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钒在连续冷却淬火贝氏体球墨铸铁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以及对球墨失贝氏体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钒在贝氏体球墨铸铁以固溶和弥散碳化物2种形式存在,它能有效地增加贝氏体形核率,促进贝氏体转变,细化贝氏体组织,强化基体,提高硬度,因此,钒可替代钼、镍、硼等元素生产贝氏体球铁。  相似文献   

2.
通过向锆合金中添加不同含量的铌元素,分析了含铌锆合金的显微组织,并测定了含铌锆合金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随铌含量的增加锆合金的组织越来越细小,硬度在铌含量为0.40%时达到最大值230Hv。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采用多种显微分析手段对快速凝固高速钢M2+0.5B在过热状态下合金相的类型、形貌、分布情况及基体组织的亚结构类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同时详细讨论了过热时第二相的粗化、分布情况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铁基熔覆层组织的均匀性,提高其耐磨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计和磨损试验机,研究了Mo元素对铁基熔覆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添加Mo的熔覆层主要由奥氏体和针状碳化物(M7C3)组成,熔覆层组织不均匀,整体硬度波动大,耐磨性较差,磨损过程中出现了大范围剥落;添加Mo元素后,熔覆层组织均匀细化,强化相(M7C3及Fe7Mo3)主要呈网状分布,整体硬度较为均匀,其中Mo添加量为10%时熔覆层的耐磨性能最好,较基体提升了1.76倍。因此,加入Mo元素可以改善铁基熔覆层组织的均匀性及耐磨性,研究结果可为提升材料表面的耐磨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Zr含量对微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Zr含量对微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低碳含Zr钢的组织为铁素体 珠光体,随着Zr含量增加,钢中含Zr夹杂物的尺寸有所增大。微合金钢中添加的Zr,对钢的强度和塑性影响不大;Zr含量在0.01%-0.03%时,单位面积夹杂物颗粒数较少,微合金钢的低温韧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铝、钒合金化对屈氏体高铬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Al 0.20%—0.30% 可显著改善碳化物的大小及分布,使其变成岛状,并细化了基体组织,提高其耐磨性及冲击韧性。含 V 0.40%—0.50% 可使铸态高铬铸铁的冲击韧性、硬度及耐磨性均得到提高。因此,采用铝、钒合金化办法,是改善高铬铸铁组织与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等手段研究V对700 MPa级高强度汽车大梁钢组织细化的影响.在冷却速度2~7℃·s-1时,显微组织为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组织.V添加提高粒状贝氏体体积分数,细化粒状贝氏体组织,并明显降低粒状贝氏体中M/A岛的尺寸.与无V钢相比,含V钢中大角度晶界比例提高18.2%,对提高钢的韧性有利.由于C含量过低,在实验钢中未观察到单独的VC析出,由此推测V主要固溶在基体中,以合金化方式促进钢的贝氏体相变,使组织得到有效细化.  相似文献   

9.
高硼钢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真空感应炉制备硼分布均匀的高硼钢,分析了其铸态和热轧态的显微组织.钛的加入减少了在晶界处析出的铁硼相Fe2B,FeB的数量,改善了其在GB的分布状态.钛硼相TiB2弥散地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确定了高硼钢热轧成形的合理工艺参数为加热温度1080~1120℃,初轧温度1070~1110℃,终轧温度810~850℃,道次压下量约10%~20%.采用多道次循环轧制,随后的冷却方式为空冷.热轧后高硼钢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镁元素对挤压高铝锌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加镁的合金相比,加入0.015%Mg,合金挤压态的抗拉强度从366 MPa提高到467 MPa、布氏硬度从HB91提高到HB114,伸长率从43.6%降低到27%;在320 ℃×2 h固溶处理水淬室温自然时效状态下,合金的抗拉强度从389 MPa提高到488 MPa,布氏硬度从HB107提高到HB139,伸长率从41%降低到28.3%;镁元素影响过饱和β相转变和分解产物形态,能阻碍合金的共析分解和室温时效脱溶析出。  相似文献   

