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桔子皮为原料,采用1 mol/L的磷酸溶液对桔子皮进行改性.考察吸附剂用量、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及pH值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桔子皮吸附能力明显提高,吸附条件为:桔子皮用量为0.2 g、染料活性艳红染料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吸附时间为30 min、温度在25℃、pH=2.0时,吸附率达到93.67%.  相似文献   

2.
Keggin型缺位杂多阴离子在D301R树脂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Kegsin型缺位杂多阴离子PW11O7-39(PW11),并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研究了PW11在D301R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行为,根据测定的吸附动力学曲线,提出了吸附所遵从的动力学模型,并计算了相应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符合表面过程控制的准二级吸附模型,吸附速率常数k2在298 K时为4.11×10-1g·m-1·min-1.  相似文献   

3.
以树脂D072为载体,采用动态吸附法负载Fe2+,制备了非均相芬顿反应催化剂,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动态吸附法制备非均相芬顿反应催化剂的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Fe2+溶液初始浓度2 000 mg.L-1、pH=4和反应时间为40 min时D072负载Fe2+的平衡吸附量为113.6 mg.g-1(干)。D072对Fe2+的动态吸附符合Thomas模型,KTH为7.55×10-2mL.min-1.mg-1。通过吸附前后树脂D072表面SEM形貌比较发现,D072表面没有明显的裂纹。可见,动态吸附法能够避免催化剂的磨损。以D072为载体的非均相芬顿反应催化剂静态法对三种模拟染料废水脱色率达到97%。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氯化锌改性笋壳对染料结晶紫的吸附性能与机理,考察了吸附剂投入量、pH值、温度、结晶紫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对改性笋壳吸附结晶紫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改性笋壳投入量为0.25g,pH为8,温度313K,吸附时间80min的条件下,对含100mg/L的结晶紫溶液的吸附量为9.06mg/g.改性笋壳吸附结晶紫是自发的吸热过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型等温吸附方程和一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主要为膜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5.
以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氯化亚铁为原料,经离子交换、炭化工序,制备铁修饰的炭化树脂作为吸附剂.通过对水溶液中诺氟沙星吸附实验的初步结果表明,对诺氟沙星的吸附量可达40.49mg/g.分别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吸附平衡数据.考察了吸附时间、pH、诺氟沙星浓度及温度等实验条件对吸附效率的影响.在吸附时间3 h、pH6、诺氟沙星初始质量浓度10 mg/L、室温条件下,铁修饰的炭化树脂吸附诺氟沙星的能力较好.诺氟沙星在铁修饰的炭化树脂上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6.
将杉木粉进行苄基化改性反应,再经高温水蒸汽爆破处理制得多微孔苄基木粉,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杉木粉改性前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多微孔苄基木粉为吸附剂,用原子吸收光谱研究了体系初始p H值、铜离子浓度、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铜离子的吸附效率.结果表明,多微孔苄基木粉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高于原木粉、脱脂木粉和苄基木粉;当溶液的p H值为4.0、铜离子浓度为40 mg/L、吸附温度为40℃、吸附时间为45min,多微孔苄基木粉质量为溶液质量的0.8%时,铜离子的去除率高达99%.  相似文献   

7.
用硝基苯作溶剂一锅法成功合成了高交联聚苯乙烯大网均孔树脂,树脂的外观较好,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约250m2·g-1),对5g·L-1苯酚溶液中苯酚静态吸附可达180mg·g-1,动态吸附量达298mg·g-1.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氙监测系统的取样一般采用炭基材料吸附分离法.为了获得性能优异的氙吸附材料,本文研究了活性炭以及三种碳分子筛对氙的吸附性能.用静态吸附法测定了273K、298K条件下的四种材料对Xe的吸附性能,用动态吸附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载气流速下材料对氙的动态吸附系数,探讨了温度和载气流速对动态吸附系数的影响.实验表明:与静态吸附相比,TDX-01碳分子筛在动态吸附中对氙的吸附性能更强.在20℃,200mL/min的条件下,氙在TDX-01上的动态吸附系数达到2 103.3mL/g,是活性炭的3倍,是与其比表面积、孔容、孔径相近的601碳分子筛的2倍.通过IR谱图分析和滴定实验确定官能对吸附性能没有影响,所以分析认为TDX-01碳分子筛的孔道结构十分有利于氙的动态吸附.  相似文献   

9.
采用平衡液吸附法和KCl溶液解吸法研究了磷酸盐对太湖地区水稻土(黄泥土)Cu2 吸附与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包括磷预吸附)对Cu2 吸附均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土壤表面吸附磷酸根后,对Cu2 吸附能力显著增加,而Cu2 解吸率显著降低。在外加Cu2 质量浓度相同的条件下,Cu2 吸附量随外加P质量浓度的升高呈波谷形变化。低质量浓度的P(<15mg·L-1)抑制土壤对Cu2 的吸附,而高质量浓度的P促进土壤对Cu2 的吸附。水稻土不同吸磷量条件下次级吸附态Cu2 的解吸结果表明,Cu2 解吸率随P吸附量增加呈峰形变化。低吸附量的P(<250mg·kg-1)促进土壤对Cu2 的解吸,高吸附量的P抑制土壤对Cu2 的解吸。  相似文献   

