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词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体现出词体不断向传统诗歌靠拢的趋势:题材上实现诗词合流,风格上诗词界限不断消弭,文本与音乐不断疏离,在功能上体现出由娱情向述志的转变,创作观念上诗词渐可等量齐观,技法上进一步向诗歌领域借鉴,这就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内容。苏轼之后词的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诗为词”的创作方式,由“要非本色”逐渐为后来词人接受。  相似文献   

2.
苏词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体现出词体不断向传统诗歌靠拢的趋势:题材上实现诗词合流,风格上诗词界限不断消弭,文本与音乐不断疏离,在功能上体现出由娱情向述志的转变,创作观念上诗词渐可等量齐观,技法上进一步向诗歌领域借鉴,这就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内容。苏轼之后词的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诗为词“的创作方式,由“要非本色“逐渐为后来词人接受。  相似文献   

3.
“以诗为词”是现当代词学研究中的常见术语.对其概念的合理解释有助于促进宋词流变史的研究和词学研究方法论的反思.在辨析各家观点的前提下,主张从艺术感受和审美直觉的角度,理解东坡“以诗为词”的创作特征,尽可能地弱化艺术研究中逻辑的和理性的研究方法所产生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4.
苏轼是词坛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词学观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二是自是一家,开创了豪放一派。这种词学观念无疑具有开放的革新的意识,把词从艳科小道的品质和地位提高到诗的地位上来,使豪放与婉约并存,为词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宋季遗民词在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上达到高度和谐统一,颇受号称词学复兴的清人关注。清人对宋季遗民词的批评研究集中在对宋季遗民咏物词、节序词的阐释接受,及遗民词人风格流派的划分和艺术优劣的评判上。通过对这种批评接受的检讨及利弊得失的分析,不仅可以廓清清人心目中的宋季遗民词学观,而且对当今的词学批评研究也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商隐和朱淑真是中国文学史两位著名的爱情诗人,他们的诗歌以抒发柔婉细腻的感情为主,选取了纤细、感伤的意象,共同体现了浓郁的词体的特点,分别揭橥了晚唐词从诗分化出来,南宋初诗词合流的文学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词论中对于苏东坡词的评价,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审美观照发展历程的一束折影。两宋时期,由持论各异到褒扬之声占主流地位;南宋末暨金源,显露出词派论评端倪,有“豪放”并驾“婉约”曲体,拓宽词作发展创造空间的理论见解,昭示苏词“以诗为词”的创造意义:发展到明清,在偏重词派论评的基础上,步入“正”、“变”论辩,与诗骚传统的内在沟通,揭示出东坡词儒化的现实意义。东坡论绵延数百年,日趋切要,既是苏词本身的意义决定,更反映出文学审美观念历史形成的漫长曲折,以及我们民族富有理论思维的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词学属于文学研究的范畴,它是一个包括词源、词乐、词调、词律以及词人、词籍、词论、词派、词史等众多内容的广泛、复杂而相对严密的学术体系,词学批评的概念虽为后起,但具体实践在词坛形成之日已萌动,而批评的精神、理念随着词学的发展也不断传递和积淀,词学批语研究作为对批语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更应注重它的科学性,以当代意识和历史实感来凸现词学批语研究的科学性,深入研究宋代的词学批评,将大有裨益于我们对后世及整个词学批评史的体认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黄庭坚的词一如其诗,历代研究者有褒有贬,莫衷一是。要做到公正客观地评价山谷词,我们需要洞悉其词的多样性或从多层次多侧面把握它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金元之时,曲体迎来兴盛,词曲间的文体互动突出表现为词之曲化、以词为曲两个层面,前者指的是高位文体受到新兴文体影响而发生的变异,后者则指的是新兴文体吸纳高位文体的某些特质以实现尊体目的。专就以词为曲来说,刘祁、周德清、陶宗仪等金元时人已对此文体现象有所关注和阐述。本文择选元好问、白朴、胡祗遹、王恽、张可久、薛昂夫六家,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金元两朝以词为曲现象在创作上的具体表现。明清以迄于近代,不少词论者在论述词曲关系时,多有对金元之时以词为曲现象的阐抉。相关理论阐述及创作呈现,共同推进了对以词为曲这一古代文学中极为重要的文体互动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反映时事、抒发忠愤,书写宦情,写景题咏是南宋状元吴潜诗词创作题材的主要内容,其诗词创作的艺术价值在于:词体风格激昂沉雄、凄劲隽永,诗歌语言浅白有味、雅俗相宜.  相似文献   

12.
关于苏轼词的主体风格,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从苏轼改变词风,提高词品,用词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制度入手,提出了“以诗为词”一说,同时对文学史上曾有过的关于“以诗为词”的阐释,大胆地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3.
禅宗尤其是南宗禅在安史之乱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其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方方面面,对于这一时期文人的影响更是巨大。关于大历诗人与禅的关系,近年来学者们无论是专著还是单篇都有论述。不过这些论述多是从一个较宏观的层面来进行探讨。从微观上讲,禅宗兴盛后对大历时期诗歌在诗境、诗情、诗句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词坛上贡献至伟的一位重要人物,然而,就其创作实践产生的流弊来看,他又算得上词体终结的初始者。他的以诗为词,最终导致了词体特点的丧失;他的不协音律,导致了词与音乐关系的疏远,并最终使词丧失了和音乐结合的条件;还有他追求雅化的倾向,又造成了后人变本加厉地去求博求雅,以至于词体让人难以看慢。让词成为少数文人雅士把玩的工艺品,并使最终走向枯萎、衰亡。  相似文献   

15.
《乐府指迷》是南宋末季沈义父撰写的一本词学理论著作,其内容主要是针对雅词创作而言,其主旨是为雅词创作制作艺术规范。而何谓雅词,在沈义父看来则不仅是词的旨意之雅,还包括下字用语的文雅。在其理论来源方面,则主要来自于吴文英的梦窗词和周邦彦的清真词,两者之间又以清真词为主。  相似文献   

16.
潘岳是西晋太康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其诗文风格以善为哀诔而著称。潘岳悼亡诗现存仅四首,然而单凭这四篇诗歌,潘岳就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一种特殊的诗歌类别——悼亡诗。总览后世论家在历代诗话中对其悼亡诗的接受,主要体现出其感情深挚、延续汉魏风及嫌其繁冗费词等方面的评价。然对于其悼亡诗以其情深取胜这一点,自古以来没有异议,并籍此一点对后世悼亡类诗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青年诗歌是"'文革'地下诗歌"的精华,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不仅是"'文革'地下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以其现代主义的美学追求为新时期新诗潮的涌现作了充分的艺术准备。本文详细论述了青年诗歌的成因、思想意蕴、艺术特质及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严格遵照“诗言志,词言情”,词“别是一家”,诗词两种不同体裁的不同艺术特征写作,使其诗与词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其诗气象宏敞,豪迈感人,其词则意味深浓,委婉曲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