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醉公 《科学通报》1958,3(8):255-255
中国土壤学会召开的全国水稻土学术討論会于2月26日—3月3日在长沙举行。参加这次会議的有四川、貴州、广东、广西、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省的土壤科学工作者50余人。在开幕式上,中国土壤学会学术委員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重庆土壤研究室主任侯光炯教授致了开幕詞。他强調指出:为了实現全国农業發展綱要40条,迅速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对水稻土进行全面而深入  相似文献   

2.
孙景信 《科学通报》1980,25(12):575-575
关于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和行为至今只有极少的了解.本文根据广州十个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讨论了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土壤样品包括四个母质为花岗岩的红壤;六个母质为沉积物及沉积岩的土壤,其中包括两个母质为河流近代沉积物的水稻土、两个母质为红色岩系的紫色土、一个母质为砂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水稻的时空分布及其启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水稻遗存一直是稻作起源与传播研究的重要实物证据。本文将搜集核实的272处稻作遗存,根据中国水稻种植区划和水稻土区划的分区,按制图要求编制了中国古水稻时空分布表和图。古水稻时空分布特征显示  相似文献   

4.
变性土滑擦面的特征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何毓蓉  黄成敏 《科学通报》1996,41(12):1100-1102
国际上在土壤分类中已把变性土列为独立的土纲。80年代以来,我国也陆续发现变性土分布。变性土最重要的诊断特征是:其剖面下层有紧挨相交的滑擦面,它是分析变性土特性和形成过程的重要证据,但迄今尚未见对滑擦面研究的专门的文献报道。本文以发现于我国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的干润变性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滑擦面的特征与形成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土壤样品采自云南省元谋县老城乡丙间村,分别取于普通变性土和表蚀变性土剖面下层的滑擦面层。前者采自35cm以下,后者采自25cm以下土层。采样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土壤分类和性状见文献[2]。  相似文献   

5.
潘根兴 《科学通报》1992,37(13):1223-1223
苏北岗地的岗间洼地,广泛分布着砂姜黑土,根据美国农业部和我国的最新土壤系统分类,分别属暗色湿润变性土和浊粘土,其上段是厚可达40—80cm的暗色粘性层,堆积于草甸-沼泽环境,~(14)C年代在2500—7000年B.P.;下段是棕黄色亚粘土层,其中有一厚约40cm的钙积层,该层含有占容积10—15%的3—4cm直径的浑圆形钙质结核。根据CaCO_3的~(14)C测年,其年龄在13000—45000年B.P.。目前土壤本体已无游离CaCO_3。本文从钙积层土壤和钙质结核的铁锰氧化物性质的分析和观察探讨其与晚第四纪环境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红层的农业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四川盆地位处我国西南腹心地区,介于东经102°30′—110°,北纬27°40′—32°40′之间,似斜菱形,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盆地的周边为高山峻岭环绕,其中为红色丘陵区。盆内地质构造较盆周简单,以北东—南西向构造为主;侏罗白垩纪红层分布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占80%以上,尚有部分早、中三叠世(飞仙关期、巴东期)及早第三纪红层。红层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孔隙裂隙水为特征;地球化学因子较复杂,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区内土壤除大江大河沿岸具少量多源类土壤外,全为单源类(仅一类母岩)的初育型紫(红)色土。由于正处于中亚热带气候区,雨量较充沛,但植被普遍遭受破坏,覆盖率较低,个别地区几乎完全  相似文献   

