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唯诚 《科学之友》2004,(10):20-21
在寂静中倾听。1883年,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人们在听到它强大轰鸣的同时,还隐约感受到了一种隐藏着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一种听不见的声波,它使科学家第一次意识到大自然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声音:次声。  相似文献   

2.
陈静 《世界科学》2002,(4):37-37
究竟是什么使得露天音乐会这么令人着迷呢 ?很显然 ,不是它的音响效果。因为这几乎不会成为原因 ,而是在于露天音乐会的那种吵闹声 ,表演者的即兴发挥甚至是令人讨厌的蚊子的嗡嗡声。总而言之 ,是那种整体上的效果 ,才使得露天音乐会如此吸引人。如果不是观众、蚊虫以及降雨等噪声的加入 ,那么人们就可以从因特网上下载真实的音乐会了。最近 ,AT&T公司开发了一种新的录音技术 ,利用这项技术 ,如果你要在家中重现一场真实的音乐会 ,只需一套配有 5个音响的家庭影院系统。詹姆斯·约翰斯顿 (JamesJohnston)就职于新泽西州A…  相似文献   

3.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近开展了一项综合性评估,从中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显而易见",各国政府对这一声明也达成了共识。这种影响对生态系统将会带来长期的后果,而由此产生的影响将在未来数千年内一直存在。虽然现在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显而易见,并且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但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相对来说则更不明显。然而,海洋提供了许多具有全球意义的关键服务,而这些服务因人类活动而需要付出日益高昂的代价。在思考适应和缓解人类气候变化的问题时,必须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4.
陈珍 《科学之友》2010,(1):32-32
聋哑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罕见,大街上经常能看到他们三五成群,边走边比划着交谈。要说他们之中有什么奥秘,或许人们不大相信。其实,他们之中确有一些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5.
无声之音     
具有社会公德的音乐爱好者,使用一种靠耳机传声的个人磁带录音机,以便既使自己听起来震耳欲聋,而又不吵扰别人。可悲的是这种崇高的愿望很难实现。从耳机里泄漏出来的这种柔和、细微、有节奏的声音,具有一种特别的噪音作用。因此,狄德勒斯正在研究一  相似文献   

6.
提琴家族大概是在1550年左右出现的。早期的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据说是意大利人加斯巴罗和马基尼的杰作,不过这些乐器的弦太粗,而且太松,以致声音比现在听起来显得低沉单调。  相似文献   

7.
蟋蟀是一种我们常见的鸣虫,它们会为了向同类宣誓自己的领地范围或满足求偶的需要,利用自己的发声器官来鸣声。然而,人们发现生活在两座夏威夷岛屿上的蟋蟀却为了躲避致命的飞蝇"袭击",在自身演化过程中失去了鸣声的能力。在通常情况下,雄性蟋蟀会通过摩擦自己身体两侧的翅膀发声来达到吸引雌性的目的。然而,人们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时发现,生活在考艾岛和瓦胡岛上的雄性蟋蟀翅膀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刊登在《现今生物学》期刊上的最新报道表明,  相似文献   

8.
2007年9月22日是第49个国际聋人节。中国有多少人口,大家都能脱口而出,而中国有多少聋人,很多人却说不出来。2000年中国有6000万残疾人,2006年的统计数字是8296万。在这些残疾人中,聋人占1/3,按这个比例计算的话,中国现有聋人2700多万,是残疾人中数量最多的。  相似文献   

9.
10.
那是60年前的一天,在浩瀚的海洋上,一艘外国考察船正在进行科学考察。一位气象工作者正在施放高空探测气球,无意之中自己的脸贴近了气球,顿时耳朵里感到一阵强烈的刺痛,使他不由得惊叫起来。奇怪的是,当天夜里考察船就遇到了猛烈的风暴袭击。他把这些现象记在了当天的值班已志里。事后,另一位科学工作者发现了这个记录。从中获得启示:是不是气球振荡与海上风暴有着一  相似文献   

11.
1986年4月16日,法国名城马赛郊区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正在用餐,突然间家人接二连三地扑倒在地。与此同时,附近一家老少十口也这样突然死去。  相似文献   

