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人在喝酒时,其中的酒精成分在口腔中可被吸收6%~7%;在胃中被吸收20%左右;剩下的70%多进入小肠,通过静脉进入肝脏。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喝入酒量的不断增加,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也自然随之上升,其间约有5%的酒精伴随着出汗、呼吸和小便被排出体外,其余的全部在肝脏中被分解代谢。  相似文献   

2.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人在喝酒时,其中的酒精成分在口腔中可被吸收6%~7%;在胃中被吸收20%左右;剩下的70%多进入小肠,通过静脉进入肝脏.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喝入酒量的不断增加,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也自然随之上升,其间约有5%的酒精伴随着出汗、呼吸和小便被排出体外,其余的全部在肝脏中被分解代谢.  相似文献   

3.
华南早-中奥陶世疑源类生物多样性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燕夔  李军  刘建波 《科学通报》2005,50(18):1989-1995
作为初级生产者, 疑源类处于古生代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最底层, 它的演化可能影响古生代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化. 高精度基础上定量化研究可以提供更多古生代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化信息, 贵州桐梓红花园早-中奥陶世湄潭组剖面丰富的疑源类化石, 为定量化研究疑源类多样性的变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比较疑源类的多样性曲线和海平面变化曲线, 认为早-中奥陶世的疑源类多样性变化与当时的海平面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海平面上升时, 疑源类分异度也随之增高; 同时疑源类部分分类单元的相对丰度变化也和海平面变化趋势相关, 进一步证实了疑源类的近岸-远岸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4.
全国科学院星期四报道说:“地球的保护层——臭氧层正被化学药品以二倍于早先预报的速率破坏着,并可能引起天气变化和皮肤癌患者增加。科学院国家研究会报道说:新的计算表明,由于全世界广泛使用氟碳化合物这类化学品,大气臭氧会被减少16.5%,而在以后的三十年里将会减少一半。臭氧是在同温层中形成的氧气,它集中在离地面20英里的一层大气层中。这是地球对从太阳来的致命  相似文献   

5.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05,(3):27-28,26
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等海域,在深约300米-500米的洋面下,广泛分布着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其中有一种被称为“头足类”的海洋经济动物(通常俗称为“鱿鱼”),是海洋生态系统链中独特的一环,这种一年生海洋动物既是鲸鱼、金枪鱼、鳕鱼等的捕食对象,而其本身又是诸多海洋浮游生物的捕食者。  相似文献   

6.
2004年岁末,一场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的里氏9级地震引发的海啸,给印度洋沿岸地区造成巨大的自然灾难,肆虐之处,满目狼藉,致使20多万人丧生。如果人可以控制这种自然灾难,并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武器来攻击他人,其结果有多么可怕,令人不敢想象。其实,随着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把自然环境开发为一种武器早已在一些发达国家进行研究和运用,而且对作战的主战场也带来新的变化。环境武器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军事目的,在特定的环境中人为地施加一定的能量,以改变自然环境,诱发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从而创造出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和农牧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加,乱砍滥伐森林,毁林开荒、毁林放牧日益严重,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每年至少消失森林1100万hm^2。在东南亚,每分钟就有3hm^2的热带森林被砍光。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给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8.
杨东方  高振会  王磊磊 《科学》2007,59(5):20-22
海洋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巨大宝库,随着近海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以及全球变化影响研究的不断深化,人们普遍意识到海洋生态、特别是近海生态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海洋生态学是研究海洋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动态的和定量的研究是其发展的总趋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综合海洋生态系统各个要素的作用基础上建立生态数学模型,利用模型讨 论模拟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已经成为海洋生态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2021,66(19):2367-2377
正大气本底监测是指在远离人类活动影响的地方对经过充分混合的、不受局地污染影响的大气成分进行长期定点的观测.由于大气本底监测能在全球或区域尺度上反映出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大气成分的长期变化,因此对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3].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的一些观测台站进行了二氧化碳、臭氧及大气重金属等主要大气成分的本底观测[4~8].  相似文献   

10.
<正>科学家声称,海洋大型生物受气候变化的威胁最大,预计到2120年全球20%大型海洋生物将灭绝。通常海洋大型生物是指体重超过45千克,包括鲨鱼、鲸鱼、北极熊、海龟、帝企鹅等,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捕食较小的生物,通过排泄粪便和尸体食化过程向海洋生态系统传输营养物质。同时,一些大型海洋生物会远程迁徙,对于均衡海域生态系统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把一种可控制的办法用于大气粒子中,来改变低层云的化学性质,以此来抑制或消弱全球变暖,是定量可行的吗?云体覆盖面积(或云量)微小变化的结果,类似于随着大气中CO_2浓度的增加大气对长波吸收增加的一样,可引起大气温度几摄氏度的变化,这个结果与目前计算的相一致.如今,人们认为气候变暖是由于大气中CO_2含量成倍增加而引起的.云体覆盖面积(C),液态水滴的移动路径(L),以及云体液滴相当半径(r)的相对微小变化可以导致气候的变化.据预测,当云体覆盖面积(C)增加15~20%,液态水滴移动路径(L)增加20~35%以及云体液滴相当半径(r)减小  相似文献   

