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朱鹮就地保护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保护机构的建立、栖息地保护与改善、野生种群监护、野生种群现状、濒危等级下降、野化放飞和再引入几个方面综述了27年来中国朱鹮就地保护的成就。在1999-2007年朱鹮繁殖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朱鹮繁殖区扩散、巢区植被变化、营巢地海拔变化和营巢树种变化等近年来朱鹮繁殖生态出现的变化。针对目前朱鹮繁殖区分布现状和朱鹮繁殖生态的变化,分析了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世界朱鹮饲养繁殖的历史,并对人工种群发展过程中的保护管理措施和现状进行了总结.从1872年英国伦敦动物园饲养朱鹮开始,朱鹮的饲养已经历了130多年的时间.1981年中国朱鹮重新发现以来,经过科学家的努力,中国朱鹮的人工饲养繁殖,无论从饲养管理、人工繁殖, 还是疾病防治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2004年底,包括日本佐渡、北京动物园、洋县朱鹮 救护饲养中心和陕西楼观台珍稀动物抢救饲养中心的4个种群,世界朱鹮人工种群的数量已达 422只.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2020,(2)
正2018年12月到2019年7月,作者在陕西省洋县华阳镇对一个朱鹮繁殖群体进行了持续的监测和拍摄,用影像记录了它们的爱情生活。半年多的时间,作者发现了朱鹮许多鲜为人知的行为。传说朱鹮是配偶终身制,一旦建立家庭,雌雄鸟就会相亲相爱一生,故又名"爱情鸟"。这种说法感动了无数人,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2018年底,我来到陕西省汉中市的华阳镇拍摄朱鹮,希望记录下秦岭地区朱鹮生活中的美丽瞬间。  相似文献   

4.
自1981年5月在秦岭南麓的陕西省洋县中山区姚家沟重新发现朱鹮以来,今年春又在洋县平川地带草坝村落户的一对朱鹮首次营巢,繁殖3只幼朱鹮并于6月中旬成功地飞出,走向大自然。从此,结束了朱鹮只在秦岭中山区营巢繁殖的历史。草坝朱鹮的繁殖成功,证实了历史上朱鹮曾在平川繁衍生息的客观存在。据资料考证,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朝鲜、原苏联和日本。在我国14个省内都曾有  相似文献   

5.
今年,北京动物园人工饲养的珍禽朱鹮产卵并孵化出雏鸟,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这不仅因为朱鹮是濒临绝灭的珍稀鸟类,还因为人工繁殖朱鹮相当困难.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麻雀是人们熟悉的鸟,到处都能繁殖,而且一年能繁殖二三窝;但是你若是把一对麻雀放到笼中饲养,让它们繁殖后代,那可就难了.不信你就试试看.北京动物园饲养繁殖朱鹮经历了四年时间,可以说历尽艰难、坎坷,实在不容易!处在绝灭的边缘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朱鹮48只,野生的40只,人工饲养8只(北京动物园6只,日本"朱鹮保  相似文献   

6.
在陕西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科技人员的精心管护下,今年朱鹮繁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月初以来,在野外先后有19对朱鹮筑巢,其中有15对朱鹮成功地繁殖出38只幼朱鹮。另外朱鹮救护饲养中心的8对朱鹮产卵35枚,成活幼朱鹮27只。至6月底,在去年130余只的基础上,新增幼朱鹮65只,使我国朱鹮种群数量突破200只。在朱鹮繁殖期间,保护观察站采取承包和集中监护的办法,确保了朱鹮的繁殖安全。他们聘用36名巡护人员,实行昼夜轮班跟踪监护。他们把巢树干包上塑料纸,巢树下挂设尼龙安全网;修水渠,筑田坎,保证稻田水源,并投放鲜活泥鳅2000公斤,保证了朱鹮育雏期间的营养需求。根据今年繁殖期拉长,池塘沟口等两个巢区的朱鹮5月初才产卵、育雏较晚的状况,他们将饲养  相似文献   

7.
朱鹮是当今世界最濒危的珍禽,现存总数仅30余只,比大熊猫还要稀少,系无价之宝。北京动物园1986年开始进行朱鹮人工饲养繁殖,当时只有1只幼鸟(1985年生),以后每年(1986、1987)从陕西洋县掏取1只幼鸟,1988年掏取两只,计5只。由于改变了朱鹮自然习性的“封闭式”的饲养方法,采取模拟朱鹮自然生态环境为先导,进行人工饲养繁殖研究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2020,(2)
正相较于广为人知的朱鹮,同样生活在秦岭的其他鸟类,人们对它们却知之甚少。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朱鹮的这些邻居吧。秦岭朱鹮的兴衰朱鹮曾广布于我国的14个省,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地常见的那抹粉红慢慢消失了。而秦岭,这条横亘于中华大地中部的巨大山脉,千万年来一直庇佑着生于斯长于斯的众多珍稀野  相似文献   

9.
野生朱鹮2003年开始在城固县营巢繁殖,至2008年的6年中,在6个镇(乡),8个村的繁殖地,成功繁殖23窝,成活雏鸟51只。繁殖地分属秦岭南坡中山区;秦岭南坡丘陵低山区和巴山低山丘陵区三种生境,巢位树主要是马尼松和油松,分别占73.91%和21.74%。城固县已成为重要的野生朱鹮繁殖地。  相似文献   

