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0cm、5cm、10cm和15cm四个不同刈割留茬高度的试验处理,对“黑土滩”上建植的混播人工草地群落结构及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降低,人工草地混播群落中垂穗披碱草和中华羊茅成为减少种,早熟禾则为增加种,西伯利亚蓼成为侵入种;人工草地优良牧草垂穗披碱草和中华羊茅在群落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因此,适宜的刈割留茬高度可保持“黑土滩”混播人工草地的群落稳定性和草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007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以2年生单播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隔行混播和同行混播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取样法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期间单播无芒雀麦草地土壤容重最小,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容重最大;单播无芒雀麦、隔行混播和同行混播草地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大于单播紫花苜蓿草地,20~30cm不显著,30~40cm单播紫花苜蓿草地显著增加,分别是隔行混播草地、同行混播和单播无芒雀麦草地的1.11、1.72和1.94倍;速效N单播无芒雀麦草地最低,速效P、速效K单播紫花苜蓿草地最低.  相似文献   

3.
以紫花苜蓿和垂穗披碱草为材料,在内蒙古大学草地生态学研究基地内已有的自动遮雨棚进行实验,模拟设置3种降水梯度:+50%处理即增加水分、-50%处理即减少水分、多年平均状态,对不同降水及灌溉含量下,单播紫花苜蓿与单播垂穗披碱草的叶面积、比叶面积、茎叶比、株高等功能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随水分梯度的增加,紫花苜...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西藏野生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披碱草(Elymusdahuricus)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牧草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在4种温度培养条件下进行了萌发试验。探讨了温度对西藏披碱草属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西藏3种野生牧草种子萌发影响很大;垂穗披碱草和披碱草种子发芽率随昼夜温度的升高而升高;15℃/25℃为西藏野生老芒麦种子发芽率由高到低的温度拐点;披碱草种子最适宜萌发的温度为20℃/30℃;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种子最适宜萌发温度为15℃/25℃。  相似文献   

5.
2012年在内蒙古多伦县建植人工草地试验小区,通过对豆科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禾本科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进行单播和混播试验,对株高、牧草产量、相对产量、相对产量总和、竞争平衡指数以及粗蛋白、粗纤维、灰分等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混播紫花苜蓿的株高高于单播,而混播冰草的株高在7、8月低于单播,9月则高于单播.2)生长季7—9月,单播紫花苜蓿的干草产量均高于混播,但差异不显著(P>0.05);单播冰草的干草产量均低于隔行混播,且差异显著(P<0.05).3)紫花苜蓿和冰草的相对产量RY值均显著小于1.0,表明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紫花苜蓿和冰草的相对产量总和RYT均显著小于1.0,表明紫花苜蓿和冰草之间存在竞争作用.4)混播的紫花苜蓿和冰草的粗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单播,而粗纤维含量均高于单播,而紫花苜蓿和冰草的灰分含量隔行混播和单播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考虑牧草产量,紫花苜蓿更适合单播,冰草更适合混播;考虑资源竞争利用效能和牧草品质,总之紫花苜蓿和冰草都更适合单播.  相似文献   

6.
以人工草地生态系统为对象,分析在各生长发育阶段,随密度水平变化植物间正、负相互作用的转化,采用复合De Wit取代试验设计,研究了高羊茅与黑麦草生长前期、中期、后期,不同种植密度(低(32株/钵)、中(64株/钵)、高(128株/钵))水平上的叶片长和宽、根长、生物量及根冠比变化。结果表明:单播时,两种草叶片宽度在各个时期都受到密度制约; 叶片长度、根长、干质量及根冠比在生长前、中期没有严格受密度效应制约,而后期均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混播的植株形态与生物量在后期显著高于单播方式,并且种植密度越大该现象出现越早,此外生物量随密度增加下降的程度也小于单播; 中、后期混播根冠比显著小于单播。混播时正、负相互作用的表现依赖于生长时期和密度梯度,特别在生长后期,混播有助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同一时期内高密度使正作用削弱,但有利于正作用在较早时期产生。混播可能引起两个草种对潜在生态位的利用,出现生态位分化。因此,在生长后期,同一密度下混播草种间表现出正相互作用,而不同密度又表现出负相互作用,说明混播草坪生态系统比单播的草坪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并延长草地的使用寿命,在果洛州玛沁县“黑土型”退化草地上进行了人工草地群落优化配置研究。初步确定“垂穗披碱草 中华羊茅 冷地早熟禾 波伐早熟禾”为最佳人工群落组合。  相似文献   

