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1,(15):34-35
曾30次进入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的考察队队长夏训诚,公布了罗布泊科学考察的初步结果,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2010年是彭加木殉难30周年,广州市白云区委、白云区政府和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联合举办了彭加木纪念碑奠基仪式暨重走彭加木探险之路科学考察活动。活动历时29天,行程6500千米,取得了七项初步科研成果。第一个科考成果:对"大耳朵"  相似文献   

2.
重返罗布泊     
罗布泊,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古楼兰王国都城的所在地。我曾先后十多次到过这里,每来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此次重返罗布泊更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感受。顽强的生命罗布泊是我国最干旱的一隅,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不少地方甚至终年滴水不降,自然环境极端恶劣,似乎是生命的“禁区”。然而在古代,水乡泽国的罗布泊曾是许多野生动物的乐园,植物也曾有过繁花似锦的岁月。据《汉书》记载,这里“多葭草、柽柳、胡桐、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驼”,是一  相似文献   

3.
据《新科学家》报道,瑞士科学家使用质谱仪法,把月球和地球的样本经过氩燃烧气化,高精度地分析样本里成分的重量,结果发现,虽然二者在多数方面极其类似,但月亮岩石样本的铁57对铁54放射性核素的比率比地球上的要高一点。科研人员说:“我们惟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在月球和地球的形成过程中,它们  相似文献   

4.
一滴来自海洋表层100米内的水,其中都含有数干个自由漂浮的微生植物,这些就是“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这些单细胞生物包括硅藻与其它藻类,居住的地区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全球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所含的碳有6000亿吨重,而浮游植物占的比例却不到其中的百分之一。这片隐形森林个儿虽小,不过一点也不妨碍它们在地球上最关键的自然循环中记上重要的一笔。按说海洋浮游植物活动的最大效应,就是它们对于气候的影响:这些身形奇小的海洋住民,能够从大气中撷取温室效应气体,即二氧化碳(CO2),并将之储存到海洋深处;但直到不久前,还只有非常少数的研究者对此有  相似文献   

5.
有人称,罗布泊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幻三角地”,是“死亡之海”。1980年,地质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周围考察时,突然失踪,移动的沙丘,把他最后的归宿也遮掩得无影无形,至今仍令人无法解释。1996年,徒步探险者余纯顺,在走遍大半个中国后,却在大漠深处的罗布泊驻足,袒身而眠,把灵魂托付给了大漠。楼兰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助手很快找回铁铲甚至还拣回几件木雕残…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05,(11):4-6
珠峰身高测量全解密珠峰———地球之巅。2005年5月18日,我国科考队员将再次站在峰顶,重新给这位“巨人”定身高。珠峰的测量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海拔5600米之前———水准测量法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陈现军告诉记者:“总体来说,此次测量珠峰行动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从拉孜出发行进500公里到达珠峰5600米处;另一部分从5600米起使用觇标、G PS、雪深雷达综合测量峰顶高度。”据介绍,所谓水准测量法是指从最初的基准点———青岛海拔基本面开始,每35米设立一个标杆,用水准测量仪计算两边标杆尺度的变化,在水平视线内测出两根标…  相似文献   

7.
6500万年前人们猜想有一个巨大 的陨石与地球相撞,恐龙就是在这个 时候从地球上消失了。只有少数几种 动物生存了下来,其中一位至今生存 在印度尼西亚群岛,外形与传说中的 恐龙极其相似。这就是科摩多巨蜥。 今天,只有在印度尼西亚巽他群岛 中的三个极小的岛屿上才能找到这种 爬行动物。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现 存的成年巨蜥身长可以达到3米多。 科摩多巨蜥是一种食肉动物,它的脚  相似文献   

8.
在那遥远的数千万千米之外,一颗红色的行星正在吸引着无数天文学家热情期盼的目光,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数个探测器正在竞相奔向那颗神秘的星球。那就是火星--在地球运转轨道外侧的陪伴了我们亿万年的邻居。火星是除金星之外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与地  相似文献   

9.
太湖、巢湖、滇池相继暴发蓝藻危机,湖泊问题再度进入公共视野.如果我们把目光稍微向前追溯几十年,就不难发现中国的湖泊在众多压力胁迫之下一直呈步步退让的萎缩态势.甚至一些曾经碧波浩荡的大湖,和它承载的繁荣和文明,几乎是在"转瞬间"僦灰飞烟灭,比如历史上的罗布泊.  相似文献   

10.
日前,美国《发现》杂志撰文说,有迹象表明,第五纪冰川期即将来临。此前,一些加拿大科学家在经历了1996年的大风雪以后也公开宣称,地球已经踏入了一个新的冰川期。与此同时,美国一家电视台的科学频道也暗示说:地球在1970年左右就已经进入了第五纪冰川期。为什么要把地球经历的下一个冰期叫做第五纪冰川期,第五纪冰川期的到来会给地球造成什么影响?要想解开第五纪冰川之谜,就要先从地球经历的四个大冰期说起。  相似文献   

