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煤炭开采中地表塌陷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碳开采过程中地表塌陷不仅对土地附着物有破坏,而且会引起诸多环境问题。本文提出了沉陷区引发的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及综合防治技术;有效控制地表塌陷造成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阳城县煤矿区中小煤矿土地塌陷数量、类型、程度以及塌陷破坏特征的调查,分析了造成土地塌陷的原因,探讨了黄土丘陵区中小煤矿在采煤过程中造成土地塌陷与上覆岩性、地层构造、地形地貌、煤层开采条件、采煤与顶板管理方法的关系,以及土地塌陷规律,为今后综合治理土地塌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阳城县煤矿区中小煤矿土地塌陷数量,类型,程度以及塌陷破坏特征的调查,分析了造成土地塌陷的原因,探讨了黄土丘陵区中小煤矿在采煤过程中造成土地塌陷与上覆岩性,地层构造、煤层开采条件,采煤与顶板管理方法的关系,以及土地塌陷规律,为今后综合治理土地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尚文全  卢光亮 《科技资讯》2014,(34):113-113
近年,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大,而煤炭资源需求量的进一步增加就使矿产开采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大面积的煤矿开采造成的土地塌陷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严重地制约了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该文针对不同采煤塌陷区域的各自特点,通过对采煤塌陷区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提出煤矿采煤塌陷区域治理工程的完善措施,希望通过综合治理,能够为采煤塌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矿区塌陷水体的污染情况,以潘集采煤塌陷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软件中的空间插值模块,对潘集水体中的总氮、总磷进行插值分析,得到潘集塌陷水体总氮和总磷的最佳空间插值分布图,并检验了插值预测精度。从插值图中,分析得出总氮、总磷的最高质量浓度出现在泥河入口处,分别为13.373 mg/L和3.000 mg/L。建立了基于GIS的多因子综合污染评价方法,并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对塌陷水体进行评价,得出基于GIS的多因子综合污染评价方法结果为5、4级;而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为五级。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隆博煤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煤层开采等资料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从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土地资源破坏四个方面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采煤对地质灾害、含水层及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严重,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较严重。依据评估结果,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对策。研究成果可为隆博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破坏是矿区生态环境压力的根本,是通过非生物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该文将探究目前国内采煤塌陷地区土地生态环境的现状与影响,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影响定量研究的指标体系以及研究方法的应用分析,对未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从而为制定减轻土地利用规划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综合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并能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的案例。  相似文献   

9.
平顶山矿区地面塌陷灾害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丰富的野外调查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论述了平顶山煤矿区地面塌陷灾害的发育分布现状及危害,根据大量的岩移观测资料,确定出适合本区的岩移参数,采用概率积分法对采煤所引起的地面塌陷进行了预测.同时,提出了在地面塌陷形成以前就采取"超前"的综合防治措施,对已形成地面塌陷采取"一疏二平三改造"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表5,参11.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影响定量研究的指标体系以及研究方法的应用分析,对未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从而为制定减轻土地利用规划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综合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并能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的案例.  相似文献   

11.
矸石直接充填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常规开采在地面堆积矸石山的同时引起开采沉陷.二者严重危害环境,并给煤矿本身和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为此,提出了一条洁净开采途径,即矸石不出井直接充填井下.这样做,既可以消除矸石山,又可以减少开采沉陷.经分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建议尽快采取措施试验推广.井下矸石直接充填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常规开采在地面堆积矸石山的同时引起开采沉陷并严重危害环境的问题,提出了一条矸石不出井直接充填井下的洁净开采新途径,既可以消除矸石山,又可以减少开采沉陷,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利于煤矿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模拟载荷”法及无限大弹性地基板理论,分析了开采沉陷的力学机理,建立了煤层开采所导致的采空区上覆岩层下沉的下沉量计算基本公式,为开采沉陷预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粗集与支持向量机联合建模及在开采沉陷预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表沉陷与地质采矿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人们通常采用概率积分法、神经网络等研究沉陷的规律性,但预计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本文采用粗集及支持向量机技术对其进行研究,首先应用粗集理论进行了岩移影响因素分析,给出了各影响因素的支持度,然后运用支持向量机预测技术构建了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最后用实例进行了预测分析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结论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具有网络运行稳定、精度更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东北煤矿区地表下沉系数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东北煤矿区现场所获得的大量实测资料为依据,分析研究了地表下沉系数与覆岩岩性、开采深度、采动性质、采煤方法及顶板管理方法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建立起了其统计关系,并对参数的置信区间进行了估算。所得结果对矿区地表移动与变形预测参数的选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厚黄土薄基岩地区开采沉陷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地下开采-覆岩移动-地表沉陷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链动关系。不同岩性、不同力学性质的上覆岩土层对地下煤层开采的响应性是不同的。文中在前人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厚黄土薄基岩条件下。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的规律性。研究认为,在厚黄土层覆盖区,煤层上覆基岩是地表黄土层沉陷变形的控制层,黄土层本身的工程地质特性、地形地貌条件和地下开采程度对地表沉陷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对减缓和控制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破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表下沉的分形特征及其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煤矿开采中地表下沉所表现出来的分形特征以及用分形插值函数法来预测预报地表下沉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实测下沉量的比较分析表明,分形预测比传统插值方法更为精确,因此,对开采沉陷研究来说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与上覆岩土层的性质与结构密切相关,巨厚松散层条件下开采下沉规律具有特殊性。采用土工试验、数值模拟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巨厚松散层的力学性质及其对地表下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对焦作矿区地表黏性土的抗剪强度进行了研究,得到焦作矿区松散层土体的内摩擦角和内聚力范围。以巨厚松散层条件下某工作面为实例,结合三轴试验结果,研究了不同巨厚松散层厚度、松散层内摩擦角和内聚力对地表下沉的影响;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地表最大下沉值随松散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松散层内摩擦角、内聚力的增加而减小。将巨厚松散层力学性质土工试验结果与开采下沉结合起来,对开采下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山煤田古交矿区地质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太原西山煤田古交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和崩塌等主要地质灾害,及地质灾害引起地表建筑物、耕地、市政设施和水资源破坏等环境效应问题,分析了矿区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认为矿区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均为煤炭采空区失稳变形的演化产物,而采矿活动是滑坡和崩塌发生的诱发因素;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改变了覆岩的原始应力状态,降低了原有软弱层(面)的力学强度;同时,开采使地表产生裂隙,加剧了地表水的渗透,因而诱发了山体滑坡及崩塌。最后针对古交矿区地质灾害现状和灾害引起的环境效应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充填开采控制地表沉陷的空隙量守恒理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填开采是解决煤矿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控制地表沉陷的有效技术途径之一.通过分析地表沉陷的形成过程及控制机理,提出了充填开采控制地表沉陷的空隙量守恒理论,推导出了地表沉陷盆地体积计算公式.依据该理论进一步提出了控制地表沉陷的技术途径,包括提高采空区的充填率、提高充填料浆及充填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增大上覆岩层滞留空隙体积等.工程实践表明,充填开采控制地表沉陷的空隙量守恒理论在煤矿膏体充填开采实践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