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阐述了图书馆与市场经济的信用关系,探讨了如何构建图书馆与社会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2.
张弛 《科技咨询导报》2014,(17):192-192
伴随着免费开放服务的开展,图书馆优秀文化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可是缺少一系统读者信用管理的有效体系,导致图书馆馆藏珍贵文献流失等现象。该文从理论上探讨了信用制度在我国图书馆界的发展,阐述了读者信用管理的重要性,深入分析读者信用管理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浅谈对高校图书馆乱架和错架等现象的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出现乱架、错架和藏匿现象的原因,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LibQUAL+TM评价体系在高校图书馆的适用性,介绍了图书馆信息服务评价的主要内容,在原LibQUAL+TM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了基于LibQUAL+TM的适用于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评价指标和体系。  相似文献   

5.
万鹏  贾立文 《科技智囊》2021,(10):36-40
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强去杠杆调控,大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信用保证保险业务逐步回归本源,更加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在"银+政+保"等传统融资模式下,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较为明显,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尚未明显改善.研究构建"国企主导+融资机构+保险+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中小微企业"的新信保生态圈,将能有效打通供应链上下游.文章建议强化政策引导,推动金融和实业机构联合打造新信保生态圈;明确监管导向,出台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专属政策;优化产品结构,研发新信保生态圈保险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加强科技应用,与市场共建新信保生态圈数据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这样的利益冲突淡薄之地也正遭受着诚信缺失的困扰,通过对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读者信用现状的统计分析,提出读者信用体系构建的四点措施:1.倡导信用伦理新观念;2.改造现有图书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读者信用数据库;3.抓紧建立与完善守信的精神与物质奖励制度;4.建立和完善对失信的惩罚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免费开放环境下,要保证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馆藏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及充分尊重读者对馆藏资源的合理使用权,需要建设合理、完善的读者信用体系。体系包括完善的法律体系、统一的读者信用系统及有效的信用评估制度,并结合相应的奖惩方法,从而实现并改变广大读者的借阅习惯。对基于免费开放环境下的读者信用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研究,采用基于绝对权重的双层指标对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从而有效计算读者信用分值,制定统一的读者信用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生态化建设的概念框架,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对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生态化建设的需求、服务理念和效果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研究发现,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生态化建设已广为接受,需求度高。"以人为本""以互联网为中心""以互联网资源网络推广应用为中心"和"以生态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生态化建设服务理念效果显著。但是,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生态化建设的效果有待提高,尤其是"硬件生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是师生学习和汲取知识的主要场所,随着"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大力推进"互联网+高校图书馆"已是大势所趋。该文主要从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现状、"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与管理和服务模式构建等3个方面,对"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进行探析,以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升级,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读者信用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信用管理应当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必备内容。介绍了信用及读者信用制度,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读者失信的成因,论述了高校图书馆读者信用管理制度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新方向:"互联网+图书馆"。"互联网+图书馆"不仅意味着图书馆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而且还意味着以用户为中心,并依托全媒体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细微化全方位的服务。对"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微服务理念做了一定的阐述,总结了图书馆依托互联网提供微服务的意义并对图书馆开展微服务提出了几点策略,根据用户的需求,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以推动"互联网+图书馆"信息资源微服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兴起,各行各业都开始思考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深化改革,创造更大的行业价值,"高校图书馆+"也不例外。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渐渐不能满足高校图书馆的自身发展。该文借助于观察法、文献法、分析法,逐步分析了"互联网+"的含义、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存在的不足以及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延伸新方向,从而逐步探索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1)全媒体开放式服务;(2)嵌入式学科服务;(3)MOOCS教育服务;(4)O2O社交网络服务。该文旨在通过探索研究,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的探索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3.
实施用户信用管理是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新举措,对高校图书馆不同层次用户进行信用分级,赋予不同权限,不仅可以优化用户管理,灵活服务,促进馆藏资源利用,更能协助图书馆行业及国家个人信用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但对图书馆用户进行分级操作时,必须确保“独立、客观、严谨、公正”的原则,充分维护用户权益。  相似文献   

14.
银行信用缺失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信用体系中,银行信用是支柱和主体信用,是连接国家信用和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的桥梁,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具有先导和推动的作用。可以说,银行信用的正常化,是整个社会信用健全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构筑强健金融体系的基石。银行信用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金融市场的有序性、公正性和竞争性,给金融发展环境造成许多不利影响。目前,银行界逐步从"存贷款"管理转移到以  相似文献   

15.
从金融产业链角度,科技企业发展周期性特征明显,其融资供求差异较大,有很强的融资偏好特征。然而科技企业在融资上存在着巨大的麦克米伦缺欠,难以实现其偏好,在实际运行中科技金融发展遇到了很大难题。"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创投+券商"的"苏州模式"对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给予很好的启发与借鉴。本文在分析苏州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从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优势、建立信用体系,创新科技保险、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提升科技企业的素质等方面发展科技金融。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一些中小型图书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内控水平不高,许多内控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而被"束之高阁",内控体系没有产生应用的监督控制作用.文章介于内控体系的定义,重新界定了图书馆内涵和特征,分析了当前图书馆内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集散地。但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图书馆这样的利益淡薄之地也正遭受着信用缺失的困扰。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的方法,了解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用户信用管理的现状,以方便开展对图书馆信用管理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11月23日,第三届海峡两岸信用管理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海峡两岸学术界、企业界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就两岸征信业对接、"十二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商务信用环境建设、信用风险与金融危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会上,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商务信用中心秘书长陈广山、福建省信用办副主任曾金栋分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最终体现在高层次上就是"信用经济",我国商事信用法律制度体系应涵盖商事主体之间,商事主体与征信机构等评价机构之间、商事主体与政府之间、征信机构等评价机构与政府之间诸多关系内容和相应制度法律制约保障体系,是有关商事信用各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系统功能、法律支撑三方面的有机统一.建立市场主导的我国商事信用体系,需要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包括商事信用形成机制、商事信用法律保护机制、商事信用监督控制机制、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及法律补充机制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秦长江 《创新科技》2019,19(2):45-50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通过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改革投资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加快简政放权;通过整合信息平台"、双随机一公开"、建立信用体系等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公共服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放管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双创"打好基、服好务、把好关,有效激活了"双创"的新动能。针对新业态构建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机制,需要正确认识审慎监管的内涵及适用范围,减少政府过度干预,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抓住包容审慎监管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