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水-岩作用模拟中饱和指数SI的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结合具体工程实例,综合分析了水化学分析数据误差的传递及其对饱和指数SI值的影响,饱和指数SI反映了水-岩系列间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各水化学分析数据误差对SI值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反应”最为灵敏的是水的pH值。  相似文献   

2.
运用建立的地下水水量水质耦合模型,以2000年为基准,对泰安岩溶水系统2010年的水量及水质进行了模拟预测,指出现状开采条件下岩溶水系统地下水环境将持续恶化;为了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对岩溶水系统地下水资源进行优化控制规划。  相似文献   

3.
对鱼类Ⅱ型抗冻蛋白冰晶组成的复合体系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理论模拟计算的基础上,构建出鱼类Ⅱ型抗冻蛋白冰溶剂(水)的三元复合体系.经过350 ps的动态模拟,研究了溶剂化效应对蛋白冰相互作用体系的影响.通过分子力学及半经验量子力学的计算,进一步研究蛋白与冰晶的相互作用性质,结果表明溶剂化效应具有不容被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Delft-3D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水域的水动力和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过程所造成的水质变化,运用该模型对黑龙江省的重要水源地——桃山水库的水动力和水质情况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桃山水库水流流速较小,一般为10-3 m/s数量级,局部地方会出现回流环流现象.出现突发污染事故时,水库自上游至下游的空间分布上,溶解氧(DO)质量...  相似文献   

5.
当外源污染受到控制后, 河流与湖泊底泥中的污染物可能会引起上覆水的再次污染. 在上覆水流动不致底泥起动悬浮的条件下, 数值模拟了底泥中污染物在底泥-上覆水界面向上覆水释放的机制. 采用k-ε模型计算了上覆水的湍流流动, 并采用 Darcy 定律描述了多孔介质中的渗流, 这里底泥被看成是各向同性均匀多孔介质; 耦合计算了上覆水和底泥中孔隙水的定常流动, 并基于流场计算结果, 数值计算了非定常溶质迁移扩散过程; 数值研究了平整底泥-上覆水界面以及底泥-上覆水界面为周期性三角状时, 污染物由底泥向上覆水释放的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底泥中孔隙水与上覆水的交换是决定底泥中污染物向上覆水释放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原油开采、集输过程中,原油、水两相发生乳化形成乳状液,会改变油水体系的有效黏度,从而对多相流的流动特性产生显著影响.原油-水混合体系的黏度特性与原油乳状液的形成条件及分散状态直接相关.系统阐述了外部混合条件、原油物性、水相物性、乳状液液滴粒径及分布等因素对原油-水混合体系黏度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准确计算原油-水混合体...  相似文献   