7.
为理解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与环境的关系,同时提供青藏高原基础的土壤数据,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其2009~2011年的野外土壤调查数据,筛选了10种与土壤形成密切相关的数据作为环境因子,运用决策树See5.0分别建立了青藏高原西部和东部多年冻土区的土壤-景观模型,5折交叉验证的平均精度西部为65.4%,东部为63.5%,显示模型有较好的可靠性.基于此模型,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壤分布制图.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以寒冻土(Gelisols)和雏形土(Inceptisols)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34%和28%.分区来看,在高原西部多年冻土区,土壤主要以寒冻土、雏形土和干旱土(Aridisols)为主,分别占多年冻土区西部总面积的43%,30%和17%;而在东部,土壤主要以寒冻土、均腐土(Mollisols)和雏形土为主,分别占多年冻土区东部总面积的27%,26%和25%,这主要是因为高原西部气候极端寒冷干旱,而东部相对较为温暖湿润;同一种土壤在东西部的分布有海拔上的差异,也有母质等方面相同的地方.多年冻土的存在也影响了土壤的分布规律,使得干旱土在西部分布在较低的海拔,而在东部却又分布在较高的海拔.从整个多年冻土区来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部土壤发育要优于西部,土壤类型更多,且各土壤类型所占比例也更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8.
植物群落更新过程受森林垂直结构的影响,而土壤是群落更新演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宝天曼自然保护区1 hm2固定监测样地调查数据为依托,采用方差分解(RDA)分析了表层土、深层土与不同生活型物种分布的关系,并对两层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主成分分析(PCA),通过广义可加模型(GAM)拟合了乔木、小乔木、灌木中主要物种分布与主成分分析中各主分量的关系.结果表明:(ⅰ)表层土、深层土共同解释了全部物种、乔木、小乔木、灌木分布的40.52%,40.46%,37.17%,42.14%,其中表层土壤独立解释了14.68%,17.32%,10.61%,14.34%,深层土壤独立解释了18.24%,17.22%,18.8%,18.84%;(ⅱ)15个土壤理化性质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分量分别代表了38.02%,14.41%,9.06%,5.79%,累计贡献率达67.28%;(ⅲ)GAM拟合结果显示,不同生活型物种与4个主分量相关程度不同,乔木层D2介于0.63%~9.07%,小乔木层D2介于1.41%~29.93%,灌木层D2介于1.91%~15.53%.本研究结果支持物种共存机制中的生态位理论,土壤理化性质对宝天曼物种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表层土养分含量大于深层土,但并不意味着对物种的作用也大于深层土,在今后研究中要结合物种自身特性,重视深层土壤理化性质对物种分布的作用;不同物种以及不同生活型物种对土壤等资源的利用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促进了物种的共存.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1959,4(7):239-239
白土是太湖流域的主要低产土壤之一,过去水稻的产量仅三四百斤,約比一般土壤的产量低三分之一。1958年土壤研究所根据江苏省的要求,在太湖地区进行了低产白土的調查研究。白土又叫白土头或淀煞白土,在太湖北部和西部的几个县中,約佔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这种土壤具有一些共同的剖面特征。表土的顏色较淺,有机質和含氮量也较少,表土下有一个紧密的犂底层,在犂底层下有一个白土层。这个白土层一般出現于20厘米左右,本身的厚度約为20厘米,顏色为白灰或灰白色,这就是白土这个名称的由来。在白土层下,是比较粘重的黄泥。根据土壤的机械分析結果来判断,黄  相似文献   

10.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有机碳库,其有机碳储量超过植被和大气碳库的总和.铁氧化物的矿物保护被认为是土壤有机碳长期稳定性的关键机制之一.铁氧化物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特点,且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含量丰富.然而,目前关于陆地生态系统土壤铁结合态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例(fFe-OC)及其分布格局和调控机制仍不明晰.本文整理了已报道的陆地生态系统351组土壤fFe-OC数据,分析了其在不同土层、生态系统、气候带的分布格局和受气候、土壤、矿物因子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1)陆地生态系统土壤fFe-OC平均为21.9%,且深层土fFe-OC(37.5%)显著高于表层土(15.4%, P<0.01).(2)土壤平均fFe-OC在不同生态系统表现为:湿地(24.5%)>草地(16.2%)>森林(14.9%)>农田(14.8%),贫氧生态系统(24.2%)显著高于有氧生态系统(15.7%, P<0.01).土壤平均fFe-OC在不同气候...  相似文献   

11.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钾素固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会民  徐明岗  张文菊  何新华 《科学通报》2009,54(17):2574-2580
为探索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钾素固定的影响,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对中国主要农田土壤, 即红壤、水稻土、灰漠土、塿土、潮土、黑土和紫色土对外源钾固定能力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 并对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钾素固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施肥15年后, 不同土壤固钾能力大小顺序为: 黑土>紫色土>塿土>潮土>水稻土>灰漠土>红壤. 土壤主要黏土矿物类型明显影响其固钾能力, 此外, 对以2:1型黏土矿物为主的土壤而言, 其固钾能力还受两个主要因子的影响: 因子1包括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K+饱和度3个因素, 因子2包括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土壤有机质(SOM)和<0.002 mm黏粒含量3个因素. 在外源钾加入浓度较低(0.4~ 1.6 g•L?1)时, 因子1和因子2分别主要通过土壤K+饱和度和CEC的变化影响土壤的固钾能力; 在外源钾加入浓度较高(2.4~4.0 g•L?1)时, 因子1和因子2分别主要通过土壤K+饱和度和<0.002 mm黏粒含量的变化影响土壤的固钾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于天仁 《科学通报》1959,4(6):205-205
关于土壤中决定氧化还原电位的体系問題,在土壤化学上有着不同的意見。我們在太湖地区中性沉积水稻土中测定氧化还原狀况的季节变化时,比較了代換性(包括水溶性)铁锰的含量与氧化还原电位的关系(如图)。从所得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几个主要趋势。总的說,电位的数值愈低,则低价鉄錳的含量愈高;但是兩种元素与氧化还原电位的关系,表现了不同的情况。一般在电位高于約350毫伏时,低价鉄的数量就很少,但是在  相似文献   

