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是春秋末期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思想家。他一生都在维护正在崩溃的奴隶制度。他的反革命复辟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办教育。 历代反动统治者把孔子吹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林彪一伙甚至公然叫嚷:要“大书特书”孔子在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功绩”。 孔子办教育的历史本来面目究竟怎样?我们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用马列主义观点加以剖析。这对于深入开展批林整风和无产阶级教育革命,是很有必要的。 为奴隶主服务的“私学” 过去,有的人因孔子办私学,吹捧他是我国历史上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把学问从贵族手里拿到平民手里的…  相似文献   

2.
评孔孟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是教育家们常论常新的课题。我国对人与教育的第一次论争是战国时代,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们从理论的高度对人与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全面阐述。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理论,而孟子则提出了“性善论”与“充善端”的理论。虽然他们的出发点微有歧异,但最终都认为教育在改变人性、促进人的发展方面起决定作用。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事业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孔子及其思想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倍受世人推崇和瞩目,新加坡政府把孔子语录作为推行国民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基辛格根据、20世纪经济发展状况,推断ZI世纪将是亚洲儒家文化圈的时代。西方一些学者则认为当今西方社会是原于巨人和伦理侏儒,而主张用孔子思想来挽救西方伦理道德方面的危机,到目前为止引起世界关注并求之用于治国育民的仅此一人。他们崇信孔子,实际是崇信孔子伟大思想及其崇高人格。本文就孔子论“仁”及其独特个性略述粗浅管见。《论语》载录孔子教育言行有300余款,其中有100多处论及“仁”。据孔子整体思想及…  相似文献   

4.
"器"、"礼器"在孔子的哲学体系中到底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人在追寻个体的尊严和价值的同时,该如何在"礼"的法则下实现与社会的对接?《论语》中孔子探讨的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人、社会和礼,而是试图通过这三者的关系去追寻:做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5.
独生子女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大问题。它不仅困扰着千万个家庭,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令人生忧的是,一批“独生族”在物欲需求日趋满足的同时,精神教育上却发生了“偏差”、“错位”现象。“小贵族”何以能成龙? 望子成龙,这是当今父母的未来之梦,可是,他们却忽视了一条规律:孩  相似文献   

6.
一在语文教学实践和理论探讨中 ,有的人主张语文教学要踏踏实实 ,稳扎稳打 ,一步一个脚印 ,也有人执反对态度 ,认为这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死记硬背 ,把学生教死了。诚然 ,教学只讲“实”,不讲“活”,学生往往缺乏灵活性、创造性 ,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只讲“活”,不重“实”,又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吗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精辟地分析了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教育的利弊。他说 :“中国传统教育训练出来的人 ,着重稳扎稳打 ,着重一步一步走 ,好处是根基非常之稳 ,坏处是胆子往往变得非常小 ,裹足不前 ,觉得不能随便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是谁?是满嘴之乎者也的乏味古人?是道貌岸然的说教者?是曲阜庙里的牌位?是“孔子名丘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的课文下注解?  相似文献   

