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NPLS技术的超声速混合层流动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流马赫数(Mc)为0.5的超声速混合层风洞中,通过在两股气流的分隔板上添加扰动片的方式,对超声速混合层进行了流动控制的实验研究。比较了不同尺寸下,二维扰动片和三维扰动片对混合层流动控制的效果。采用基于纳米粒子的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PLS)进行流动显示,所得NPLS图像清楚地再现了混合层的流动结构,为比较流动控制的效果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流动控制的结果表明:二维扰动控制增强了混合层的二维特性,有利于推迟混合层的转捩;三维扰动控制增强了混合层的三维特性,使混合层转捩提前。采用NPLS技术对混合层内的三维结构进行了流动显示,在三维扰动控制下,混合层内部出现明显的H-型分布的A涡结构。  相似文献   

2.
通过数值求解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模拟了三维可压缩双组分混合层问题,着重研究了双组分密度比和可压缩效应对混合层发展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密度比的增大,混合层扰动增长率降低.在混合层发展初期,可压缩性作用尤其是斜压效应对旋涡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在混合层发展后期,可压缩性影响减弱,旋涡的拉伸扭转效应占主导作用.同时,还分析讨论了可压缩混合层中湍流的转捩及拟序结构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深对复杂流动混合现象的认识,为化工设备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用大涡模拟方法对可压缩气体混合层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了混合层流动的三维瞬态发展过程以及流动过程中涡的产生、生长、破裂以及涡列的形成与各涡的合并过程,揭示了可压混合层三维演变过程中同样具有自相似性,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通过对混合层初始状态条件下不同扰动和不同初始速度比的计算表明:随机扰动量对混合层的失稳演变过程影响最大,而大混合层速度比同样可使混合层失稳加剧并提前.  相似文献   

4.
利用三明市1960~2013年逐日02时、08时、14时和20时四个时次的地面气象资料,采用罗氏法计算得出逐日四个时次的混合层高度,分析了混合层高度年变化、月变化、日变化等规律及与有关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54a来,年平均混合层高度呈现先平稳、后缓慢下降、再明显升高的趋势;年平均混合层高度和年降水日数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5。02时、08时、20时年平均混合层高度月变化较小,14时年平均混合层高度月变化较大,该时次能较好地反映夏季整体湍流强,冬季湍流弱的特点;平均混合层高度月变化中,5月500~600m高度占比最大,其他各月600~700m高度占比最大。混合层高度日变化特征为白天高、夜间低,与湍流活动日变化特征吻合较好。相对湿度与混合层高度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83;风速与混合层高度中度相关,相关系数0.52。  相似文献   

5.
穿透性太阳辐射在一维混合层模式中对混合层深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单e指数形式的描述太阳辐射穿透性短波辐射的经验公式,代入Kraus-Turner发展的平均意义下一维时变混合层物理模型,得到考虑穿透性太阳辐射时混合层深度的控制方程.通过两组数值试验,与未考虑穿透性太阳辐射的混合层深度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了穿透性太阳辐射在不同海面热状况和不同风速下对混合层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本海混合层深度季节和年际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垂向混合坐标系统的海洋模式HYCOM模拟了北太平洋1981~2001年间的月平均三维水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构.在对模拟结果验证的基础上,得到日本海混合层时空场的分布情况,剖析了日本海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对模拟结果分析表明,日本海混合层存在着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冬季混合层深度深,夏季混合层深度浅,其深度变化范围在10~100 m之间.日本海混合层深度的年际变化与季节变化存在共性而又各具特色.研究证实,日本海地形、环流、海面风场和温度梯度场等的综合作用,导致日本海混合层深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讲述了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定义及它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论述了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多种计算方法如国标法、干绝热法、罗氏法等,并分析了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各种影响因子。其中大气稳定度是决定混合层厚度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了可压缩混合层二维大尺度结构引起的光学畸变特性.在混合层发展的第二阶段,由于混合层流场中二维拟序结构的存在改变了法向压力在空间的分布特性,在量级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法向压力梯度的动力学表达式;并由此分析了细光束在二维大尺度结构内部发生偏折的动力学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合层界面处湍动能的空间分布特性与混合层内部雷诺切应力(ρu'v')累计效应的流向梯度之间的相互比较会导致细光束发生偏折.  相似文献   

