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汕头-台湾浅滩海域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以主要鱼类品种的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和生态效率,运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海域生态系统渔业资源生产量,同时,运用Gulland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渔业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结果表明该海域渔业资源生产量为77.4万吨,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45.6万吨,近十年来全渔场实际年捕捞量在55万吨以上,超过了渔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相似文献   

2.
用营养动态模式估算东海区大陆架渔场渔业资源蕴藏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用在东海区渔场进行的"海洋生物资源补充调查和资源评价"获得的初级生产力调查结果,综合已有的研究数据,采用PARSONS和CUSHING营养动态模式,对东海区渔场的渔业资源蕴藏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996~2005年东海区大陆架渔场渔业资源平均营养级为3.531级,近10年渔业资源年平均蕴藏量为836×104t,可捕量为418×104t左右;其中东海陆架渔场平均资源量为591×104t,可捕量296×104t;黄海南部平均资源量为245×104t,可捕量123×104t。2002~2005年东海区大陆架渔场平均资源蕴藏量为855×104t,可捕量为428×104t左右;东海区大陆架单位面积渔业资源蕴藏量为14.59t/km2,可捕量7.5t/km2;有机碳与鱼的比例为10.32:1,在世界各渔场中均属于较高水平;东海的单位面积渔业资源蕴藏量为8.89t/km2,东海区海域单位面积渔业资源蕴藏量为10.20t/km2,可捕量分别为4.5t/km2和5.1t/km2,高于黄渤海区和南海,略低于福建海区。目前东海区大陆架渔场的年渔获量已达750×104t左右,远远超过估算的420×104t左右年可捕量水平,使渔业资源始终处于过度捕捞状态。要使渔业资源恢复到良好状态,至少要减少目前40%的渔获量。  相似文献   

3.
东海区鲳鱼、小黄鱼资源量及其持续渔获量的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6-2009年对浙江海洋捕捞作业方式的调查监测数据及生物学取样和测定数据,结合渔业统计资料,运用体长股分析法(LCA,Length based Cohort Analysis)和最大持续渔获量模型(Schaefer模型和Fox模型),分别对银鲳的资源量和小黄鱼的最大持续渔获量(MSY)进行估算.计算结果为:2005-2006东海区银鲳的平均资源量(扣除叉长130 mm以下幼鱼)为1 374.77×106尾、19.38×104 t,初始资源量(最大资源量)为2 609.20×106尾、36.79×104 t,最大持续渔获量为14.4×104t.以1996-2009年帆张网和2001-2009年双拖网的监测资料,按Schaefer模型和Fox模型分别估算的东海区小黄鱼最大持续渔获量(MSY)为12.96×104~14.08×104 t(平均13.35×104 t).  相似文献   

4.
海鳗是一种重要的渔业资源,中国海鳗的最高渔获量达到了31.96×104t(2004年),东海区海鳗渔获量最高达到17.67×104t以上(2004年),其中浙江省海鳗最高渔获量为9.02×104t。根据体长股分析法对海鳗资源量进行初步评估,为渔业管理提供参考,研究样品1394尾来自2002~2005年浙江近海拖虾、单拖、帆张网、流刺网等作业的渔获。估算的结果:海鳗自然死亡系数为M=0.15,捕捞死亡系数为F=1.3;东海区海鳗的平均资源量为12.36×104t,平均资源尾数为308.28×106尾,初始资源量为23.41×104t,最大资源尾数为583.99×106尾。  相似文献   

5.
根据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2004-2005年对浙江群众近海灯光围网和外海机轮围网作业生产的监测调查数据,结合渔业统计资料,用体长股分析法对东海区日本鲭的资源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日本鲭的自然死亡系数M=0.295,捕捞死亡系数F=1.6;东海区日本鲭的平均资源尾数为31.73×108 ind,折合资源重量为18.27×104 t,最大持续产量(MSY)为12.27×104 t;初始(最大)资源量为70.87×108 ind,折合资源重量为40.81×104 t。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2—2016年山东近海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渔捞日志以及1985年以来的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对山东省近年的渔业资源结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进而评价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结构组成和渔业资源动态变化趋势.调查结果表明:2012—2016年,渔获种类分别为84、76、76、80和82种,种类数量变化不大.但是山东近海营养层次高、个体大的蓝点马鲛、鲐、小黄鱼等的资源量逐年减少,而鳀、方氏云鳚等营养层次低、个体小的资源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另外,其他经济价值低的杂鱼杂虾的资源量也在不断增长中.山东近海渔业生产分为明显的春、秋两汛,捕捞产量在每年的伏季休渔后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下降.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资料显示,山东近海海洋捕捞产量以及渔业资源密度从2000年开始呈现持续下跌的趋势,捕捞产量由307.84 t下降到229.72 t,资源密度由2.38 t/kW下降到1.05 t/kW.近几年,虽然海洋捕捞产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渔获主要来源于伏季休渔制度后暂时回升的渔业资源,个别品种则几乎完全依赖增殖放流.在高强度捕捞压力和渔业环境破坏下,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日趋衰退.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投入海洋渔业捕捞的渔船及其功率在年年增长 ,捕获量也几乎在年年增长 ,但单位努力量的捕捞量却在不断下降 ,而且捕获物的质量也在不断下降 .由此可见 ,现行的捕捞是对资源掠夺式的开发 ,必然导致渔业资源的衰退 .笔者引用了Walter&Hilborn提出的非平衡产量模型对资源进行评估 ,计算出了最大可持续产量 (FMSY)和最适捕捞努力量 (Fopt)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  相似文献   

8.
自1990年以来,我国的海洋捕捞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捕捞渔船和捕捞产量大幅度增加.到2002年,我国的水产品总产量为4 565.18×104t,其中,海洋捕捞1 433.49×104t.2003年,2003年1~11月,全国水产品产量达3 875×104t,同比增长4.1%.但是、随着渔船和捕捞能力的急剧增加,也带来很多值得极为重视的问题.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经济效益不高,渔船转产难度较大,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管理和增殖技术体系不健全,远洋渔业开发装备和重大技术研究严重落后等.本文分析整理了近十几年的捕捞业发展资料,试图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近况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2~2004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主要捕捞鱼种的生物学资料和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对东海区近3 a季节间的资源密度、渔业生物学性状以及历年来的渔获群落结构组成、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动态比较,分析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近况.结果表明:虽然近几年东海区海洋渔业捕捞产量维持在历史高水平,但主要是依赖于超高的捕捞力量、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使群体资源得到暂时的养护等措施.主要经济鱼种的亲鱼量年间变化不大且处于相对缺乏的状态,渔获物小型化、利用资源主体以当龄鱼为主、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下降等过度捕捞现象十分明显,资源基础相当脆弱,渔业资源衰退之势仍在加剧.秋季调查资源密度的年间波动取决于补充量水平,其水平的高低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捕捞策略和动力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渔业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由于陆地资源匮乏、空间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人类开发海洋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使得海洋资源和环境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本文运用非线性理论建立了海洋渔业资源二次非线性捕捞的动力模式,研究了渔业资源生物量(资源量)增长与增长率和捕捞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渔业资源生物量与其增长率成正相关关系,与捕捞强度成负相关关系.在相同的资源生物量下,渔业资源的捕捞强度越大,所要求的资源生物量增长率就要越大.为了保证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把捕捞强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采用合理的捕捞策略,我们才可以得到持续的最大产量,才能避免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利用、枯竭.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渔业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