抗辐照性能参数c系数和α系数.对辐照模型的最终拟合得到的c系数值为HPK-1.2:3.06×10-16cm  相似文献   

10.
无间隙原子钢冷轧板织构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X射线二维探测器织构的快速检测原理.以无间隙原子钢冷轧板织构的检测为例,用常规织构的检测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分析了各种X射线二维衍射条件对计算取向分布函数的影响.实验表明,用二维探测器可以同时采集多个极图的数据,合理减少样品转动,织构的检测仅需几分钟时间,且织构的检测结果与用传统X射线衍射法的一致.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传播其强度会随探测深度增加而衰减,因此时间增益补偿电路在超声成像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提出时间增益补偿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案,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路设计相结合的方法.经仿真实验证明,该设计方案简单可行,控制信号可靠稳定,能准确补偿超声衰减,有效提高了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X荧光分析中 ,其使用的X射线能量一般较低 ,从几keV到几十keV ,因此常用Si(Li)探测器进行测量 .由样品中激发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在探测器中主要经光电效应 ,产生光电峰 (主峰 ) ,,如图 1所示的Fe谱 .但由于特殊原因 ,探测器铍窗在探测器加高压的正常工作状态下突然损坏 ,以后虽将铍窗修复 ,但经测量发现 ,所测能谱中除原应有的光电峰之外 ,还出现一个有规律的峰 ,如图 2所示的Fe谱 .此峰从未见报道 ,我们暂称之为伪峰 ,称此现象为伪峰现象 .以下是我们就此伪峰现象的产生原因所进行的实验研究和分析 .  图 1 探测器正…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 许多国家推行了多种新能源扶持政策, 如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价格补贴(feed-in tariff, FIT) 政策和可交易绿色证书(tradable green certificate, TGC) 政策等, 用以完成绿色能源发电的配额要求. 为了研究不同的新能源扶持政策对寡头竞争电力市场的影响, 采用古诺竞争均衡理论分别建立了考虑FIT 和TGC 两种政策的电力市场竞争均衡模型, 并采用两层优化结构实现了市场管理者通过调控补贴价格或证书价格来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通过仿真分析比较了两种政策对电力市场的影响, 得到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 该研究有助于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的科学制定.  相似文献   

14.
红外探测器光谱响应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个红外探测器的光谱响应测试系统,并对系统原理进行了分析.对不同温度和频率情况下的热释电探测器进行光谱响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热释电探测器对红外辐射信号的响应不同,但电压变化曲线的趋势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红外探测器光谱响应理论.该设计能有效抑制系统的干扰信号,提高信噪比,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未知病毒检测方法,该方法定义了自体、非自体、抗原、检测器等,实现了否定选择和克隆选择机制,给出了算法程序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检测未知病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极化雷达在非高斯杂波背景下的未知目标检测问题,建立了一种收发极化可变的全极化雷达测量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似然比检测的收发极化优化目标检测器,并得到了检测判决量的闭环形式。在性能分析环节,推导得到了该检测器检测性能的解析表达式,指出了它的恒虚警性质,明确了收发极化矢量与检测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性能验证环节,首先设计了非高斯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本文检测算法的抗杂波非高斯性能和检测性能优于现有典型目标先验信息未知的极化检测器,性能接近目标和杂波先验信息已知的最优极化检测器。接着对比了收发极化联合优化、发射极化优化和收发极化固定3种极化雷达的目标检测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收发极化联合优化的极化雷达具有最优的目标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中意合作组在羊八井ARGO实验中采用大型RPC阵列探测广延大气簇射事例(AS);报告了在羊八井高海拔条件下,RPC的工作性能、探测器系统工作参数,其中包括探测效率随高压变化、读出条多重数和时间分辨率等,并研究加入SF6气体与改变系统阈值这2种新方法消除系统噪声和压低二次流光放电,实验研究取得良好结果,满足ARGO实验所需的探测器性能要求,为后续的ARGO实验打下了关键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红外探测器杜瓦冷指的设计,应选取具有较高屈服强度、较低热导率和较低密度的材料,以提高红外探测器杜瓦的可靠性。考虑到红外探测器封装的其他结构需求,TC4钛合金与无氧铜、可伐等金属之间的焊接一般不太容易实现,试验中采用真空钎焊作为焊接手段,选取Ti-Ni-Zr-Cu钎料,对TC4钛合金与无氧铜、可伐合金的真空钎焊焊接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TC4钛合金与无氧铜、可伐合金钎焊后检漏漏率优于10-11 torr.l/s,焊缝抗拉强度都达到150 MPa以上。  相似文献   

19.
深空光通信链路距离非常远,要求功率预算非常严格。影响通信链路特性的因素很多,功率预算往往需要很复杂的折中考虑。重点分析了链路距离、光学天线直径、光束发散角、大气信道损耗、光学系统损耗、探测器灵敏度等因素对链路方程、探测器信噪比和通信误码率的影响。提出了结合链路方程、信噪比和误码率对发射功率进行预算的新方法。开展了7 km地面间光通信室外演示验证实验,对大气信道损耗、光学系统损耗等进行了测试;开展了光束发散角、探测器灵敏度的室内测试实验。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基本吻合,表明该预算方法具有应用于深空光通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改变刹车片钢背形状方法来研究汽车制动噪声,主要分为2阶段:1)通过建立实体和运动学模型进行分析和仿真研究; 2)采用声振实验进行验证.在声振实验过程中,采取激光测振仪以及LMS冲击锤2个实验,同仿真分析结果交叉对比以证明仿真分析的准确性; 采用3层结构的刹车片,相比传统的2层结构刹车片,该刹车片在不改变制动强度、保证安全系数的基础上具有更好的阻尼特性,有效地抑制噪声的发生.根据制动器噪声台架试验的结果,确定了刹车片固有频率对制动器噪声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不同结构形状的钢背刹车片来改变刹车片固有频率,利用ANSYS进行模态分析并制作样品进行噪声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新设计的钢背刹车片能有效地减小汽车制动噪声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