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已合成四种新的草酰二胺桥联的双核钴(Ⅱ)、镍(Ⅱ)和铜(Ⅱ)配合物:Co_2(bpy)_2(oxd)(ClO_4)_2(1),CO_2(Me_2-bpy)_2(oxd)(ClO_4)_2·H_2O(2),Ni_2(bpy)_2(oxd)(ClO_4)_2·H_2O(3),Cu_2(Me)_2-bPy)_2(oxd)(NO_3)_2(4),bPy表示2,2'-联吡啶,Me_2-bpy表示4,4'-二甲基联吡啶,oxd表示草酰二胺阴离子。经元素分析、IR、电子光谱、ESR、磁化率及变温磁化率的测定,对上述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3)的变温磁化率已测定,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和从自旋哈密顿算符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积分J为-1.48cm ̄(-1)和-1.82cm ̄(-1),表明配合物中钴(Ⅱ)-钴(Ⅱ)离子及镍(Ⅱ)-镍(Ⅱ)离子之间仅有极弱的反铁磁自旋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成和表征了2个新的双金属配合物-[Cu(SIH)]2·1/2%H2O和[Co(SIH)]2·1/2H2O,[SIH](2-)代表水杨醛异烟酰腙的脱氢阴离子],其变温磁化率测定指出,两配合物双核单元中金属离子间存在着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1997年至2001年,共合成了50多种重氮氨基类试剂,并已应用在合金、催化剂、废水及矿石等微(痕)量金属元素的分析中。该类试剂可与Cd(Ⅱ)、Hg(Ⅱ)、Cu(Ⅱ)、Ni(Ⅱ)等多种金属离子配位并显色,在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分光光度法中有广泛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对金属离子吸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非均一法碱处理甲壳素,制得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研究其对金属离子钴(Ⅱ)、锰(Ⅱ)的吸附性能,同时考察了温度、时间、氨基含量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Co2+、Mn2+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和较快的吸附速率,将其作为金属离子的捕集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利用二烷基膦酸PIA-8的庚烷溶液,考察了Zn(Ⅱ)、Cd(Ⅱ)、Mn(Ⅱ)、Cu(Ⅱ)、Ca(Ⅱ)和Mg(Ⅱ)单一金属的萃取行为以及Co(Ⅱ)、Ni(Ⅱ)混合溶液中Co(Ⅱ)和Ni(Ⅱ)的萃取平衡,测定了pH0.5值以及相对于Ni(Ⅱ)的ΔpH0.5值。运用连续逆向萃取技术,系统研究了高浓度Ni(Ⅱ)中少量Co(Ⅱ)的萃取分离以及粗硫酸镍溶液的精制工艺,取得了满意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6.
三唑酮金属配合物的缓释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剐将ZnCl2、CuCl2与三唑酮(1:2)在乙醇溶液中回流反应6h,得到相应的金属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等表征,并测定了锌(Ⅱ)、铜(Ⅱ)配合物在静态水中的缓释行为。结果显示,在24h后,配合物(Ⅰ)、(Ⅱ)中三唑酮的释放率分别达到92.5%和83.3%。  相似文献   

7.
以2—巯基吡啶为配体的钴(Ⅱ)、锰(Ⅱ)二种螯合物.经EDTA络合滴定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确认了螯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结果表明:配体2—巯基吡啶是以S,N两原子为配体原子,与Mn(Ⅱ)以2:1、与Co(Ⅱ)以3:1的配比形成中性螯合物。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新配体12-(4’-硝基)-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简称npdt)及其三个铜(Ⅱ)配合物和一个镍(Ⅱ)配合物,且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IR、电导测定、EPR和热分析等。对铜(Ⅱ)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及成键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对氨基苯乙酮缩氨基硫脲(HL)与Ni(Ⅱ)、Zn(Ⅱ)、Co(Ⅲ)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磁矩、摩尔电导等进行了表征,并用体外试管法测试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抗癌活性.结果表明,配体通过酮亚氨基N原子和S原子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配合物的抗癌活性均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二个内、外消旋的双(苯基亚砜)乙烷(α、β-Bphse)Cu(Ⅱ)配合物:[Cu2(α-Bphse)2(NO3)2](NO3)2(1)和[Cu2(β-Bphse)2(NO3)2](NO3)2(2).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摩尔电导的测定,结果表明配体Bphse均以二个氧原子与Cu(Ⅱ)配位.在ESR谱图中,这二个配合物呈现△Ms=2的半场跃迁,且它们在室温下的μeff均较明显地小于Cu(Ⅱ)仅自旋的μeff,指明它们均为反铁磁性的双核配合物.  相似文献   

