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的住宅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从人类诞生初期的巢居、穴居,到原始社会后期的氏族、部落,从奴隶社会城市的出现到封建社会城市的大量涌现和飞速发展,伴随着里坊制的产生、发展、兴盛、桎梏,人类住宅的质量、规模、材质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人类已经跨入了新的世纪,伴之而起的信息化和科技化对人类社会生产和居住生活也将引起极大的变化,并将刺激居住建筑与居住环境的建设向更大跨度和更高水平迈进。生态小区的出现必将使人类的住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展望未来,住宅的发展有着欣欣向荣的明天。  相似文献   

2.
李炜  孙海荣 《甘肃科技》1998,14(3):12-13
住宅,是人为的生活空间环境,它反映着当时当地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经济发展及科学技术水平。随着住宅商品化的逐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居住行为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住户对居住环境和使用功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创造一个安全、合理、舒适、和谐并充满...  相似文献   

3.
战天英  赵廉洁 《科技资讯》2011,(36):252-253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居住建筑火灾日益增多。本文就居住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发生火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此分析提出了相应防范对策,从而预防和减少居住建筑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云清 《科技信息》2013,(20):153-153
抗战时期,随着日寇的大举入侵,国民政府迁移到西南重镇重庆,大量移民和工商文教团体迁入西南,西南城市民众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饮食、服装和居住等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卫生习惯、婚姻习俗等的变化。这些变革,最终影响了西南民众平和、宽容的社会心态的形成,在西南地区近代市民社会变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晓莉 《科技资讯》2006,(28):187-188
随着人们需求和居住环境的不断变化,城市住宅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的住宅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居住需求对住宅形式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进行住宅设计,就必须要从分析人的居住需求入手,分析人的居住需求则需从人的居住心理出发。  相似文献   

6.
吴德文 《科技资讯》2007,(23):94-95
随着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建筑的理解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居住的层面上,从而对建筑的造型提出来更高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学习型社会是建立在知识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在这一全新的社会形态中,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学习型社会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其中的社会分工、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等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试谈跨世纪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居住模式及其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使我国人口及家庭结构在世纪之交发生着综合性的转型。本文试图探讨这一变化对居住模式及其生活环境的具体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创造性地将新陈代谢概念运用到社会经济领域创立了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类与其居住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关系发生扭曲的机制。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对当代中国在农业、城市化、社会生产中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瑶族居住环境的变化对勉语语音的变化有深刻的影响;现代的生活节奏以及便利的交通和通讯联系加强了瑶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联系,现代文明渗透到瑶族社会中,从而加速了勉语语音发展变化的速度;当代的教育体制也对勉语语音的发展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混合居住社区的提出背景、混合居住模式在美国的实施情况,对混合居住模式的社会效果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混合居住模式比城市范围内居住分异的社会效果要好,且有一定的可行性;最后,以万科城市花园与新江湾城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说明了混合居住模式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女性地位,它在经济、政治、教育、家庭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将从教育的角度分析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趋势,文章首先阐释教育在女性社会地位变化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指出目前教育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究合理化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为突出的变化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即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是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者等六类人员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社会组织中.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经济领域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在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为突出的变化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即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是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者等六类人员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社会组织中。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经济领域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在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因子分析在健康住宅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住宅建设中愈来愈受关注的居住健康问题,通过实际调查数据,从居住的物理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使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建立数据模型,分别从3个层次对影响居住健康的各种因素以及因素下的评估点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到主要影响居住健康的物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实现了对居住健康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的验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居住"一词入手,揭示人们对居住的愿望是能够建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空间,使人与自然、社会、人自身能在这个空间中和谐、安全、充满温情地相处.  相似文献   

17.
刘新环  李盼盼 《科技信息》2011,(19):333-333,332
本文阐述了居住环境的社会功能,介绍了从环境设计中营造居住区内的邻里关系的方法,根据邻里关系的产生,提出应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去营造居住区内的邻里关系。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因素是土地利用变化不可忽视的驱动力之一,目前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以宁夏同心县为例,分析了文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重点从回族的自然观、生育文化、饮食习俗、生产方式和居住方式五个方面,探讨了回族民族文化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这些因素在人文因子中具有基础作用.研究认为回族的自然观、婚育观念、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和居住方式等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土地利用变化.回族文化具有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特点,回族文化作为一种因子影响土地利用变化,但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还包含着传统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居民近四代的职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此,针对在武汉市居住超过十年且下一代已经参加工作的中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武汉市家庭内部四代人之间的职业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父代对子代职业选择的影响逐代减弱,不同代际之间的职业变化率均高于职业继承率;总的代际职业变化中,职业结构自身的变迁作用不断减弱,而社会开放程度的影响则逐步增强;职业的社会地位向上流动性逐代减弱,而向下流动性逐代增强;四代人整体的职业社会地位在不断提高。研究结论对解决金融危机局势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唐代及其以前贵州土著社会的居住形态为"散在山洞间"的山地型,这是与山地乔木与灌木环境下形成的游耕兼畜牧经济相适应的居住形态。宋代,随着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内地政治经济因素的输入,土著居住形态出现分层化、等级化的发展态势,并呈现出从山地型向河谷平地型的过渡态势,但二者长期并存,各得其所、各得其宜,是一种缓慢连续性发展变迁。元明清时期,贵州不断被纳入中央王朝直接管理之下,内地汉族的经济文化及其居住形态直接移入贵州,普遍出现了按照内地规制建筑的城市,在此背景下,产生了贵州土著居住最高形态——土司城。同时,各土著社会在对抗内地化农耕经济及其城镇居住形态的过程中,因长期"据阨为垒"、"据险起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适应当地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与游耕畜牧生计方式的军事化居住样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