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一种基于增量式数字PID算法的智能温度控制器的实现,并对数字PID算法及硬件方案的实现进行了分析。通过软硬件的设计,完成了PID控制算法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对温度控制进行了LabVIEW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增量式数字PID算法的智能温度控制器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和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从控制精度、稳定性、抗干扰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对比了用PID和双金属片温度控制的太阳能干燥装置的控制差异,分别进行了实际测试,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ID智能控制的平均控温误差是1.8℃,温度波动为1.3%;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动作温度)的平均控温误差为8.0℃,温度波动为39.5%。PID控制的精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但成本高,适用于精确控制;双金属片控制简单价廉,适用于控温精度要求低的场合。  相似文献   

3.
模糊PID复合控制算法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常规模糊PID复合控制算法的不足,在分析了其控制特性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算法.采用基于梯形隶属函数的模糊切换算法以及基于变论域和仿人智能思想的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的在线自调整算法实现了自适应模糊PID复合控制,并将此改进算法用于PCR芯片智能温度控制系统中,使控制系统获得了良好的动态特性和稳态性能、较强的鲁棒性及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其控制品质远优于常规模糊PID控制和基本模糊控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电子竞赛智能小车的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以MC9S12XS128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核心,设计了智能小车的视频处理电路、电机驱动电路以及电源电路等,给出了赛道图像采集算法、抗干扰和抗反光的黑线提取算法、舵机转向和速度调节的PID控制算法、赛道识别和弯道控制算法,制作的智能小车能通过对自身运动速度和方向的实时调整实...  相似文献   

5.
智能PID拥塞控制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主动队列管理(AQM:Active Queue Management)几种算法存在响应时间较长并在时延较大时都不能使队长度收敛到期望值的问题,提出一种智能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控制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给出了该算法的详细描述.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在时延较小的情况下是稳定的、鲁棒的,且响应速度优于REM(Random Exponential Marking),PI(Proportional Integral)控制,PID控制等算法.同时,对于大时延的网络,该算法也是稳定、收敛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混沌PID控制的高精度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际生产过程的温度特性,针对时滞和不确定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混沌PID控制方案,并应用于电阻炉的温度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算法使用可靠、精度高,而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好的鲁棒性,优于常规的PID控制与模糊控制。  相似文献   

