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孢粉古生态分析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植物产生不同的孢粉,一定地质时期和特定的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植物群与特定的孢粉组合对应,因此,孢粉组合可以指示当时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在对伊犁盆地侏罗系孢粉组合特征及古生物图件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古生物(孢粉)在层序边界上的特征。通常,层序边界上的古生物在垂向上种类和数量最少,分异度小,界线上、下之间古生物组合大不相同,是一个反映古地理环境有很大变迁的时间界面;而在最大湖泛面附近,古生物种属和数量最多,分异度大,代表了复杂的古地貌及强烈的构造运动期间的古生态组合特征。一个层序可以包含几个不同的生物带;反之,同一生物带也可包含几个层序,这主要取决于生物带所延续的时间长短  相似文献   

2.
陕西长武地区中侏罗世延安组孢粉植物群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陕西长武地区Ys4钻孔含煤地层中的孢子花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和地层层序论述了这一含煤地层的时代属中侏罗世早期。运用古地理分区及孢粉所代表的古植物生态类型,提出本区属湿润温带一亚热带气候与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3.
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及界面识别标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为基础,论述了陆相断陷湖盆地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及其界面识别标志。湖盆沉积按湖平面的变化特征可划分出层序,体系域,准层序组,准层等层序地层单元,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边界在地震,测井,岩心,古生物,地球化学资料中均有特征性反映。  相似文献   

4.
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及界面识别标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为基础.论述了陆相断陷湖盆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及其界面识别标志。湖盆沉积按湖平面的变化特征可划分出层序、体系域、准层序组、准层序等层序地层单元.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边界在地震、测井、岩心、古生物、地球化学等资料中均有特征性反映.通过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边界的识别,可以建立起层序地层格架.进而研究每一单元的地层展布及沉积学特征.以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古生物组合,湖水面变化及构造变动,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下第三系进行层序划分,分析了地震相类型,总结出主要的沉积体系特征及其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所采集的大量植物化石,讨论了安徽淮北地区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植物群特征,并划分为四个植物化石组合。同时根据植物群面貌、孢粉组合、含煤性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将k_3砂岩作为上、下石盒子组界线  相似文献   

7.
根据所采集的孢粉化石,论述了山西繁峙古近系末期的孢粉植物群特征。建立了三个孢粉组合:(1)Betulaceoipollenites-Taxodiaeceaepolllenites组合;(2)Piceaepollenites-Tsugaepollenites组合;(3)Osmundacidites-Betulaceoipollenites组合。前两个组合反映了早渐新世的植物群面貌;后一个组合则反映的是渐新世中晚期的植物群面貌。反映了在始新世末期到渐新世气候变凉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吉林珲春土门子组孢粉样品分析。建立了Quercoidites-Ulmipollenites-Liquidambar-pollenites组合。根据孢粉植物群特征及其与周围地区对比,其地质时代归属新近纪中中新世为宜。孢粉组合中喜温成分占多数,亚热带成分如Caryapollenites、Liquidambarpollenites等也较为常见,反映了当时比较温暖湿润的暖温带-亚热带气候,在我国第三纪植物群区系中属于东部落叶阔叶林植物区。  相似文献   