12.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排放到大气层中的CO2等温室气体迅速增加,导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在过去100年中上升了大约0.6℃.目前温室气体的释放速率仍然在继续增加,导致全球地表温度在过去1000年中以前所未有的速率上升,特别是近30年,每10年大约上升0.2℃.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全球变暖对生物圈的巨大影响已受到了科学界密切关注,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全球变暖的许多严重后果,但是暖化对陆地及海洋生态系统更为深远的影响还有待揭示.本文主要关注全球变暖带来的海洋物理及化学变化,以及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对它们进行概述,为进一步更准确预测全球变暖对未来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正2002年,我作为国家研究提案拨款筛选程序组长递交给国家研究计划的项目提案,只有24%收到资金拨款支持。今天,农业和食品研究计划取代了国家研究计划,资金支持比例屡创新低,已经降低到了不到10%。确实,在2014财年,国家食品和农业研究所收到了3 875件需要食品和农业研究计划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潮位校正的中国潮间带遥感监测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间带位于海洋和陆地的过渡地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由于潮汐的动态性,潮间带的卫星遥感监测存在很大挑战,迄今为止还没有完整的全国滨海潮间带的相应数据.本文综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利用1995和2015年覆盖全国滨海的156景LandsatTM/OLI卫星影像,反演了中国滨海潮间带的时空分布,并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目视解译了潮间带开发的土地利用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潮间带变化的时空特征和潮间带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2015年中国潮间带总面积约为14070 km~2,其中潮间带分布面积最多的为福建省(18%),其次是辽宁省(15%)、山东省(14%)、江苏省(12%)和广东省(11%);面积最小的是海南省(2%).(2)1995~2015年全国潮间带面积净减少了1375km~2,减少约8.9%.全国不同省市潮间带面积表现了增加与减少不同的趋势,其中潮间带面积减少最多的是浙江省,面积减少为1189km~2;江苏省潮间带面积由1995年的全国第1缩减为第4.而福建省潮间带增加最多,达453km~2.(3)潮间带被开发利用的趋势持续增强. 1995年中国沿海潮间带被开发占用的面积为3490 km~2,到2015年达到4581 km~2.潮间带开发利用类型由农业用海为主(41.8%)转变为围海养殖;城镇建设占用比例也达13%.同时围垦中(在建/未知用途)的潮间带面积持续增长,由1995年的18.1%增长为29%.(4)人为和自然两种因素叠加的"挤压效应"造成了我国潮间带面积的减少.经济发展和滨海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5.
罗玮 《世界科学》2013,(7):56-58
●在海洋食物链中,微生物本身作为有机物质的初级生产者,成为许多原生动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等的食物,也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担当着特殊而极其重要的角色;包括极区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愈来愈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不仅是数量上的持续增加,而且在质量上也有新的变化.这就要求必须加大公路建设的投入,在公路建设资金并不宽裕的今天,如何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科学的管理,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人类在和病毒的长期对抗中,对病毒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也对人类免疫系统运作机制增加了了解。我们人类依然无法摆脱病毒这个噩梦。科学家发现,不少的病毒都来源于野生动物,那么,我们人类是否应该和野生动物保持应有的距离?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下面列举近年来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灾难的几种病毒。  相似文献   

18.
2000年,考古工作者在黄河边上的一个小村庄发现了一处令人震惊的史前灾难遗迹。大量姿势各异的人类遗骸从地下废墟中被发掘出来。史前人类在灾难来临时所表现出来的相互救助精神感天动地。  相似文献   

19.
梁艳 《科学之友》2009,(3):97-98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不仅是数量上的持续增加,而且在质量上也有新的变化。这就要求必须加大公路建设的投入,在公路建设资金并不宽裕的今天,如何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科学的管理,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当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在公元79年爆发后,附近赫库兰尼姆城中数千人逃往海滨船室,希望躲避或逃离灾难,但未能成功。在为数不多留守城中的人当中,一名大约25岁男性被火山灰覆盖的遗骸在20世纪60年代的发掘中被发现于一张木床下。2020年初公布的最新检验结果表明,在他头骨中发现的一团亮黑色物质是他的大脑残骸,它在火山灰的高热下转化成了玻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