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2.
研究以陶粒粒子为载体,采用快速排泥挂膜法,在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运行过程中逐渐加大进水量和进水浓度,使微生物适应高氨氮废水环境;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NH4+-N浓度负荷冲击对NH4+-N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可用于处理高NH4+-N废水;底物浓度越高水力停留时间越长;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具有较好的抗负荷冲击能力,有利于解决实际废水水质不稳定难以达标排放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本技术采用自制的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处理生活污水,以活性炭为载体进行挂膜实验。设备运行稳定后,通过控制进水流量和进气量,分析其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快速排泥法可以保证内循环生物流化床的快速启动。在选择的实验条件下,当处理的生活污水COD值为300—600mg/L时,出水COD小于60mg/L,去除率为88.91%,达到生活污水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设计流化床反应器,对三维统化床中射流区下喷射流与乳化相之间的传质过程进行了理论及实验研究,利用一个简单的模型计算了传质系数,并给出了射流与乳化相间的传质数与射流速度的关联式,还考察了流化气速对传质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的生物膜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在两种不同进水方式情况下生物膜培养情况. 研究表明:间歇进水时生成的生物膜能达到200~250?m左右,连续进水时生物膜厚度能达到100?m;前者较为圆滑紧密,而后者的活性较高;较低的启动容积负荷有利于启动挂膜;挂膜完成后进水的容积负荷不能过低,否则容易因污泥负荷低而引起丝状菌膨胀. 通过间歇式进水培养的活性污泥达到了生物量9.65g·L-1(其中附着生物膜占92.7%),而连续式进水负荷COD可以达到11.45kg·m-3·d-1, 此时COD去除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6.
黄健榕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1(1):86-93
本文研究二维(0.02×0.18×1.6m)与三维(φ0.15×2.0m)气液固流化床中以空气、氮气作为气相;水、酒精以及甘油溶液为液相;玻璃、塑料球作为固相,与气液速对相含率及其内构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8.
三相下喷式环流反应器的气含率和传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相非牛顿型流体体系中,对下喷式环流反应器的气含率和传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讨论了气速、液速、导流筒直径与反应器直径比、固体装填量、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浓度及其流变特性对它们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气含率和传质系数随气速的增加而增加,而液速对其影响较小。在实验条件下,发现最优的导流筒直径与反应器直径比在0.4 ̄0.5这一范围,最优的固体装填量约为ψ=0.03,同时提出了气含率和容积传质系数的经验关联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在φ200mm的流化床中,以FCC粒子作为流化颗粒,采用示踪气与流化气从床底分相并流输入的示踪方式,并利用气相色谱仪中的热导池对流化床内的示踪气进行连续取样分析,测定了湍动流化床内不同表观气速下的相间传质系数。实验结果表明相间传质系数随轴向位置的变化较大而随径向位置的变化较小,且其值随表观气达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三相生物流化床味精废水处理过程的闭环控制进行研究,在考虑其大滞后性、复杂非线性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法以实现处理过程的闭环优化控制.该方法首先建立味精废水处理工艺模型,采用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对模型进行校正,并利用序列二次规划法解决其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最终实现味精废水处理的闭环优化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实现闭环实时控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离心流化床干燥器中传热传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离心流化床干燥器中湿物料的干燥过程进行了间歇实验研究,测定了气流入口、出口和床层温度以及物料湿含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表观气速、颗粒直径、床层厚度、床体转速和物料初始湿含量对干燥过程的影响,获得了离心流化床干燥过程中传热和传质准则方程。 相似文献
12.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循环倍率及其对燃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其循环倍率 ,分析循环倍率的诸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对影响循环倍率的若干因素如燃煤性质、分离器分离效率、煤颗粒直径、流化气速等作了探讨 ,并进一步讨论了循环倍率对锅炉燃烧效率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一床高6 m,内径80mm的冷态加压循环床试验台上采用电加热竖管进行了床内对流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得到操作参数对床内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以水吸收空气中的丙酮为体系,不锈钢丝网为填料,实验研究了超重力旋转床转子填料形状对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考察了转子形状在不同转速n、气量Vg、液量VL下的吸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转速为630 r/min,液量为100 L/h,气量为2 m3/h时,薄转子是厚转子单位体积填料体积传质系数的2.1倍;在转速为630 r/min液量为100 L/h,气量为2.5 m3/h时,薄转子是厚转子单位体积填料体积传质系数的2.3倍;说明在填料体积相近的情况下,转子填料做成半径大、厚度小的形状,有利于传质过程。 相似文献
15.
脉动流化床内换热面与床层的传热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大颗粒气固流化床中,颗粒的随机运动、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对颗粒传热影响较大.对脉动流化床内换热面与床层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观察到的脉动床最大传热速率比普通流化床的传热速率提高15%左右,对于较大直径的颗粒,脉动流化床的传热效果更突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选择合理的床层静止高度和气流脉动频率对提高传热系数有利. 相似文献
16.
内循环流化床颗粒循环速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颗粒示踪和信号相关法对气固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循环速率进行实验研究.考察操作气速、提升管下部孔径和提升管高度对于颗粒循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实验条件下,颗粒循环速率在15~70,kg/(m2.s)之间变化.操作气速增大时,颗粒流化程度增强,颗粒循环速率增加;提升管下部开孔数目不变而孔径增加时,颗粒循环阻力减小,颗粒循环速率明显增加;提升管高度由235,mm增加到295,mm时,颗粒循环速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提升管高度为265,mm时存在极大值. 相似文献
17.
对隔膜法制烧碱中强制内循环蒸发结晶系统中传质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扩散理论和Frossling方程,建立了传质影响规律的数学模型,并将宏观可控参数与微观结晶粒度相结合,建立了物料流速影响无机盐结晶晶体粒度尺寸的数学模型.用齐鲁石化工艺数据对此数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学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误差为8.5%,最大误差为11.1%.该研究对深刻认识传质对蒸发结晶系统的影响规律有理论价值,对氯碱工业生产操作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谈世韶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88,(4)
固定床反应器应用广泛,固定床传递过程的研究中,固/气传质、传热系数是二个重要的基本参数。本文介绍了固定床反应器固/气传质、传热系数的实验测定方法,理论研究的发展和现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