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滇池湖滨带的6个湿地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旅行费用法(TCM)中的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TCIA)评估它们的游憩价值.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相关数据,并使用三次方函数对游客的旅游意愿需求曲线进行了拟合,以估算游客的消费者剩余.综合统计分析得出的旅行费用、时间机会成本和消费者剩余,可以得出湿地公园的游憩价值.此外,还分析了影响湿地公园游客支付意愿的因素,以及公园管理模式对游憩价值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捞渔河、海东、海埂、东大河、西华和古滇精品湿地公园的游憩价值分别为4 349.43、4 763.88、11 387.88、721.06、454.07万元和54 630.97万元,6个湿地公园的总游憩价值为7.63亿元.影响游客支付意愿的因素包括性别、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对花草树木满意度和对服务设施满意度.同时,公园的管理模式影响游客到湿地公园旅游的偏好,进而影响湿地公园的游憩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AHP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旅游资源的湿地特色价值(生态)、湿地旅游资源价值、湿地旅游开发条件三方面,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的观赏价值所占权重最大,生态价值、交通通讯、环境容量次之,食宿条件、生物多样性、服务水平较小。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为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湿地旅游活动及发展湿地旅游产业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西安市灞桥湿地公园为例,通过因子分析法建立了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体验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个公共指标和26个评价因子。依据因子分析中的共同度确立了指标权重,并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灞桥湿地公园的游憩体验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游客的体验评价接近于"比较好"。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26个评价因子与总体体验价值之间均具有正相关关系,通过多重线性分析发现6个公共指标在衡量总体体验价值中都起着比较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熊瑶  杨云峰 《科技信息》2007,(28):172-172
通过阐述湿地、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的基本概念,介绍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要点和规划方法,并强调其中的核心是关键为实现水的自然循环,采取适当措施形成地表水对地下水的有利补充,使湿地周围区域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形成多样性的土壤类型。最后通过活水公园和西溪湿地公园阐述城市湿地公园对于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斌 《杭州科技》2008,(6):63-64
西溪是杭州著名的"三西"(西湖、西溪、西泠)之一,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如何更好地保护西溪湿地的水体,改善湿地水质是目前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建立湿地生态环境、经济增长与资金投入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式,讨论湿地公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稳定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资金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线性关系;从长远角度看,盲目、不切实际的湿地旅游经济投入将减小湿地生态效益;稳定的湿地生态效益与湿地旅游经济增长呈线性关系;在低效率使用湿地生态环境资源情况下,盲目增加湿地经济建设的投入,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利的;为了达到湿地经济增加后,能同时保障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提高湿地公园的环境产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存在的注重生态保护功能、忽视功能布局形式以及功能性体现不足的现象,探寻有助于完善城市湿地公园理论体系及解决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5个分布在苏南水网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的长广溪、沙家浜、固城湖、昆山、绿水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借助风景园林学和社会学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考察各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的现状,结合用户满意度,选取反映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适宜性的相关指标,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江苏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的适宜性。【结果】专业评价指标包括整体功能布局完整性和适宜性,以及分区功能布局完整性;用户满意度指标包括生态环境、科普展示、游览活动和管理服务满意度几个方面。综合评价认为:江苏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中,沙家浜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为适宜,固城湖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不适宜,其他为一般适宜。【结论】现阶段江苏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生态保护区和生态缓冲区的建设,以及生态保护功能与游览活动功能关系不合理。因此,在进行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时,不能只关注公园的社会经济效益,还应在重视湿地生态环境优化的同时更重视生态效益,从游客需求角度出发,完善公园内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以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同时,结合公园的规划设计定位,统筹考虑并综合规划,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规划设计方案,使城市湿地公园内的各功能区之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键  金诺 《佳木斯大学学报》2021,39(2):138-141,152
国内对湿地公园服务质量研究较少,随着湿地公园建设发展,服务质量问题日渐突出.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相关文献和深度访谈构建出理论模型.采用面对面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运用信度、效度、相关及回归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测定出影响游客感知服务质量的影响因子以及权重大小,并分析了性别的影响.研究发现:有形性和服务补救性对服务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五个因素的权重大小依次为有形性、服务补救性、美感性、可靠性、保证性.性别对五个因素以及服务质量无显著影响.以上研究,对于安徽国家湿地公园服务质量的提升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杭州西溪湿地区域尺度内不同水体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水平上,西溪湿地区域空间范围内各水体水质不同:湿地公园内部水体质量好于外部水体,其中COD,TN,TP含量较公园外围保护地带水域中的含量分别降低29.6%,69.7%和56.1%,NH4+,NO3-和PO43-分别降低88.5%,77.9%和19%.在公园外围区域的水系中,北面水系相对较好.西溪湿地保护区内不同水体类型(大湖面、封闭水潭、通船河道)的水质也不相同,大湖面水体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0.
湿地公园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过程中,植物景观的营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探讨对于己营建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后期建设及养护管理和将要规划建设的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探讨了温地公园植物材料的选择.并从人性化设计、生态设计及美学设计三个角度探讨了湿地公园植物造景设计.  相似文献   

11.
