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得到一种新型、廉价的钛基复合材料,通过钛与B2O3,稀土Nd之间的化学反应,经非自耗电弧熔炼工艺原位合成了TiB和Nd2O3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光学金相、电子探针和透射电镜分析了合成复合材料的物相、增强体的形态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增强体为TiB和Nd2O3;生成的TiB晶须分布均匀;Nd2O3的形貌随添加Nd的含量的改变,从针状转变为球状和树枝状晶。增强体TiB、Nd2O3和钛基体界面干净,没有明显的反应生成物存在。  相似文献   

2.
原位合成TiB/Ti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钛与硼之间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经普通的熔铸工艺原位合成制备了TiB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和HREM等分析方法测试了合成材料的物相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的增强体为TiB,合金化元素铝的加入并不导致新相形成,增强体均匀地分布在基体合金上.由于TiB的B27结构导致TiB易于沿[010]方向生长而长成短纤维状.增强体与基体合金界面非常洁净,没有任何界面反应.由于原位合成增强体的加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基体合金比较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CR法生成TiB2/Al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CR法生成TiB2/Al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5个关键问题,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制备出了颗粒分布均匀、组织致密性能较理想的TiB2/Al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增强体TiB和TiC在Ti中的原位生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增强体TiB和TiC在Ti中的原位生成原理,研究了利用B4C粉末与海绵Ti混合熔炼制备钛基复合材料的技术.结果表明,TiB和TiC以纤维状或树枝状的形式在Ti中生长,且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5.
原位TiB2/Al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接触反应法(CR)制备了原位内生TiB2/A1复合材料。对制备工艺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润湿性、界面反应、搅拌。在此基础上,制备出了颗粒分布均匀、组织致密的TiB2/Al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烧结工艺对TiB2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机械合金化Cu(Ti,B)过饱和固溶体在真空加压烧结炉中进行加压烧结,制备了TiB2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对TiB2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烧结工艺和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TiB2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最佳烧结工艺是烧结温度为890℃,烧结压强为50MPa,保温和加压时间为2.5h,TiB2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硬度随TiB2含量的增加有所提高,导电率随TiB2含量的增加有所下降,软化温度基本保持在900℃左右。  相似文献   

7.
激光熔覆原位生成TiB2及其组织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激光熔覆涂层反应体系△GT的计算及XRD分析得知:TiB2可以原位生成。EPMA表明:TiB2在涂层中弥散分布.涂层硬度显著提高.差热分析(DTA)对反应体系的研究表明:体系的升温速率和化学成分对TiB2的生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元素单质粉Ti,Al,C,Cu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成功制备了Cu/Ti3AlC2复合材料块体,并对其进行了组织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PS烧结技术制备的Cu/Ti3AIC2复合材料,随着Ti3AIC2含量的增加,其显微硬度逐渐提高,相同烧结工艺条件下(900℃烧结,保温20 rain)添加15vol%Ti3AlC2复合材料的硬度比纯Cu提高近2倍;添加适量的Ti3AlC2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当复合材料中含5vol%Ti3AlC2时,磨损量降低30%以上.  相似文献   

9.
原位自生A356/TiB2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混合盐法制备了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A356复合材料.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制备的原位自生TiB2颗粒分布均匀,其最大尺寸在500nm左右,平均尺寸在200nm左右.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颗粒与基体之间界面结合良好、干净,无任何杂质相的存在.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较基体都有了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明显高于基体合金的阻尼性能,其室温时的数值为0.018.该研究成功地实现了材料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同时提高.  相似文献   

10.
熔体直接反应法制备Al/TiB2复合材料铸态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AI-TiO2-KBF4反应体系,采用熔体直接反应法制备了AI/TiB2复合材料。研究表明:采用合适的熔剂,可降低反应所需温度;细小的TiB2颗粒均匀地分布在铝基体上,当TiO2加入量为10%时,AI/TiB2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较基体提高了84.5%,而伸长率为12.7%;重熔除气对复合材料组织分布影响不大,重熔除气后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较基体提高了98.9%,伸长率为10.8%。  相似文献   

