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从王朔到冯小刚--当代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审美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历了改革"阵痛"的中国,正在经历和完成着社会转型,在这种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文精神一度出现失落,崇高被躲避,文学失重,产生了王朔和王朔现象,中国文化正经历着从一个乌托邦的理想主义形态,转向实用主义、现世观念和消费社会的变化,审美文化开始向世俗化转变,冯氏喜剧应运而生,冯氏影片的喜剧设计具有一定的后现代特征.从王朔到冯小刚文学创作和影视创作的发展,恰恰伴随和印证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转型这个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从单一性社会向多样性社会转型,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是:整个社会利益结构发生了分化与重组,原有的社会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利益群体和利益阶层逐步形成,并分化组合成特定"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公共决策施加影响。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国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公共决策如何施加影响,以及有什么样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国平均每年发生群体性事件不到1万起,2005年以后每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都在9万起以上,2010年更是达到18万佘起,社会转型时期积累的种种社会矛盾呈现集中爆发的态势.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同时面对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和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这样双转交织的局面,更为特殊的是,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还远未完成之时,信息社会已经扑面而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中国社会转型拥有着和当年西方社会转型不一样的色彩,信息获取手段多样化,信息传播速度即时化,各类突发事件经过网络传播和放大后,极易造成不可预知的灾难性后果.信息化,已经在深刻变革着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式.  相似文献   

4.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型,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一宏观背景,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企改革走过了一条艰难的探索道路。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与变革时代的区别在于其内涵与外延不同,变革时代的内涵与外延要比社会转型更为宽泛,社会转型是社会变革的一种特殊形态。在当前的中国语境下,社会转型特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即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重转型,从实践上来看,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变革时代。  相似文献   

6.
"乡土教育"的意义,就是从个人生长的人文、自然环境中,教导认识自己生长的地方,进而培养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操.正在经历社会转型与社会结构深度调试的中国,在地域城乡的社会结构差异之下,由全球化及城市化挟裹下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离乡弃土,但并未能融入城市的孤悬无根生活,暗藏着文化失却与社会秩序失谐的混乱.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乡土教育,彰显着中国社会转型秩序型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代中叶,一个新兴的阶层——富民阶层崛起。由此,中国古代社会的阶层结构出现转型,由身份等级制向以财富为标准的贫富转化。富民作为“民”无权将佃农沦为自己的依附民,而只能依靠财富的力量。以契约形式利用佃农的劳动力。这样,在法律身份平等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契约关系成为主导。唐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变革对国家政策、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转型。  相似文献   

8.
《潍坊学院学报》2016,(5):49-52
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出现公民个性化、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法治化等趋势。根据达玛什卡的司法程序模型分析,中国的国家权力结构为科层型,在国家类型上是能动型,在司法目的上是政策实施型,未来应从政策实施型向纠纷解决型进行转化。程序法移植问题,是一个从模仿、排异到逐步内化的漫长过程,在程序法学习时要注意语词翻译的准确性与对应性,注意考察程序法的社会运作环境和时效性,关注社会环境改良,为法律程序移植提供更适宜的社会环境土壤。  相似文献   

9.
郭杰 《科技信息》2012,(36):I0048-I0049
社会转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由封闭社会转向开放社会,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社会向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加速转型的过程。经济结构转型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并覆盖了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然而,研究中国社会转型期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则是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实践价值的必经之路。它肩负着构建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当代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体系的任务,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与国民意识的进步,社会整体正经历着一场变革的阵痛。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更,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继而向信息社会变迁,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社会矛盾呈现出多种类型、多重特点。法律在其中的处境十分尴尬,单纯的一元观显然无法缓解社会矛盾,亟须使用法律二元结构来帮助解决。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不但在社会形态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而且人自身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人正在从传统依附型人格向现代独立个体转变,独立个人的生成,是现代性产生的重要标志,女性独立人格的生成又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论是在 2 0世纪 80年代末 ,对有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进行探索的另一项理论成果。这一研究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过程的基本判断 ,构成了新型现代化理论的基础。根据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加速期特点的分析 ,提出了“社会转型度”和“社会转型势”两个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社会精英是阶层,并不完全等同于马克思学说的阶级,在先秦时代,中国社会精英其实经历了“巫师-祭祀阶层-礼乐阶层-儒生”的四次大嬗变,每次都是伴随着相应文化结构的内在变迁,精英阶层的成型,使得中国社会的群体分裂最终固定化。精英阶层和精英文化无疑对和谐社会的创建具有一定的思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之中,集中表现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以及后工业社会的转型,从而产生了一种混合型化模式。社会学对于社会转型的驱动力有着自身独特的解释原则和解释框架,那就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内驱力就在于儒家化吸收中西方化传统,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并内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本世纪头20年中国社会转型的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经历了两次社会转型.第一次发生于1949--1978年,这次社会转型,使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中国.第二次发生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这次社会转型,使我国从传统社会主义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次社会转型紧密联系,第一次社会转型为第二次社会转型打下基层,准备条件;第二次社会转型是第一次社会转型的继续和深化.  相似文献   

16.
秦春香 《科技信息》2010,(29):I0229-I0229,I0242
8世纪初,从日本古代律令国家中独立出一个新兴的阶层,这一阶层从根本上推翻了律令国家。这一新兴的阶层到底是怎样的阶层,是如何出现的,对律令国家又造成了哪些影响,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的职业教育肇始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发轫于培养翻译人才的外语学堂,伴随着近代中国制造业的起步,为培养专门人才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堂应运而生.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创办是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产物,而又对中国社会转型给予巨大的促进和推动,加速了中国经济、国防、思想文化和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几年来,清末新政史的研究经历了从否定到被肯定,然后逐渐被捧高的过程.与此同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却愈来愈低落.其实,从新政的历史背景及其本身内容看,尽管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它对于中国社会的促进及其在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中的作用却难于与辛亥革命相比较.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来看,辛亥革命是非进行不可的,并注定将推翻帝制.辛亥革命既是民族革命,同时又实行了政治革命,它是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基本事件,开启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之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在 19世纪法国的社会结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显贵阶层 ,它既不是原来的以出身等级为基础的旧式贵族 ,也不是以财富为基础的新兴资产阶级 ,而是法国社会在新旧交替过程中出现的过渡形式。通过对显贵阶层的研究 ,有利于增加我们对 19世纪法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20.
耿静  何培东 《科技信息》2010,(1):379-380
“转型”本是一个生物学范畴的概念,后来被移植到社会学中,借喻社会的变迁.作为一个社会学专有名词。社会转型一般指社会现代化进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过程。社会转型影响着社会领域方方面面,也影响着社会体育的改革和发展,随着市场化导向的经济改革的推进,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离”、“企事分离”,则成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之举。我国单位体育原有模式的运行机制也受到了挑战。所以应对新时期,对体育社团的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学者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