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桩身竖向荷载传递的微分方程,并考虑了桩侧阻力的非线性软化行为,推导出桩身轴力和桩土相对位移关系的增量形式表达式.通过该表达式并依据位移协调法的原理编写的程序,计算出了桩身的荷载沉降曲线.结果表明:计算出的荷载沉降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并能反映桩的渐进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2.
伴随钻孔灌注桩在各个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桩底易产生一定厚度弱性沉渣的影响问题得到了很多学者的重视,并采用不同方法对桩底沉渣的影响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凭借有限元软件在岩土问题上的可操作性和全面性,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来分析桩底沉渣对单桩承载性状的影响.为深入和具体了解沉渣的影响性,从沉渣厚度、沉渣物理力学性质和灌注桩长径比三个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沉渣厚度、沉渣弹性模量、沉渣内摩擦角和桩长径比对单桩荷载-沉降曲线存在一定程度影响,其中沉渣厚度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值,而沉渣粘聚力和泊松比的影响性并不明显.这些结论可用于指导或辅助灌注桩设计、施工、桩底沉渣检测和沉渣处理等.  相似文献   

3.
灰土桩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灰土桩复合地基受力机理.结果表明:在固结作用最大位移发生在布桩的位置,沿着桩径的增大,位移逐渐减小;桩顶附近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比较大,桩端下地基上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较小,且沿着桩身长度方向孔压值呈现一种递减的趋势;下卧层和加固层间水压力差逐渐减小,桩间土的有效应力明显小于桩和桩下端土体的有效应力;荷载作用下整个复合地基桩的位移比桩间土位移小,桩左右边界附近均有一定量的隆起,但是隆起量不大,对工程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在地基稳定性的模拟与计算中,桩左右的隆起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荷载作用下桩的有效应力明显大于桩间土的有效应力,在桩头和桩端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最大有效应力发生在桩端与土体接触的界面附近.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地基处理手段也日趋多样化,复合地基由于其充分利用桩间土和桩共同作用的特有优势和相对低廉的工程造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钻孔灌注超流态砼桩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工艺,其桩径在400mm~800mm之间,柱长可达30m.本工程应用CFG桩复合地基,充分发挥了CFG桩的高承载力性能,并通过褥垫层的设置发挥桩间土的承载力.它克服了钢筋砼桩忽略地基土承载力及搅拌桩桩身强度较低的缺点,适用于有较好的持力层的软土地基.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和城市建筑的不断发展,对桩基础的承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方法是加大加深桩身,然而这将大大提高单桩的成本和施工难度.同时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本身存在桩的缺陷,尤其是灌注桩桩底存在的沉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桩的承载力.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很好地解决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本身存在着桩的缺陷,并提高了桩的承载力.本文,笔者叙述了灌注桩后压浆适用的地质条件,加固机理,参数的确定,施工工艺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表明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很好地解决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本身存在着桩的缺陷,并提高了桩的承载力,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6.
桩筏基础的承载力、位移特征分析,尤其是建立在桩-土-筏共同作用基础上的以减小沉降差为目的的变刚度调平分析是目前桩筏基础设计的难点与热点.本文利用一种新的非线性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和程序,分析了桩筏基础当筏板厚度、桩距、桩长和桩径变化时,筏板的位移特性和桩顶的反力及其分布规律,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利用本文的分析结果,可以进行桩筏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以达到减少桩筏基础筏板沉降差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Winkler地基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单桩纵向非线性响应的一维简化分析模型.其中,采用随深度均匀分布的纵向非线性弹簧,模拟地基土对桩轴的纵向非线性作用力,非线性弹簧恢复力采用描述迟滞非线性材料本构关系的Bouc-Wen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简化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各种单桩纵向非线性响应问题,反映了单桩纵向非线性行为的主要特征,能够揭示材料非线性因素对单桩轴向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Cooke的剪切变形传递法的基本假定与超长桩的实际工作性状吻合良好.在分析超长桩荷载传递特点的基础上,以基桩沉降为控制目的,按照剪切变形传递法分析了超长桩的有效桩长.对于常用的设计指标,提供了设计图表.结果表明,摩擦桩的有效桩长与桩土的弹性模量比有很大关系,比值越长,有效桩长就越长,另外,桩径对于有效桩长也有影响,桩径越大,有效桩长就越长.  相似文献   