13.
于天仁 《科学通报》1957,2(11):338-338
因为土壤中的氧化还原条件极易因人为的翻动而发生改变,所以我们最近在广东调查土壤的时候,应用白金电极和甘汞电极,利用真空管式pH计,在田间直接进行了自然剖面中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在广东东南部和中部,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壤和水稻土。红壤凡是侵蚀不太剧烈的地方,土壤表面都因为草类或灌木的生长,而在表层积有一定量的有机质。  相似文献   

14.
太湖地区农民在水稻丰产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特别是陈永康的水稻高产经验更为系统。他能够在不同年份、不同土壤上获得相当稳定的高产。因此,把他的经验因地制宜地加以推广,就成为促使太湖地区水稻高产再高产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组织有关学科共同协作,对这项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提出灵活运用农业技术措施的原则和科学指标,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1960年,江苏科委组织了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为主、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所  相似文献   

15.
粘性土微观结构定向性的x射线衍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谭罗荣 《科学通报》1981,26(4):236-236
粘性土和粘土质沉积岩类是工程建设中常常碰到的土壤介质。1957年,陈宗基在《粘土的结构力学》一文中设想了土介质中片状颗粒的接触排列形式,并利用这种微观结构概念论述了粘土的一些基本特性,开创并推动了我国土壤微观结构力学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讨论  相似文献   

16.
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过程与植被恢复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地质背景的强烈制约,西南喀斯特地区地表缺水少土,生境异质性高,在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下极易诱发石漠化,是我国生态治理、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在简要介绍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岩石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该区水文-侵蚀过程与规律,探讨了植被恢复现状与治理对策,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认为今后应基于水土过程研究,将植被恢复与生态治理和惠民增收有机结合,促进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宜宾地区位于川南,光热丰富,雨量充沛,梯田遍野,江河纵横,形成了水稻生产的优势和很大的增产潜力。近几年来,由于杂交水稻和温室育秧技术的引进,以及侯光炯教授在本区蹲点研究指导,水稻生产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有重大突破,水稻土的利用改造亦有了新的途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调动了广大群众科学种田的积极性,这不仅使中稻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使双季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针对这一新形势,我们提出了发展水稻生产“两扩两改” (即扩大杂交稻和双季稻,进  相似文献   

18.
土壤分类是土壤学研究成果交流和推广、实现土壤资源现代化管理的基础. 回顾了土壤发生分类(GSCC)的完善过程, 阐述了参比研究的数据基础和研究方法. 参比研究以《中国土种志(共六卷)》和部分省土种志为基本素材, 共计收集全国2540个土种资料, 根据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的检索, 解译出每个土种在ST分类中所对应的土纲、亚纲、土类和亚类的归属. 根据土壤类型法, 把2540个土种的解译结果逐个地连接到最近才完成的全国1︰100万数字化土壤图相应的图斑上. 根据每个土种在两个分类系统各高级分类单元中的归属及其所代表的分布面积, 按GSCC土类与ST土纲统计出它们之间可以参比的面积. 提出了参比度和最大参比度的概念, 并以GSCC土类与ST土纲的最大参比度为依据, 分类型讨论了GSCC土类与ST土纲参比的全貌, 认为20个最大参比度大于95%和15个最大参比度介于70% ~ 95%的土类可以作为这两个分类系统参比的基准, 而25个低参比度的土类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武攻玲 《科学通报》1960,5(18):576-576
河南长葛县马同义同志在土壤培肥中,曾提出死土变活土,活土变油土的程序。他认为油土是最肥沃的土壤,可分为高级油土、中级油土和低级油土三种,我们根据他的鑑定,在河南长葛坡胡人民公  相似文献   

20.
东灵山土壤层中黑色磁性球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民 《科学通报》1992,37(12):1113-1113
东灵山是北京西山最高峰,山顶有厚0.5 m±、在温凉较湿润气候条件下由母岩风化分解及风成堆积形成的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基岩为侏罗纪安山岩。在其东侧鞍部(地面标高2080m),人工挖掘一剖面,于地下0.10—0.15m深处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发现大量黑色磁性球粒(以下简称球粒)。应用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从中选出的部分球粒进行了研究,证明其中可能有微玻璃陨石和彗星消融型宇宙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