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贾尚星  付强 《科技信息》2007,(1):113-114
称谓语作为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称谓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属性,价值观念。并与人们的政治,文化背景,民族特性,伦理道德等密切相关。英汉称谓因其背后文化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只有了解了英汉文化背景,掌握好英汉称谓的差异,才能更好地促进英汉跨文化的交际。  相似文献   

2.
称谓语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称谓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属性、价值观念,并与人们所属的社会、民族心理、政治背景、伦理道德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刘弄 《科技咨询导报》2013,(32):251-251
语言是“无形的多面体”,能反映社会的诸多方面及不同民族的心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我们能窥视一个社会的制度,风俗及文化心态等。作为语言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称谓与文化密切相关。中英称谓总体来说由亲属和社交称谓两种构成。当然,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民族性,是中英称谓表现出来最为突出的特点,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心理和文化的差异、了解其谓差异的特点和根源,对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达到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的角度谈《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为实例及切入点,探讨中西称谓的异同,分析其社会文化和民族心理根源,寻求跨文化交际中称谓翻译的规律和技巧。  相似文献   

5.
兰英 《海峡科学》2006,(4):88-93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里,人类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的共性,各民族语言虽然不同,但可以利用相同的概念,称谓事物,解释词义.正是这种共性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行性依据.然而,由于各民族文化是在各自的民族生存和发展中历史地形成的,所以民族文化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并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我国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由于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其生活方式,活动方式,思维方式也就截然不同,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即差异,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极易产生语言失误和信息差,从而引起了交际失败.本文从英语语言文化的角度来认知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思维差异、两种文化中同一概念的信息差几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避免中式英语,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接近目的语,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民族思维方式.本文着重从汉语的造字语义、词汇组合、修辞手法和日常称谓等方面对语言中存在的性别偏见现象加以分析,并进一步揭示出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呼系统。每种称呼系统都是这个民族内部社会交际的产物,反映着该民族的风俗、文化。英汉称呼语中的异同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蒋华  夏宏钟 《科技信息》2007,(31):152-153
称谓语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同语言称谓语的选用受到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社会结构、血缘关系以及文化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决定了不同语言文化中称谓系统的差异。本文主要探讨了英汉称谓语的选择方略、语用机制以及英汉语言中不同的称谓语系统所反映出来的各自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
高丽娟 《甘肃科技纵横》2012,41(5):164-165,140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历史文化会有不同的语言禁忌。禁忌普遍存在于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并反映在英、汉语言中。本文从禁忌语产生的原因和演进着手,通过对英汉禁忌语的异同比较,指出英、汉语在宗教、性、"死"、体貌以及种族、民族及性别歧视禁忌语等方面都存在禁忌语,而英汉禁忌语的差异又主要体现在隐私、称谓、老龄和数字四个方面。英汉禁忌语的异同折射出不同的社会习俗和文化内涵,有助于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0.
聂姝雯 《科技资讯》2011,(11):186-186
由于国际间交流的频繁,称谓成了交际中很重要的环节,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同文化由于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称谓语的不同。深入了解其中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增加跨文化交际知识,更好的促进中西文化的传播,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英汉颜色词"yellow"和"黄色"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语言是构成文化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颜色词不可避免地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障碍.因此本文作者通过对比英汉语中具有相同物理属性和不同文化内涵的"yellow"和"黄色"以体现两种语言文化背景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的异同.由于受到民族的语言习惯,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传统习惯,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yellow"和"黄色"都反映了各自民族的文化特点.外语学习者应该深刻领会语言,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以及两个民族在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语言往往能够反映其文化价值观.了解文化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本文从打招呼用语、称呼用语、禁忌语、谦语和敬语四方面阐述交际语言对文化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小说《人间正道是沧桑》称谓语语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以小说《人间正道是沧桑》1517个称谓语(手工统计)为对象展开语用考察。论文认为,称谓语是对被称谓人身份的一种认可,包括一般称谓、从儿称谓、亲属称谓语泛化等。称谓语的使用受汉语文化积淀、复杂社会关系、交际双方心理距离、交际时空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制约,反映出农耕认知模式、历史文化传统、人际交往心理等深层动因。考察小说《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称谓语运用,对丰富称谓语理论和指导人际交往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献萍 《科技信息》2007,(12):16-16
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中西方由于历史、政治、民族等原因,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了解了这些差异,才能使语言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因此,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必须重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问候语、寒暄、道别、称呼、赞扬与祝贺、比喻用语、其他社会礼节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化现象,语言禁忌则反映了语言这一社会交际工具的社会化功能,了解语言禁忌是实现跨化交际的需要。从称谓禁忌、生活中的语言禁忌、婚丧语言禁忌、行业语言禁忌、新年语言禁忌这几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浅谈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科技资讯》2007,(7):222-223
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并反映这一文化.而文化是一个体系,它涉及到一个民族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与西方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生活在这两种不同文化环境里的人,所持有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行为的道德规范等都不一样.要提高跨文化平等交际的功效,就应使交际双方能充分发出属于自己文化的声音,最大限度地相互接近和理解,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最明显地反映在词汇的意义之中.词的语义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内涵,即词的语义具有"文化的承载性".从跨文化交际和语义学角度看,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至少要关注词义所具有的最基本的6种意义类型:即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和搭配意义.词汇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对那些"文化承载词"的语义学习,应特别注重语义和文化的对比分析,针对性地引入对英、汉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达到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试论民族文化心理对语言若干层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之一,任何语言都能反映某种文化的特征。在跨文化交际中,民族文化心理对语言的影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对语言的若干层面:词汇、语用规则、交际风格进行了分析,说明民族文化心理和语言之间的关系。外语学习者也能够通过研究民族文化心理更好地掌握和学习外语。  相似文献   

19.
扁晓倩 《科技信息》2009,(22):I0142-I014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委婉语是语言的一部分,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英语中的委婉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反映了英语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因此,只有深入研究英语中的委婉语,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语言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信息;只有掌握和理解英语委婉语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在异国文化中“入乡随俗”,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称谓语是发话人用来称呼交际对方的用语。但其功能远不止于此,称谓语是社会关系在语言中的表现,它不单纯是语言的称谓系统本身。称谓语的选用能为整个交际活动定下基调,能清楚地反映出交际双方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他们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