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述圆锥滚子球面凸轮机构中,滚子锥面的顶点与凸轮球面的球心重合。用球面坐标建立了此种凸轮工作廓面的解析设计方程和压力角公式。为此种凸轮的设计和数控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出该凸轮机构具有如下优点:a)凸轮的工作廓面为可展直纹曲面,因而便于加工。b)凸轮与滚子的接触线为直线。c)在整个接触线上,凸轮与滚子之间皆为纯滚动,且压力角都相等。  相似文献   

2.
摆动滚子从动件圆柱凸轮的精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摆动滚子从动件圆柱凸轮理论廓线形成机理和对理论廓线的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导出了理论廓面的圆柱坐标解析式.根据微分几何的包络理论,得出了实际廓面的解析式;推导了滚子与实际廓面接触点处压力角公式.解决了摆动滚子从动件圆柱凸轮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3.
摆动滚子从动件圆柱齿轮的精确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摆动滚子从动件圆柱凸轮理论廓线形成机理和对理论廓线的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导出了理论廓面的圆柱坐标解析式。根据微分几何的包络理论,得出了实际廓面的解析式,推导了滚子与实际廓面接触点处压力角公式,解决了摆动滚子从动件圆柱凸轮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基于啮合角函数的共轭齿廓求解方法,研究了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工作轮廓与从动件工作表面在接触点处的几何关系,给出了基于啮合角函数的盘形凸轮工作轮廓,压力角和曲率半径的直接求解方法·该方法可直接给出凸轮工作轮廓,压力角和曲率半径解析解·为采用解析法设计凸轮机构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新途径,为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CAD/CAM提供了良好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蜗杆凸轮机构的啮合原理及几何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微分几何理论讨论蜗杆凸轮机构的啮合原理,导出了适用于Ⅰ、Ⅱ两型结构的蜗杆凸轮曲面方程、接触线方程、凸轮截面廓线方程、凸脊法截线方程和压力角、相对速度、滚子自转速度、沿接触线法线方向的诱导法曲率等公式。考虑到设计的需要,通过用计算机作大量计算,绘出了三种运动规律下各公式所求参数在凸轮曲面上的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滚子直动从动件平面凸轮机构,由凸轮的实际廓线求得凸轮的理论廓线.将滚子直动从动件平面凸轮机构转化成相应的尖顶直动从动件平面凸轮机构,然后运用高副低代的方法,把尖顶直动从动件平面凸轮机构转化成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最后给出了一个验证算例.  相似文献   

7.
借助柱面坐标,建立了圆锥滚子直动从动件圆锥槽凸轮的廓面方程和压力角公式.为此种凸轮的三维坐标设计和数控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只要取滚子的锥角λ=0°,则文中所述方程和公式也完全可用于圆柱滚子直动从动圆锥凸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借助柱面坐标,建立了圆锥滚子直动从动件圆锥槽凸轮的廓面方程和压力角公式。为此种凸轮的三维坐标设计和数控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只要取滚子的锥角λ=0°,则文中所述方程和公式也完全可用于圆柱滚子直动从动圆锥凸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和研究了空间凸轮的啮合特性和加工机理,给出了加工中刀具与凸轮实际接触线和滚子与凸轮啮合的理论接触线的关系是影响凸轮廓面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利于空间凸轮加工精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双作用滚子摆杆从动件内凸轮连杆组合机构的原理与尺度综合方法,定义了平衡圆,给出了平衡圆半径与各杆件长度的关系式和凸轮理论廓线显函数表达通式。通过设计实例说明该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Stern双电层模型研究岩石表面荷电机制,考察岩石表面电势与表面基团的对应关系,从微观岩石表面基团的电性变化出发,分析归纳岩石表面电势与砂岩储层岩石表面润湿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岩石表面上分布有各类带电或中性基团,这些表面基团与液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库伦力和氢键,油藏润湿性是这些分子间作用力的性质、大小和综合作用的宏观表现;岩石表面电势的正负和绝对值反映了岩石表面化学基团的电性和密度,可用于表征评价岩石表面润湿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异型曲面的加工问题,引入了斜等距曲面的概念,并对其性质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锥状刀具磨削异型曲面的数学模型。根据被加工的曲面特征,通过计算机模拟其加工过程,来寻求最优的刀轴运动轨迹和刀具几何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4.
考虑粗糙度影响的表面织构最优参数设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表面粗糙度对织构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求解基于平均雷诺方程的表面织构润滑计算模型的方法,研究综合粗糙度和方向参数等对摩擦系数及最优织构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织构表面具有横向粗糙条纹时具有较优的摩擦学性能表现;当综合粗糙度σ<0.5μm时,摩擦系数和最优织构深度不随综合粗糙度的变化而变化,当σ≥0.5μm时,摩擦系数和最优织构深度随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最优织构直径随综合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最优织构面积比与综合粗糙度之间不相关,最优织构参数不随方向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建立考虑粗糙度影响时表面织构的最优参数设计模型,试验验证所建立的模型是合理的和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复杂下垫面近地面层湍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小波变换方法研究了下垫面对近地面层湍流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向同性系数(ISO)可以很好的描述近地面层湍流各向同性特征的日变化,其中,ISO0.7等值线可以作为一条代表性曲线来直观刻画湍流各向同性的尺度范围.在对不同风向及风向转变过程中ISO0.7等值线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后发现,ISO0.7尺度范围主要受源区下垫面特征的影响:当风从陆面吹来时,ISO0.7尺度较小;从水面吹来时ISO0.7尺度较大;而从水陆混合下垫面吹来时ISO0.7尺度介于陆地和水面之间;当风向在水面风和陆面风不断转变并达到均衡时的情况与水陆混合下垫面的情况较为接近;当风向持续从一种新下垫面吹向原下垫面时,ISO0.7将逐渐从原下垫面对应的尺度范围过渡新下垫面的尺度范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低频液体在不同频率下表面张力的变化特性.计算出蒸馏水在19~30Hz频率范围的动表面张力,给出了不同频率下的表面张力与频率关系曲线.结果表明,表面张力随频率的增长呈非线性增大,且增大幅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7.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designing and processing digitized surfaces,the method to spreading digitized surface has been proposed.The key technique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igitized conjugate surface.In the paper,the digitized conjugate surface was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d,and the solution of conjugate surface based on digitized surface was also studied.The digitized conjugate surface theory was then proposed,and applied to build the model of solving conjugate surface based on digitized surface.A corresponding algorithm was developed.This paper applies the software Conjugater1.0 that is developed by ourselves to compute the digitized conjugate surfaces of the drum-tooth surface.This study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bases for analyzing engagement of digitized surface,simulation and numerical processing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8.
Chapman T 《Nature》2003,425(6960):873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三维医学图形切片级重建方法的基础上,指出了只有改进算法,才能更准确地完成复杂轮廓集的表面拼合,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A new compact level-of-detail representation, called hierarchical surface fragments, for geometric objects with highly complex shape is presented. The representation comprises a set of irregular unstructured sampled surface fragments, whose boundary is a circle viewed along its normal. An efficient algorithm to construct the representation is described. In depiction of the framework for visualization, a screen tile technique for acceleration of rendering is proposed. Since an approximate z-buffer algorithm is adopted to fast determine visibility of each rendering primitive, a new buffer, z-delta-buffer, is designed to facilitate solving the problems raised by the approxim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image fidelity. Finally, a solution is provided to integrate our rendering approach for hierarchical surface fragments with traditional polygon-based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