7.
为了得到电磁净化中间包中流体的流动及传输特性,以及旋转运动在中间包净化钢液中所起的作用,采用中间包物理模拟方法,对电磁净化中间包中不同控流装置配置和旋转速度下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进行了测试,并对流场进行了显示实验.结果表明:电磁净化中间包圆形腔中的旋转运动能够减小中间包中滞留区分数,增加活塞区比例,同时增长平均停留时间,有利于中间包内夹杂物的去除;但旋转速度不是越高越好,存在一个最佳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570矿区流纹岩和花岗斑岩的氧同位素分布规律,探讨了水-岩氧同位素相互作用的地质意义,用缓冲开放系统模式估计了水-岩相互作用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测资料验证的秦皇岛近岸海域二维水动力和污染物扩散模型,研究了秦皇岛近岸海域洪季大潮水文条件下的水动力和污染物扩散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对秦皇岛近岸海域水动力和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研究发现,秦皇岛近岸海域落潮流为东北(NE)向,涨潮流为西南(SW)向.在渤海夏季风作用下,秦皇岛近岸海域整体水位略有降低;落憩时刻,石河口以北海域流速降低,石河口以南海域流速增加;涨憩时刻,石河口以北海域流速略有增加,戴河口至滦河口间海域流速降低.化学需氧量(COD)扩散方向与涨落潮方向一致,涨落憩时刻,COD浓度均在滦河口以南海域降低,洋河口以北海域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红层软岩的水-岩相互作用,开展了不同含水率红层软岩的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含水率对力学特性、破坏形式、微观结构和损伤机制的影响,构建了含水红层软岩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含水率的升高,红层软岩的峰值应变呈线性递增,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呈线性和指数函数递减;含水率对红层软岩的破坏模式产生明显影响,含水率较低时的破坏形式为剪切破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破坏形式向剪切-张拉复合型破坏转变。在水-岩相互作用下,华南红层软岩的孔隙颗粒物相互吸附,形成片状结构;在饱水状态下,片状和鳞状结构进一步增多,整体结构变得更加松散破碎。考虑水-岩作用,引入损伤修正系数对本构模型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能较好地描述水岩作用对红层软岩力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气液相际传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气液相际传质的三膜模型.该模型认为,气液相际传质有三个阻力膜层:气膜、液膜和界面阻力膜.本文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并且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三膜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两相间传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对气升式外环流反应器的传质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化学法测定了其相界比表面积和容积传质系数,探讨和分析了气速对传质的影响,所得结果可作为该类反应器设计和放大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Euler-Bernoulli梁为例,提出应用无理传递函数进行机械系统控制建模新方法,并将推广应用于机械系统控制分析与综合。提出了不同边界条件下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并以自由-自由梁为例进行详细描述,并给出了相应的频域特性。最后将无理递函数的近似分析方法应用于控制设计,获得了较以前更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φ120的不锈钢填料塔中,以φ16共轭环填料为研究对象,分别选用正丁醇-丁二酸-水和30%TBP(磷酸三丁酯)的煤油-醋酸-水2种不同界面张力的体系进行试验,测定了该填料在不同两相流速下的表观传质单元高度,和相同条件下测定的同尺寸鲍尔环,拉西环和θ环作了比较,θ歪的表观传质单元高度比共轭环比,但共轭环的分别比鲍尔环小16%,比拉西环25%,本文对影响传质性能的因素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考虑气液界面附近的湍流特性,建立了多组分气液相际传质的数学模型,以此为基础,推导了运动气泡在多组分液体中的传质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用三辛胺溶剂分别从纯溶液和发酵液中萃取柠檬酸过程的传质规律与液滴粒径,无因次柱高及有机相配比对传质系数的影响,建立了液滴自由上升阶段的传质模型,并用以关联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红细胞压积对血液透析器传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了红细胞压(Hct)对ST15中空纤维透析器尿素清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临床范围内,Hct的变化(Hct=0.2-0.4)仅影响血液测传质阻力和而对总传质阻力及溶质清降率影响较小,此外还讨论了提高中空纤维透析器溶质甭除率的可能窗径以及Hct对较大分子(肌酐,尿酸)清除率影响的特点及理论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具有低渗流壁圆管中对流传质的数学模型,将传热伟质的经典Graetz问题扩展到圆管中K2<0情况下的二维层流传质问题,并采用分离变量法进行了解析求解。此还以膜超滤和血液透析滤过过程为例讨论了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多元传质的扩散方程为基础,提出化学反应,吸附对气液传质增强因子以及伴有化学反应、吸附的气液传质过程的多元传质系数的估算方法,用非平衡级模型及上述方法得到的传质系模拟脂肪酸甲酯化反应精馏过程,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20.
强化对流传质的物理机制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流传质强度与流体中存在的各种内场及其外场的关系,阐明了降低浓度边界层厚度、增加流体扰动和增加近壁面速度梯度的强化对流传质方法的物理机制,其本质是控制流体中内场及其外场之间的相互协同。进一步给出了强化传质场协同控制方法,以此可指导发展强化对流传质单元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