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滑动法一次性关闭牙列散在间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牙列存在散在间隙的错颌畸形患者29例,年龄最大30岁,年龄最小11岁,平均14.5岁,均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中使用一次性滑动关闭散在间隙.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关闭所有散在间隙,平均治疗时间为12个月左右,结果令人满意.结论滑动法一次性关闭牙列散在间隙,避免了前牙在治疗过程中的往返移动,缩短了疗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滑动法一次性关闭牙列散在间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牙列存在散在间隙的错颌畸形患者29例,年龄最大30岁,年龄最小11岁,平均14.5岁,均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中使用一次性滑动关闭散在间隙.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关闭所有散在间隙,平均治疗时间为12个月左右,结果令人满意.结论滑动法一次性关闭牙列散在间隙,避免了前牙在治疗过程中的往返移动,缩短了疗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探讨成人上前牙区牙列间隙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成人上前牙区牙列间隙利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1]、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2]、烤瓷熔附金属冠桥修复[3]、上前牙区牙列间隙的正畸治疗[4]等不同方法的应用进行比较.结论:上前牙牙列间隙的关闭应根据当地医疗条件、医务人员的技术力量、病人的口腔条件及经济能力来决定.首选正畸结合烤瓷冠桥修复的方法,如果患牙条件适合,可以直接烤瓷全冠修复;如果没有烤瓷条件,或患者不愿磨牙,可以选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在条件较差的边远地区,仍然可以采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传动直丝弓矫正器与滑动直丝弓矫正器在AⅠ类错合畸形拔牙矫正病例中的优势.方法:选取30例AⅠ类错合畸形患者,年龄11~38岁之间,均因严重牙列拥挤或前突而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人.第一组为实验组,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正器矫正;第二组为对照组,采用滑动直丝弓矫正器矫正.结果:实验组平均疗程15.27个月,对照组平均疗程22.13个月,两组对照有明显差别,这说明传动直丝弓矫正器相对滑动直丝弓矫正器能有效缩短疗程,并且在医患满意率上无明显差别.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正器与滑动直丝弓矫正器相比,在AⅠ类错合畸形因严重牙列拥挤或前突而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矫正病例中,能明显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并且由于两种矫正器各自力系的特点,对照组采用了许多种增加支抗的措施,而实验组并不需要这些,这样既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又减少了医生对患者配合程度的依赖,增强了医生对疗效的可控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风险,是一种有效且实用的矫正器.  相似文献   

5.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我科1992-1997年共收集来我院就诊的前牙埋伏阻生患者18例,年龄9-17岁,平均年龄13.6岁,其中男8例,女10例,埋伏阳生牙共计21颗。1.2方法我们对所有埋伏阴生患者均取模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头颅定位侧位片及埋伏牙的牙片,以了解患牙的位置,形态。通过摄片我们发现其中有3例牙根弯曲,其中角度最大的为90°。我科对全部患者均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排齐牙列利用镍钛螺簧,在患牙后排列的牙弓位置进行局部展开,时间为1-3个月,埋伏牙间隙足够后行外科手术,在埋伏易暴处的粘骨膜切开,并去除部分粘骨膜,以利于暴露牙…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临床中治疗成人双颌前突的经验,评价微螺钉种植体在正畸治疗中作为强支抗内收前牙的有效性.方法:从临床病例中选择12例成人双颌前突患者,矫治设计均为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在上下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恒磨牙或上下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的颊侧根尖部植入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共48颗,以每侧200g力滑动法关闭间隙.在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及全颌曲面断层片,比较双颌前突患者治疗前后前牙内收情况及第一恒磨牙位置的变化.结果:12例成人双突患者面型均得到明显改善,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顺利完成正畸治疗,第一恒磨牙位置稳定.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可避免上颌磨牙的前移,能为上下颌前突畸形的矫治提供有效的支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正畸治疗成人慢性牙周病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 2016年8月在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口腔治疗中心治疗的21例患有牙周病的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常规牙周治疗及正畸治疗,通过比较正畸治疗前后患者的牙周组织及咬合关系变化来评价正畸治疗成人慢性牙周病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结果:21例患者平均疗程23个月,正畸治疗后牙龈无明显炎症、牙周袋变浅或消失、牙齿稳固、牙列整齐、患者的咬合关系均达到个别正常(牙合)[1],拍摄X线片显示:应用正畸技术矫治成人慢性牙周病错(牙合)畸形前后牙槽骨的高度未见降低.正畸治疗结束时患者的牙周情况及颜面美观较矫治前有明显改善.结论:正畸治疗改善了成人慢性牙周病患者的牙周环境及颜面美观,恢复了牙周病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牙列功能,使患者的咬合关系均达到个别正常(牙合),恢复了牙齿之间的咬合平衡.对成人慢性牙周病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为成人慢性牙周病的正畸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对象为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96例牙列缺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行常规修复,研究组48例口腔种植修复。对比疗效、牙周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①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牙周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均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牙周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牙龈出血、牙齿疼痛、修复体脱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牙列缺损治疗采取口腔种植修复,则能明显降低其牙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增效同时且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后牙慢性牙髓炎一次性热压充填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初步评价后牙慢性牙髓炎一次性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法根管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 2 6 8例患牙以个体匹配法 ,据患者年龄、性别、牙位及患牙根管数匹配成 4组 ,分别行一次性和多次性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一次性和多次性传统冷侧压充填 4种根管治疗法。比较并分析充填质量及术后 1周的疼痛发生率、疼痛程度。结果 :一次性热压充填组、多次性热压充填组、一次性冷侧压充填组和多次性冷侧压充填组根充术后疼痛发生率分别为 13 4 %、14 9%、11 9%、14 9%,平均疼痛指数分别为 3 0 0± 2 0 7、2 70± 1 94、2 2 5± 1 16、2 5 0± 1 6 4。排除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因素 ,各组间无显著差别。结论 :一次性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根管治疗适用于后牙慢性牙髓炎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正畸治疗,为义齿的修复治疗创造良好的必要条件,使义齿不论在功能及美观上都能达到满意效果。方法利用正畸方法对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修复前的正畸治疗。结果62例病例经正畸与义齿修复的联合治疗,均达到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结论对于牙列缺损伴错[牙合]畸形病例,该方法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美观、功能及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固定矫治后头影测量值的变化,方法:选取年龄在9~12岁的混合牙列期反[牙合]患者19例(女性12例,男性7例,平均年龄11.25岁),均采用固定正畸技术配合Ⅲ类牵引矫治,对患者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颅面硬组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SNA、SNB值均有增加;前面高特别是前下面高增加更明显。结论:固定矫治配合Ⅲ类牵引可有效地促进上颌骨发育,纠正替牙期反[牙合]。  相似文献   

