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思倩  王刚  张军  王浩 《中国科学(E辑)》2014,(12):1238-1246
采用磁控溅射(sputtering)、高温热分解(high-temp)H2Pt Cl6·6H2O溶液和低温化学还原(low-temp)H2Pt Cl6·6H2O溶液等方法在FTO导电基片上制备了三类不同的Pt对电极,通过改变磁控溅射时间或旋涂退火循环次数,对FTO上不同对电极的载Pt量进行了调节.分析了三种不同方法制备的对电极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以及透光率等特性.基于纳米管阵列和不同条件制备的对电极组装了系列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测量了正照射和背照射条件下的电池光电性能,并分析了制备方法对对电极微结构和形貌的影响,以及对组装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各自的适用性和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泥沙颗粒表面电荷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颗粒表面电荷分布,是研究其与污染物之间吸附和解吸的基础.本文以石英砂颗粒为例,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中的静电力显微镜(EFM)测量技术,用相位成像模式测量了石英砂颗粒表面的微形貌和电荷分布,并统计了两者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石英砂颗粒表面形貌复杂,表面形貌对电荷分布影响较大,电荷大多集中在颗粒表面的鞍部、凸起和凹地部位,而在凹槽、凸脊和平坦部位分布较少.上述研究为揭示其吸附机理和进一步研究天然河流泥沙颗粒的相关性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K4[Fe(CN)6]与K3[Fe(CN)6]在NaOH溶液中180℃水热反应12h得到Fe3O4核桃形球状颗粒和八面体微晶结构,并通过控制乙二醇的加入量可控合成了单一形貌的Fe3O4八面体微晶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并在室温下测试了它们的磁学性能,结果表明,Fe3O4核桃形球状颗粒和八面体微晶结构为单晶立方相结构,其尺寸分别约为2.2~8.6μm和1.6~12.5μm,矫顽力(Hc)分别为150.57Oe和75.28Oe,饱和磁化强度(Ms)分别为97.634emu/g和101.90emu/g,剩余磁化强度(Mr)分别为12.05emu/g和6.69emu/g。通过改变溶液中碱的浓度可实现不同尺寸核桃形球状颗粒的可控合成.研究了乙二醇在Fe3O4八面体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并提出了其可能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反向微乳液法,通过调节微乳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氨(CTAB)的浓度,制备了粒径范围在10~200nm的Ag纳米粒子.XRD和TEM对不同粒径的纳米粒子进行表征.以这些不同粒径的Ag纳米粒子作为各向同性导电胶的导电填料,发现对于不同粒径的Ag粒子填料,导电胶电阻率的阈值填充量是不同的.当填料粒径为50nm时,导电胶出现的最小阈值填充量为63wt%,理论计算结果与这一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5种浓度下系列不同OH^-根含量的掺铒碲酸盐玻璃样品,测试了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了在不同通氧除水时间下玻璃的红外吸收系数变化情况.测试了样品的吸收光谱,利用Judd-Ofelt理论计算了不同铒掺杂浓度和OH^-根含量样品的光谱参量Ωi(i=2,4,6).根据McCumber理论计算了铒离子在1532nm处的吸收截面和Er^3+:^4I13/2→^4I15/2跃迁峰值发射截面.测试了样品中Er^3+:^4I13/2→^4I15/2跃迁对应的荧光光谱和^4I13/2能级荧光寿命,讨论了OH^-根对不同铒掺杂浓度下碲酸盐玻璃光谱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H^-根仅对荧光寿命和荧光峰值强度存在影响,在Er2O3浓度小于1.0mol%时,OH^-根是发生荧光猝灭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高于这一浓度后Er^3+离子本身的能量转移对荧光猝灭起主要作用.而OH^-根对其他光谱性质(荧光半高宽、吸收光谱、受激发射截面等)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疆膜下滴灌土壤粒径分布及与水盐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粒径分布及空间变化是土壤重要的物理特性之一,对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土壤侵蚀等有重要意义.研究选用新疆膜下滴灌试验田的563个土壤样品,利用激光衍射粒径分析仪分析土壤粒径分布,采用质地三角分类、分形和多重分形对土壤粒径分布进行研究,探讨土壤粒径特征及与水盐含量的关系.研究区土壤颗粒中粘粒含量偏低,平均值为1.52%,砂粒含量最大,粒径分布呈现复杂的单、双峰分布特征;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和多重分形与土壤颗粒含量的标准差及最大值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壤粒径分布曲线.膜下滴灌对表层土壤盐分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随着深度增加影响减弱;土壤质地与稳定状态下土壤水盐含量关系密切,特别是对土壤表层盐分聚集和深层土壤水分分布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冷却速度对银最终构型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银的径向分布函数、HA键对和最大晶体团簇中的原子数,确定出了银凝固后形成非晶的冷却速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周期性边界条件下银在凝固过程中亚临界晶核和晶体团簇的平衡结构.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冷却速度范围内,银熔体凝固后得到的组织是晶体团簇与非晶的混合体,最大晶体团簇尺寸随冷速的增加而减小,当冷速达到一个临界值时,晶体团簇完全消失.银熔体在凝固过程中的晶体团簇及结晶后的晶体是由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构成的层状偏聚结构.该层状偏聚结构起源于熔体中的晶胚,在形核阶段就已经生成,并非在生长阶段才开始产生.