11.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Cu(I)和Cu(Ⅱ)在气态、固态和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以及两的相互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医用脱脂棉经氢氧化钠浸泡制成碱纤维,再用二硫化碳黄原酯化后,经水洗、干燥而制成黄原酯棉。研究了自制的黄原酯棉对铅(Ⅱ)和铜(Ⅱ)的动态吸附特性,其吸附回收效果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反法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在pH=1~5的范围内,浓度为20~500μg/L的铅(Ⅱ)和铜(Ⅱ)能被定量吸附回收,回收率在97%~103%之间,定量富集倍数在100倍以上;所制黄原酯棉对铅(Ⅱ)和铜(Ⅱ)的饱和吸附量均在1mg/g(CCX)左右为宜,这既能满足一般要求,也使制品有一定强度;在用盐酸调节试液酸度和作为洗脱液时,回收率低,而用硝酸代替之时,可达到定量回收,所选洗脱液是1mL50%(V/V)的硝酸溶液。  相似文献   

13.
新型多孔多胺化交联壳聚糖对镉(Ⅱ)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和制备了一种新型多孔多胺化壳聚糖 (P-CCTS),用FTIR和X射线衍射法表征了产物的结构,研究了P-CCTS对镉(Ⅱ)离子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CCTS对镉(Ⅱ)离子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pH为6左右P-CCTS对镉(Ⅱ)离子的吸附能力最强,溶液中适量NaCl的存在能够显著提高P-CCTS对镉(Ⅱ)离子的吸附容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种ABPT键合硅胶对Pb(Ⅱ)、Cd(Ⅱ )选择性柱富集的实验条件。以线性扫描极谱法作为测定手段,富集倍数为 50倍时,对于微克级的Pb(Ⅱ )、Cd(Ⅱ )回收率分别为 97%和 86%。该方法对Pb(Ⅱ)、Cd(Ⅱ)检测的线性范围分别是 1×10-7 mol/L~1×10-4mol/L和 2×10-7mol/L~1×10-4mol/L。该方法以淋洗液直接作为线性扫描极谱法测定的底液,具有操作方便,富集倍数较大的特点,结果表明AB PT键合硅胶的可重复使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用pH-电位法测定了钴(Ⅱ)、镍(Ⅱ)的以α,α’-联吡啶或1,10-邻菲咯啉为第一配体,以草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为第二配体的16组三元配合物在25℃,离子强度为0.10(KNO_3)条件下的稳定常数。由此所得的△logK和logX值表明,随第二配体螯合环的增大,配合物的稳定性逐渐下降。以草酸的配合物(五元环)为最稳定。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乙醛酸缩氨基硫脲及其铜(Ⅱ)、锌(Ⅱ)的配合物,用浓度稀释法测定了它们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杀菌活性,并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常用药物叶青双的杀菌活性进行了对照.实验证明,乙醛酸缩氨基硫脲铜(Ⅱ)、锌(Ⅱ)的配合物均具有杀菌活性,其中铜的配合物的杀菌活性优于叶青双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Na2HPO4-NaOH缓冲溶液中痕量锰催化高碘酸氧化镁试剂Ⅱ〔即4-(4-硝基苯偶氮)-1-萘酚〕使之褪色,并研究了催化动力学条件。建立了一种高灵敏、高选择性测定痕量锰的方法。其测定范围为0.01~2.5μg/25mL,检测限为2.68×10-11g/mL。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以2,4-二氯苯甲醛缩氨基硫脉为配体的非水溶剂中,用Sn、Pb金属做阳极,首次用电化学金属阳极氧化法合成了2.4-二氯氯苯甲醛氨基硫脲与Sn(Ⅱ),Pb(Ⅱ)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应用红外光谱分析法(IR)研究了醋酸锌与胆固醇的相互作用,表明胆固醇的羟基吸收峰没有改变,从而判定锌(Ⅱ)与胆固醇之间难于进行化学反应;以分光光度法(SA)、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考察了水溶液中锌(Ⅱ)与胆固醇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锌(Ⅱ)与胆固醇之间存在表面吸附作用.讨论了这种作用的吸附特征,并证明在近生理条件下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用电化学金属阳极氧化法在非水溶剂中合成了苯甲醛缩氨基硫脲(HL)与Cu(I)、Zn(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磁矩、摩尔电导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