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石墨与MoS2的减摩作用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我国传统铁路滑床板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浪费和污染问题,研制了环氧树脂基减摩复合材料涂层以替代润滑油层,改善滑床板的性能.在M200环块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复合材料中减摩相对复合材料一钢摩擦学特性的影响,对磨损后的钢试样表面进行了X光电子能谱分析与扫描电镜观察,对石墨与MoS2的减摩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添加石墨可有效降低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MoS2在摩擦过程中发生氧化转变为MoO3,失去了层状结构,因而不能降低摩擦系数,但同时MoS2抑制了树脂向钢试样表面的转移,可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2.
3.
本课题对铸造锌合金—石墨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力学性能和摩擦特性、金属—石墨界面状态等进行了研究。在高铝锌基合金ZA—27中,加入5%(wt)以下的石墨时,仍保持比较高的力学性能。而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则得到成倍的降低。展示了很好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用热释电流法(TSC)研究了环氧树脂/玻璃布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热释电流谱分别在99、112和163℃对应出现三个热释电流峰即α_(1c)、α_(2c)和ρ_c。研究分析了各峰的归属:α_(2c)峰是由于树脂基体的偶极取向极化产生的,对应于树脂的玻璃化转变;α_(1c)峰是由界面区的偶极极化引起的;ρ_c 峰是由界面区域内的空间电荷极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环氧树脂复合涂料是一种较姨的封严材料,石墨含量对涂层的力这性能影响很大,石墨能减少主要成膜物与基体的接触面积,影响界面吸附和界面键合,使粘接强度下降由于石墨具有增韧和减摩作用,可提高涂层的冲击强度及耐磨性,但是,冲刷磨损时易形成犁削和形变蚀抗,导致剖刷磨损性能下降,质量分数为30%的石墨涂层,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应用粉末冶金方法制造铜-石墨复合材料。对两种烧结温度下得到的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塑性进行测定,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弯曲断口进行观察,提出了铜-石墨复合材料的弯曲断裂机制。  相似文献   

7.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因具有优良的机电综合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一般技术领域或尖端技术领域,如防腐材料、胶粘剂、涂料、公路桥梁水坝、光学仪器、汽车、航空、线路板、电器绝缘、电子元件的封装等。在电力工程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普遍用作生产变压器、互感器及绝缘件的绝缘材料。环氧树脂复  相似文献   

8.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单向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连续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相复合,通过单向缠绕成型工艺,制备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单向复合材料板.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配方组成对单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成型工艺方法和配方组成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14GPa、弯曲强度为278MPa、冲击强度为347MPa;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环氧树脂-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首先用有机胺对蒙脱石 ( Na-基膨润土 )通过离子交换反应进行改性 ,然后将改性后的蒙脱石与双酚 A型环氧树脂在搅拌下充分混合 ,热模浇铸 ,制备出环氧树脂 -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 ,讨论了影响材料形成的各种因素 .利用 TGA、XRD、TEM、DMA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定量计算结果表明 :形成纳米复合材料的推动力是环氧树脂在蒙脱石晶层间的固化反应热  相似文献   

10.
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制备方法、作用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环氧树脂/石墨微片复合导电材料的导电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环氧树脂 /石墨微片复合导电材料的制备规律 ,实验发现固化剂种类、固化剂用量和固化条件对复合材料的电阻率都有影响 不同的固化剂 ,复合材料的电阻率不同 ,在最佳固化剂用量和最佳固化条件下 ,复合材料可获得最低电阻率 实验还研究石墨含量对环氧树脂复合导电材料的影响 ,发现复合材料具有渗滤效应 ,渗滤区石墨质量分数为 0 .0 2~ 0 .0 5 ,相应的电阻率约为 10 12 ~ 10 4Ω·cm .  相似文献   

12.
先将涤纶纤维在苯胺溶液中预浸泡,然后进行处理,再将纤维置于氧化剂的酸溶液中使苯胺在纤维上氧化聚合,同时进行掺杂制得聚苯胺/涤纶导电复合纤维。讨论了苯胺单体含量、掺杂酸浓度、氧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对纤维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采用此法制得的导电纤维具有较高的聚苯胺含量和优良的导电性能,电导率达10~(-2)S/cm数量级。  相似文献   