11.
对实验钢采用低碳高Ti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进行了控轧控冷实验,通过控制不同的冷速和卷取温度,研究了过冷度和原子扩散速率对钢组织演变及(Ti,Mo)C粒子的析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冷速为30℃/s,卷取温度为420℃时,实验钢屈服强度大于690MPa,抗拉强度为820MPa,断后伸长率达18%,并具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显微组织性能研究表明,多边形铁素体、针状铁素体、细小M/A岛及弥散的(Ti,Mo)C析出粒子的混合组织可实现强度和韧性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高锰奥氏体钢在室温及100℃条件下拉伸变形过程中组织变化.结果表明,高锰奥氏体钢在不同的拉伸变形条件下均产生了明显的塑性变形诱发马氏体相变(TRIP)效应,获得了较大的延伸率(60%~70%)和较高的抗拉强度(500~700 MPa).在10-3~10-1/s级别的初始应变速率范围内,实验钢对流变应力几乎不存在应变速率的敏感性.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强度和塑性变化不大,由于该钢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有望作为新一代高强度、高塑性汽车用钢.  相似文献   

13.
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金相分析法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法,研究了La对含V的Al-Mg-Zn系合金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少量La的加入,可以使合金的晶粒明显细化,平均晶粒直径(D)由90降至52μm(即金相截面上观察到的晶粒数由1.57×10~4增至4.70×10~(41)/cm~2),使金相截面上观察到气孔数(N)由8.0×10~4降至1.6×10~(41)/cm~2。气孔数随La含量(C)的变化曲线和平均晶粒直径随La含量的变化曲线趋势是相似的。平均晶粒直径越小,则气孔数越小。La使合金的α相区缩小,使V在α相中的固溶度减小。La的加入,使合金组织中除原来不含La时的α+τ(条状相)两相外,还增加了块状相Al_(10)V和点状相(La,Zn)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压力-膨胀仪测定了高碳钢经控制轧制后,在连续冷却下珠光体的相变温度;并分析了不同控轧参数对珠光体相变温度影响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奥氏体形变使连续冷却下珠光体的相变温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系统研究了含锂2.5%的Al-Li-Cu合金中,Cu含量从0到6%时,合金组织、密度、强度及塑性的变化。随Cu含量的增加,合金强度增高、塑性下降、密度增加。通过微观组织观察,分析和讨论了Cu含量对该合金析出和破断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X-射线衍射、能谱、SEM金相等方法,对5种不同Ni含量样品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质量分数为0%的Fe2Si基合金都存在六方结构的含镍富硅Fe2Ti相析出;当Ni质量分数在0%~2%范围内变化时,Ni的添加对富硅Fe2Ti的析出影响很小;而当Ni增加到3%,Ni的添加急剧促进富硅Fe2Ti的析出;当Ni的添加超过一定量(约2%)时就能明显促进Fe2Si基合金的动态再结晶以及静态再结晶。  相似文献   

17.
奥氏体化状态和钒对珠光体型钢轨钢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重轨钢PD2和PD3为对象,重点研究了热轧态和重新热处理状态珠光体的韧性。研究结果表明,奥氏体状态(晶粒大小、成分均匀化及碳化物溶入或析出程度等)及珠光体的形态和片层间距是影响珠光体冲击韧性的主要组织因素。奥氏体晶粒的细化、珠光体片层的细化、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及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在奥氏体状态的固溶化是珠光体钢韧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高钒高速钢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重点对高钒高速钢的的冶炼工艺、成分设计和组织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指出了成分设计中钒碳比对耐磨性的影响,变质处理对初生碳化物形态的影响,并对其应用尤其是在轧辊行业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其重点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熔炼制备8种不同杂质Si含量的7050铝合金,研究了Si含量从0.033%~0.491%的变化对7050铝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Si含量增加至0.134%时,合金铸态组织中出现明显的粗大富Si杂质相,并且随Si含量增加,富Si杂质相含量增多;粗大富Si杂质相在均匀化退火、热挤压以及固溶处理过程中都难以溶解,残留在时效态合金组织中;当Si含量增加至0.134%时,时效态合金的室温拉伸强度和塑性明显提高;在Si含量高于0.344%后,Si含量的增加使合金的室温拉伸强度、塑性和断裂韧性都显著降低.为获得最佳的室温强度和塑性,7050铝合金的Si含量应控制在0.121%~0.134%,但要获得更好的断裂韧性,需进一步降低合金中Si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