8.
以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为主建立单、混播栽培草地,研究叶片N、P、K重吸收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揭示陇东黄土高原雨养农区栽培草地N、P、K养分限制及循环利用策略,为栽培草地的合理建植、施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不同牧草配比草地中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叶片养分重吸收效率均为NPK.无芒雀麦N、P、K重吸收效率显著高于紫花苜蓿.单、混播下紫花苜蓿养分重吸收效率差异不显著,混播下无芒雀麦养分重吸收效率低于单播.不同牧草配比草地中,紫花苜蓿趋于w(N)∶w(P)16∶1,无芒雀麦w(N)∶w(P)14∶1,表明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的生长分别受P、N限制,二者生长均不受K限制.因此,混播草地牧草叶片养分重吸收受混播种类搭配和比例的影响,其中P重吸收效率和混播比例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高寒地区多年生人工草地生产力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选取高寒草甸常见禾本科牧草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和羊茅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进行试验.试验设计为施肥和对照,共4个密度,7种播种组合,连续3年调查人工草地的地上生物量以及杂草丰富度和杂草生物量,分析施肥对草地生产力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有效补充土壤对植物的养分供给,使牧草获得较高的生物量,提高草地生产力.施肥使人工草地生产力连续2年增加,第3年的增加幅度变小.随着草地建植时间的增加,施肥能有效抑制杂草的入侵和生长,降低人工草地的杂草丰富度和杂草生物量,维护人工草地的生产力和稳定性,有利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不同混播方式下苜蓿+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生产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在地处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对不同混播方式下紫花苜蓿+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生产力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株高混播低于单播,而无芒雀麦株高则混播高于单播.返青期同行混播、间行混播生产力均高于单播苜蓿和单播无芒雀麦;苜蓿进入现蕾期之后混播生产力低于单播苜蓿而高于单播无芒雀麦,间行混播生产力高于同行混播.生长前期无芒雀麦的组分比例间行混播高于同行混播,生长后期二者组分比例趋于一致.间行混播种间干扰大于种内干扰出现的时期晚于同行混播,同行混播下无芒雀麦的竞争力总体上高于间行混播下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本论文应用~(15)N示踪技术,野外原位研究三种高寒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和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对~(15)NH+4—N和~(15)NO_3~-—N的吸收,检测~(15)N示踪剂在施肥和不施肥人工草地在地上部分茎叶、根系和土壤中的分布.旨在揭示高寒牧草氮草吸收特征,加深对高寒人工草地氮素循环的理解,为高寒人工草地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施肥人工草地,三种高寒牧草茎叶δ~(15)N天然丰度差异为3.10‰(0.32‰-3.42‰),在施肥人工草地三种高寒牧草茎叶δ~(15)N天然丰度差异为4.18‰(-3.55‰-0.63‰).人工草地四年的化肥施入显著降低了牧草茎叶、根系和土壤的δ~(15)N天然丰度值;(2)在~(15)N示踪实验中,不施肥样地垂穗披碱草对~(15)NO_3~-—N和~(15)NH_4~+—N的吸收分别占76.58%和23.42%,施肥样地垂穗披碱草对两种氮素的吸收分别占63.88%和36.12%.施肥措施显著降低了垂穗披碱草对硝态氮的吸收;不施肥样地中华羊茅对两种氮素的吸收分别占56.32%和43.67%,施肥样地对两种氮素的吸收分别占42.74%和57.26%;冷地早熟禾氮吸收与垂穗披碱草相似;(3)平均而言,在不施肥样地和施肥样地,~(15)NO-3—N在牧草茎叶的回收率分别为9.75%和6.61%,~(15)NH_4~+—N在牧草茎叶的回收率为3.25%和4.15%;~(15)N在牧草根系真的回收率为2.67%-3.54%;在不施肥样地和施肥样地,~(15)NO_3~-—N在土壤中的回收率分别为16.80%和24.88%,~(15)NH_4~+—N在土壤中的回收率为40.75%和34.19%.  相似文献   