7.
电气阀门定位器是气动调节阀的关键部件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模糊PID控制的智能电气阀门定位器结构原理,同时探讨了系统的控制软件如何实现阀门的快速精确定位和提高智能定位器的使用寿命,并给出了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激光石墨化加热具有热源集中、升温迅速的特点,石墨化炉的温度控制系统主要采用传统PID控制器,存在惯性大、超调严重等缺点,并且PID控制器的3个参数(比例系数kp、积分系数ki和微分系数kd)固定且主要依据经验获取。对于没有精确数学模型的PID控制系统,可以采用模糊控制对控制策略进行优化,但是模糊算法中模糊规则表的制定依旧主要源于经验所得,无法保证当前规则为最佳规则组合。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策略,对模糊规则表寻找全局最优解;借助MATLAB和Simulink环境进行编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PID控制效果在整体上优于传统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其响应时间短,控制精度高,无超调量,可用于碳纤维激光石墨化炉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9.
基于STM32的PID和PWM温度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基于STM32单片机控制的水温高精度智能控制系统,采用分段PID控制和PID参数整定相结合算法及控制可控硅导通相角升温和PWM进行系统降温技术相结合的温控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静态温度和动态温度控制精确,波动系数小,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一种传热系数测定仪是由加热控温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加热控温系统由可控硅电源和温度控制仪组成;数据采集系统由直流放大板和A/D转换板组成。控制系统用来控制试件测温器的加热、保温。通过计算机控制,可连续测定连铸二冷水和铸坯表面的传热系数及热流密度,并打印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气流沿纵向循环的、加热室和工作室有多个控制点与测温点的大型电阻炉精确控温问题。提出了将加热室和工作室温度同时作为反馈参与控制的温度双闭环控制方案;分析了该方案的动态与稳态性能;研究了其稳定性条件;探讨了采用微型机实现该控制方案构成精确控温系统的诸问题。该温度双闭环控制方案已成功地应用于几台大型气流循环式电阻炉的温度控制,多年运动情况表明,这是一种性能优越的、值得推广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一种基于专家知识的智能PID控制算法。根据专家知识与现场经验,实时修正PID参数,并根据系统响应的在线识别进行知识调整。两个具有明显非线性时变特性对象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控制特性与鲁棒性,可望被改进为一种实时在线的计算机控制策略而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热重分析仪器反应迟钝、不能线性控温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PID改进算法.首先设计对应的模糊PID控制器来进行温度的控制,其次借助于ANSYS软件建立炉温度场模型,分析得出炉温受加热功率、燃烧物放热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能更加精准地进行温度控制,对控制器进行了改进,加入了非线性校正参数αt和燃烧放热补偿参数uq.经过Matlab/Simulink仿真实验并与传统的控制器进行对比分析,改进的模糊PID控制器调节时间缩短了19.8s,超调量减少了0.92,能较为有效地解决热重分析设备反应迟钝、温度非线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种智能积分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MM控制模式切换界面的仿人工智能控制规则集,它把变放大系数的MM控制模式和智能积分相结合,具有仿照人的控制决策的性质,智能积分有非线性控制的特性。MM控制规则集不要求精确对象传递函数,把智能积分控制方法应用于精密注塑机液压油温度控制系统中,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吕明博  林万强  高升  方江龙 《科技信息》2011,(17):I0109-I0110
为了改善传统螺杆空压机温度控制系统中的PID控制器参数设定的准确性不高,提高控制器初始参数设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并采用齐格勒·尼克尔斯第一法确定PID控制器参数的初值的方法,并运用于新的控制器中,通过运用模糊控制理论实现对PID控制器参数的修正,从而得到满足控制要求的PID控制器参数。并通过仿真实验,实现PID控制器的参数满足控制要求,验证了该控制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混杂系统的智能PID控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智能PID算法的思想,通过引入混杂控制系统,提出了应用混杂控制系统设计智能PID算法的思想。对最小切换策略进行了定义,并在理论上证明了该切换策略能保持系统在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的稳定性。设计了一个由时间最优控制和两个PID控制组成的混杂系统,通过仿真表明设计的有效性,并对该设计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目标。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PID算法在进行温度控制时存在超调量和控制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PID算法,用于小区域局部温度控制.为了避免系统操作和外界环境噪声引起的干扰,引入一阶低通滤波器,与常规PID一起构成复合控制.同时,在控制调节过程中,加入积分限幅和微分分离操作,进一步优化控制效果.仿真实验表明:改进PID算法能有效避免噪声对控制过程的影响,控制误差较小,满足小区域局部温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解剖分析了用于窑炉控温的意大利RM40型电脑温度控制仪(以下简称RM40)的软件.RM40采用Z80CPU,为微机控制方式.程序存贮量为4k,由23个子程序组成.它具有响应快、精度高、掉电记忆、自动报警、稳定性好、调整方便等优点,还可与外设主机联络,是国内外目前控制窑炉温度的理想设备.掌握工作原理及设计思想,有利于维修及逐步实现国产化.  相似文献   

19.
由湖南娄底地区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WT4-1600型四通道电脑温度控制仪,最近通过省级鉴定。这种温度控制仪是在参考西德COSSEN公司和SIEMENS公司同类产品基础上研制的一种高性能仪表,可广泛用于机械热处理、冶金、化工、建材、电子、压铸、实验室、养鸡场等需要测温和控温的场所。仪器  相似文献   

20.
制冷系统是多变量耦合的复杂系统,动态过程中具有时变性、非线性、随机性以及大滞后性,精确建立整个系统的动态模型相当困难,这给压缩机性能测试中系统快速有效地自动达到稳定工况的控制带来了问题.为此作者提出了具有预测补偿机制的智能PID控制新算法,该算法的特点为:直接从控制过程的动态特征出发进行智能推理和控制决策,避免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难度,并针对制冷系统的大惯性和纯滞后的特性加入纯滞后补偿机制.该方法在实现压缩机性能全自动测试的实际应用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