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在陕北干旱地区开始推广应用的双沟覆膜抗旱丰产栽培技术,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光能和雨水,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水份的无效蒸发,起到了抗旱、早熟、增产的作用。双沟覆膜种植的旱地绿豆在平水年亩产可达100公斤,丰  相似文献   

2.
孙治中  马占军 《科技信息》2012,(2):450-450,452
巴林右旗广大科技人员从2008年春季到2010年06月,历经3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比较适合于半干旱、降水量较少地区造林的漏斗式覆膜抗旱造林系列新技术。该技术对于半干旱缺雨地区的绿化造林,能够起到节水保湿、提高土壤温度、提高林木生长速度和造林成活率等作用。这一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给本地区乃至其它干旱地区带来了造林质量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卜长春 《科技信息》2010,(36):345-345
太行山绿化时,有些地区需要进行整地,根据造林地特点因地制宜的细致整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实现林木速生丰产具有重大作用。 一、造林整地的主要作用 (一)改善立地条件。造林整地在这方面的作用是综合性的。首先是通过采用不同的造林清理和整地的方法,可以清除全部或部分自然植被,改善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调节造林地的光照、热量、  相似文献   

4.
浅谈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换梅 《太原科技》2010,(2):78-79,86
从抗旱树种的选择,土壤集水、蓄水和保墒抗旱技术以及保水剂和化学抗旱剂抗在旱造林技术中的运用等方面,阐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有严重季节性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在河北唐山南堡开发区, 结合穴状衬膜改土整地, 移栽了绒毛白蜡、国槐、桧柏、柳树等研究用苗木, 以土钻取土法进行两年土壤水盐动态定期监测, 研究了移栽苗木对滨海盐渍土水盐动态规律的影响, 以期为滨海泥质盐碱地造林绿化的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与未移栽苗木的处理(对照组)相比, 移栽苗木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 并增大二者的月际变化幅度, 但对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的总体变化趋势影响不大。苗木的生长季、树冠结构和根系吸水是移栽苗木后影响土壤水盐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其中苗木的生长季影响主要表现为同一时期, 各种苗木所在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大;苗木的冠型结构主要影响表层土的土壤含水量;根系吸水作用则是改变了土壤含水量和盐分的垂直分布。4 种苗木间对比, 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无明显差异;土壤电导率动态变化呈显著差异, 其中以桧柏对土壤电导率动态变化影响较为显著、脱盐降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榆林沙地樟子松容器育苗和荒沙造林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振宏  温丽芳 《广东科技》2012,21(11):176+171-176,171
樟子松是我市用材林、水土保持林、草场防护林、农田以及防风固沙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因其适合沙地生长、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喜光等特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荒沙造林方面。近年来利用樟子松进行治沙造林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效,成功解决了半干旱、干旱地区的造林难题。通过对榆林沙地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吸水剂造林国内外发展概况,吸水剂主要性能及吸水剂造林方法。应用吸水剂造林,可提高土壤的水分含量,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中的水、气、热等因子的进一步改善,有利于树木成活和生长发育,提高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表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温度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温室盆栽实验与人工造林地表覆盖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覆盖材料下的土壤蒸发特性、土壤保墒能力及苗木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土表覆盖条件下土壤含水量较对照(CK)有不同程度提高;在水稻秸秆覆盖下冰脆李、栾树林地土壤含水量较对照(CK)分别增加13.86%和9.82%;在玉米秸秆覆盖条件下梓树林地土壤含水量较对照(CK)增加7.79%;土表覆盖措施对苗木根质量和叶面积影响显著而对苗高影响不显著。喀斯特地区人工造林采用地表覆盖措施可减轻高温对苗木的伤害及季节性干旱对幼林生长的影响,从而提高苗木生物量。因此,地表覆盖可作为喀斯特地区人工造林初期促进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恢复我县干旱黄河谷地.只能通过人工造林来实现,汇集径流整地改善了植株成活所需的水分条件.造林成效明显提高。但是.其土壤.气候等综合立地条件并无大的改变.因此.切不可选择并不适生的造林树种。仍旧要选择抗旱的灌木、乔木树种为主。  相似文献   

