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审美心理过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心理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即审美期待、审美展开和审美弥散。而审美心理特点包括直觉性、个体性、情感性、自养性和创造性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3.
自从我们的祖先开发了岭南之后,在桂林这清秀绮丽的山水环境中斗争、生活着的人们,把桂林山水作为审美对象,并且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生活美,也创造艺术美。特别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各民族经济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交流,人们在实践中,同自然界发生密切的联系,创作了许许多多关于桂林山水的神话、故事和传说,一代又一代的画家、诗人,被桂林山水所陶醉,他们展开艺术的想象,以鲜艳的彩笔描绘桂林山水,以优美的语言赞美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书法欣赏的角度出发,探讨书法欣赏的人文价值的具体表现:提升书艺;增长学识;明辩思维。书法欣赏的审美特征具体表现为:点画的线条关;结体的造型美;章法的和谐美以及作品的风格美。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特点和理念的界定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语文美育教育实则是审美期待——审美展开——审美弥漫的审美过程。依据审美心理学原理并遵循中学语文教育的自身规律,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诱导学生入情入境,启发学生知情悟理以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等问题,联系教学实际和具体作品进行阐述。肯定并强调审美心理过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体验情感的基础上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派文学作为西方现代审美文化的一种重要模式,在审美内容方面注重表现主观自我的心理行为;在审美形式方面突出抽象意向的变异表现;在审美效果方面追求荒诞、离奇,造成突兀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7.
“文学的本性是什么”或者“文学是什么”这一问题,尽管有不少人为此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可是每当有人提出一个定义,试图对文学作出界定,就立即会有人列举出同定义相悖离的例证予以驳斥,诸如“创造性的”或“想象性的”写作,表现性的语言组织,有系统地脱离日常话语的陌生化写作……等等,凡此种种不是过于武断褊狭,就是太笼统宽泛。一个在教科书中最为流行的定义则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然而,艺术又是什么呢?按照韦兹(M·Weitz)的说法,艺术简直就是无法予以定义的开放性概念。赫伯特·曼纽什则更偏激地反对任何企图给艺术下定义的举措,认为给艺术下定义恰恰同艺术的创造性相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艺术创作中出现了一种淡化现象,引人注目。十分明显的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感受、主体意识大大加强了,从而使作品产生很大的穿透力、诱惑力与获得深逐的意蕴。艺术的淡化给创作充注了新的能量与血液。  相似文献   

9.
欧美涉法文学作品不仅表现了人类社会法律文化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在人们的审美心理上,带来了独特的诗意想象和强有力的情感冲击。涉法文学的审美特征表现为运用诗意化的手段达到宣传理想正义的目的、运用内心冲突和陌生化手法来展现人性中善与恶的矛盾,来唤醒读者已经麻木的审美知觉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论偏重审美欣赏,文论家的文学见解大都从审美欣赏的具体感受而来.司空图的《诗品》在这方面表现的相当突出.从某种角度来看《诗品》可以说就是审美欣赏著作.《诗品》的“品”字本意就是品味的意思,品味亦即欣赏之意,欣赏出来的感受就是诗歌理论.翻开《诗品》,其二十四则无不浸透着司空图对诗歌的审美感受.当代文论家总是把诗歌的审美欣赏看作是一种复杂、甚至是艰难的精神活动.司空图说:  相似文献   

11.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当前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学审美对日常生活的关照一方面带来了文学审美领域的拓宽,一方面也引发了精神丧失的危机。处理日常生活描摹和日常生活关怀的关系,合理把握审美边界和审美内核的关系,是正确处理文学审美对日常生活关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学翻译的关键是审美价值,单纯从原出发的“对等”会使翻译的学意境无法如实地传达。因而在学翻译中,最重要的是译应具有和原同样的神韵,符合一定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文学审美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的双向互动。由于接受主体不同的心理要求的介入,导致文本意义的阐释呈现个性化色彩,使得文学审美充满了复杂的变量和个体痕迹。接受主体常见的倾向性心理类型有:情感记忆的整合与复现;理想境界的梦幻实现;道德焦虑与化解;生命冲动的非功利满足,它们对文学审美产生了积极的能动作用,成为实现文学审美价值的共同参与者。  相似文献   

14.
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审美日常生活化,艺术和生活的界线日渐模糊,作为经典艺术之一的文学也渐渐走向生活化,其审美属性也渐渐生活化,文学的审美有了前所未有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人类进入文明阶段,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就成为一种经常的,不可缺少的活动,这种活动有时还表现得相当的广泛和强烈。在古代,曾有人为看一场戏而弃家庭失火于不顾;在现代,一些山区的青年为看一场电影而不惜去翻山越岭,走上几十里的路程。在平时的生活中,不少人看到一本好小说而废寝忘餐。人们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兴趣去欣赏文学艺术作品呢?现在,让我们深深地潜入人性的底层,去探寻其中之奥秘。  相似文献   

16.
17.
文学作品是供人欣赏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文学欣赏的进行,离不开塑造文学形象的物质材料——语言。因此,文学欣赏不是排斥语言教学,刚相反,文学欣赏首先要通过语言教学。但是文学作品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审美教育,离开了欣赏就没有审美教育。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比较深入了解文学欣赏是怎么回事。本文,主要根据初中教材中出现的文学艺  相似文献   

18.
谢意 《科技信息》2012,(21):141-142
本文通过比较文学文体和非文学文体的特征,探讨不同文体的翻译要点,并以实例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9.
书法欣赏中,形与神的把握是两个不同的层次,在具体的书法审美中又是不可分的,形是神存在的基础,但不是所有的形质都具有神采的美学意义;神为形的统摄,是保证形具有审美价值的更高标准,在书法欣赏中在审美层次上要逐渐推进,在明晰形制标准的基础上统摄神采意蕴,做到由形及神,技道兼顾。  相似文献   

20.
产品设计的形式审美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品设计的形式具有使用的审美双重特征,其形式审美特征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产品的高品质性能的外在体现。章对构成产品的形式审美特征的技术因素(材料、结构、工艺等),艺术因素(形式美法则)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有助于在设计中提高对产品形式审美特征的把握,发挥形式审美特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