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4年3月1日至5月5日这一段时间内,美国战争贩子们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在太平洋比基尼地区连续进行了氢弹爆炸的试验。在3月1日第一次试验以后,就已经发现了有不少的日本渔船受到损害,特别是第五福龙丸最为严重。在第五福龙丸上的23名船员都遭到了氢弹爆灰的伤害,其中一人已因伤势过重而死亡。在第五福龙丸事件以后,日本的和平居民和科学工作者陆续不断地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并且要求停止氢弹的爆炸试验和使用。但是美国政府却无视于这种抗议和要求,厚颜无耻地抹煞了这一事实,竟又连续地进行了氢弹的爆炸试验。氢弹的爆炸试验引起了日本科学家特别是气象学家和物理学家的注意,他们在报刊上纷纷发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许多犹太科学家为躲避纳粹迫害,纷纷迁居美国.他们的贡献为美国科学界增光添彩.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制造成功,有爱因斯坦、费米、西拉德、特勒等科学家相当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1967年6月17日,在中国成功进行第一次氢弹试验后,法新社有一个评论:“中国人民爆炸热核炸弹所取得的惊人成就再次使世界专家感到吃惊。惊奇的是中国人取得这个成就的惊人速度。中国人在核方面的成就使世界震惊不已。”确实,美国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到第一颗氢弹试验花了103个月,  相似文献   

4.
走向核时代     
自从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至今已有整整31年了.在这期间发表的有关原子弹、氢弹的文章成千上万,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介绍一些重大事件时出现了众说纷纭的情况.本文作者彭岳查阅了大量当事人的回忆,并对照有关国家政府公开发布的材料,写成了一组有关原子弹、氢弹的文章,共九篇.自本期起陆续发表,以飨读者.为使读者对这组文章有一个概略的认识,我们将后面七篇文章的题目披露于下:(三)英国战时核研究,(四)原子弹在美国诞生,(五)广岛事件前后,(六)战后美国核研究的转变,(七)泰勒和氢弹研究,(八)奥本海默与美国核计划,(九)原子弹、氢弹研究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5.
崭露头角 无人潜航器第一次吸引人们注意的经历颇为惊险.20世纪60年代,美国与苏联"确保相互摧毁"的恐怖核平衡笼罩世界.1966年1月17日,美空军一架带有4颗氢弹的B-52战略轰炸机在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巴洛麦利斯上空与一架加油机相撞爆炸.虽未引爆氢弹,但其中一枚掉进地中海.为防止氢弹落入别国以及引起核泄漏事故,美军立即调动深潜器进行探测定位.无奈当地海下大陆架十分陡峭、水深流急,直到两个月后,丢失氢弹的准确地点才在水深869 m的海底找到.  相似文献   

6.
<正>一是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作战方向,夺取局部制空权。莫斯科保卫战初始阶段,苏联空军总兵力为602架战机。至11月中旬,即莫斯科要地防御即将开始时,苏军作战飞机增加到1058架。而此时,德军的飞机仅剩670架。为了保证集中兵力于主要作战方向,坚决夺取莫斯科上空的制空权,苏联统帅部于1941年11月9日,决定组建国土防空军总司令部,具体负责协调和使用有限的航空兵,使城市防空和野战防空相互支援,协同行动。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友》2005,(11):35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1934年和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相似文献   

8.
苏联科学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9月,当菲力浦·乔治维奇·斯特诺斯站在苏联电子工业首脑面前,谈到微电子技术不仅是研究工作的先导领域,而且将很快成为武器发展的关键时,苏联“电子24—71”工程便在某种意义上开始了。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显示出在太空研究方面的领先威慑迹象。而在之前五年,苏联已在一个北极小岛上空爆炸氢弹成功,从而  相似文献   