10.
穴状衬膜基盘造林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一种新造林模式——穴状衬膜基盘造林模式在滨海泥质盐碱地的应用效果,本文对试验地穴状衬膜基盘造林模式(New)、对照Ⅰ造林模式(ConⅠ)和对照Ⅱ造林模式(ConⅡ)造林穴内外土壤电导率值、含水量及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盐碱地台田整地,试验地盐分含量逐年降低;试验地的水分和盐分含量关系密切且变化趋势相反;New模式造林穴内土壤水分较ConⅠ和ConⅡ模式分别提高16%和4%;使用衬膜技术的New模式和ConⅡ模式造林穴内土壤电导率值较ConⅠ模式分别低76%和73%;New模式桑苗的存活率、苗高和冠幅较ConⅠ模式同比高出29%,70%和30%,较ConⅡ模式同比高出11%,9%和7%;同时,使用衬膜的New模式和ConⅡ模式的根系较不使用衬膜的ConⅠ更多分布于盐分含量低的土壤浅层.研究表明,New模式具有保水阻盐,提高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促进浅层根系生长的作用.结合台田整地,可为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滨海泥质盐碱地区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培育措施对华山松果材兼用林生长和果实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不同培育措施(土壤类型、整地方式、造林方式、造林密度、林分结构、营林措施)对华山松果材兼用林生长和果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造林密度、林分结构和营林措施对华山松的树高、胸径、冠幅和果实产量的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整地方式和造林方式对华山松的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及果实产量的差异都不显著.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出营建华山松果材兼用林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林场造林是林业生态、经济、防护等一系列工程的基础环节,有了高成活率和高保存率为基础,林场造林的效率和成果就有了稳固的基础,绿化事业和环境工程就有了基础性的保障。该研究从林场造林设计入手,在强调整地、苗木选择、植苗等基本环节的前提下,重点研讨了抗旱造林、技术培训、造林抚育等环节,希望为提升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林场造林质量起到参考的作用,建设起有利于林场各项工程的平台与基础。  相似文献   

13.
秋季造林整地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造林整地是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健康、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造林整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实际工作中提前在秋冬搞好整地的重要作用并给出了“四要”造林整地技术。  相似文献   

14.
何海燕 《甘肃科技》2001,17(5):62-62
西部干旱地区虽然光热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林业的潜力,但是降水少,干燥度高,水成为发展林业的限制因子。因此,节水林业有着十分广阔的前途,其主要技术措施: 沿渠带状造林:西部干旱地区属于灌溉农业区,农区渠道繁多。沿渠造林,树木可以吸收渠道中的渗漏水,不需专门灌溉,省水、省地、省工。同时,渠旁林可以生物排水,防风固渠,防止和减轻渠旁次生盐渍化,生草化和沼泽化,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深水造林:在地下水位较高(2~3米)、水质较淡和土壤盐分较轻的地方,如河谷,低阶地、洪积扇下部及扇缘附近…  相似文献   

15.
对比研究了春、秋整地对吉林省西部农田风蚀、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西部地区春季的大风天气和很少的降水量,春天整地导致土壤含水量减少、风蚀加剧;对比春整地,秋整地的苗床土壤可风蚀率和风蚀数量都较小,土壤含水量较高,土壤温度略低.因此,在该地区应以秋整地代替春整地;如果不能进行秋整地,春整地也要延迟到4月25日以后进行.  相似文献   

16.
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造林整地、植树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造林整地与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7.
菌根,通常自然生长在疏松、肥沃的土壤里,它们在树木根部繁殖生息。菌根从树木中得到它生长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而树木却通过菌根产生件入土中的细根吸收水份和各种养份,特别是磷酸盐。菌根还能产生树木生长所需的生长素,因而能促进树木的生长。研究发现,有菌根的树木可比普通树提  相似文献   

18.
汇集径流抗旱造林技术是有效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具有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效果,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应用GGR、吸水保水剂等对苗木进行浸泡和泥浆蘸根处理,这样更能提高抗旱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19.
许泽煌 《广东科技》2014,(12):155-156
福建省虽然地处亚热带气候,降水比较多,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干旱地区,而且大都是山区。所以,这些山区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尤其在春夏季节,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为了有效克服干旱地区的缺水、干旱等问题,应发展研究抗旱造林技术。结合闽清县的实际情况,研究了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及其成效。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蒸腾耗水特性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选择34种乔木、灌木、果树树种,通过水分控制使苗木受到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以分析苗木的蒸腾强度、气孔大小、叶水势、饱和亏缺与太阳总辐射、大气相对湿度、气温、风速、土壤含水量及叶面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侧柏对水分胁迫反应最为敏感,水分胁迫时,能迅速调整气孔开度以增加气孔阻力减少水分蒸腾,是其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重要生理基础;山杏、白榆有较大的临界饱和亏缺和较低的相对含水量,具较强的耐旱能力;当土壤含水量在6%以上时,土壤含水量与苗木蒸腾速率的关系密切,当土壤含水量低于6%时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关系不密切;不同树种的蒸腾速率对气温、大气湿度、太阳辐射强度等环境因素的反应不同,可以选择关系密切的因子作为不同苗木蒸腾速率预测的指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了解苗木蒸腾速率与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关系,可指导选择立地条件类型、墒情及把握造林时机,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