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代轿车用共轨柴油机上对生物柴油及柴油燃烧排放的颗粒粒径分布和纳米颗粒的生成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的颗粒粒径分布为双态分布:核态和聚集态,基本以50nm为分界线.在2000r/min,50N.m工况下,颗粒粒径分布为单一的聚集态分布,当转矩超过100N.m后,颗粒粒径分布从单态转化为双态分布.对于本试验中的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当燃料混合比小于60%,发动机高负荷下其粒径分布也为双态,相同条件纯生物柴油的颗粒粒径分布仅为单一聚集态.低负荷时,对比所有燃料的颗粒粒径分布都为单一聚集态.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可以明显降低柴油机的聚集态颗粒数量浓度.而颗粒中核态纳米颗粒的形成可解释为随着负荷的增大,燃料的耗油量和排气温度的上升,燃烧生成的SO2被氧化催化器转化为SO3,其水化物硫酸的形成促成了核态纳米颗粒的形成.所以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硫含量决定带有氧化催化器的轻型柴油机的纳米颗粒的形成和数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藻类增长潜力(AGP)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铜离子对绿色微囊藻(Microcystis viridis)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的Cu^2+(0.001~0.1mg/L)对绿色微囊藻的增殖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Cu^2+(〉1mg/L)降低了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以及微囊藻毒素的含量,抑制了绿色微裳藻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以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为软模板,通过PVA与乙酸锌(Zn(CH3COO)2.2H2O)之间发生的离子络合反应,在PVA亚浓溶液所提供的空间位阻力作用下,经过烧结,获得了直径在15—50nm之间的呈放射状簇形排列的ZnO纳米柱.X射线衍射(XRD)表明,所得产物结晶良好,呈六方纤锌矿晶体结构.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温度从400℃增加到700℃,ZnO纳米柱生长趋势总体趋于明显,同时产物形貌的规整性也明显变好.采用室温下光致发光(PL)光谱对制得的ZnO纳米柱的光学性能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ZnO发光性能在逐渐改善,除在384nm处出现了较常见的紫外发射外,PL光谱曲线在354nm处还出现了少见报道的较强的紫外发射峰,显示出良好的紫外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1.
定向凝固多晶硅中细晶产生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铸锭多晶硅是目前最主要的光伏材料,其结晶组织的形貌对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粗大均一的晶粒有利于得到高质量的硅片,从而提高电池转化效率.而在多晶硅锭的中心区域经常发现晶粒尺寸小于1mm2的细晶,其电学性能较差,影响该部分硅片的质量.本文设计了两种不同结构的热场,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和实验测量,结合组分过冷理论,对细晶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提高结晶界面前沿熔体的温度梯度与结晶速度的比值G/V、增强界面前沿熔体的对流强度,并维持较为平坦的结晶界面,有利于避免细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采用2D轴对称瞬态模型对热梯度化学气相渗积(TCVI)22艺制备高性能C/C复合材料过程进行模拟.模型包括对流、热传导、扩散、沉积反应和孔隙演变等物理化学过程.采用有限元方法实现了多物理场迭代耦合计算,得到了各时刻流场、温度场和密度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对流对温度场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对于采用TCVI工艺致密化100h的C/C复合材料,对比实验测得的预制体平均密度径向分布,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一致规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模拟计算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50 m落管对Al-Ni、Al-Cu、Ag-Cu、Al-Pb和Cu-Co等几种合金在真空下自由落体前后的硅油快淬凝固组织进行了对比研究, 分析和讨论了微重力对中低熔点共晶、偏晶和包晶合金凝固过程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微重力对共晶合金共晶胞的生长形貌、晶胞内共晶相的生长形貌及共晶层片间距的影响因合金体系不同而不同; 微重力使Al-Pb过偏晶合金中Pb粒子的尺寸和分布发生重大变化; 微重力还使Cu-Co包晶合金中初生α-Co相的生长形貌发生改变. 此外, 研究还发现Al-Al3Ni共晶在落管中凝固时呈现出罕见的规则颗粒状共晶形貌. 这些结果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分析微重力条件下复相合金的凝固行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Hall系数测量、热重分析和Mossbauer谱等多种实验手段并结合有效价键模型计算,研究了(Tl0.5Pb0.5)(Sr0.8Ba0.2)2Ca2(Cu1-xFex)3O9+y超导体中由于铁掺杂所诱导的额外氧缺陷对载流子浓度和微结构的影响,在低浓度掺杂水平(x=0 ̄0.05)上,铁掺杂样品的超导转变温度与载流子浓度有非常明显的对应关系,零电阻温度T∞随铁掺杂量线性降低,Hall系数测量结果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论推导、流体力学仿真、喷雾粒径检测分析以及支架喷涂试验四个方面研究超声波喷涂技术并成功应用于血管支架喷涂工艺的优化.首先基于超声波雾化物理模型推导建立超声雾化粒径方程,其次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超声雾化微观过程,定义超声雾化过程的三种雾化模式:亚雾化模式、理想雾化模式以及射流雾化模式,并建立了超声雾化临界振幅方程以及理想雾化模式下的雾化体积和功率方程.