12.
对71例颌面部牙源性间隙感染的发病原因,感染部位以及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率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牙源性间隙感染以成人占多数76%;牙源性感染的扩散途径与牙齿所有的骨壁的厚薄与肌肉的附着有密切的关系,常表现的急性炎症过程具有一般脓肿和蜂窝织炎的特征。根据不同病因,不同时期采用全身及局部相结合治疗的方法,有65例效果满意占91.5%。  相似文献   

13.
对比分析多次法根管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将2015年8月~2017年3月于临潭县妇幼保健站进行根管治疗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疗,研究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05%明显高于对照组85.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22.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多次法根管治疗,且安全性更高,临床治疗牙体牙髓病应首选一次性根管治疗法。  相似文献   

14.
急性左心衰是常见内科急危症,多采用综合措施治疗,我们主要以硝普钠(NP)与多巴酚丁胺(DB)合用,效果良好。1 对象与方法对象:48例患者为1995年1月至2000年10月住院患者。其中高血压病12例,风心病10例,急慢性肾衰8例,妊高症4例,冠心病8例(心梗5列),心肌病6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20—73岁,平均46岁。全部病人均有突发呼吸困难、心悸、不能平卧、双肺中小水泡音,严重者紫绀咯粉红色泡沫痰。所有不同病因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0—68岁,平均45岁;治疗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2—73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安氏Ⅲ类错[牙合]伴牙列严重拥挤矫治的方法及设计。方法选自我科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严重拥挤病例共12例,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16.2岁。所有的病例分两步完成,第一步:上颌配戴[牙合]垫,下颌拔除34、44,采用标准直丝弓矫治技术解除下颌拥挤、反抬;第二步:上颌拔除14、24,同样采用标准直丝弓矫治技术解除上颌拥挤。结果矫治时间为16~23月,平均为20月,矫治后患者牙列整齐,覆[牙合]覆盖正常,咬牙合关系良好,面部侧貌协调。结论通过分步完成上下颌拔牙减数,首先可以解除前牙反[牙合]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替牙期安氏Ⅲ类错患者固定矫治后头影测量值的变化.方法:选取年龄在9~12岁的混合牙列期反牙合患者19例(女性12例,男性7例,平均年龄11.25岁),均采用固定正畸技术配合Ⅲ类牵引矫治.对患者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颅面硬组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SNA、SNB值均有增加;前面高特别是前下面高增加更明显.结论:固定矫治配合Ⅲ类牵引可有效地促进上颌骨发育,纠正替牙期反.  相似文献   

17.
何建民 《甘肃科技》2000,16(5):67-67
本文作者自1989 年以来先后在门诊收治55 例上前牙排列拥挤的患者现就其疗效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简单的阐述1 材料与方法自1989 年1999 年共收治55 例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26 例年龄19 28 岁平均年龄20.5 岁手术正畸牙数为75 颗其中中切牙49 颗侧切牙26 颗上前牙间隙5 例上前牙拥挤50 例唇向错位36 颗腭向错位27 颗扭转牙2 颗所有患者均为放弃常规矫治方法美观意识强烈坚决要求手术治疗的年青人通过临床及拍片检查确定接受手术正畸的牙齿无牙体病牙周病和根尖周病术前均取记存模型并在模型上制定出手术方案向患者及家属…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应用种植技术对后牙游离缺失等复杂牙列缺损进行修复,探讨基层口腔医师处理相关病例的方式方法.方法:1997年6月至2004年5月种植手术均介绍到上级医院实施,2004年至今独立实施.修复治疗过程均独立实施.结果:观察时间最长9年,最短半年,绝大多数种植体均正常使用,患者对修复体的美观、功能表示满意.结论:种植技术满足了部分后牙游离缺失患者固定修复的要求;配合使用磁性固位体或球帽固位体,增加了复杂牙列缺损活动(覆盖)义齿修复的固位力,减少了基板面积,更接近天然牙列的美观、生理形态与功能,让患者使用义齿更舒适、更自然.  相似文献   

19.
妇科急腹症发病急骤,若延误诊断和治疗可以引起严重的后果。然而随着超声诊断仪的广泛使用,为妇产科急腹症早期的病因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l资料和方法本文69例为我院近三年妇科住院的急腹症患者,年龄19-60岁,平均335岁。使用IS-500型和sonoall3200型超声仪,探头35-SMHZ,检查时均采用充盈膀眈法,推开肠管形成声窗,患者仰卧位,探头经耦和剂接触腹壁,在耻骨联合上向脐部作横向及正中线左右纵向滑动,探测子宫、附件及肿物的部位、大小、境界、性质而提出诊断。2结果本组69例,均进行B超检查,其中57例经手术和病理论断证…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非同分布两两NQD列滑动平均过程的完全收敛性的一个结果,获得了与独立情形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