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按照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瘤最新分类标准,分析和总结新疆石河子地区125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以探讨其在B-NH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依据2001年WHO淋巴瘤新分类标准,运用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对125例B-NHL进行临床病理研究.125例B-NHL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47.6岁(1.5岁~81岁),男女发病比例为2.4:1.发生部位以淋巴结内为最常见(占60%),其次为胃肠道(占20%),还可见于涎腺等部位.按WHO分类,本组125例B-NHL确定了9个类型,未观察到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和B-前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最常见的3个类型依次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5例,36%),滤泡淋巴瘤(40例,32%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细胞淋巴瘤(22例,17.6% ).一些B-NHL的亚型有特异性免疫表型,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所帮助.病理形态是淋巴瘤诊断的基础,免疫表型在诊断和分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与临床特征结合可使多数淋巴瘤得到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其发病机制、免疫表型、遗传学、临床表现和疗效预后均具有异质性。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部分患者治疗后存在复发及进展,总体疗效仍有待提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的发展,我们对该病有了新的认识,一些新型药物也应用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并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高了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研究LncRNA MUC5B-AS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于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LncRNA MUC5B-AS1差异,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观察组患者的lncRNAs MUC5B-AS1表达情况之间的差异,分析不同lncRNAs MUC5B-AS1表达情况的生存期以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影响因素。与对照组相比(3.67±1.01),观察组患者的lncRNAs MUC5B-AS1相对表达量(8.55±2.33)显著提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9.785,P=0.000);不同的原发病灶、疾病类型、肿瘤最大直径、国际预后指数(IPI)以及乳酸脱氢酶含量的lncRNAs MUC5B-AS1表达情况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s MUC5B-AS1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以及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低于lncRNAs MUC5B-AS1低表达组,MUC5B-AS1高表达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MUC5B-AS1低表达组患者;患者的原发病灶、疾病类型、肿瘤最大直径、国际预后指数(IPI)、lncRNAs MUC5B-AS1表达情况以及乳酸脱氢酶含量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lncRNAs MUC5B-AS1表达情况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增殖过程中可能发挥促进作用,其可作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未来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对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效果,为B细胞淋巴瘤提供一种无需化疗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多疗程化疗后效果欠佳的B细胞淋巴瘤Ⅳa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治疗的效果。结果该患者对伊布替尼治疗敏感,预后良好。结论新型靶向药物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对难治或复发的B细胞淋巴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线粒体延伸因子TEFM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初步研究其表达与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从数据库中下载关于DLBCL患者TEFM mRNA二代测序数据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TEFM转录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预后价值.结果显示TEFM在DLBCL组织中均较正常淋巴组织显著高表达...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血浆热休克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α,HSP90α)水平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了解其是否可作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病情监测和近期疗效判断的肿瘤指标。本研究纳入6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HSP90α表达,了解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治疗前后该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浆HSP90α中位数为86.57 ng/ml。HSP90α的水平与Lugano分期、IPI评分、外周血LDH水平、ECOG评分以及结外病变个数存在统计学关联。同一患者中HSP90α和LDH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在获得肿瘤客观缓解或疾病控制的患者中,评估疗效时HSP90α水平较基线显著下降。而在一线治疗失败时,患者血浆HSP90α水平较基线显著升高。提示HSP90α可作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病情监测及近期疗效判断的血浆肿瘤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淋巴瘤,分析其CT与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资料对照分析。结果19例患者单发11例,多发8例,共发现32个病灶,多发病灶常呈区域性分布。病灶常位于大脑半球表浅部位和近中线部位。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等或稍高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数呈等或稍高信号,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25个较均匀,7个病灶有小囊状或裂隙状无强化区,病灶形态呈“握拳样”或“团块样”,水肿和占位效应程度不一。病理上均为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结论病理基础决定脑淋巴瘤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病灶部位、分布、形态、数目、密度、信号及强化等情况分析,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利于临床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较多种单克隆和多克隆抗血清,采用 ABC 法对18例恶性淋巴瘤进行标记,其结果 OKT_9均呈阳性而 Cytokeratin 均呈阴性。B 细胞淋巴瘤有9例,B_1均呈阳性,B_2~ 5例、I_2~ 和 Leu 10~ 各7例,J_6~ 6例。T 细胞淋巴瘤有6例,T_4均呈阳性而 T_(8A)呈阴性,T_3~ 5例,Tac~ 5例、T_(11)~ 4例、T_6~ 2例。组织细胞性淋巴瘤有1例,何杰金氏淋巴瘤有2例,其瘤细胞和 R—S 细胞的Mol、2H_9和溶菌酶均呈阳性。根据标记结果对恶性淋巴瘤的细胞来源、常规切片诊断和预后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饲养在SPF环境中,鼠龄6个月的47只T细胞缺乏的BALB/c(nu/nu)裸鼠及26只T细胞正常的BALB/c(+/nu)杂合子小鼠进行病理观察,发现两只BALB/c(nu/nu)裸鼠生长自发性肿瘤。病理诊断分别为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型淋巴瘤和B免疫母细胞型淋巴瘤。肿瘤发生率为4.26%。而BALB/c(+/nu)杂合子小鼠未见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述NK/T细胞淋巴瘤的进展,跟踪NK/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方向。方法查阅公开出版物,总结归纳NK/T细胞淋巴瘤研究的热点。结果NK/T细胞淋巴瘤研究涉及基础和临床,热点集中在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性和治疗预后。结论NK/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在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性和治疗领域进展较大,使我们对该病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黄小玲 《甘肃科技》2003,19(11):127-127,156
