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建筑物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8%~25%,并且这一比例还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增加,在建筑物能耗中,暖通空调能耗所占比例约在60%以上。因此,建筑节能特别是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同时随着人们对讲究生活质量程度的提高,室内热舒适及空气品质已越来越被消费者重视。因此,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应立足于节能这一主题,在提高室内热舒适性及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同时尽量减少系统能耗。本文对新风换气机的工程应用和安装进行了分析,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供大家讨论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些能源问题,当前建筑能耗非常严重,而在建筑能耗中,中央空调的能耗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当前在大型建筑物中,中央空调是重要的设备,但是中央空调对电能的消耗非常大,能源消耗严重,是当前世界上共存的问题,为了降低能耗,减少能源大量消耗产生的危害,需要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智能化节能设计。本文针对中央空调系统智能化节能优化设计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20%-23%,建筑节能工作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筑能耗中,暖通空调设备的运行能耗占主要部分,降低暖通空调系统能耗是建筑节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地源热泵技术在暖通空调工程中的发展应用为建筑节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地源热泵是一种向大地吸取热量或冷量的空调供热技术,具有系统简单、设备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运行效率高、能耗和费用低、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在美国,地源热泵是一项政府极力推广的节能环保技术,我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已将地源热泵空调技术纳入两国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合作项目。位于江苏花桥国际商务城的中国国际采购中心是大型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中心将地源热泵技术首次运用于国内展览场馆建设,率先建设成生态节能型场馆。  相似文献   

4.
《科技成果纵横》2006,(2):64-64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大约30%~32%,而且这个比例还在持续增长。我国作为一个能源保有量缺乏的国家,在世界性的能源紧缺的大背景下,大力推进建筑节能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这也是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节能研究院的适时成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于海翔 《科技资讯》2007,(27):90-90
近年来建筑节能技术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国内外节能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45%.我国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20%~25%,正逐步上升到30%.因此建筑节能是目前节能领域的当务之急.为此,不断地开发新的建筑节能技术,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在尽量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从而减少使用在建筑领域内易引起环境污染的能源.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主要从建筑规划与设计,围护结构,提高终端用户用能效率,捉高总的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着手,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新能源的利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萍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3):65-65,72
合理节约能源和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是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由于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6.7%,位居能耗首位,因此建筑节能刻不容缓.而电气能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筑节能的关键在于电气节能.本文针对民用建筑中的电气节能措施,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建筑节能:期待强势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春 《科技潮》2007,(3):18-21
虽然从1986年起,我国就开始推行建筑节能,但进展并不理想:新建建筑节能50%的比例仅占5%左右。因为人们对建筑物内的亮度、温度和通风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不断提高。在建筑能耗中采暖和空调能耗占一半以上,公共建筑能耗高于一般建筑。如果不从现在起就特别重视建筑节能问题,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为此,必须从城市化模式、技术标准、政策激励等方面入手,切实加以推进建筑节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国家节能政策的执行,绿色节能建筑已成为当今公共建筑建设追求的主题.由于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在大型公共建筑运行的能源消耗中占比较重(约占60%),而在整个中央空调系统中,空调主机的能耗占比最大,因此,中央空调系统主机能耗的高低直接影响绿色建筑建设的成败.中央空调系统主机形式很多,目前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建筑业是能源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其能耗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并呈上升趋势,这种状况若不改变,势必进一步加剧我国能源紧缺的矛盾,因此建筑节能势在必行。为此我国在1998年1月1日就开始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却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建筑节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每年城镇建筑采暖耗能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5%左右,占采暖区全社会能源消费的20%以上,在一些严寒地区,采暖能耗高达当地社会能源消费的50%左右。而我国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能源浪费又十分严重。因此,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尽可能地减少建筑消耗,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空间。现从建筑节能的角度,浅述一下如何节约采暖期的能耗。  相似文献   

11.
我国建筑节能起步较晚,建筑能耗要比发达国家高很多。为此,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在尽量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从而减少易引起环境污染的能源的使用。建筑材料在建筑节能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正>有关数据表明,建筑的能耗(包括建造能耗、使用能耗等)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而这30%还仅仅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社会能源比例,如果再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掉的能源,和建筑  相似文献   

13.
“抓住能源,就抓住了经济的命脉”,21世纪以来,能源已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国单位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新疆跨越了严寒和寒冷两个气候带,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约1/3,属我国建筑节能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4.
建筑节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亿 《科技潮》2005,(6):1-1
我国目前城镇建筑消耗的能源为全国商品能源的23%~26%,而建筑能耗的比例还将继续提高,最终接近发达国家33%的水平。根据近50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能源界普遍认为建筑节能是各种节能途径中潜力最大、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在我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占到社会总能耗的30%,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比例还可能不断增长.而在建筑能耗中,通过外墙造成的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50%.因而,重视墙体保温工作,努力降低能耗,提高外墙的隔热性、气密性已成为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张勇  张抗  张宁 《工程与建设》2016,(4):502-504
建筑能耗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30%以上,而空调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40%,污水源热泵是一种稳定、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也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形式之一。随着合肥市净水厂建设力度的加大,污水资源的利用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有效发挥资源和能源的优势,科学合理的利用污水系统,该文详细计算和分析了案例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了研判。  相似文献   

17.
在商业大厦中,中央空调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同时中央空调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的比重也是相当大的,且普遍存在能源浪费现象,因而空调节能意义巨大。本文结合某商业大厦,介绍了原有中央空调系统,给出了节能改造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为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艳华 《科技信息》2011,(5):I0325-I0325
外墙外保温技术是将憎水性、低收缩率的保温材料通过粘结或锚固牢固地置于建筑物墙体外侧,并在其外侧施工装饰层的方法。目前,由于我国能耗不断逐年上升。而建筑能耗惊人,建造和使用建筑直接、间接消耗的能源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6.7%,而在建筑中,又属建筑外墙围护结构的热损耗最大,因此,从建筑节能设计来讲,加强建筑外墙保温的设计,已迫不及待。  相似文献   

19.
郭兵 《凉山大学学报》2004,6(4):11-14,17
中央空调的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50%以上,是楼字自动化系统节能的重点,由于系统庞大,反应速度慢、滞后现象严重,传统的控制技术,对于工况及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控制惯性较大,节能效果并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中央空调监控系统,以提高系统的控制品种,稳定性和节能效果,在简要介绍仿人智能控制基础上,主要讨论了中央空调系统及其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系统仿真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央空调仿人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比传统的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建筑能耗逐年提高,因此,研究和开发新的建筑节能技术,和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应在尽量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的同时,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主要从建筑规划与设计,围护结构,提高终端用户用能效率,提高总的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着手;此外,新能源的利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