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冀东地区秸秆直接还田的培肥增产效应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秸秆还田施用量和各项指标规定值,制定了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规程,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推行秸秆还田,是改良土壤的有效途径。土壤改良的效果与不同农作物的秸秆还田以及不同的还田方法有很大关系。 一、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的影响 豆科作物是用中有养的作  相似文献   

4.
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推行秸秆还田,是改良土壤的有效途径.土壤改良的效果与不同农作物的秸秆还田以及不同的还田方法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6.
为减少秸秆燃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国家鼓励农民施行秸秆直接还田措施.但是,秸秆还田会改变多种土壤理化因素,引起碳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发生变化,进而可能改变环境污染性气体一氧化氮(NO)的产生和排放.为了探究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如何影响冬小麦田NO排放,该文依托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的秸秆不同还田方式长期试验平台(2005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黑河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秸秆数量随之增多,秸秆的大量焚烧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针对秸秆还田技术在应用和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参考各地方秸秆还田的方法,提出了适合黑河地区的玉米秸秆还田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薛殿恩 《山西科技》2010,(6):142-142,145
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培肥地力,平衡土壤养分。作为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措施,它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普遍得到农民的认同和肯定。  相似文献   

9.
重视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立荣 《甘肃科技》2000,16(2):35-35
秸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全面提高地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我省农村对大量农作物秸扦的处理是直接烧掉或一部分做饲草,这是十分落后的利用和处理秸杆方式,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11.
12.
小麦籽粒占生物产量39%,茎秆叶占47%,颖壳占14%,氮、磷在小麦、棉花、玉米籽粒中含量最高,钾的含量普遍以茎秆和壳中最高。棉秆还田450-600kg,每667m~2可供养分N5.98-7.97kg,P_2O_5 1.67-2.23kg,K_2O 11.39-15.51kg。土壤有机质提高1-8g/kg、土壤容重降低0.04-0.08g/cm~3;土壤孔隙度增加0.68-2.38%。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举国体制的利弊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欣 《科技信息》2009,(29):I0222-I0223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以金牌数51枚名列奥运金牌榜的首位,在彰显我国体育健儿优异的竞技水平之外,也显示出了我国竞技体育制度,即“举国体制”的优越性。但是在举国欢庆的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一个奥运冠军背后上亿元的投入”是否合理、“金牌大国不等于体育强国”这样一些争议,对举国体制的批评也是一浪高过一浪。本文通过对举国体制优缺点的分析,对我国体育事业今后改革的趋势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农机化新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秸秆还田主要靠秸秆还田机来完成,秸秆还田机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秸秆还田的效率、还田质量和还田效果。本文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对秸秆还田机的使用、调整、保养、维修以及秸秆还田技术要点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多年秸杆还田机使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秸秆还田机的使用、调整、保养、维修以及秸秆还田技术要点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玉米秸秆还田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为30.229Mt,其中玉米秸秆达5.7381Mt,占总量的19.0%.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玉米秸秆的利用现状、贵州省玉米秸秆还田的现状、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以及玉米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推广机械化秸杆还田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油菜秸秆还田方式及用量对水稻根系和分蘖生长的动态影响,为油稻轮作系统的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F优498为试验品种,于绵阳龙门采用裂区设计开展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秸秆还田量及移栽后天数对水稻根系及分蘖生长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且油菜秸秆还田量与研究中各性状呈负相关.水稻根系及分蘖于试验前期(移栽后19 d前)生长较缓慢,试验后期(移栽后19 d之后)表现出快速增长,其中,1.5 t/hm2还田量增长率最大.翻埋还田处理于移栽后24 d有最小增长率(61.1%、74.8%、317.9%、140.4%),与覆盖处理的最大增长率(105.6%、119.7%、335.8%、118.6%)相近,而在试验前期覆盖处理根系与对照的差值较翻埋处理与对照的差值小.由此可以得出,水稻根系及分蘖在秸秆还田后,其生长在移栽后15 d前受到一定的抑制,且翻埋处理水稻根系及分蘖生长受抑制程度较覆盖处理更大,之后其能更早地利用秸秆来促进自身根系总量的生长.覆盖与翻埋还田处理下1.5 t/hm2还田量比较有利于水稻根系及分蘖生长.  相似文献   

19.
会泽县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但利用率约60%,主要是稻麦草、玉米秆、马铃薯秆等还田,补充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不仅能归还土壤氮磷钾筹养分,还能保持土壤水分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这是一项集节水农业、有机农业、覆盖农业和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实用农业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土壤-玉米重金属富集迁移特征及秸秆还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重金属的富集与迁移特征的研究多集中在受污染的土壤区域,对未被污染区域重金属富集与迁移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研究未被污染区域重金属富集与迁移特征,选取青州市南张楼村为研究区域,研究区是典型的平原村落,区域内无地表水系,以种植玉米、小麦、胡萝卜等农产品为主,远离城区与工业园区,是较为理想的研究场所.通过采集南张楼村根系土-玉米系统(根、下茎、中茎、上茎、叶、籽实)配套样品32套,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等测定配套样品各部分中的重金属元素As、Cd、Cr、Hg、Pb、Zn、Cu、Ni的含量,结合统计学方法与生物系数法,研究了重金属元素在土壤-玉米中的富集与迁移特征.分析研究发现,重金属在玉米植株各部位中的含量存在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根、茎、叶、籽实;Cu、Zn、Cd在玉米茎中的富集表现出了明显的顶端聚集,而Pb、Cr、Ni、As的富集则表现出了明显的底端聚集;玉米植株根中Pb、Cr、Ni、As聚集明显,茎中Cu、Cd聚集明显,叶中Hg的聚集明显,籽实中Zn聚集明显,说明不同重金属元素在玉米成长过程中的迁移存在差异;由于重金属元素在玉米植株各部位的富集程度不同,因此在秸秆还田过程中可以考虑部分还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