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河子科技》2011,(5):70-70
8月26日,江苏北斗星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江苏北斗星通”)于江苏南京举行国内首款基于北斗的车载导航仪产品发布会。该产品的推出,打破了GPS系统在我国车载导航产业垄断地位,将有力的推动我国北斗导航产业在民用及行业应用领域的发展,为后续推进基于北斗的汽车物联网服务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从2013年开始,北斗导航卫星将正式向亚太用户提供免费的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这标志着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正式迎来了北斗导航时代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投入试运行服务,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该文详细介绍了GPS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同时具体分析了GPS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异同,指出了北斗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经过1年多的"勤奋"组网,中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宣布了上述消息。至此,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截至目前,北斗建设历时约20年,已经在导航定位、交通运输、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减灾救  相似文献   

5.
正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消息:今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继续高密度全球组网,计划发射8至10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所有MEO卫星发射,进一步完善全球系统星座布局,全面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自去年底北斗三号工程建成基本系统、开通全球服务以来,北斗系统运行平稳,经全球范围测试评估,在全球区域定位精度优于10米,在亚  相似文献   

6.
科普中国     
正中国北斗已各就各位作为北斗导航"排头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卫星团队始终高举自主创新旗帜,致力于打造高性能、高可靠、高效益北斗导航系统。2月12日,北斗三号第五、第六颗导航卫星从西昌升空进入轨道,以圆满成功迎接农历新年的来临。从北斗一号双星导航定位系统研制,到北斗二号服务亚太地区,再到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组网建设全速推进,近20年来,中国北斗彰显着英勇善战的品格和创新攀登的自信,为建设"世界的北斗"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各行业对位置服务高精度、多元化需求,本文给出一种高精度、综合性北斗位置服务平台设计方案。该方案将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数据融合分析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相结合,集高精度定位、实时监控管理、行业资源共享、交流宣传等多种服务为一体,可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多元化服务,并以山东省首个五位一体综合性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青岛北斗数据中心的建设为例,对该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进行验证,以期为其他省市北斗位置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媒体纵览     
正中国成功发射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2月1日15时2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同时也是中国第21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该星入轨后,将与先期发射的四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共同开展星间链路、新型导航信号体制等试验验证工作,并适时入网提供服务。星间链路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亮点,不经过地面基站,就能实现卫星之间的通信,堪称"空间高速互联网"。根据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建设计划,2018年将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将建成国际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来源:新华网2016年2月2日)  相似文献   

9.
北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经被广泛使用于各个领域,城市交通管理的核心是车辆监控,为了实现车辆的智能管理,获取车辆信息是首要任务,基于北斗二代的车载终端能够精确获取车辆信息,因此实现监控管理的前提是对北斗终端定位信息的采集.北斗终端数据接收服务的设计与实现成为车辆监控系统的关键,该服务负责采集车辆定位信息和车辆运行信息,同时负责完成与监控平台的实时信息交互.结合SuperSocket和WebSocket开源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和实时通信,完成该服务的设计和实现,并通过对比实验分析,证明了该设计的先进性和高效性,解决了车辆监控系统中数据稳定获取和实时交互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观察一:“北斗”正式成为第三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一、主要媒体报道统计表 二、主要内容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认可的航行安全通函,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成为继全球定位系统(GPS)、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后第三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世界航海用户.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2月22-23日师市科技局、农林牧局联合举办了"北斗终端农业技术应用培训研讨会",师市各农牧团场农机机务管理人员、13家北斗导航研发企业及中国电信石河子分公司等服务机构140余人参加了培训研讨。会议由师市科技局副局长、北斗系统精准农业重大应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迅速发展,导航信息服务在各行业领域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面对导航信息服务数据量的快速指数级增长,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出现了存储效率降低、查询检索时间过长、缺乏数据智能分析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各项应用对卫星导航信息服务的需求.本文针对现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数据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并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北斗导航信息服务性能提升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的大数据技术,北斗信息服务的数据存储效率能够提高2.5倍以上,用户查询等待时间减少90%左右,并具有初步的数据智能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闻时段:2012-12-21至2012-12-31;★为新闻关注度,☆为★/2)1"北斗"导航开始提供区域服务[关注指数:★★★★★]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在继续保留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有源定位、双向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基础上,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中国大洋第26航次科考实现五大突破[关注指数:★★★★★]28日,圆满完成中国大洋第26航次科学考察的"大洋一号"船返回青岛。此次航行调查区域涉及西北印度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  相似文献   