13.
聚苯胺/氨纶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吸附聚合法制备聚苯胺/氨纶复合导电纤维。重点讨论聚合条件的改变,对纤维导电性能的影响,以获取制备聚苯胺/氨纶复合导电纤维的最佳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剂的用量、掺杂剂浓度、苯胺单体浓度对纤维导电性能影响较显著;而反应时间、温度对纤维的导电性能影响不大。并对该导电纤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纤维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力学性能,可进行下一步加工。  相似文献   

14.
首次在聚酯(PET)母体中化学合成了聚吡咯(PPy),获得了性能优良的透明导电PPy-PET复合膜,详细探索了吡咯单体在PET膜中扩散时间,FeCl_3水溶液浓度、酸度以及氧化聚合温度对合成的透明导电复合膜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扩散时间为2h,温度为0℃,浓度为10wt%,pH为1,氧化聚合时间为11h下,获得的复合膜电阻率ρ≤30Ω.cm,透射率T_r≥70%。  相似文献   

15.
将光线踪迹/节点分析法拓展,用以计算具有基底,多层半透明非灰介质的辐射与导热瞬态耦合换热,分析了吸收-散射性非灰复合层的态传热特性,考察了不透明界面(表面有积灰),半透明界面(表面没有积灰)的表面辐射特性以及复杂换热边界条件,采用具有多个波段的谱带模型模拟高散射性氧化锆的辐射特性,与采用双热流结合林函数法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本文的计算结果可靠,精度高,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以中空涤和十字截面涤作为功能原料开发功能面料的原理和方法,并就其相关性能进行测试测试表明,该面料具有较好的保暖性和导湿性,并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稻草秸秆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可再生建筑材料,在农村建筑节能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设计了一种自保温混凝土-秸秆复合砌块,组成方式为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孔洞中填充秸秆芯材.根据传热学基本理论对秸秆填充率分别为30%,35%,40%,45%,50%且长宽比不同的15组混凝土-秸秆复合砌块模型进行热工性能理论计算与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复合砌块的热工性能随着秸秆填充率的增大而加强;秸秆芯材横截面长宽比对复合砌块的传热系数影响很大,长宽比越大,传热系数越小,热工性能越好;当秸秆填充率为50%,且秸秆芯材横截面长宽比在规定范围内最大时,复合砌块热工性能较好,传热系数为0.851 W/(m2·K),保温性能远远好于相同尺寸下未填充秸秆芯材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节能率达到56.2%,充分体现出该新型复合砌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各种红泥对PVC都有优良热稳定作用,其热稳定性机理为:1)红泥中的基因Al-O能与PVC分子链上的活泼叔碳氢及—CO—CH=CH—CHCl—基团中的活泼氯发生取代反应消除PVC链上易脱HCl的始发点,从而使PVC链稳定;2)红泥中的游离碱、碱性金属氧化物与碱性金属盐能及时与PVC初脱出来的HCl起反应或吸收,从而阻止PVC继续分解HCl;3)红泥中的铁组分不论以FeCl_3或Fe_2O_3存在,都有显著加速PVC热分解速度,其作用机理可能是Fe_2O_3能促进PVC链生成反常结构-CO-CH=CH-CHCl-,它是促使PVC易脱HCl的一个主要反常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ZnO体积分数和界面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导热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基体与填料配比的选择、合适的填料表面处理方法以及实现力学性能与热性能的兼顾提供了指导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当φ(ZnO)20%时,填料的加入有利于全面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NDZ-132偶联剂的加入有助于改善聚丙烯/ZnO复合材料的热性能与力学性能,但是界面强度过大会使材料呈现脆性,冲击性能略有下降。加入大分子偶联剂相当于在填料表面增加一个柔性层,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冲击性能,但是不利于热能在材料内部传递。随着NDZ-132偶联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拉伸及弯曲性能都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偶联剂质量分数约为1.5%时,复合材料性能达到最佳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火炮发射时高温高压火药气体瞬态冲击作用对复合材料身管的影响,对已设计的复合材料身管瞬态温度场和应力场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进行直接耦合分析,讨论复合材料身管在考虑温度变化情况下的应力分布,并对其强度进行校核.结果表明对复合材料身管强度进行分析时热应力和连发影响不可忽略,已设计加工的复合材料身管满足强度要求,为实验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为复合材料身管的综合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