11.
在水热(溶剂热)条件下,以对苯二甲基二膦酸二乙酯(dixdp)为有机配体,分别以2,2'-联吡啶(bpy)及1,10-菲啰啉(phen)为辅助配体,合成了2个具有零维结构的有机膦酸铜化合物[Cu2(H2O)2(H2L)(bpy)2(H3L)2]·2H2O(1)及[Cu2(H2O)2(H2L)2(phen)2]·6H2O(2);其中dixdp在水热/溶剂热条件下发生原位水解反应生成对苯二甲基二膦酸(H4L)。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 21/n空间群,该化合物的每个中心离子Cu采用[CuO3N2]四方锥体几何配位,两个相邻金属中心Cu通过H3L-配体相连接形成0D双核铜单元。化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该化合物每个金属中心Cu也采用[CuO3N2]四方锥体几何配位,但不同的是化合物2中的两个相邻Cu原子通过H2L2-配体相连接形成双金属环单元。  相似文献   

12.
原位合成TiC/Ti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钛与碳之间的反应,经非自耗电弧溶炼工艺,简洁,低成本地制备了TiC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借助光学金相为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结构,测定了原位合成钛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硬度值,结果表明,原位合成增强体TiC均匀地分布在基体钛合金中,增强体主要呈树枝晶状和等轴,近似等轴状,由于增强体TiC与基体合金的热膨胀系数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基体钛合金中形成同密度的位错,增强体与基体界面洁净,没有任何界面反应,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硬度与基体钛合金比较有了明显的提高,铝元素的加入,不仅固溶强化了基体钛合金,同时使增强体更为细小,也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C—SiC—TiC—TiB2复合材料原位合成及热压烧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熟焦,碳纤维,B4C,SiC,Si,TiO2和TiC为原料,采用原位合成及热压技术研究了不同TiO2和TiC含量对多组份碳/陶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运用原位红外反射光谱(FTIRS)和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甲酸在三种不同电极上的电催化特性.结果表明甲酸在碳栽铂电极(Pt/GC)上的电催化氧化机理与本体铂电极(I^3t)相类似,即可以通过活性中问体或毒性中间体氧化至CO2.Pt/GC对甲酸的氧化比Pt具有更高的电催化活性.Pt/GC表面以Sb吸附原子修饰的电极(Sb—Pt/GC)上,甲酸氧化的起始电位(Ei)提前至-0.10V,氧化电流峰电位(Ep)提前至0.34V,氧化峰电流(jp)值增加了7.28倍,半峰宽(FWHM)为0.30V同样,Surface alloy/GC电极上,E1为-0.12V、Ep为0.32V和jp为7.25mA/cm^2,相对Pt/GC分别负移了0.22V、0.02V和增大了8.15倍,半峰宽(FWHM)为0.5V.表明Sb—Pt/GC和Surface alloy/GC电极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毒性中间体CO的生成,而且还可以显著地提高其对活性中间体的氧化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Q345钢带为基材,T3纯铜为覆材,通过冷轧复合—中间退火—冷轧减薄—轧后退火的工艺路线,制备出铜/钢/铜复合薄带.通过反复弯曲实验研究复合带厚度和退火温度对复合带弯曲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复合带的弯曲性能主要依赖于冷轧复合中的机械作用以及退火过程中的扩散作用.冷轧复合带随着厚度逐渐减薄,弯曲性能近似线性增强.退火工艺能大幅度提高复合带的弯曲性能,退火温度与弯曲性能基本呈指数关系变化.  相似文献   

16.
原位合成MoSi2/SiC复合材料的组织缺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EM和HREM研究表明,原位合成MoSi2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中,基体MoSi2中存在较多的位错,而且尤以MoSi2与SiC的界面处位错最为集中,SiC颗粒的内部缺陷的主要形式为孪晶和层错,纳米力学探讨分析表明,MoSi/SiC界面附近存在明显的硬度梯度,在材料制备冷却过程中,因MoSi2基体与SiC颗粒之间的热膨胀系数(CTE)的差别而导致的其中的残余热应力是造成上述组织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高强高导铜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强高导铜基复合材料是一类很有应用潜力的功能材料。本文综述铜基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对其制备工艺及性能进行了介绍。最后阐述了该类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