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冲燃烧布置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对冲布置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原因,提出了用贴壁钢来解决对冲布置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方法,并用计算机对300MW机组前后墙施旋流燃烧对冲锅炉燃烧过程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数值模拟,包括改变一次风速度,二次风内外风量比例,内二次风旋流强度,贴壁风的位置和速度等,通过比较得到了较地的贴壁风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防止电厂660 MW对冲燃烧锅炉出现水冷壁高温腐蚀现象,提出了锅炉前后墙和侧墙同时布置贴壁风的新型组合式方案.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锅炉在原始工况和贴壁风工况下的炉内燃烧、传热及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考察了贴壁风对炉内速度场、温度场及烟气组分浓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预测的强还原性区域与锅炉实际发生高温腐蚀区域相吻合;组合式贴壁风提高了侧墙的O2覆盖率,增加了覆盖区域的含氧量,而CO明显降低;贴壁风加入前后炉内燃烧温度和各组分浓度变化不大,对炉内燃烧几乎没有影响;从燃尽风引出的组合式贴壁风削弱了空气分级低氮燃烧作用,NOx排放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660MW超临界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存在的问题,使用FLUENT添加贴壁风进行了模拟。通过不同风速下的贴壁风模拟来寻找最优贴壁风风速,使得贴壁风覆盖半径大且对炉内燃烧影响小。模拟结果表明:冷态模拟下风率为4.47%时,既能很好的覆盖水冷壁受腐蚀表面,形成气体保护膜,又能最低程度对配风及炉内燃烧产生影响;热态模拟时,炉内的CO体积分数、H_2S体积分数都大范围降到安全值以下,添加贴壁风后高温火焰位置上升,但炉内最高点温度及高温区域面积基本没有变化;贴壁风添加后SO_2生成量几乎没有变化,NOx的生成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增加量较小,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大型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分析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石门电厂锅炉水冷壁存在的高温腐蚀现象,通过高温腐蚀垢样分析断定硫化物型高温腐蚀,从煤的含硫量、煤质特性、炉内切圆大小、一次风气流偏转贴墙情况、煤粉细度等方面分析了水冷壁发生高温腐蚀的原因,研究认为靠近水冷壁的还原性气氛是造成高温腐蚀的重要原因,针对具体原因,提出了一次风反切、侧边风技术、运行调整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殷红  陈丰 《广东科技》2009,(16):245-246
采用深度空气分级低NOx高效燃烧技术,提出了在下部燃烧器格局不变条件下最佳布置分离燃尽风高度的设计要求.采取了多切圆系统,改善了炉内温度场分布,从而有效防止结渣和高温腐蚀,保护了锅炉水冷壁.锅炉改造后NOx挥放水平可到350~400 mg/Nm3左右,炉内没有结渣等现象,飞灰含碳量没有明显增加,锅炉汽温汽压负荷全部达标.  相似文献   

6.
研究结果表明水冷壁高温腐蚀的类型是因煤中含硫量较高、煤粉燃尽行程较长、运行调整不当引起的硫化物型腐蚀。通过燃烧运行调整措施,基本消除了锅炉高负荷时的水冷壁高温腐蚀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600MW超临界锅炉中,采用п型布置,单炉膛、低NOX轴向旋流燃烧器(LNA SB)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8.
黄忠明 《广东科技》2009,(22):149-150
根据笔者以下对墙置对冲燃烧锅炉的了解,本文主要对B&W型旋流式燃烧器墙置对冲燃烧锅炉特点和运行性作了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容量燃煤电站锅炉水溶性离子排放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控制大气污染,研究了大容量燃煤锅炉对大气环境中水溶性离子排放特性。以采用四角切圆和旋流对冲燃烧方式的大容量电站燃煤锅炉各一台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采集锅炉产生的可吸入颗粒物,对其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旋流对冲燃烧方式的锅炉排放的水溶性离子浓度均高于采用四角切圆燃烧方式的锅炉。采用这两种燃烧方式的电站锅炉排放的水溶性离子均为细模态占优状态,其中旋流对冲燃烧方式排放的水溶性离子在细模态上所占份额最高可达82%。C a2 和SO42-是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对旋流燃烧锅炉,分别占水溶性离子质量总和的38%和30%;对四角切圆燃烧锅炉,分别占水溶性离子质量总和的49%和35%。  相似文献   