12.
噪音对人体健康有害,这是谁也不会怀疑的事实.因此,人们想尽办法采取种种措施,千方百计地减少和消除噪音,以保障身体健康.最近,德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一个完全没有声响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同样也会造成损害.他们研究认为,无声环境会使人产生恐惧不安、心律失常、食欲减退,特别是对神经系统造成很大的伤害,在心理上产生莫名奇妙的压力,如出现情绪烦躁、思维混乱等症状,使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3.
噪音对人体健康有害,这是谁也不会怀疑的事实。因此,人们想尽办法采取种种措施,千方百计地减少和消除噪音,以保障身体健康。最近,德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一个完全没有声响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同样也会造成损害。他们研究认为,无声环境会使人产生恐惧不安、心律失常、食欲减退,特别是对神经系统造成很大的伤害,在心理上产生莫名奇妙的压力,如出现情绪烦躁、思维混乱等症状,使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危害。同样,美国的研究人员也曾做过这样的试验:让几名志愿受试者分别进入一个完全隔音没有任何一点声响环境的房间里,结果发现,在这无任何声响的环…  相似文献   

14.
轮船在大海上航行,人们往往只能听到海鸟的叫声以及浪涛哗哗作响声,总以为水下是一个无声的寂静世界,大海是一个静谧的王国。在古代,人们就把鱼当作世界上最安静的动物,“缄默如鱼”这句有名的成语便是说明。 从表面上看,鱼儿在水中怡然自得地游来游去,似乎毫无声响。然而,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试听,发现大多数鱼类都能发音,它们善于“歌唱”,并且喜欢聚集在一起举行“音乐会”!整个海洋是鱼音繁杂的世界,各种鱼类都有自己的“语言”。其实我国人民早就知道水中的鱼会出声。《游览志》中便有“石首鱼其声如  相似文献   

15.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它不会引起空气的振动,因此,一般人耳是听不到微波的.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当人体受到脉冲调制的微波辐照时,可以产生听觉效应.微波辐照引起的听觉,有时似机器响,有时象昆虫鸣,有时还好比鸟儿叫. 这项发现直接在人身上得到了证实.实验在装有微波吸收材料的屏蔽室内进行,受试者的头部直接处于微波喇叭天线的前面,实验人员和微波发生设备都在隔壁房间内,与受试者分隔开.为了尽量降低扰动噪声,受试者有听觉感觉时就按下开关,用指示灯通知实验人员.结果表明,用宽度为1 ~32μs的矩形脉冲、调制频率为2450MHz的微波辐照受试者的头部时,他感到清楚的“卡嗒”声.在听阈,峰值功率密度在1~40W/cm~2之间变化,此时的平均入射功率密度为0.1mW/cm~2.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8月21日,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郊区遭受化学武器(疑为沙林毒气)袭击,142人死亡、3600余人受伤(包括426名儿童)。化学武器杀伤力之大、破坏力之强,可见一斑。人类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使用的毒剂包括氯气、光气、芥子气等45种,毒剂用量达12.5  相似文献   

17.
《科学24小时》2014,(6):44-45
虽然黑洞本身并不会发光,但被其吞噬的热量还是会释放出X射线。曾经,科学家就是通过寻找这类X射线发现黑洞的。不过,天文学家在近日首次未通过观测X射线就发现了一个和恒星质量相差无几的黑洞。该黑洞距离地球8500光年,围绕着一颗名为MWC656的蓝色明亮恒星运转。由于MWC656旋转过快,以至于其周围弥漫着气体,而其他气体则围绕着黑洞,但并未陷入黑洞。这就是该黑洞并未发出X射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静电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一方面绞尽脑汁想利用静电,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想克服它。不过静电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便,它甚至成了人类的无敌武器——导弹的无声杀手.导弹的推进剂对摩擦都特别敏感,典型的双基推进剂具有更高的敏感度。而人体的静电也很大,在湿度低的条件下,无地板防护的人体可以产生高达0.015焦耳的静电荷。导弹中所有点火感度低于这个值的材料与带有静电的操作人员相接触都能引起点  相似文献   

19.
20.
卢曙火 《科学之友》2006,(11):88-89
一辆黑得发亮的小轿车疾驰着,无声地停在一座典雅的别墅前。 从小桥车上走下来一个秃顶但却魁伟的年轻人,一阵风似地快步踏上台阶,边走边高声喊着“逸丽,逸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