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区域经济活力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快慢的重要评价因素,反映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与发展趋势,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便于衡量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潜力.从安徽省的16个市区的区域经济活力差异出发,从经济效益、对外开放、居民生活水平、人力资源、科技教育发展水平,公共环境吸引力6个方面出发,收集影响区域经济活力的15个相关经济指标发展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熵权TOPSIS构建区域经济活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比两种方法的不同影响因子的权重.同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16个市区从20年的时间跨度上进行区域经济活力的综合评价,最后根据模型建立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实现区域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更好地发挥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基于TOPSIS改进的因子分析模型,评价我国31个省份区域物流资源配置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法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并对中部6省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7年中部6省区域物流资源配置水平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安徽、河南、湖南、湖北4个省份水平值呈上升趋势,处于第2等级;江西、山西2省份水平值均为负数,处于第3等级。最后,针对研究结果,给出了提升区域物流资源配置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0年统计数据对新疆南疆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实证分析,运用主成分的Topsis分析法对南疆地区42个县域区经济发展进行排序和综合评价,利用GIS软件制出南疆地区县域区经济综合实力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南疆地区县域经济差异较大,其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分为4类,库尔勒市经济发展水平最高,阿克苏市、喀什市、库车县域等8个县域区次之,伽师县、轮台县、疏附县等25个县域为中等水平,策勒县、乌什县、岳普湖县等8个县域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阶段性,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征.以贵阳市1978~2015年统计年鉴和公报数据为基础,划分其经济发展阶段;从投入水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析贵阳市经济发展阶段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结果显示:从1978年至今,贵阳市的经济发展阶段分为工业化初期、全面工业化和向后工业化过渡3个阶段,1978~2015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由20提升到95.84,说明贵阳市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提升,土地集约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和信息方法给出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详细地介绍了模型和该系统的构建过程,并用C#编程使该模型实例化,得到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系统.该系统可以带入相关评价指标的具体数据,从而得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给决策者以直观的分析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尺.以甘肃省69个县(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测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其地域空间特征以及发展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落后,河西地区和陇东地区发展水平最高,部分中部地区次之,甘南临夏地区和部分陇南地区最低;同一发展水平等级的县域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不同等级空间分布相对聚散有序.由此,可以将其划分为高值区域、较高值区域、较低值区域和低值区域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应用粗糙集(RoughSet)理论研究了评价和预测问题中各因素的合理赋权问题,给出一种无需专家赋权和调查统计,仅仅从原始的统计数据中挖掘出各评价因素的权重的方法;并依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所提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有关数据,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问题进行了权重挖掘,发现了各评价因素对总体水平评价的不同贡献;按照所得权重给出了新的评价结果,并根据所得权重及海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省区旅游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在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地区之间竞争也日趋激烈.针对当前省际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的不足,从大区域、大旅游的角度出发,建构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现代多元统计方法,对我国各省区的旅游竞争力水平及其构成要素进行了测度与评价,揭示出我国旅游竞争力水平的空间分异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竞争力培植和提升以及空间差异调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任务,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和模型,对海南岛18个市县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测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呈现地级市发展水平较高,其他市县发展水平低的两极分化特点.2)区域城乡一体化水平总体上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3)城乡一体化水平呈现出由沿海至内陆梯度递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以哈长城市群为对象,通过对城市群内部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分异特点,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四个时间断面为基础,描述2000年以来哈长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得出:哈长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上升显著,但是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均有扩大现象;空间集聚发展的态势从负相关转为正相关,各地域之间的关联性呈现逐渐增强态势;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表现为低、高水平县市数量所占比重较大,南北地域分布两极分化特征明显,其中,北部地区较多县市发展水平较低,中部、南部地区发展较好.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在全国是一个较发达的省份,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分析和比较各城市的竞争力,可以客观地测量和评价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认清城市所处的环境和:也位、优势和劣势,为科学制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投资、消费、对外贸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内容。文章重点探讨了近年来广东省外贸发展与农业、工业和物流业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广东省外贸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外贸进出口额与物流产业产值的关联度最大,与工业和农业的关联度则相当;因此,要发展广东省的外贸应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着重提升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同时利用广东省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港口、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对广东省对外贸易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9地市及67个县域单元经济及其结构的相关数据,利用区域重心模型,计算了1989—2010年全省逐年经济及结构重心.对这些重心及其动态演变轨迹的对比分析表明:1)22年来,福建省经济及三次产业产值重心整体偏离几何中心东南,呈现不均衡分布;2)全省经济及产业发展空间不平衡,东西与南北方向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3)近几年来,经济及其结构重心与几何中心距离逐步缩小,有趋于均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由于河南区域发展存在如下基本特征:各经济区域产业结构不够健全、区域经济的互动性较差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从制度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劳动力因素、资本因素和自然与区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区域优势发掘、选择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确定区域经济的增长模式和发展方式等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与区域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日渐紧密,地方高职院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区域发展需要,以服务区域发展为使命。在阐述高职教育服务区域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以山东省临沂职业学院为例,探索和研究高职教育在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超常规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地缘经济关系评价及区域经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了统计中的距离分析法对湖南省全国各地区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与湖南具有强互补、弱互补、强竞争、弱竞争关系的各地区、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实施后,湖南省与全国各地,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区际经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SWOT模型的福建省体育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对象现实情况的方法.通过分析得知:福建省在体育产业发展的内部条件方面即有利的区域环境、扎实的经济基础、晋江模式的示范作用和较强的出口能力等优势,也有体育产业占GDP比重小、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多个不利因素;在外部条件方面有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国家倾斜政策等多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来自其他体育产业发达省市的竞争与挑战和世界金融危机等的挑战.实现福建省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应在竞争合作、创新、打造国际品牌和完善体育产业发展大环境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以贵州省9个地州市为区域研究单元,运用变异系数、区位熵等方法分析2005-2011年省内各地州市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及空间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区域经济旅游经济总量的差距却逐渐拉大,出现相对差异逐渐缩小,绝对差异越来越大的局面;贵州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明显,各地州市之间的旅游经济有较强的不平衡性.结合累计循环论分析影响贵州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因素,最后据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等政策背景下,本文以区域经济学的后发优势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实现河南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独特的农业、区位、文化优势和总体向好的外部环境。提出科学发展路径,即重视"三化"协调发展;强调科技创新,重视地方高等教育;转变思维方式,利用文化"软资源",助推河南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根据《河南统计年鉴》提供的的相关数据,运用topsis法模型对河南省18个地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建设、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逐步建立服务型地方公共财政制度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