14.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从此走向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  相似文献   

15.
慧智 《少儿科技》2014,(10):20-21
<正>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下文简称北斗系统),是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科学家为什么叫它"北斗"呢?如今,它如何为我们服务呢?"北斗"之名北斗七星由大熊星座的七颗明亮的恒星组成,分布成勺形。中国人很早就观察北斗七星并有所记录,还给七颗星取了非常典雅的名字,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我国古人还常用"泰山北斗"来表达对道德高、名望大或有卓越成就的人的敬仰之情。可见,中国人对北斗七星十分喜爱。  相似文献   

16.
(1)空间信号精度提升总体设计。在最大程度兼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基础上,从提升系统发播的空间信号精度方面,论证给出系统服务性能提升的指标分配与可行性分析、明确空间信号精度提升系统接口设计、完成空间信号精度提升总体设计,指导课题2(北斗空间信号精度提升关键技术)的工程实现。(2)地基导航信号网络总体设计。研究北斗地基导航信号影响服务精度的各种因素、实现定位精度5 m的指标分配、设计并论证地基导航信号网络信号体制、完成地基导航信号网络伪卫星布设方案与时间同步方案研究。指导课题3(北斗地基导航信号网络关键技术)的工程实现。(3)系统集成与试验验证。完成北斗空间信号精度提升系统集成方案设计、空间信号提升试验方案设计、地基导航信号网络布站方案的设计、地基增强示范系统集成方案设计、地基导航信号网络试验方案设计;实现空间信号提升系统集成、地基导航信号网络集成、搭建整个北斗服务性能提升试验系统;组织开展UERE优于1 m、定位精度优于5 m的技术指标试验验证,形成示范演示试验报告。(4)基于北斗的PNT体系架构及应用研究。该研究内容主要开展基于北斗的PNT体系需求分析、PNT体系应用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PNT标准体系研究。最终形成"基于北斗的PNT体系构架及应用研究报告"。该年度主要研究内容为空间信号精度提升总体设计、地基导航信号网络总体设计、地基导航信号网络伪卫星布设方案与时间同步方案研究和基于北斗的PNT体系需求分析。  相似文献   

17.
北斗二号系统作为一种区域定位系统在其服务核心区域内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北斗二号系统非核心区域定位精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使用GAMIT/GLOBK软件解算由多GNSS实验项目(MGEX)提供的位于北斗二号系统非核心区的17个IGS站数据,研究了不同精密星历以及基线解算策略中的干湿映射函数、观测...  相似文献   

18.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radio determination satellite service,RDSS)短报文通信服务是其独特之处。为适应北斗RDSS短报文通信收发机制,设计了一种可应用于北斗有源天线的自适应发射机电路。提出并验证了使用分段、低成本的线性放大器代替对数放大器,来实现环路控制电路(voltage control amplifier,VCA);通过在传统北斗有源天线发射链路前端增加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模组,实现了有源天线在0~30 m对不同射频线缆材质、长度造成损耗的自动适应,从而保证了北斗短报文通信设备在天线端的一致性、可靠性与易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的北斗/罗兰C组合导航系统,解决北斗系统有源定位的问题。方法利用罗兰C系统对北斗系统进行增强,建立定位数学模型。结果系统定位的仿真结果表明北斗/罗兰C组合系统能够采用无源定位方式,并且定位精度满足应用的要求。结论通过算法的设计为北斗与罗兰C系统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组合方法,也对同类系统的设计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后处理精密产品,评估了2015-06-01—2018-06-30北斗广播星历的性能精度.对北斗系统性能精度评估的基准问题进行了讨论,统计分析了北斗系统不同星座卫星的轨道差值与星钟差值的长期变化趋势,表明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测距精度有逐年提升的趋势.还发现北斗广播星历在2017-01-17前后做出的调整具有较好的效果,不同卫星轨道径向产生一个非零均值的偏差,分析表明该径向偏差更好地实现了轨道径向与卫星星钟参数的自洽,进而大大提高了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测距精度.并且北斗系统在2017-07-22对广播星历TGD参数进行了更新,提高了卫星钟差精度.采用4个MGEX测站数据的伪距单点定位验证北斗空间信号精度提升对北斗系统基本导航定位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斗系统在2017年2次更新后,北斗基本导航定位精度在NEU三个方向分别提升41%、49%和39%.2018年1—6月的统计结果表明,目前北斗系统的IGSO卫星空间信号测距精度最高,优于0.8 m,GEO与MEO卫星次之,约为1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