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引言自发高血压——NIH肥胖大鼠品系(SHR/N—cp)是新培育的一个用于肥胖症和糖尿病研究的遗传动物模型。肥胖大鼠表现出的代谢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与人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Ⅱ型)相似。这是唯一的雌雄性都显示不耐葡萄糖的啮齿动物模型。 SHR/N-cp品系是美国国家健康动物遗传资源研究所培育的用于肥胖症研究的两  相似文献   

2.
研究函数fa(z)=zexp(z a πi)的动力学,证明了下列结果:当a<0时,Fatou集F(fa)是一个完全不变吸引域;存在an>0,使得fan具有2n阶超吸引域,而当a>an时,fa没有2n阶超吸引域;an单调增加趋于无穷大;集合B0={aRJ(fa)=C}是一个无界集.  相似文献   

3.
模型的建立为了提供一个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大鼠模型,Ikeda等于1981年建立起Wistar糖尿病肥胖大鼠(WDF/Ta-—fa)。人类NIDDM,具有成人发病和程度不等的肥胖、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抗性、不耐受葡萄糖和外周神经疾病等典型特点。为了培育出一个具有这些特点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长期应用rhCNTF对谷氨酸钠(MSG)肥胖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建立MSG肥胖大鼠模型。3月龄时将肥胖动物随机分5组:分别皮下注射rhCNTF300μg·kg-1·d-1(高剂量组)、100μg·kg-1·d-1(中剂量组)、30μg·kg-1·d-1(低剂量组);西布曲明灌胃8 mg·kg-1·d-1(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生理盐水1 mL·kg-1·d-1,连续给药33 d。末次给药后24 h,同时动物禁食过夜后,在水合氯醛麻醉下测体重、身长,计算LI;断头后取腹部脂肪称重计算脂肪系数;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后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1)造模:正常大鼠189.40±38.72 g,谷氨酸钠肥胖大鼠平均体重(246.72±36.67)g,(P<0.001);LI(Lee’s指数)分别为289.27±9.05和304.42±9.64(P<0.001),说明造模成功。(2)药物实验结果高、中剂量给药组LI、脂肪系数、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明显下降,高剂量组胰岛素水平也有所下降,达到统计学要求的显著性。结论rhCNTF30~300μg·kg-1·d-1皮下注射连续用药33 d,对谷氨酸钠肥胖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可能对Ⅱ型糖尿病肥胖有效。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肥胖大鼠进行10周的饮食监测以及游泳运动减肥,观察运动对肥胖大鼠饮食量和胰岛素抵抗、血清瘦素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时间的有规律运动不仅能对肥胖大鼠的饮食量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使得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血清瘦素水平得到了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周龄和性别对SPF级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建立不同周龄和性别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正常值背景资料。方法离乳3周龄SPF级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12、24、48周龄4个实验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血液细胞分析仪对大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统计并分析同性别周龄间和同周龄性别间指标差异。结果 4周龄与12、24、48周龄大鼠的生理指标如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嗜碱性细胞数(BA#)、嗜碱性细胞百分比(BA%)及生化指标如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总蛋白(TP)、血糖(GLU)、肌酐(CRE)、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4周龄大鼠血液BA%和24周龄大鼠血液BA#均为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和24周龄大鼠血液WBC、RBC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48周龄大鼠血液MCH、PCT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龄大鼠血液CRE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周龄大鼠血液AST、CHOL、BUN和48周龄大鼠血液GLU均为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2和24周龄大鼠血液ALP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同性别不同周龄的SPF级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周龄不同性别的SD大鼠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肥胖对大鼠骨髓脂肪细胞的影响。采用5-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高脂饮食组(100只)和正常饲料组(100只),采用高脂饲料(40%脂肪比)诱导大鼠肥胖模型,连续喂养14周。动态检测(第0、4、6、8、10周)大鼠血清中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经HE染色后,检测股骨骨髓腔中脂肪细胞数目及形态变化,同时测量其直径变化。结果显示,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两组大鼠体重差异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第十周后,两组大鼠体重均进入平台期,体重不再增加。肥胖组大鼠血清中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始终高于正常组大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大鼠高脂饮食前6周骨髓腔内仅发现少量脂肪细胞,6周后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开始增加,但始终少于正常大鼠,各检测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细胞直径测量结果显示,肥胖组大鼠脂肪细胞直径出现了双峰趋势,从第0周到第2周逐渐增大,且直径均大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到6周降低,且低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6周到第8周再次逐渐增加,此时显著高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8周后,再次下降,直径显著低于正常组大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肥胖对大鼠骨髓脂肪细胞数目及直径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肥胖的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性,而这种影响的差异可能与高脂饮食导致的脂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8.
(e,M)-内射模     
本文引入了(e,M)-内射模的概念.设M是任意一个固定的右R-模.称右R-模X是(e,M)-内射模,如果对任意的基本单同态f:K→M,从K到X的任意同态都能扩张到M.本文给出了(e,M)-内射模的一些性质和刻画.  相似文献   