12.
为探求三江源区老龄人工草地对氮、磷添加的响应,选用尿素和过磷酸钙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量对老龄人工草地群落盖度、重要值、生物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确定老龄人工草地适合的氮、磷添加量。结果表明:单施氮肥和氮、磷合施均可显著增加草地植物盖度、物种重要值以及草地植物量,尤其是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的盖度、重要值(P0.05)增加明显,氮、磷合施效果优于单施氮肥(P0.05)。单施氮肥时,垂穗披碱草生物量比CK分别提高了117.45%,165.77%,297.15%。氮、磷合施时垂穗披碱草生物量比CK分别提高了274.00%,380.03%,437.32%。以生物量为标准,生物量最高时,氮、磷合施最佳使用量为氮肥130 kg/hm~2,磷肥112.5 kg/hm~2;以最佳经济效益为标准,施肥水平是单施氮肥130 kg/hm~2。  相似文献   

13.
高寒嵩草草甸不同土地管理措施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原生高寒嵩草草甸封育系统作为对照,研究了土地退化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检验了退化土地在不同人工重建措施下对植被生产力的相对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原生植被封育处理总地上生物量为265.1 g/m2,0~30cm土层地下根系生物量达6982 g/m2;而重度退化处理总地上生物量仅为139.9 g/m2,0~30 cm土层地下根系生物量为916 g/m2,仅占原生植被封育处理地下根系生物量的13%,因此重度退化地主要特征之一是天然嵩草草甸坚实而富有弹性的草皮层的丧失.土地退化使地下根系生物量的损失量大约为地上损失量的50倍.混播、松耙单播和翻耕单播人工种植处理经过7个生长季后,总地上生物量分别为原生封育处理的116%,75%,68%;自然恢复处理总地上生物量为原生植被封育处理的76%.与重度退化草地相比较,种植可以有效恢复地上生物量,尤其是禾草生物量,这对于提供冬季饲草、减少天然草地的压力是至关重要的.混播、松耙单播、翻耕单播和自然恢复处理,经过7个生长季后,地下根系生物量分别为1 323,1 094,1 169,1412 g/m2,重建措施(如混播)自然恢复处理可部分恢复地下根系生物量;恢复重建处理与原生植被封育处理相比较而言,有更多的生物量是分配在地上的.但随恢复年限的增加,恢复重建草地都是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地下.且随恢复时间的增加,人工种植处理向地下转移生物量的速率比自然封育处理的更快.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对垂穗披碱草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50,150,250 mmol/L)处理萌发的垂穗披碱草幼苗,通过检测垂穗披碱草在盐胁迫逆境下生理生化的变化,并与老芒麦进行比较,研究其幼苗对盐胁迫的反馈机制,为垂穗披碱草在盐碱地的建植和恢复改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叶片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一致,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50 mmol/LNaCl是其幼苗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一个转折临界点;相对含水量、脯氨酸质量分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一致,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分别在150,250 mmol/L盐浓度胁迫下,垂穗披碱草幼苗相对含水量、脯氨酸质量分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材料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盐胁迫对垂穗披碱草、老芒麦的生理指标影响显著.经相关分析筛选出对抗盐性影响显著的指标为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脯氨酸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经隶属函数法计算得出,垂穗披碱草具有一定的抗盐性,而且较老芒麦的强.  相似文献   