9.
针对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单桩工作特性,基于荷载传递法,采用了描述桩-土相互作用特性的双折线荷载传递函数,得到了针对桩-土变形全过程的单桩荷载-沉降关系解析解.利用该解析解,计算了具体案例,讨论了模型参数的取值范围,计算结果与实验曲线吻合较好.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较好地描述单桩荷载传递过程,根据静载实验获得的具体参数,计算轴向荷载作用下单桩荷载-沉降关系,并估算单桩的承载力,为桩基础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钢板桩振动沉桩对周边土体和建筑物的影响一直是钢板桩应用中倍受关注的问题。选取从北向南5个沿海典型软土地区,通过三轴测振仪进行了振动沉桩监测,提取了距离振源不同距离处地表的径向、切向和竖向的振动加速度,并利用Matlab和SeismoSignal软件分析了振动峰值加速度和振动峰值速度随着测点到振源不同距离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软土地区的振动响应相比硬土地区明显降低,但软土地区地表振动与土层性质和土层变化有关。在软土层上覆较好土层的地区,由于剪切带较大,地表径向峰值加速度随着测点到振源距离的增加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现象;但切向加速度由于钢板桩在沉桩过程中产生水平位移作用的附加影响而并未减小。钢板桩在软土地区的地表振动加速度和速度峰值在距离振源0~3 m范围迅速衰减,超过3 m后钢板桩振动沉桩环境效应较小。最后给出了不同建筑物类型下软土地区钢板桩振动沉桩环境效应的最小安全距离,可供设计和作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桩周土层性质差异较大的两个试验区的4根试桩进行现场静载试验,研究不同桩端土注浆前后对桩基础承载力、沉降、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和承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实圆砾土、硬塑粉质黏土桩端注浆后承载力分别提高5 000kN、2 000kN;密实圆砾土、硬塑粉质黏土桩端注浆后桩端阻力分别增长205.71%、182.25%;密实圆砾土、硬塑粉质黏土桩端注浆后桩端附近约7倍、9倍桩径长度的桩侧摩阻力得到增强;密实圆砾土桩端注浆前后桩基础承载特性发生改变,硬塑粉质黏土桩端注浆前后其摩擦桩承载性状不变。桩端土强度增强可提高桩基础承载力,桩端阻力增加对桩侧摩阻力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非均质地基中的桩基础沉降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明德林解为基础,推导了置于非均质地基中的桩基础沉降计算公式,对公式中的有关参数,本文同时列表给出,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厚冲击覆盖层岩溶区桥梁钻孔灌注桩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静载试验,对厚冲积覆盖层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持力层顶板厚度和嵌岩深度开展研究,对其进行优化.首先,利用相关地质资料,对上部土层侧阻、嵌岩侧阻和桩端阻力的分布和发挥程度进一步分析,估计土体中桩身极限摩擦阻力和桩端极限承载力;其次,利用静载试验所获得的桩身侧阻、嵌岩侧阻和桩端阻力的分布和发挥程度,估计作用在嵌岩段侧阻力,对嵌岩深度进行计算,力图使桩身摩擦阻力、嵌岩段侧阻力和桩端阻力都得到有效地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DDC法(孔内深层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时合理桩间距的控制问题,在代表性场地采用不同桩间距处理地基,对其处理前后地基土的干密度和湿陷系数等指标做了比对,并分析其挤密效果,得出当桩间距为预成孔直径d的3倍时,地基土受到挤密所产生的侧向力是相对均匀的,当桩间距〉3.0d时,三桩间土体的挤密效果明显较两桩间差,故挤密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的有效挤密区为3.0d,即DDC处理地基时的合理桩间距为3.0d.  相似文献   

15.
用倍角公式的局部常化方法对单摆周期进行求解,得出近似公式.对几种近似公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近似公式的精度不是随着展开倍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管频 《甘肃科学学报》2003,15(Z1):149-153
结合G312线徐-界段兰州永登庄浪河大桥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对钻孔灌注桩基础断桩的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简明扼要的论述了断桩的处理措施、方案和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多高层钢框架立体车库连续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多高层钢框架立体车库,推导了车库结构等效抗剪刚度和等效抗弯刚度的计算公式,包括支撑抗剪刚度、框架抗剪刚度和框架抗弯刚度;对车库结构进行了连续化处理,推导了在不同荷载形式作用下结构侧移的计算公式,并与有限元软件ANSYS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该公式计算误差保持在5%以内,非常精确,而且公式形式简洁,使用方便,为多高层钢框架立体车库的结构选型、构件截面尺寸的确定提供了一个快速有效的初步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预制桩打桩监测,介绍一种精确纪录锤桩撞击瞬时历程,进而分析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测试方法,并根据测试分析结果,对提高桩基础的技术经济效益和施工质量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通过有限元计算证明了桩厚承台的空间桁架传力机理,对其桁架传力中的拉、压杆进行损伤模拟,分别得到不同损伤程度和未损伤工况下的模态参数,并用概率神经网络进行了损伤位置的识别.结果表明,用概率神经网络对基于空间桁架传力机理的厚承台进行损伤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