9.
系统分析了AK4在成年大鼠各主要组织(心、肝、脾、肺、肾、睾丸和附睾)及在不同周龄大鼠睾丸和附睾中的表达谱.RT-PCR及Western结果表明,AK4在各组织中呈泛在表达,且在睾丸中AK4水平从2周龄到4周龄逐渐上调,5周龄后表达趋于稳定;在附睾中,AK4在2周龄大鼠中不表达,从3周龄到4周龄表达逐渐上调,5周龄后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将L-模糊弱邻域算子的概念变形到(L,M)-闭包模糊邻域系, 给出(L,M) 闭包模糊邻域系和(L,M)-闭包系统的关系, 并研究(L,M)-闭包模糊邻域空间与连续映射构成范畴的终结构和初始结构. 最后给出该范畴的余积和乘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常规饲料添加蛋黄和花生米的方法诱发建立雄性SD营养性肥胖大鼠动物模型。方法 30只4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24只,对照组6只。实验组饲喂正常饲料并添加鸡蛋黄及花生米,饲喂2周后实验组剔除肥胖抵抗大鼠,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大鼠饲喂8周后称量大鼠体质量并计算Lee's指数,禁食12 h后处死,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含量,同时取肝脏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大鼠饲喂8周后,体质量达到526.6±46.4 g,对照组大鼠体质量为415.6±33.7 g,实验组大鼠体质量超过对照组体质量26.7%;实验组的Lee's指数为330.0±8.2,对照组Lee's指数为307.0±6.6(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大鼠的血清TG均值为2.16±0.17 mmol/L、TC均值为1.40±0.34 mmol/L,对照组血清TG均值为1.66±0.11 mmol/L,TC均值为0.82±0.13 mmol/L,两组大鼠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病理学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肝脏均出现脂肪样变。结论 4周龄SD雄性大鼠采用正常饲料并添加鸡蛋黄及花生米的方法能稳定成功地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2.
假设 M是一个具有可分预对偶的 von Neumann代数(特别是有限的 von Neumann代数), End(M)是它的自同态半群。给 End(M)赋以 U—拓扑,我们证明了当是正规的忠实态时, End (M)是 End(M)的 U—闭子集(在序列收敛意义下)。我们还证明了 End (M)中—不变条件期望的指标是下半连续的。这推广了已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引入(n,m)-强投射余可解Gorenstein平坦模(即(n,m)-强PGF模)的概念,给出它的一些基本性质。证明了如果M是一个(n,m)-强PGF模,则:(1)M的PGF维数PGFd(M)≤m;(2)当1≤i≤m时,M的第i个合冲是(n,m-i)-强PGF模;当i≥m时,M的第i个合冲是(n,0)-强PGF模。其次证明了:如果模M的第d个合冲是(1,m)-强PGF模,则PGFd(M)=k≤d+m,且M是(1,k)-强PGF模。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测定不同周龄MIJ、HFJ近交系大鼠血液生化指标,观察其特征表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参考数据。方法 取4、8、12周龄不同性别(含MIJ雄性不育大鼠)MIJ、HFJ大鼠,每组20只,测定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球蛋白(GLO)、谷酰转肽酶(GGT)、肌酐(CRE)、血清尿素氮(BUN)、血糖(GLU)、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计算得出AST/ALT,A/G。结果 HFJ、MIJ两个近交系雌性大鼠比较:碱性磷酸酶(AL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在4、8、12周龄三个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HFJ雄大鼠与MIJ雄性正常大鼠比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在4、8、12周龄三个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HFJ雄大鼠与MIJ雄不育大鼠比较:血糖(GLU)指标在4、8、12周龄三个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仅在12周龄差异极显著(P<0.01);HFJ近交系雌雄大鼠比较:HFJ雄性大鼠的ALP指标测定值在三个时间点始终高于HFJ雌性大鼠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MIJ、HFJ大鼠血液生化指标因动物品种品系、年龄、性别等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MIJ雄性不育大鼠的血液生化指标未表现明显缺陷。这些血液生化指标数据对其进一步研究及应用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ξi,I≥1}为标准化的正态序列,rij=Cov(ξi,ξj).M(k)n是{ξi,I≥1}第k个最大值,L (k) n是其出现的位置,文章在条件:j-I→∞时rijlog(j-I)→γ∈(0,∞)下,得到了M(1)n和M(2)n的联合渐近分布.  相似文献   