10.
螯合树脂/SBA-15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聚氰胺、甲醛、硫脲、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P123(EO_(20)PO_(70)EO_(20))为模板剂,通过共缩聚法合成了螯合树脂/SBA-15介孔氧化硅复合材料.着重考察树脂低聚物预聚合程度和TEOS预水解缩聚时间这两个合成参数对材料合成的影响.采用FT-IR和N2吸附-脱附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发现改变这两个合成参数会对材料的织构性能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对Cr(Ⅵ)的预吸附实验,挑选出了吸附性能最优的复合材料,并运用此种材料考察了其对水溶液中As(V)的吸附行为.发现复合材料对As(V)的吸附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相符.用Arrhenius公式拟合得出吸附活化能Ea=12.13 k J/mol,说明该吸附反应较易发生.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气相及乙醇或正庚烷作溶剂中α-蒎烯、β-蒎烯、龙脑和α-松油醇在H-ZSM-5。Na-ZSM-5,Silicate-1,H-丝光沸石,Na-丝光沸石,H-Y和Na-Y沸石上的吸附,揭示出这些单萜可进入丝光沸石和Y沸石的内孔道,便于利用其内表面上的活性中心起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壳聚糖小球吸附废水中的腐殖酸,探讨了反应时间、pH值、温度、壳聚糖小球用量、腐殖酸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壳聚糖小球吸附腐殖酸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了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壳聚糖吸附腐殖酸的速率很快,50 min可达到吸附平衡;pH值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不明显;壳聚糖小球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显著;在30℃下其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13.
以尿素为原料,采用管式炉高温加热的方法制备出片层状石墨相氮化碳(g-C3N4)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对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样品在模拟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制备出的g-C3N4纳米材料不仅具有高效率的光催化活性,还兼具有对有机染料的高效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4.
蒙脱石吸附铀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脱石吸附铀实验研究表明,溶液pH值为5.0~6.0时,蒙脱石对铀的吸附率最大,为55.70%~59.81%;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但Freundlich模型更好,相关系数达0.9983;铀吸附动力学可用二级速率方程描述,相关系数达0.9199~0.9876;钾、钠释放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描述,相关系数在0.8782~0.9929之间;蒙脱石吸附铀主要是表面吸附.  相似文献   

15.
大孔交联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分别与己内酰胺和尿素发生功能基化反应,合成了大孔交联聚(N-对乙烯基苄基己内酰胺)和大孔交联聚(N-对乙烯基苄基脲)树脂.测定了这两种酰胺基树脂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等温线,发现所有的吸附等温线都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相关系数大于0.99;同时,聚(N-对乙烯基苄基脲)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亲和性相对聚(N-对乙烯基苄基己内酰胺)更大.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了等量吸附焓、Gibbs吸附自由能和吸附熵.表明两种酰胺基树脂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均为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同时,聚(N-对乙烯基苄基脲)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相对聚(N-对乙烯基苄基己内酰胺)有更低的吸附焓变、吸附自由能变和吸附熵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对水溶液中Cr(VI)的吸附作用,运用正交分析法考查活性炭用量、废水pH值及吸附时间对Cr(VI)去除率的影响.筛选出改性活性炭最佳工艺条件:改性活性炭单位吸附量为6.7 mg Cr6+/g活性炭,吸附时间2 h,pH值4,净化率为99.97%.相比原活性炭,改性后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净化率提高了20%,吸附平衡时间缩短了66%.  相似文献   

17.
聚苯乙烯-三乙醇胺树脂对铜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苯乙烯-三乙醇胺树脂对铜离子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测定了吸附量和脱附率,并研究了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用半经验的自洽场分子轨道法(CNDO/2)与电毛细曲线、微分电容曲线研究了1.4丁炔二醇在汞电极上的吸附特性.分子中原子的电荷分布表明它以平卧方式吸附于电极表面,有顺式与反式两种构型物同时存在于吸附层中,吸附本质上是一种物理吸附作用,其吸附服从Frumkin吸附等温式,吸附自由能与吸附分子间作用系数皆同电位有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9.
将大孔交联氯甲基聚苯乙烯(CMPS)与井冈羟胺A发生胺化反应,合成了井冈羟胺A修饰的大孔交联树脂(VACMPS);通过对树脂残余氯含量,BET比表面积及红外光谱的测定,对获得的树脂进行了结构分析,并研究了该树脂在不同温度下对水杨酸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出了吸附焓、自由能和熵.动态吸附与脱附实验表明湿态VACMPS树脂对水杨酸的饱和吸附容量达73.59 g.L-1,树脂可以通过4%NaOH溶液重生.推测井冈羟胺A修饰的大孔交联树脂(VACMPS)对水中水杨酸的吸附作用是氢键作用,π-π共轭,静电作用及疏水作用共同参与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