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而其中组织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具有专业技术和创新思维的科技人才。然而,人才潜能作用的发挥又取决于其所处的位置,中部地区要崛起,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系统,要使这个系统处于最佳状态,首要是科技人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科技创新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任务特别是知识创新的重担越来越多地落到高校身上,高校正在迅速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之一。科技创新是大学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发展改革的重要使命。我国高校具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潜在着巨大的技术创新实力。据统计,截止2001年,全国高校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28.6万人,承担各类课题12.1万项,高校中经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研发机构5090个,研发人员24.1万人。那么,高校科技创新应坚持哪些原则呢?一、…  相似文献   

3.
郑州轻工业学院崔光照教授领导的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团队主要致力于信息安全中的信息获取与处理、分子逻辑电路及智能机器人等的研究工作。团队成员中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5人、讲师3人,研究成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后3人。该研究团队2009年被河南省科技厅批准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2012年,崔光照教授获得“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项目”资助。  相似文献   

4.
<正>"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在科技领域更是如此,在创新发展的时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科技水平的高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我国要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  相似文献   

5.
高层视点     
正万钢:我国科技水平正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2016年1月11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会上作工作报告时透露,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超过7 100万,研发人员超过535万,其中企业研发人员398万。他说,"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长江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首先要看其科技发展的快慢,而科技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是否拥有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呼唤创新和创造型人才,呼唤基础教育的改革和  相似文献   

7.
我省确定创新人才 首批培养对象 我省13名青年学者日前被确定为创新人才首批培养对象。 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者为: 郑州大学的曹少魁(材料学)、梁二军(激光技术)、王复明(水利工程)、申长雨(材料学)、王立东(基础医学); 河南大学的解志熙(中文)、王天泽(数学); 河南农业大学的胡国松(作物学)、王艳玲(畜牧兽医); 河南师范大学的王键吉(物理化学)、徐存栓(生物学)、岳崇兴(理论物理); 洛阳工学院的何勇灵(动力机械)。 (可铁) “河南省科技信息网” 通过鉴定 2001年1…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首先要看其科技发展的快慢,而科技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是否拥有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技》2012,(11):2
<正>魏世忠,男,1966年6月出生,河南省滑县人,获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密西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入选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支持计划;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苏州市人社局公布了2017年度"海鸥计划"入选名单,高新区40位海外专家获批,获批人数再创新高。此次苏州大市范围内共有198位海外专家入选市"海鸥计划",高新区入选数位居全市前列。"海鸥计划"是苏州市柔性引进海外智力、促进经济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人才政策。此次高新区入选市"海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苏州市人社局公布了2017年度"海鸥计划"入选名单,高新区40位海外专家获批,获批人数再创新高。此次苏州大市范围内共有198位海外专家入选市"海鸥计划",高新区入选数位居全市前列。"海鸥计划"是苏州市柔性引进海外智力、促进经济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人才政策。此次高新区入选市"海  相似文献   

12.
《甘肃科学学报》2006,18(3):F0003-F0003
刘国汉,汉族,甘肃省清水县人,生于1966年1月,中共党员,199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现在兰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2003年赴英国Worcester大学进修,2002年入选首届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2层次成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平顶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平顶山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科教兴平”和“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依靠科技有力促进了平顶山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回顾平顶山市“十五”科技发展现状,把握自主创新的抓手,增强奋起直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1.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十五”末,平顶山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5万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比“九五”末增长8%;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33人,比“九五”末增长5.6%。拥有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战略部署.实现新的目标和任务,关键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而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关键在人才.近年来,灵宝市在实施人才战略过程中,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培养和发挥农村科技带头人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豫政[2016]5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客观要求,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关键一环,对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高成长服  相似文献   

16.
视点     
<正>刘延东: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营造创新良好环境"科技奖励是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有力杠杆。要继续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切实办好国家科技奖,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形成推进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合力,把发现、培养和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奖励工作的重要内容,促进世界一流科学家、工程师和科技产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加快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7.
正2月6日,南阳市召开科技暨人才工作会议,省科技厅副厅长刘英锋及南阳市领导出席会议。市委书记张文深强调,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方向,紧扣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围绕推动"两轮两翼"战略和"九大专项",聚焦发展链、产业链部署科技链、人才链,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努力把该市打造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要明确方向、聚焦重点,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水平。要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着力点,明确主攻方向,科学摆布力量,  相似文献   

18.
<正>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精英的重要途径.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可以引导大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也对提升大学生本身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1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张瑞  贺跃通  董清芝 《河南科技》2023,(17):155-158
【目的】对高效培育河南省一流创新主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针对性、可行性建议。【方法】本研究针对高效培育河南省一流创新主体主要矛盾,从人才、投入、平台、政策的精准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出高效培育河南省一流创新主体存在创新人才不足、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高能级创新机构、创新政策制定与实施精准度不足等问题。【结论】高效培育河南省一流创新主体,需要引育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施一流创新平台建设、深化改革创设一流创新制度。  相似文献   

20.
《甘肃科学学报》2006,18(2):F0002-F0002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省属专业机构。主要任务是对我省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考察、研究、预测、预报和防治,提高防灾减灾水平。承担着省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应急考察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设计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任务。2005年,取得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3项国家甲级资质。该所现有高级技术人员14人(其中正高8人),博士4人,有9人入选省“333”、“555”创新人才工程,先后有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