对甲状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的组织学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淋巴瘤病理图像中R-S细胞自动提取的方法.针对淋巴瘤病理图像中组织灰度分布的特点,采用循环分解和类别方差思想的混合自动分割算法分割病理图像;提出一个基于目标形态、灰度纹理和空间相关性等特征的识别模型,提取R-S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速度快,能准确地识别提取淋巴瘤病理图像中的R-S细胞,有助于病理医生研究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综述NK/T细胞淋巴瘤的进展,跟踪NK/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方向.方法 查阅公开出版物,总结归纳NK/T细胞淋巴瘤研究的热点.结果 NK/T细胞淋巴瘤研究涉及基础和临床,热点集中在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性和治疗预后.结论 NK/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在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性和治疗领域进展较大,使我们对该病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恶性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是临床病理工作者常常遇到的难题。恶性淋巴瘤免疫表型与分子遗传学特征的研究近年发展很快,不仅对恶性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具有主要的帮助,而且对指导临床的治疗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该文重点介绍了美国国家癌症中心(NCCN)2002~2003年恶性淋巴瘤临床实践规约(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中对病理诊断的要求,尤其是恶性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中免疫表型与分子遗传学特征等方面的内容,并对有关内容进行讨论。希望能够通过熟悉公认的国际标准来规范病理诊断工作,以提高对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田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胃壁及粘膜改变。结果18例均为B细胞起源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呈弥漫浸润型11例,肿块型5例和节段溃疡型2例。16层CT平扫示肿瘤密度均匀14例,不均匀4例,16层CT增强扫描示病灶呈轻、中度均质增强16例,溃疡形成后增强不均匀2例。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CT表现特征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介绍纯合子Swiss裸鼠自发恶性淋巴瘤的移植特性和病理形态观察。取肿瘤组织悬液接种无T淋巴细胞的纯合子(nu/nu)小鼠皮下,每点注射0.2ml,肿瘤发生率100%;而接种有T淋巴细胞的小鼠均不生长。该肿瘤共传5代,其特性均与原自发瘤一样。光镜检查为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电镜检查符合B细胞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淋巴瘤病理图像中空泡状细胞自动提取的方法.针对彩色淋巴瘤病理图像的特征,提出基于多颜色空间、模糊边界和区域特征的淋巴瘤空泡状细胞识别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淋巴瘤图像进行分割,较准确地提取出空泡状细胞.  相似文献   

18.
分析细胞周期蛋白B2(CCNB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建立CCNB2共表达网络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采用GEPIA和UALCAN数据库分析CCNB2在肾透明细胞癌临床样本中的表达情况,获得CCNB2与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期及预后的关系,同时检测肾透明细胞癌及癌旁临床组织中目的mRNA的表达;通过cBioportal和String数据库分析CCNB2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功能作用,建立CCNB2共表达网络;DVIAD和KEGG数据库在线分析共表达网络功能及富集的信号通路。结果表明: CCNB2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期及预后呈现正相关性。从cBioportal数据库获得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数据,挖掘得到CCNB2表达关系密切的83个基因,建立CCNB2功能网络。进一步采用DVIAD和KEGG数据库在线分析发现富集的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周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卵细胞成熟通路等信号通路,共表达基因功能显示为微管结合、微管运动活性和微管蛋白结合等。因此,CCNB2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并与患者预后、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这些预示着CCNB2不仅能够作为肾透明细胞癌诊断、病理分期和预后的重要分子标志物,还是肾透明细胞癌潜在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L11A基因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分析其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利用实时定量RT-PCR分析B细胞淋巴瘤(18例)、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8例)、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8例)和正常对照(1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BCL11A基因的表达水平,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作为内对照。结果:B-CLL组和B细胞淋巴瘤组患者PBMC中BCL11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00)和T-ALL组(P=0.000);T-ALL组和正常对照组BCL11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别(P=0.084);B-CLL组和B细胞淋巴瘤组BCL11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别(P=0.776)。在B细胞淋巴瘤不同的病例中,BCL11A表达水平有较大差异,其中最小值为0.04,最大值为9.70,中位值为1.00。结论:成功建立BCL11A基因的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种核糖体蛋白RPL34具有促进B细胞淋巴瘤生长的作用,通过分子克隆将RPL34基因的序列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上后,包装逆转录病毒并感染Balb/c小鼠来源的B淋巴瘤细胞38B9,经嘌呤霉素筛选后构建稳定过表达RPL34的B淋巴瘤细胞系RPL34-38B9。体外培养计数比较细胞增殖变化情况;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水平;小鼠皮下荷瘤并测量肿瘤体积。结果表明:过表达的核糖体蛋白RPL34能够显著促进B淋巴瘤细胞的生长速率,减少细胞凋亡,同时能够显著增加B淋巴瘤细胞的成瘤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