11.
“以地球为本”的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革命"加上"知识就是力量"和"以人为本",三者之合力的最大作用,就是加速了对地球资源的掠夺和毁损。今天的人类之所以会遭到地球的疯狂报复,就是因为地球作为一个巨型的有机体和生命体,只自在自为地服从其生生不息的规律。其中,不只是构成地球的各个圈层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且与人和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人类要想解放地球和自身,只有"以地球为本"遵循其创生法则,建立环保法规体系,将生产正义贯彻生态学始终,摆脱高消耗、异化消费、唯利润生产和破坏性经济,实现天地人合一,才能真正消除环境损毁、资源枯竭、生态危机,最终达到保护地球、拯救物种、维护人类合规律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09,(23):34-37
国外媒体最近公布了地球上的15大最奇特地貌,置身其中,就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这些怪异的地貌与地球上其他地貌截然不同。从西班牙的血红色河流到富有传奇色彩的土耳其地下石城以及仙人烟囱,一个又一个奇特地貌仿佛并不是大自然的产物。而是直接从科幻小说和科幻影片复制过来,为地球增加浓重的神秘色彩。以下就是这15个大奇特地貌。  相似文献   

13.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22):69-69
一个南非科学家小组及其国际合作伙伴近期找到了首个曾经有彗星冲入地球大气联并发生爆炸的证明,高温冲击波摧毁了其所经过路径上的所有生物。这项发现不仅提供了首个确凿的证据证明在数百万年前曾经有彗星撞击地球,未来它也将帮助我们理解太阳系的形成之谜。南非金山大学教授大卫·布劳克表示:“彗星时常造访地球的天空,它们实际上就是一螳冰雪物质和尘埃混杂征一起的脏雪球.但在此之前人们还从未在地球上找到过确凿的可被证明是源自彗星的物质。”在大约2800万年前,  相似文献   

14.
明清之际,西方地圆说思想传入朝鲜半岛,打破了传统地理观。面对外来且异质的文化,朝鲜学者经历了好奇、接受、再到探讨其物理本质的过程。特别是以李瀷、洪大容为代表的朝鲜学者,针对地心宇宙模型所面临困境,以独创性的地球观念,尝试用传统知识体系去同构它。地圆说也在这一背景下在朝鲜得到一定的普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5年5—7月,香山科学会议陆续召开了第254—257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涉及罗布泊地区和西部干旱区未来发展、生物与医学中的复杂性问题、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潜力与前景、中国干旱态势和调蓄水问题等科学主题。来自各界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一、罗布泊地区  相似文献   

16.
美籍伊朗裔女商人阿努谢赫·安萨里随“联盟”号进入空间站不全是为了圆自己的太空梦,她还是欧洲航天局4项重要实验的测试对象。第一个实验:太空辐射对人体的反应——第2号染色体的实验在太空飞行中,机组成员经常暴露在不同类型的辐射中。辐射会损害细胞的DNA,可能会导致染色体的突变,从而增大了致癌的风险。引起的染色体的突变可能需要分析淋巴球(白细胞)。第2号染色体实验的研究是研究染色体变化,以及国际空间站成员的淋巴球对辐射的敏感程度。在地球上无法准确模拟太空的辐射场,因此在空间环境中进行分析很有必要,试验的结论有利于评估…  相似文献   

17.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以整合共享分散科学数据为重点的项目。作为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前批9个试点之一,该项目于2003年启动,2005年纳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进入建设阶段,2009年通过国家科技单位评估和验收,开始进入运行服务阶段。通过6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以下简称“共享网”)为我国科技创新、国家宏观战略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服务,引领和推动了我国的科学数据共享,提升了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在国际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2020年秋冬之交,“奋斗者”探索一号科考船载着中国海洋科技弄潮儿勇闯地球最深极——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实现了进入万米洋底的世界壮举,圆满完成了“奋斗者”号万米级载人深潜试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 “奋斗者”号副总设计师赵洋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9.
500万年后地球进入冰河时期,地球可能出现的新物种 500万年后地球再度进入冰河期, 向北漂移的非洲大陆与欧洲融为了一体,直布罗陀海峡就此封闭,而地中海因冰河期的雨量匮乏变得干涸,在盆地的最深处,坐落着一个含盐量极高  相似文献   

20.
和谐发展与简单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道从简,至道不繁,环流似圆,是和谐发展观蕴涵的基本原则。平实无华、寓繁于简的和谐发展之道,指出了和谐发展“圆理”全真、至善、达美的简单路径:和谐若环,圆道至简,周流不息;和谐至善,善道不繁,天道酬善;和谐达美,大美从简。和谐发展观中的简单性原则既是大自然简单性原理在发展观层面上的投影,又代表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的简单性方向。穿过时间隧道和空间黑洞可以发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地球、太阳系、银河系还是恢弘宇宙,再没有比和谐发展之圆道更简单因而也更伟大、更美丽的存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