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回顾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当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应用现状,指出了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先进性与实用性、可靠性的协调,站内通信可靠性和标准化,变电站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自动化系统的现场调试及验收规范、设备定期校验和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到今天比较成熟,但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完善。本文结合国内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产品在东莞供电局中使用的情况、设备维护中的经验和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从应用的角度对自动化系统一体化、四遥信息的有效传送、自动化系统通信通信、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无功电压自动调节(VQC)在技术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胡晓娟 《科技资讯》2011,(17):124-127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涉及计算机、通信网络、继电保护自动化等多个高端科研领域,随着智能化电气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即将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变革。本文结合110kV燕南变电站论述了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特征、网络结构及系统组成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当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常用模式及IEC61850无缝通信体系,讨论了电子互感技术、柔性输电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光通信技术、嵌入式以太网技术和暂态保护等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前景.并分析了电力市场的发展对变电站自动化提出的新要求.证明了变电站自动化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10kV~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仁秀  王志国 《科技资讯》2010,(36):106-106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高科技在变电站领域的综合应用。通过采集到比较齐全的数据和信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可方便的监视和控制变电站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和操作。本文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采用多台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自动化系统,改变常规的测量和监视仪表,代替常规控制屏、中央信号系统和远动屏,用微机保护代替常规的继电保护屏,从而改变了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陷,实现了对全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相似文献   

6.
杨龙雨  徐涛  李福泉 《科技信息》2010,(15):344-345
随着近年来石嘴山电网的迅猛发展,变电站无人值班或少人值班成为发展趋势。对变电站遥控、遥调、遥信、遥测的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石嘴山电网主要采用了现场总线网来解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通信问题,但现场总线网技术存在着其自身的缺陷,给变电站运行、改造和扩建工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而以太网络技术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有网络结构简单、设备通用、通信速率快、全双工通信等优点,可以解决现有总线技术中大量的现实问题,它能够很好的满足变电站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因此,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卢伟洪 《广东科技》2008,(24):145-147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变电站监控和保护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10kV及以下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顺利投运,为22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实施提供了大量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撑。本文分析了新型22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中的防误功能、保护信息、当地监控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光电互感器、遥视系统、蓝牙等技术的发展应用,探讨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岳江生 《甘肃科技》2012,28(9):28-29
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变电站系统作为电网的重要环节,其自动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于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推广应用.而安全可靠的通信技术又是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内的通信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徐百钏 《科技资讯》2010,(33):119-120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关键是通信技术的实现。本文通过对变电站通信技术发展和现状分析、对通信协议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以及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一些特点分析得出嵌入式以太网技术在今后的变电所自动化系统中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小雨  魏金成 《科技信息》2010,(17):J0216-J0216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变电站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自动化功能。近年来,随着集团公司的快速增长,传统的变电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管理模式的需求。因此,将变电站由常规站改造为综自站已渐渐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1.
袁震 《广东科技》2010,19(14):105-107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变电站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自动化功能。本文针对综自改造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及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毅 《科技资讯》2009,(11):65-65,67
本文结合国内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产品在湛江供电局中使用的情况、设备维护中的经验验和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从应用的角度对自动化系统一体化、四遥信息的有效传送、自动化系统通信通信、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无功电压自动调节(VQC)在技术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网络通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它直接关系着变电站自动化的网络传输系能,现代的变电站自动化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文分析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以太网通信新技术,并总结了通信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郑法伟  崔涛  刘子洲 《科技信息》2010,(35):266-266,279
近年来,在电网运行水平提高时,大量采用远方集中监视、控制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的可能。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应用的方向,也是对整个电网的一、二次设备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发展和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就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以及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保护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能够保证变电站之间的分配控制、分配检查以及电能传输等任务的顺利完成。该文首先对变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保护系统的设计进行研究,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其在110k V变电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结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的现况,简单分析了国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情况及及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几种主要结构形式。论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系统的结构和特点。举例说明了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网络通信技术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辉 《甘肃科技》2008,24(2):41-42
网络通信技术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综自系统的网络传输性能。文章介绍了平煤集团各变电站综自系统通信网络的现状,分析并对比了常用的通信结构的优缺点,从组网方式、通信规约等方面分析了其中通信基本单元的实现方式。最后提出根据变电站电压等级和变电站规模的不同,来灵活配置通信网络,满足变电站综自系统网络通信实时性、高效性、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吴小云 《科技信息》2011,(13):749-750
近年来,随着"两网"改造的深入和电网运行水平的提高,大量采用远方集中监视、控制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的可能。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应用的方向,也是电网发展的趋势,但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标准问题,以及运行和检修的管理体制等问题。基于多年工作经验,本文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从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阐述了当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邓帅 《科技信息》2007,(31):633-635
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中,智能化电气的发展随着智能化开关、光电式互感器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出现和应用,变电站自动化的技术进入数字化的新时代。在分析自动化系统的特征、结构的基础上,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重点在于内部通信网络的安全、智能、快速。  相似文献   

20.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是整个配电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和馈线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现对变电站的监视和控制;通过馈线自动化,利用自动化开关设备和现代通信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的远方监控和自动控制,达到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