9.
对爱德华·特勒强硬的政治态度和他在发展氢弹方面所起的作用几乎没人会提出疑义 ;然而 ,几乎没有哪一位科学家会像他那样招致意见相左的激烈反响。特勒于 1 90 8年出生在匈牙利一个富足的犹太人家庭。 1 8岁那年 ,他离开匈牙利前往德国 ,学了一段时间的化学以后 ,他最终在莱比锡攻读哲学博士学位 ,师从著名的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伯。取得学位后 ,他与尼尔斯·玻尔和恩里科·费米共事 ,并在哥廷根大学谋得了一个初级教职。尽管当时出现了纳粹党人抬头的不祥之兆 ,特勒却出人意料地不问政治 ,可以理解的是 ,那时他正沉醉于量子物理这一新兴…  相似文献   

10.
1996年的一天,一群美国科学家正在佐治亚州的萨瓦纳河畔进行一项核辐射试验.这个核试验基地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美国在与前苏联进行氢弹研制的核竞赛中建立的.该基地拥有49个地下存储槽,存放了1.3亿升的放射性核废料.  相似文献   

11.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随后,人类经历了月面行走,太空漫步:2008年.俄罗斯宇航员波利亚科夫创造了在空间站连续生活438天的世界纪录。最近,多国航天专家又在莫斯科郊外一处的地面实验舱中开始了为期520天的“火星-500”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12.
齐奥尔科夫斯基(?)是苏联航空和火箭动力学以及飞机和飞船理论方面的学者和发明家、现代宇航学的奠基人.齐奥尔科夫斯基于1857年9月17日出生在梁赞省斯帕斯克县的伊热夫斯克村.14岁时,他开始对物理、化学、力学、天文学、数学等课发生兴趣.16岁去莫斯科继续自修,因为他们家住在偏僻的维亚特卡,那里缺少学习的条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莫斯科过了三年极其贫困的生活.家里每月寄给他10~15卢布生活费,但他把这些钱基本上都用来买书、仪器和化学制  相似文献   

13.
1996年的一天,美国科学家正在佐治亚州的萨瓦纳河畔进行一项核辐射试验。位于萨瓦纳河畔的核试验基地是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在与苏联进行氢弹研制的核竞赛中建立的。该基地拥有49个地下存储槽,存放了1.5亿升的放射性核废料。  相似文献   

14.
品味莫斯科     
就像大家闺秀在我看来,莫斯科就像一位大家闺秀,落落大方,心胸开阔。莫斯科很大,面积有一千多平方千米,据说有七十多个卫星城。市内道路十分宽阔,大部分路都是双向车道,有的路中间还种有大片的树木。莫斯科最有味道的是老城区,那里的建筑多为历史悠久的欧式建筑,在它们或  相似文献   

15.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邓小平  相似文献   

16.
生物物理学     
生物物理学的历史究竟有多久了?谁也说不清楚。如果从第一个国际性的生物物理学术团体成立那年算起,那么至今才二十年。如果从世界上最早的生物物理研究机构(据说在莫斯科)成立那年算起,那么该有六十多年了。而如从德国人凯恰尔(Athanasius Kircher)开始进行生物发光研究(这也许是最早的生物物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信息     
苏联第一枚氢弹的研制成功是根据对美国核试验的放射性尘埃的研究,并非像以前所说的那样,是根据英国物理学家、间谍克劳斯·富克斯(Klauds Fuchs)所提供的情报。据最近发表在《原子能科学家通报》(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  相似文献   

18.
前言:虽然苏军最终没能收复斯摩棱斯克,没能守住莫斯科前面的“最后一道大门”,但是却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牵制在这一地区2个月,极大地延缓了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速度,极大地消耗了德军装甲兵团的战斗力,也使德军的“装甲闪击”战车第一次在苏军阵地前抛锚,这些都为打赢未来莫斯科保卫战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9.
艾奇 《科学之友》2005,(15):42-43
1960年,罗马.埃塞俄比亚人比基拉光脚参加马拉松赛,从而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来自非洲的黑人奥运冠军.1980年,莫斯科.伊夫特为埃塞俄比亚赢得首个万米奥运冠军.从那以后,埃塞俄比亚人就开始在奥运会上书写传奇.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现代军事科学史中,彭桓武,无疑是一个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名字,他紧紧与中国的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和基础物理连在一起。事实上,许多中国人却并不熟知这位“两弹元勋”,正如著名科学家钱三强生前多次感叹:“彭桓武默默地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但很少有人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