15.
探索旱作条件下牧草建植技术措施,筛选适合内蒙古西部干旱人工草地种植的优良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区建立旱作人工草地、播期应在雨季并采取雨后播种的方式。入选的品种为杂种苜蓿新麦草、蒙古冰草,在灌溉条件下入选品种为杂种苜蓿、新麦草、蒙古冰草、圆柱披碱草、披碱草、苛刻冰草、扁蓿豆。  相似文献   

16.
对披碱草(Elymusdahuricus)与草原2号杂花苜蓿(Medicagovariamarein,Cv,CaoyuanNo.2)不同混播比例的群落性质,高度生长和地上生物量积累动态及混播后地上生产力进行了对比研究,披碱草、苜蓿的高度生长方式不受不同混播比例的影响,其高度生长曲线分别为H=t/(a+bt+ctt)和H=a+bt+ct.披碱草、苜蓿的地上生物量积累方式不受不同混播比例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W=atb.不同混播比例生物量积累速率不同.茎叶比、叶面积指数在不同的混播群落中数值不同,苜蓿的叶面积指数大于披碱草.混播有利于高产,不同混播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天然对照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其中披碱草与苜蓿地上植株密度比为31(播种量25kg/hm213.9kg/hm2)时产量最高.混播群落粗脂肪、总能量、消化能含量均高于单播群落.综合分析评价,披碱草与苜蓿密度比为31(3小区),为最优化的群落组合.  相似文献   

17.
施肥方式对高海拔地区混播草地鲜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提高高海拔地区混播草地草产量的施肥方式,选用自制有机肥+化肥和单施化肥两种方式研究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草地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施用自制有机肥+化肥的混播草地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的鲜草产量(P0.05),鲜草产量68 505 kg/hm2,仅施用化肥鲜草产量为57,500万kg/hm2,证明有机肥对持续提高高海拔地区混播草地牧草产量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同等环境条件下按不同比例混播禾本科牧草无芒雀麦和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结合两种牧草各自的生态习性、生活型和生态幅等指标比较两种牧草发芽率、株高和生物量,结果表明,当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的混播比例为20∶20时,其平均生物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发展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是有效解决草畜矛盾的途径之一。以羊草、披碱草、冰草、紫花苜蓿为实验材料,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克氏针茅草原区开展人工草地实验。结果表明:建植当年,四种牧草都有较好的出苗率。建植第二年,羊草、披碱草和冰草的株丛数之间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紫花苜蓿的株丛数;羊草和冰草的返青率高于30%,显著大于披碱草的返青率,紫花苜蓿的返青率最低,低于2%,显著小于披碱草的返青率;羊草、披碱草和冰草三种禾草之间的叶氮和叶绿素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紫花苜蓿叶片氮和叶绿素含量高于三种禾草;羊草、披碱草和冰草的植株高度为30~40 cm,差异不显著,紫花苜蓿的植株高度最低,为21.6 cm,显著低于其他三种禾草的植株高度;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三种禾草。受该区域冬季寒冷和生长季干旱的气候限制,需要综合评价确立该区域建植人工草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高寒沙化草地不同牧草叶片的生理适应特性,选取该地种植的优势牧草以礼草(Koegneria hirsute)、赖草(Leymussecalinus)和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ns)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其叶片光合特性、光响应曲线、生理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比较三种牧草叶片生理特性指标,分析了同时间点的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片活性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以礼草和赖草的叶片具有较强的光合特性,其中以礼草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光合速率(Pnmax),对光的适应范围最广,是其能适应这种生境的主要生理特性之一;垂穗披碱草通过改变叶片的内外蒸气压,加快蒸腾速率来适应沙化逆境.三种牧草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值为:以礼草赖草垂穗披碱草.2)以礼草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低于赖草和垂穗披碱草(P0.01),以礼草叶片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高于赖草和垂穗披碱草(P0.05),赖草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以礼草和垂穗披碱草(P0.05),叶片生理指标综合评判看出,三种牧草中以礼草的适应性最强.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影响三种牧草叶片的LSP和光的补偿点(LCP)(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