然后设计超声喷雾粒径检测实验,研究功率、气体压力、表面张力等工艺参数对雾化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喷雾运动过程中少量粒子碰撞合并,但喷雾质量总体稳定,粒径尺寸在10m左右.在粒径尺寸分布方面,利用Rosin-Rammler分布拟合超声喷雾粒径均匀度指数在7.11~11.48之间,相比传统喷雾技术雾化均匀性、可控性大大提高.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制定血管支架超声喷涂工艺参数并进行了优化,消除了常见的血管支架涂层表面各种缺陷,为制备性能优良的血管支架表面涂层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西汉(公元前200年)以前不同地区的最早的中国古代玻璃.古玻璃样品出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云南省、广东省和贵州省等地.用质子激发X光荧光技术、能量分散X光荧光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等方法测定了玻璃的化学成分.这些古玻璃样品的化学成分属于以下玻璃系统:Na2O(K2O)-CaO—SiO2(K2O:Na2O〈1),K2O(Na2O)-CaO—SiO2(K2O:Na2O〉1),K2O—SiO2和BaO—PbO—SiO2.从考古和历史学观点讨论了这些最早的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指出早期中国古代玻璃的制备技术是与中国的古代原始瓷和青铜冶炼技术相关.分析了中外古代玻璃制造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邻甲苯胺一苯胺)共聚物/Ba0.8La0.2Al2Fe10O19复合物(Poly(OT-co-AN)/BLAF).通过正交优化设计,考察了单体的质量比(moT/mAN)、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和BLAF投料量对复合物的结构、形貌、电导率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对BLAF粒子具有较好的包覆作用,复合物的组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复合物的磁性能与BLAF粒子的含量相关联;BLAF的投料量对复合物的组成和电导率有较大的影响,其次是温度;复合物对电磁波的反射损耗和有效带宽是Poly(OT-co-AN)和BLAF协同作用的结果,当BLAF与混合单体(moT/mAN=1:1)的质量比为0.2,25℃聚合10h所得复合物的反射峰值和有效带宽分别达到-26.94dB和8.54GHz.复合物优良的微波吸收性能,有望成为电磁波吸收与屏蔽领域的侯选材料.  相似文献   

18.
采用优化的溶胶-凝胶(Sol—gel)技术,同一工艺条件下在Pt/TiO2/SiO2/Si衬底上成功地制备了Bi3.25La0.75Ti3O12(BLT)和Bi3.15Nd0.85Ti3O12(BNT)铁电薄膜.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BLT和BNT薄膜具有单相的取向随机的多晶微结构;扫描电镜(SEM)的观测显示了这些薄膜具有50~100nm晶粒构成的均匀致密的表面形貌.利用铁电测试仪测定了以Cu为上电极而形成的金属-铁电薄膜-金属结构的电容器的铁电性能,得到了很好的饱和电滞回线.在最大外加场强为400kV/cm时,BLT和BNT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2Pr)和矫顽电场(2Ee)分别为25.1gC/cm^2,203kV/cm和44.2gC/cm^2,296kV/cm.疲劳测试表明,在1MHz频率测试下经过1.75×10^10次读写循环后,由BLT和BNT薄膜组成的电容器几乎没有表现出疲劳,呈现很好的抗疲劳特性.分析比较了La和Nd掺杂对薄膜结构及铁电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现有路由器体系结构在性能、复杂性、扩展能力和节能等方面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展,如何实现大容量lPv6FIB(forwarding in formationbase)线速查找是下一代高性能路由器设计面临的重大挑战.文中提出一种与目前分布转发集中交换结构不同的新型路由器体系结构——MPFS(massive parallelforwarding and switching).MPFS基于FIS(forward in ginswitching)思想,将网络处理器嵌入到可扩展多级交换网络中,通过流水和分布并行方式实现转发.与MPP(massive parallel processing)一样,MPFS通过互连大量简单同构的FSN(forwarding and switching node)实现可扩展的转发和交换.重点研究了MPFS中IPv6 FIB查表问题,提出了将IPv6 FIB映射到多级FSN上的方法.模拟和计算表明基于现有DRAM器件和Tree Bitmap查找技术,MPFS可在40Gbps接口上实现包含1M个IPv6前缀的FIB的线速查找.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MPFS体系结构的吞吐率为160 Tbps的核心路由器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ing extract,CSE)对内皮细胞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mme Coxidase,COX)活性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ECV304,分别给予0%、0.5%、1%、5%CSE刺激12h,及5%CSE刺激0h、6h、12h、24h后,生化法检测COX活性;投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CSE引起COX活性下降,且随着刺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5);电镜示CSE干预组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结果示不同浓度CSE分别作用12h后凋亡率依次增高,除O%CSE组和0.5%CSE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CSE作用不同时间后,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5)。结论CSE抑制内皮细胞COX活性,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CSE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COX活性的下降可能在CSE所致的内皮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