9.
黄骅拗陷滩海地区沙河街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由于黄骅拗陷滩海地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孢粉化石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方法 根据沙河街组所产孢粉化石的特征,讨论了孢粉组合的时代。结果 建立了1个孢粉组合和3个亚组合,即栎粉属Q-uercoidites高含量组合(Q.microhenrici-U.minor亚组合,Ephedripites-Rutaceoipollis-Meliaceoidites亚组合和Quercoidites-Labitricolpites亚组合)。结论 该地区古植被类型由落叶针叶林逐渐转变为落叶阔叶草原型的植物群;古气候经历了半干旱、潮湿的亚热带气候到温暖带-亚热带气候至半干旱的暖温型气候。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岳桦林带表土花粉分析表明,除桦外,孢粉组合中的乔木植物花粉系其它林带传播而来,草本和蕨类植物孢粉组合代表了林下植被的特征,林带中主要建群种植物花粉与其植被的R值均小于1。并讨论了其它植被带孢粉组合与植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根据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古近系孔店组118口井的孢粉和藻类鉴定资料、62口井的介形类生物化石的鉴定资料和其它古生物分析资料的综合研究,推测判断孔店组各层序发育时期古气候和古环境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孔店期古环境属于陆相淡水-半咸水湖泊相沉积环境,湖泊水体的深度有由浅到深再变浅的变化规律;古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带,4个层序呈干旱、半干旱—潮湿—半干旱—干旱的变化趋势.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其岩石学特征,依据孔店期古生物及其遗迹化石在平面上的分布来识别湖泊的位置并画出孔店期生物相图,从而为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划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在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区流二段中部获得了重要的原油勘探发现。为明确该储层的沉积成因及层序归属,采用孢粉相、岩心相等分析方法开展层序及沉积相研究。其中,典型井微体古生物中陆源物质及湖相生物组分的垂向演化直观反映出流二段可分为下、中-1、中-2及上层序;且它们的沉积环境发生过明显变化,在中层序该区发生明显湖退、促进大型储集体的形成。通过岩/壁心观察、粒度特征、岩电响应、地震相与沉积相分析,确立乌石凹陷流二段中层序沉积相平面分布。结合岩石类型、含砂率、砂岩总厚度、最大单层砂岩厚度统计,以及断裂分布研究,重点解剖了乌石凹陷东区流二段三角洲~湖底扇体系的沉积与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南平4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得出了该区的表土孢粉组合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内的表土孢粉组合中草本植物占据优势,乔木主要为马尾松,灌木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显示该区植被退化严重,表现出石漠化地区孢粉组合的显著特点.研究区内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孢粉组合差别明显,但与其相应的实际植被情况大致相同,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石漠化地区现代植被的基本状况.表土孢粉组合中有很多喜钙性、旱生性、石生性植物,对生态恢复和重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为该区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湖相密集段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研究了陆相断陷湖盆自身沉积发育特点,应用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综合分析研究了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密集段的特征.在东营凹陷中,识别出的4种密集段内部结构,反映了不同的物源供应和水动力条件.密集段在岩性、电性、古生物及地球化学特征上均与其上下地层有很大差异.由于密集段的特殊性,它对地层对比、生油岩评价和层序解释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下辽河平原全新世孢粉组合与古气候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玲  介冬梅  李瑛 《河南科学》2010,28(7):794-798
通过对下辽河滨海平原区田家镇LT钻孔样品不同种属孢粉所占的数量百分比进行分析,将柱状样划分了7个孢粉组合带.根据各孢粉带的不同孢粉组合特征,利用对应分析方法以及在14C测年技术的支持下,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以温湿—暖湿—湿热—冷干—暖湿—凉干为特征的古气候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16.
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气勘探向纵深发展,辽河西部凹陷油气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现今的勘探面临着复杂的石油地质难题。为了加强西部凹陷的油气精细、立体勘探,提高油气资源的探明率,并借鉴冀东油田、吉林油田和胜利油田油气精细勘探的成果实例,开展西部凹陷的油气精细勘探十分必要,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是油气精细勘探的基础,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收集了辽河西部凹陷丰富的钻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及古生物资料,通过对本区地震剖面上不整合面的识别、古生物化石的等时地层对比、测井曲线组合的突变面识别等,进行层序边界的识别,并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在本区古近系识别出4个二级层序和11个三级层序。在层序界面识别和层序单元划分基础上,通过制作合成记录,建立井震层序地层格架。层序格架内沉积层序整体分布规律为:沉积中心向南迁移,斜坡沉积厚度薄;南厚北薄,洼陷地层齐全;凸起部位地层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晚期的孢粉特征及古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沉积10多口钻井的孢粉、藻类资料分析研究,在以往较少见到化石的晚更新世晚期的硬粘土沉积中找到了能明确指示古环境的孢粉、藻类化石,发现了两种不同的孢粉组合,一种是以环纹藻Concentricystes占优势的孢粉组合,另一种是以陆生植物Pinus-Cupressaceae-Picea-Abies-Quercus(deciduous)-Grarnineae占优势的孢粉组合,证实了该层硬粘土形成期间曾经历滞水和水退的环境交替.也为探讨硬粘土成因、沉积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生物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松辽盆地南部坳陷期隐蔽油气藏的分布规律,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综合钻井、测井、地震等各种资料,将坳陷期地层划为9个三级层序,其内部结构具有三分和二分两种.并分析了层序地层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其中二分层序以下生上储型油藏组合为主,三分层序以上生下储型油藏组合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各级层序界面(层序边界、初泛面、最大湖泛面)与油气藏关系密切,其中初泛面控制着低位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最大湖泛面和层序边界控制着地层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甘肃花海盆地早白垩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主要取自五口钻孔和一个自然部面的材料研究了甘肃西部花海盆地早白垩世的孢粉组合,描述了孢子花粉23属32种(型)包括3新种。 当前的孢粉组合的特征与甘肃酒泉盆地下新民堡群孢粉组合一致。两者均以古老松柏目在组合中的绝对优势、海金沙在蕨类中的显要位置和少许被子植物的出现为特征。 基于孢粉组合、介形类、鱼和轮藻等的研究,酒泉下新民堡群的时代被认为是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20.
汤原断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地震、测井、岩芯资料,探索了汤原断陷的层序地层学特征。在汤原断陷下第三系共划分1个Ⅰ级层序、4个Ⅱ级层序和20个Ⅲ级层序,并建立了断陷的层序地层格架。此外,结合区域构造特征,探讨了汤原断陷的充填史,并初步认定断陷边界断裂的差异活动是控制汤原断陷下第三系沉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