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英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宗教改革,建立了民族教会。即国教安立甘宗,彻底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民族教会在建立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特点:有统一王权的领导;与民族国家利益相结合;所建国教表现为新旧教的折中与融合。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学生中实施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普及人权知识,树立科学的人权观念,培养正确的人权意识,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明确目标,规范内容,注意方法,讲求效果。用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之邓小平人权观帮助学生分清在人权问题上的是非曲直,认识社会主义人权的优越性,了解我国人权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人权问题上所作的艰苦努力,特别是在社会主义人权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依法尊重和保护人权。  相似文献   

3.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扬人是万物之本,用"人权"对抗"神权",向中世纪的教会统治和宗教教义提出了挑战。它突破了中世纪基督教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唤醒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从而在思想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印创世神话孕含着对光明的崇拜。印度神话作为玄学思辨的依托,蕴涵着古代印度人对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思考,其历史神话化的主体文化是崇尚神权;中国神话注重的是伦理至上的观念,认同的是“天人合一”,神话历史化的实质是崇尚王权。  相似文献   

5.
儒学传统与现代人权意识中的“人的尊严”观念、权利观念等有相契之处 ,故而以儒学传统为根基亦可建构起现代人权意识。而且 ,发掘、汲取儒学传统资源 ,完善、丰富和发展人权意识 ,将会对人类未来的人权事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民族国家是现代化的载体,而王权是促使它形成的主要动力之一。在民族国家的漫长形成历程中,王权促使英吉利民族萌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王权逐渐战胜封建割据势力,民族国家建立的条件日益具备;16世纪经过宗教改革,王权得以摆脱教皇控制,英国民族国家最终形成;再加上君主对重商主义的重视,为近代早期英国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查理曼时代政教合作的特点,一是以武力和王权的力量为基督教的传播开避道路,树立基督教的精神权威;二是以强权和专制干预和支配教会事务,保证其始终为他的政治服务。政教合作的成因,是基督教神学理论为查理曼的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教会的封建化及其经济实力的雄厚也迫使查理曼谨慎对待,而东西教会的分裂及意大利半岛局势的变化迫使教会寻求新兴封建统治阶级作它的保护伞,政教合作促使西欧半封建制度在查理曼统治时期正式确立,也确立了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基督教会在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8.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基督教成为影响日耳曼王权发展的重要因素。基督教加强了王权的神圣性,使王权统治合法化,并鼓励国王颁布法律,扩大法律管辖权。另外,基督教还是促进英格兰统一的重要因素。不过,基督教加强王权的同时,也潜在着对王权的制约因素,再强大的王权也处在上帝权威之下。  相似文献   

9.
罗马天主教会在中世纪西欧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几乎每个人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听从当地教会的指挥,同时也是世俗政权的臣民,又服从于国王。于是西欧社会一直存在着教权和王权两个中心,二者在相互合作的同时又各怀鬼胎,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政体:二元政体。教权和世俗政权均在社会领域中发挥着作用,这种政体对西欧近现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川陕苏区制定了一系列保障人权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并努力实践,以充分保障和尊重人的生存权、民主权、自由权,还设置监察机构维护人权,从而使人权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落到了实处.但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川陕苏区由于受"左"的影响,在人权保障方面也还存在"肃反"扩大化、侵犯中农利益等缺陷.  相似文献   

11.
林安梧 《孝感学院学报》2006,26(1):5-11,128
中国传统政治社会共同体之建立与宗教、理性之诞生相伴而生,而这与“皇权”与“孝道”相应,皆与“血缘性的纵贯轴”密切相关。顺着历史与哲学两层面而展开分析,周公之制礼作乐代表由部落王权走向普遍王权,隐含一王权的虚化与孝道之落实。就政治文化史、思想观念史而言,此即是由“帝之令”转而为“天之命”,是由畏惧生仁敬,由威权转道德,血缘性纵贯轴亦由此得以确立。值得注意的是,儒家原先的政治理想──王权虚化、孝道落实,并未真正成功。随着帝皇专制、绝对皇权的建立,孝道亦因之而被异化了,因而专制性的纵贯轴与血缘性纵贯轴极奇诡地合为一体。然而,时至今日现代化的发展,孝道已逐渐由血缘性纵贯的专制皇权中解放开来,走向人际性的互动轴,孝道也有着崭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成吉思汗礼遇丘处机反映了权力与宗教的互为需求关系。成吉思汗开放包容的宗教态度、纳贤意识、责生心境和关注汉法是促成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丘处机则适时对帝王的召请做出积极回应。双方都经历了利益考虑和情感取舍的过程。从二人际会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皇权是宗教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宗教则有神化皇权、安抚民心和维护秩序等功能;但根本上宗教是依附性的,它不可能对权力产生更为深刻或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东汉的皇宫宿卫体系是在继承西汉皇宫宿卫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而形成的。东汉皇宫多层宿卫体系非常严密、宿卫军权高度集中,这利于东汉皇权的集中和强化。然而,东汉后期,随着外戚和宦官势力的不断膨胀,他们为把持国政,都争相把控制皇宫宿卫力量作为争夺权势的强力后盾,使东汉皇宫多层宿卫体系成了外戚和宦官削弱和控制皇权的凭借。  相似文献   

14.
在欧洲的历史进程中,最为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教会具有平衡皇帝的权威,这也是欧洲成长为多元化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环.作为实质意义上“异教”的基督教挤掉罗马人的多神教,反客为主,并逐步蔓延到欧洲人的血脉中影响至今,教权这个在君士坦丁堡之前完全无法想象的东西,却在313年米兰赦令之后一路走高直到教皇成为“普世牧首”.这个创造物究竟是如何从依附于皇权做到与皇帝们分庭抗礼的?这一段权力的更迭无疑是研究社会权力来源的最好实证.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三大教派尤其是新教和天主教依附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在华传教的合法权利。西方教会利用政治手段来达到传教目的的事实和传教士在华的种种劣迹行为,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反感,成为近代教案频繁发生和义和团运动的基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反核运动浪潮,核电开发利用的政策受到了普通民众的强烈质疑。我国当前正处于政府大力支持核电发展时期,但在世界上发生多起核泄漏事故后,理应重新审察核电政策,作为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极大威胁的核电事业,客观上存在对公民生命健康权等基本权利的潜在威胁,应当由承担生存权受侵害风险的全体公民参与核电政策的制定,即应将核电开发政策决定程序上升到宪法规范的高度,由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核电开发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电力工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以及针对我国电力工业经济体制改革,从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发展我国电力工业的政策、方针及策略,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梁实秋与佛禅颇有夙缘,佛禅的节制欲望、回归本心、随缘而行等思想影响了梁实秋的人生观,佛禅的真心见性、顿悟简捷的风格也影响了梁实秋的散文创作,并使梁实秋一直坚守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想有了一些调整和变化。但梁实秋始终处于佛禅的边缘又不遁入宗教境界,对于佛禅的接受仅止于人性的层面,与佛禅又有了一定偏离。  相似文献   

19.
学术权力弱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学术权力的非独立性,权力行使主体的认定、主体结构和素质、权力运行等几个权力构成要素造成了学术权力丧失独立性,同时行政权力由于其特性使然必然对学术权力进行强势干涉,进一步弱化了学术权力行使。要增强学术权力的行使,首先要通过构建独立的学术组织,其次是在制度制约的情况下,全面公开权力运行过程,确保高校权力始终掌握在合适的人手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初起,就非常重视从思想上建党,这已成为我党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必须善于总结治国安邦的经验,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实行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