10.
电站锅炉水冷壁的高温腐蚀是锅炉机组安全的严重威胁,强还原性气氛是导致高温腐蚀的主要原因,针对还原性气氛的特征指标CO浓度进行建模,并结合优化算法实现燃烧优化是控制还原性气氛的有效方法。应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电站锅炉水冷壁周围CO浓度模型,利用热态实炉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校验。该模型对不同试验工况下的CO浓度作出了较准确预测,应用该模型和遗传算法对锅炉进行以降低水冷壁周围CO浓度为目标的燃烧优化,结果表明,通过优化使CO浓度有比较明显的降低,与运行工况对比优化结果具有较高可信性,说明支持向量机模型与遗传算法的结合为锅炉水冷壁周围CO浓度的控制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针对船舶特定的工作环境,分析了船舶燃油辅锅炉受热管发生熔化烧毁的事故原因,提出了事故主要内因是积灰,硫酸低温腐蚀和水垢;分析了产生积灰,硫酸低温腐蚀和水垢的条件和机理,提出了在管理上防止事故的措施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15CrMo合金管在锅炉水循环中常发生管壁开裂、腐蚀等现象.对使用2年的15CrMo合金管在锅炉上产生的裂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管壁开裂均为单一裂纹,主要分布在水冷壁高温焊接区,向火面腐蚀较严重,且组织已球化,表现为高温腐蚀,由于焊接区应力集中,高温下易产生疲劳裂纹.  相似文献   

13.
王慧丽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2):295-295,F0004
根据山西某电厂6#炉水冷壁发生高温腐蚀的情况,分析了硫化物型高温腐蚀的机理、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空调冷热源方案的多指标决策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某大厦空调系统冷热源方案选择中,采用多指标决策方法,以方案设备初投资,增容费、运转费用,可靠性,占地面积与环境影响等为评价指标,建立了评价模型,对几种可能方案进行优序排列。  相似文献   

15.
从腐蚀理论和影响因素来解释了“蒸汽发生器炉管失效分析”一文中所揭示的现象,蒸汽发生器炉管减薄主要源于内表面腐蚀,炉管径向截面出现裂纹和次生裂纹,腐蚀表面有冲蚀和气蚀痕迹。介绍了蒸汽发生器炉管壁减薄机理,炉管壁在高温高压的工况下,金属与水汽接触产生汽水腐蚀,形成以氧化铁为主的腐蚀产物。炉管内液体在流动过程中地被加热,产生大量的蒸汽泡,蒸汽泡溃灭过程中造成氧化膜甚至母体金属破坏。与此同时,应力和活性阴离子对氧化膜的破坏造成孔蚀;氧的存在加剧了腐蚀作用。气蚀作用能使脱落的固体颗粒在水汽中形成固液汽三相流冲蚀作用,使材料被除去,母体金属与介质直接接触,周而复始的连续作用使管壁减薄。通过论述,以期对炉管减薄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对蒸汽发生器的使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某发电厂300MW单炉体双炉膛直流锅炉的煤粉颗粒运动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小煤粉颗粒的运动轨迹与炉内旋转气流基本一致,而中、大煤粉颗粒因气流对其的作用力不足以提供做旋转运动的向心力,做在热角区域气流急剧转弯时撞击在水冷壁上;由此分析了该锅炉烟气侧水冷壁高温腐蚀的某些原因,提出了发行方案,模拟结果显示:降低一次风喷口高度、加宽喷口宽度、采用水平浓谈风煤粉燃烧器,可以提高一次风射流的刚性,避免煤粉颗粒撞击在热角区域的水冷壁上,从而减少高温腐蚀的发生,改造后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改造方案切实可行,取得了良好的运行佳绩。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山西省燃煤锅炉现状,指出了煤粉锅炉与传统锅炉相比的优点,以具体应用案例阐述了煤粉锅炉在山西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某电厂600 MW超临界W火焰锅炉在投入运行后多次出现水冷壁爆管事故.本研究以两相流模型为基础,结合锅炉机组水动力计算方法和圆管壁温计算模型,对锅炉水冷壁水动力特性、应力及壁温特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超临界压力变压运行直流锅炉炉膛水冷壁超温爆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锅炉炉内温度场分布不均匀,使水冷壁管受热不均,水冷壁管的膨胀量不一致并产生较大的应力,引起水冷壁管变形,水冷壁管的界限强度下降,导致锅炉水冷壁爆管.对此提出了对锅炉进行燃烧调整和对水冷壁下集箱等限制受热面膨胀的部位进行改进的措施,实施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SZL4-13锅炉水冷壁管环向裂纹产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金相分析证实水冷壁管环向裂纹产生的原因是高温造成管材表面脱碳、组织粗化、强度降低,同时产生管内部腐蚀,在交变热应力循环下,在管外向火侧产生裂纹并向内扩展,最后形成穿透裂纹。  相似文献   

20.
燃煤锅炉改为燃气锅炉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燃气锅炉的特点以及锅炉改造的原则,分析了燃煤锅炉改造为燃气锅炉的可行性,指出了锅炉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