16.
用Rastogi方法研究K(a)ehler-Einstein流形M上的Rastogi联络(-▽),证明了(-▽)的拟共形曲率张量为0时,M拟共形平坦,进一步推广了Rastogi与胡聪娥的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非手术性牙周治疗对肥胖伴实验性牙周炎大鼠肾功能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肥胖对照组、肥胖伴实验性牙周炎组和牙周治疗组.通过HE染色观察牙周和肾组织结构改变,并检测血清肌酐水平及肾脏的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肥胖伴实验性牙周炎组的牙周组织破坏明显,肾小管上皮病理结构出现早期破坏.牙周治疗组的血清肌酐水平[(26. 38±1. 51) mmol/L]显著低于肥胖伴实验性牙周炎组(30. 13±2. 47) mmol/L(P=0. 001).牙周治疗组肾脏的MDA(6. 29±1. 24) n M/mgprot、8-OHd G(0. 32±0. 14) ng/gprot水平显著低于肥胖伴实验性牙周炎组MDA(7. 88±1. 99) n M/mgprot、8-OHd G(0. 50±0. 26) ng/gprot(P 0. 05);牙周治疗组肾脏的GSH水平[(55. 85±7. 26)μmol/gprot]显著高于肥胖伴实验性牙周炎组[(43. 91±12. 48)μmol/gprot](P=0. 041);牙周治疗组的SOD活力与肥胖伴实验性牙周炎组的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非手术性牙周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肥胖伴实验性牙周炎大鼠肾功能异常和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8.
应用算子代数的基本知识,研究了M2(M)和M2(M)(在上)的完全自由积M2(M)*M2(M)中算子乘积的谱.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将L.Nicolescu在文[3]中的定理2,3和定理4中(ii)与(iii)的等价性推广到满足如下条件的两个线性联络(?)和(?)间的形变代数:其中(?)(M)是黎曼流形M上所有C~∞问量场的集合,π是一次微分形式,P是由下式给定的问量场g(X,P)=π(X)然后本文讨论了M上半对称度量联络(?)的曲率张量R与Weyl的共形曲率张量C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个C=0的较一般的充分条件,使得[1],[2]中的有关结论只是它的特例.同时进一步指出了[2]中命题3当R≠0时,只有Levi-Civita联络能满足命题的条件,但R=0时,命题3就包含在[1]的定理1中.  相似文献   

20.
摘要: 本文叙述盐敏感大鼠起源和研究历史,着重分析了相关因素对不同周龄盐敏感大鼠血压变化的影响,包括观察高盐摄入的妊娠期( 21 d) 雌鼠对子代遗传因素的影响,比较高盐摄入后哺乳期( 出生后 3 周) 、幼鼠期或青春期前期( 3 ~ 5 周) 、青春期( 6 ~ 8 周) 和成熟期( 8 周以上) 等盐敏感大鼠血压变化的差异,对比药物干预( 噻嗪类利尿剂、坎地沙坦和依普利酮) 不同周龄盐敏感大鼠血压下降的水平,以及分别讨论钾与钙的摄入对不同周龄盐敏感大鼠血压的影响。通过分析盐敏感大鼠高血压病血压水平的影响因素,为科研实验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