滇池是我国高原重要的淡水湖泊,对滇池湿地环境的恢复健康状况进行客观评价,为滇池环境的综合治理及其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滇池湿地生态系统的实际状况,从生态特征指标、综合功能指标、社会经济指标3大要素层选取15个相应的指标层,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等方法确定评价标准.评价结果滇池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度为0.599 2,处于"亚健康"与"健康"之间状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学礼 《工程与建设》2010,24(3):316-318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文章通过对湿地资源及湿地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以淮北市采煤塌陷形成湿地公园的建设为例.阐述了城市近郊湿地的适宜性保护及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鉴于日益突出的滨海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及生物修复技术的优越性,对滨海湿地的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从有机污染及重金属污染方面阐述了生物修复的两大技术应用:微生物修复及植物修复,然后提出最佳的修复技术——植物-微生物联合生物修复,最后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对滨海湿地的修复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洪湖湿地野菰群落储碳、固碳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研与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洪湖湿地野菰(Zizania latifolia)的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测算其碳储量、固碳能力,探讨其固碳潜力.结果得出:洪湖湿地野菰地上现存生物量平均0.75kg.m-2(0.52~0.96kg.m-2),现存碳储量平均0.33kg.m-2(0.23~0.42kg.m-2);地下部分的生物现存量平均为1.47kg.m-2,其碳储量平均为0.65kg.m-2,均约为地上2倍,因此野菰碳储量主要在地下部分;洪湖湿地野菰地上部分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合计达0.75kg.m-2.a-1,加上地下部分,平均为1.2kg.m-2.a-1,固碳能力为0.53kg.m-2.a-1,高于全国陆地植被平均固碳能力和全球植被平均固碳能力.与中国不同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相比,由于洪湖湿地野菰种群郁闭度较高,其平均固碳能力强于城市、河流等生态系统,明显高于其他湖泊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在国内外均取得了较快速的发展.它具有运行费用低、去污效果好、易于维护、可缓冲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等优点,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叙述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概念、分类、去除污染物的机理,对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人工湿地系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今后深化人工湿地系统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洪湖湿地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并结合全球定位系统对洪湖地区进行宏观监测和湿地资源调查。利用遥感资料进行动态分析,研究洪湖湿地类型的转型。引申出湿地变化动态度和湿地类型变化量的概念。以此将洪湖湿地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动态变化原因分析,指出人类活动是造成该湿地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洪湖湿地的保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干扰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自然和人为干扰方式。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自然干扰因素包括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火灾、外来种的侵入和地壳运动;湿地的主要人为干扰方式包括农业开垦、城市开发、水利工程、采矿、道路、桥梁的修建和旅游等。本研究旨在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As an important long-term terrestrial carbon sequestration mechanism, biogeochemical sequestration of carbon within phytoliths ma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climate chang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carbon bio-sequestration within phytoliths produced by wetland pla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ccluded carbon content of phytoliths in wetland plants ranges from 0.49% to 3.97%, with a CV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value of 810%. The data also indicate that the phytolith-occluded carbon (PhytOC) content of biomass for wetland plants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phytolith content of biomass, but also the efficiency of carbon occlusion within phytoliths during plant growth in herb-dominated fens. The fluxes of carbon bio-sequestration within phytoliths of herb-dominated fen plants range from 0.003 to 0.077 t CO2 equivalents t-e-CO2ha-1a-1 . In China, 0.04×106 to 1.05×106t CO2 equivalents per year may be sequestrated in phytoliths of herbaceous-dominated fen plants. Globally, taking a fen area of 1.48×108 ha and the largest phytolith carbon biosequestration flux (0.077 t-e-CO 2 ha-1a-1 ) for herb-dominated fen plants, about 1.14×10 7 t CO 2 equivalents per year would have been sequestrated in phytoliths of fen plants. If other wetland plants have similar PhytOC production flux with herb-dominated fen plants (0.077 t-e-CO2ha-1a-1 ), about 4.39×10 7 t-e-CO2a-1 may be sequestrated in the phytoliths of world wetland plants. Th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management of wetland ecosystems (e.g. selection of plant species) to maximize the production of PhytOC have the potential to bio-sequestrate considerable quantities of atmospheric CO2 .  相似文献   

19.
铁岭莲花湖湿地中生长着大量的自然群落和人工种植群落,它们都对莲花湖湿地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辽宁铁岭莲花湖湿地的36个样方进行了湿地植物资源和植物群落的调查研究,进行了群落分类,并在BioDiversityPro等软件的支持下,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铁岭莲花湖湿地共有12种植物群落类型,其中陆生植物群落8种,水生植物群落4种。植物物种多样性在辽河大堤上自然群落中最大,在水中的人工群落中最小,自然群落在大堤上生长最为集中。对莲花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今后莲花湖及类似湿地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人工湿地水质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将目前已成熟的水质评价方法引入到人工湿地水质评价中,构建了主成分分析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人工湿地水质评价模型,并以石佛寺人工湿地为例进行了计算。评价结果表明,石佛寺人工湿地从进水区、缓冲区、核心区到出水区污染程度有降低的趋势,出水达到水功能区划水质Ⅲ级的标准,这说明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水体污染物有较好的净化作用。分析不同时期水体的污染超标情况,验证了评判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