10.
朱鹮     
田宁朝 《大自然》2014,(4):82-82
<正>据陕西省宁陕县朱鹮野化放飞管理站消息,截至2014年6月16日,该站野化放飞的朱鹮野外种群数量已增至60余只,其中95%是野化放飞朱鹮自然繁殖的后代,标志着陕西7年来实施的朱鹮首次异地野化放飞工程取得成功。朱鹮是东亚特有种,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和朝鲜等地,但由于环境恶化等原因,种群数量一度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在我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一个7只的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有较大增加。宁陕县野化放飞的朱鹮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陆续进入配对、交尾、筑巢、  相似文献   

11.
李夏 《科技资讯》2012,(26):248-248
文章对朱鹮现有野生种群、人工种群,特别是再引入种群的保护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2007年5月至2009年8月,在陕西宁陕县寨沟相继放飞笼养个体40只,目前已经形成10个繁殖配对,共计产卵21窝66枚,成功繁殖后代28只。上述观察结果表明朱鹮的首次再引入前景看好,62.5%的成活率标志着朱鹮首次再引入初步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朱鹮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其野生种群在俄罗斯、朝鲜、日本境内已相继灭绝,现仅有30余只残存在我国陕西省的洋县。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史东仇(西北大学生物系毕业)和助理研究员于晓平,在中科院动物研究所1981~1985年研究的基础上。经过3年的研究,在朱鹮的生态学研究方面又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如“朱鹮的研究史略”、“朱鹮雏鸟的生长发育与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中国陕西洋县朱鹮野生种群的分布现状,分析了朱鹮的种群动态,如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最后叙述了朱鹮种群的保护管理现状,包括种群监测保护、栖息地管理和社区发展战略等.  相似文献   

14.
朱鹮野化放飞试验项目是朱鹮种群野外扩展,缓解其濒危状态的重要措施,也是目前拯救朱鹮的必然选择.阐述了陕西省朱鹮野化放飞试验项目的实施背景、必要性、可行性及保障措施、朱 鹮野化放归地点、建设内容和资金来源、实施计划及预期目标等方面的内容,为实施放飞项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初朱鹮曾经广泛分布在东亚地区,60年代在中国失去踪迹,1980年仅有日本孑遗5只。如此迅速消逝的根本原因,是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林木砍伐、滥施化肥和农药、大规模生产活动、肆意捕杀……由此看来,朱鹮最大的敌人不是鹰隼,而是人类。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笔者曾赴陕西洋县考察朱鹮的野外繁殖生态,见到巢区沿途保护警示牌赫然立于路旁。“朱鹮之家”竞在清朝末年的坟茔地周围所植高大栓皮栎上(树高30余米,巢距地面20余米),这倒要感谢先人了,别处成材林木几乎砍伐殆尽,独有这里数十株逃过厄运亭亭玉立,为朱鹮提供了庇护所。那  相似文献   

16.
享有“中国朱鹮之乡”称号的陕西洋县.生态环境优良.资源优势明显。然而.面对朱鹮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如何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议题。经有关专家论证,洋县朱鹮保护区内拥有纯净的生态环境,具有生产有机食品的极好条件,将有望发展成为陕西重要的有机食品产业基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世界上朱鹮仅存40余只.这种珍禽过去曾经广泛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地区,但近几十年来数量急剧减少,前苏联和朝鲜已无野生的报导.日本1952年有20只,到1980年只剩下5只,1981年全部捕获进行人工饲养和繁殖.在我国,1930年14个省份有分布,到1958年就只有甘肃、江苏、陕西等省可采到标本,60年代后销声匿迹,直到1981年才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当时仅有7只,朱鹮数量急剧下降,一方面跟环境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则不能不考虑其自身因素——种群生命力下降.为了拯救朱鹦免于灭绝,1986年中国林业部给北京动物园下达了"朱鹮人工饲养和繁殖基础研究"的科研任务,北京动物园成立了"朱鹮养殖中  相似文献   

18.
朱鹮的故事     
鹰鹮大搏斗"呵,呵,呵,呵!"半空中朱鹮惊叫.循声望去,七只朱鹮飞速掠过树梢,一只凶猛的赤腹鹰紧紧迫赶.突然,一只朱鹮返身箭一般冲向赤腹鹰,惊得赤腹鹰高高腾起,差点被撞个正着,其它朱鹮乘机逃脱.赤腹鹰恼羞成怒,向这只朱鹮狠狠地扑去.朱鹮哪里是赤腹鹰的对手!在地面仰头观看的人们发出一阵惊呼,急忙敲响脸盆想吓跑鹰,但鹰根本不理采,攻击速度丝毫未减.平素性情温柔的朱鹮,面对强敌似乎是豁出去了,频频发动进攻,  相似文献   

19.
朱鹮(Nipponia nippon)又名朱鹭,俗称红鹤,隶属于鹳形目、鹮科、鹮亚科,是世界最濒危的鸟类之一,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朱鹮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在前苏联、日本及朝鲜半岛等地相继灭绝,我国自1964年在甘肃省康县采集到一只标本后的20多年间也没有野生朱鹮发现的记录。值得庆幸的是,  相似文献   

20.
山冈 《科技潮》2006,(12):46-47
在即将过去的2006年里,北京动物团度过了百年华诞。北京动物园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抚育着那些被她视若己出的珍禽异兽们,这其中不乏国宝级的大熊猫、世上稀有的白头叶猴等,但似乎唯有朱鹮最牵动她的心,而小朱鹮们的茁壮成长也让她感到欣慰和自豪。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动物园母亲在朱鹮成长的历程中付出的艰辛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