8.
荣辱观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问题。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候,子路匆匆的走进来,大声的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的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又悄悄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的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君子是孔子在《论语》中树立的理想的人格典型。孔子对“君子”这个概念的含义做了重大的修正。他认为,君子是求“道”,学以致其道的人。由于仁道很难直接把握,但礼乐、忠恕之道与仁道有极大的关联,因此,君子是通过克己复礼,掌握礼乐和忠恕之道来达到“道”的人。最后,求道有得——“德”——就成为了真正的君子,所以君子最主要就是指有德之人。这样的得道君子是符合道、与道为一、以身体道的人。在孔子看来,这才是获得了人之为人之本质的真正的人,真正的存在。所以,“君子”在孔子这里已经被赋予了存在论、本体论的意义。孔子的“君子”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1.
《辽宁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第4期刊登的李光灿同志《论法律面前平等》一文认为:“法律面前平等”这一口号最早见于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雅典民主派领袖伯里克利公元前431年的一次著名演说中。据我所知,更早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中已记载有这一口号。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公元前522年,大流士和其他波斯贵族推翻僧侣高墨达以后,集议选择国家政治形式。贵族欧塔涅斯主张“使全体波斯人参加管理国家”,他说:“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美好的声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思想文化和教育方面的成就众所周知,孔子在体育方面的主张及其实践,恐怕不为很多人所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关于美国“保守派”与“自由派”、关于两派中谁得势或谁失势的议论增多了。究竟什么是“保守派”,什么是“自由派”呢? 目标一致,手段有别在美国,“自由派”和“保守派”这两个名称被用来区分有不同政见的政界人士,以及持不同主张的经济界、学术界人士等。这两个术语并没有公认的严格的科学的定义,在如何划分两派的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不少争议。一般地说,主张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现状实行某种资产阶级改良措施的,叫自由派,主张维持现状、反对”大规模”改良的,叫保守派。早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新兴的资产阶级曾提出一套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自由主义主张,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古典自由主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就天人关系而论,孔子语人以"则",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就人与万物的关系而论,孔子示人以"仁",主张依时、依量地获取动植物,节约自然资源;就生态保护策略而论,孔子教人以"克",主张约束自己的贪念与私欲;就生态资源享用而论,孔子慨叹以"乐"。在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的当下,挖掘并践行孔子的"则""仁""克""乐"四字理念,有助于构建生态性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从而更好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5.
在孔子以前,“君子”仅仅是对统治者或贵族男子的通称。《书·酒诰》中提到:“越庶伯君子”;《诗·魏风·伐檀》里说:“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伦理学家孔子首先把“君子”引入道德范畴,作为他全部伦理思想的理想人格提出来,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起着巨大的影响。本人试就其君子思想的内容和实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期得到专家、学者们的指教。一孔子为“君子”规定的条件很多,其中有一句众所周知的话就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意为配合得当,这句话的意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人 ?怎样认识人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也是一个常问常新的问题。一个人不管他是否意识到 ,他都是在用自己一生的生命历程在诠释着他对这一问题的答案 ,本文试图从人的“双重生命”和“人的主体性”地位阐述人生的“自我实现”的真正内涵和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7.
母先友 《科技信息》2012,(21):326-326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  相似文献   

18.
一段时间以来,萨特“自我选择”的思想在一些青年中不胫而走。在有的大学中,“自我选择”的演讲博得了阵阵掌声;在关于人生理想的讨论中,“自己设计自己”、“自己选择自己”成为某些人交流思想的时髦语汇;有人甚至以为“自我选择”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而奉其为警世格言或座右铭。与此同时,在某些文艺作品中,也若隐若现地跳动着“自我选择”的影子。这种种情况要求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的问题:究竟如何看待萨特“自我选择”的真实含义与社会价值?它果真值得人们如此迷恋吗?我们应当追求什么样的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有人据此认为,孔子及儒家不主张远游。其实,这是对孔子的这句话的一种片面理解。 这句话含有两个命题:一是父母在时不可以远游,这是从封建伦理道德出发,强调远游不符合“孝”的礼制原则;二是如果远游,必须有一定的去处,计划好旅游的时间及往返行程。这一命题则表述了以“孝”为原则的灵活性。作为伦理道德规范,前者为重;作为现实行为准则,后者可行。孔门诸贤中,子贡、子游、子夏、子张等并非齐鲁人氏,他们离开家门,远游求学于孔门,正是“游必有方”所认可的,也符合儒家的另一经典著作《礼记》中所说的“桑弧蓬  相似文献   

20.
就《老子》与《论语》这两部道家与儒家的原始经典,讨论在老子与孔子思想体系当中,他们各自道的原貌。从而得出结论:老子与孔子各自所主张的"道"之本源是相同的。经过他们二人的加工与整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阐释"道"的含义,才形成了后世道家与儒家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