9.
将有机荧光材料NPB,Alq3,DPVBi和Rubrene分别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物理共混,作为物理混合层,制备了结构为ITO/物理混合层(120 nm)/LiF/Al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物理混合层中不同Rubrene比例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ubrene共混比例增加,器件色度发生相应改变,并呈现DPVB...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速混合层(Mc=0.5)流动现象的实验观测和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和计算均能获得混合层流动失稳结构的参数,但以往两种研究方法所获结果缺乏对比验证.我们用NPLS(Nano-Based Planar Laser Scattering)流动显示技术和二维DNS方法研究了Mc=0.5(M1=3.5/M2=1.4)的超声速混合层流动.从实验照片测量了混合层流动在无附加扰动和施加谐波扰动下流动结构波长,与二维DNS计算结果差异均在1%以内.两种方法的结果得到了相互验证.实验测量了结构的对流输运速度,证实对于超/超混合层流动,满足Mc,2〈Mc,1关系.实验照片清晰记录了大涡拟序结构的演化过程,如混合层流动的对并和间歇现象.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观测资料, 运用人工辅助算法, 获得2016―2019年白天混合层高度(MLH), 并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物PM2.5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混合层高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 春季高度明显大于其他季节, 最大值均发生在 5月。混合层高度在08:00―15:00 BJT的变化趋势与PM2.5浓度负相关。线性拟合结果表明, 当考虑风速的影响时, 通风指数与 PM2.5具有更强的负相关关系; 当考虑风向的影响时, 西南风情况下, 混合层高度与PM2.5具有更强的负相关关系。对天气分型后, 每个天气类型的PM2.5浓度与混合层高度的相关性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速混合层的气动光学畸变与抖动严重恶化其光学性能, 但现有测量技术限制了相关研究的时空分辨率. 通过系统集成与开发, 提出了基于背景纹影(background orient schlieren, BOS)矢量场的高分辨率全场气动光学畸变与抖动测量方法, 分析了BOS的系统结构、灵敏度与分辨率等基本问题. 利用BOS研究了超声速混合层流向结构的气动光学畸变与抖动, 定量化不稳定涡运动造成的气动光学效应, 利用时间相关技术确定了气动光学抖动效应的时间尺度. 超声速混合层展向结构的畸变场展示了光线穿越超声速混合层流场所出现的条带型畸变结构, 这种结构是制约其光学性能的主要瓶颈之一. 气动光学畸变与抖动效应的定量化为超声速混合层光学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1-2013年重庆市沙坪坝地区的常规气象数据,运用MATLAB软件分析近3年大气混合层高度mm变化和特征,且与气象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每天在8∶00-19∶00,大气混合层高度与太阳辐射强度、温度、风速呈正相关性;与气压、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性,与露点温度的相关性不明显;而在20∶00-7∶00,大气混合层高度与太阳辐射强度和风速呈正相关,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不明显;同时,通过气象数据建立重庆市大气混合层高度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复杂地形上确定大气混合层厚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复杂地形上确定大气混合层厚度方法的探讨张文煜,冯广泓,袁九毅(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兰州730000)在大气边界层内,混合层的存在,其高度和变化规律对空气污染物的散布有着很大影响,能否准确的估算混合层厚度,成为研究污染物扩散规律的一个重要因素。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15.
气固两相混合层卷起过程的直接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设定混合层卷起过程的流场初始条件下,应用拟谱方法和Lagrange方法对时间模式的两相湍流混合层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求解流场的瞬态涡量场和颗粒场,分析流场不同类型涡结构的拟序特征,定性研究不同大小的颗粒在混合层中受流场涡结构的影响,描述了不同Stokes数颗粒的扩散规律和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维湍动能模式对南海南部的SST及混合层进行数值模拟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TKE模式能够模拟南海部的海表面温度SST以及除南海南部5月中旬以外的上混合层深度随时间变化基本特征。在5-6月,SST的日振荡主要依赖于短波辐射的日变化,风的混合作用抑制了SST的日周期振荡。春季夏季风爆发期间,南海海面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与短波辐射和风应力相比较,是一个对SST的混合层影响较小的量。在春季南海部,短波辐射作用能使SST升高的最大值约为4℃;潜热和感热通量能使SST的下降的最大值为3℃。风应力对南海混合层深度随时间变化趋势起着决定的作用,并能使其深度加深20-30m,而短波辐射则使混合层的深度变浅2-3m,潜热和感热通量会使混层的深度加深1-2m。在春季南海南部,热通量对混合层深度的影响与风应力相比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17.
杨琴  符松 《中国科学(G辑)》2008,38(3):319-336
应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技术对超音速平面混合层直接数值模拟流场进行了分析.比较了POD方法中不同内积形式的特点及其对结果的影响,发现所研究的流动中脉动流场所占的总能量比例非常小,其POD能谱收敛非常缓慢,能量分散在大量模态中.低阶POD模态的形态显示超音速混合层中也含有与低速混合层类似的展向涡系结构和斜结构,只是这些结构所占的能量比例比低速混合层要小得多,并且这些结构的形态相对独立于观察者的运动速度.随着流动维数和对流马赫数的增加,POD能谱进一步变宽,低阶模态的结构也更加复杂,流动更加紊乱。  相似文献   

18.
为了增加对喷射器内部流场的系统认识,同时为喷射器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设计提供参考,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喷射器的运行特性及内部流场。研究结果表明,当混合流场中涡的卷吸作用主导混合时,混合层边界可用于表征相的分布范围;可以通过分析湍动能和涡耗散率定性描述喷射器内流场混合层内涡的特性;当压力不匹配度小于1时,高速蒸汽的可压缩性对涡卷起的抑制作用,需要较长的混合区均衡流场,但可压缩性对混合层发展的影响有上限;当压力不匹配度大于1时,喷管出口处的激波可使混合层增长速度变大,使流场在较短的距离内便达到均衡状态,有效缩短喷射器长度。  相似文献   

19.
在原球圈范围的P-σ坐标模式中加入了O3和海洋混合层的影响,对7月中、低纬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第1种方案中包含了O3,第2种方案既包含了O3又引入了海洋混合层.将这两种方案与原方案(不包含O3和海洋混合层)流场的模拟结果作对比分析发现1、2方案模拟结果比原方案更接近实况,特别是第2种方案模拟效果更加理想.表明O3和海洋混合层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是重要的,它不仅直接影响到海洋,对陆地也有重要影响.其影响不只是局限于大气的低层,对高层也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20.
混合层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混合层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了离散涡方法。计算中采用扩散速度法处理粘性作用项。计算结果表明:与通常采用随机涡方法或核膨胀法处理粘性作用项相比,采用扩散速度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更吻合,同时更准确地反映了混合层流动的自相似性。在混合层流动中,邻近大尺度涡结构之间存在着连续不断的合并;采用二维离散涡方法预报的横向脉动速度均方根大于实验值是由二维离散涡方法忽略了真实流动的三维特性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